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静,只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思考, 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题号 四 总分 得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附加题5分算入总分,但满分为100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 (1) 为土灰。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分)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浩然《过故人庄》)(2分) (3)清晨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分)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2分)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后来发生了 fen qi(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ixe( ③.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i chu wang wai( ④.我们俩 xing ying bu li(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 3、选出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使我们班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国际毛织品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大朗毛织产业的发展 C、一进入深圳大运会赛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1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同学们,当你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心静,只要认真、细致地阅读、思考, 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考生注意:本试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附加题 5 分算入总分,但满分为 100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 分) (1) ,终为土灰。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 分)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 浩然《过故人庄》)(2 分) (3)清晨入古寺, ,曲径通幽处,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 分)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 , 。(2 分) 2、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 分) ①.后来发生了 fēn q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②.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 qī xié( )。 ③.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ǐ chū wàng wài( )了。 ④.我们俩 xíng yǐng bù lí(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① ② ③ ④ 3、选出下面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3 分) A、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使我们班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国际毛织品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大朗毛织产业的发展。 C、一进入深圳大运会赛场,大家就看到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欢呼声
D、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选词造句: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个人 神态动作的一段话。(80字之内)(3分) A组:高昂轻盈激动慢条斯理忘乎所以 B组:虽然……但是………有时……有时…… 5、综合性学习。(4分)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 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定程度上关注 50 不太关注 不关注 8 10 来自中国低碳网 ①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2分) 主要信息 ②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请你提两条 建议。(2分) 建议 阅读(40分)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 D、能否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选词造句:从下面 A 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 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个人 神态动作的一段话。(80 字之内)(3 分) A 组:高昂 轻盈 激动 慢条斯理 忘乎所以 B 组:虽然……但是…… 有时……有时…… 5、综合性学习。(4 分)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低 碳生活在身边”的校园宣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 84 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来自中国低碳网 ①请从上面的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2 分) 主要信息: ②低碳生活看起来很遥远,其实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请你提两条 建议。(2 分) 建议: 二、阅读(40 分) 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A、顾:入门不顾顾此失彼 B、乃:去后乃至家祭无忘告乃翁 C、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D、引:下车引之呼朋引伴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8、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友人“口囗口”“口口口 让元方对他愤怒和蔑视。(用原文的语句填空)(3分)。 9、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主要内容是写谢太傅在一个寒冷和冬天里与子侄辈谈论诗文。 B、【乙】文中“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风满天飞舞。 D、【乙】文中“尊君”和“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词,对别 人父亲的尊称。 (二)《秋天的怀念》选文(11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 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 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 舌,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 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 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 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 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 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 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 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 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3 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3 分) A、顾:入门不顾. 顾.此失彼 B、乃:去后乃.至 家祭无忘告乃.翁 C、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D、引:下车引.之 呼朋引.伴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8、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友人 “□□□□”又“□□□□” 让元方对他愤怒和蔑视。(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3 分)。 9、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甲】主要内容是写谢太傅在一个寒冷和冬天里与子侄辈谈论诗文。 B、【乙】文中“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风满天飞舞。 D、【乙】文中“尊君”和““家君”,前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词,对别 人父亲的尊称。 (二)《秋天的怀念》选文(11 分)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 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 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 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 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 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②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 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 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 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 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 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 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③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④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 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 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 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 要好好儿活……
10、概括选文的情节填空(4分)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我和妹妹去看了菊花 ll、任选两两个句子中的一句,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A、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选 我的分析 12、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本文语言平淡朴实,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心 (三)爱的旅程(12分) 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 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 炼锻炼。望行碮,落貝在群山之间賀起独轮车如炭火史烧着的铁抉,大片的红与太片 的思辉映一,逶射出和沉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 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 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 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 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 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 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
4 10、概括选文的情节填空(4 分) 母亲要带我去看花—— —— 我和妹妹去看了菊花 11、任选两两个句子中的一句,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 分)。 A、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选 句 我的分析: 12、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无常衬托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B、 本文以日常琐事为题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母亲的崇高形象。 C、 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段刻画人物。 D、 本文语言平淡朴实,从“平淡”中体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震撼人心。 (三)爱 的 旅 程 (12 分) 晨义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 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 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 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 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 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 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 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 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 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
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 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 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 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 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 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 猬呗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 “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哏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 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 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一一小刺 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3、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 条是关于 的故事。(2分) 14、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4分) 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3分)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5 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 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 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 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 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 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 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 “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哏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 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 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 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3、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 的故事;一 条是关于 的故事。(2 分) 14、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 (4 分) 1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3 分)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1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落日的情景,暗示人物沉重的心情。 B、对“妻”的叙述用了插叙,写她临终对儿子的关爱为下文写大剌猬回家埋下伏笔。 C、“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 又有对自己妻子的赞美。 D、儿子最后“波光粼粼”是因为被大刺猬大刺的伤口还痛,没有听进父亲的话 四)名著阅读(5分)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 是那春光么? 17、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请根据诗集的内容,说说该诗集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3分) 18、在作家的《荷叶母亲》中也有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再无遮拦的天空下的隐蔽?”从这两首小诗中,你感受到作家的小诗有什么特点? 2分) 、作文(40分) 现在假期越来越多,平时有“双休日”,十一有“黄金假”,我们学生还有寒假、暑假· 假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欢快,有伤心,有微笑,也有眼泪,比如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让我 请以“暑假里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四、附加题(5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①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②戏,了无遽容。融谓 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③亦 收至 注释:①中外,指朝廷内外。②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③寻,不久。 1、解释加点的词(1分) (1)孔融被收( 儿可得全不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2分)
6 16、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选文第三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落日的情景,暗示人物沉重的心情。 B、对“妻”的叙述用了插叙,写她临终对儿子的关爱为下文写大刺猬回家埋下伏笔。 C、“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的语言一语双关,既有对母刺猬伟大母爱的赞美, 又有对自己妻子的赞美。 D、儿子最后“波光粼粼”是因为被大刺猬大刺的伤口还痛,没有听进父亲的话。 (四)名著阅读(5 分)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终于沉默/母亲啊!/你 是那春光么? 17、这首诗主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请根据诗集的内容,说说该诗集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3 分) 18、在作家的《荷叶母亲》中也有一首小诗:“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再无遮拦的天空下的隐蔽?”从这两首小诗中,你感受到作家的小诗有什么特点? ( 2 分) 三、作文(40 分) 现在假期越来越多,平时有“双休日”,十一有“黄金假”,我们学生还有寒假、暑假…… 假期的生活丰富多彩,有欢快,有伤心,有微笑,也有眼泪,比如发生在暑假里的一件事让我…… 请以“暑假里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四、附加题(5 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①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②戏,了无遽容。融谓 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③亦 收至。 注释 :①中外,指朝廷内外。②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③寻,不久。 1、解释加点的词(1 分) (1)孔融被收.( ) (2)二儿可得全不.(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 分) 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2 分)
要求:1、7、8页加作文稿纸 加密封条
7 要求:1、7、8 页加作文稿纸。 2、加密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