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掌握文中的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总结虚词“因”的用法 2.能力目标 体会人物精神 课前案 【知识积累】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公子颜色愈和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致食客三千人 加兵谋魏 深得赵王阴事者 客辄以报臣 欲厚遗之 侯生摄敝衣冠 愿枉车骑过之 遍赞宾客 留军壁邺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独不怜公子姊邪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此五霸之伐也 晋鄙喽喈宿将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皆谦而礼交之 公子怪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请救于魏 (2)何功之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4)而诸侯敢救者 课堂案
《信陵君窃符救赵》 【复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掌握文中的通假字、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宾语前置)。总结虚词“因”的用法 2. 能力目标 体会人物精神 课前案 【知识积累】 一、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公子颜色愈和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致食客三千人 加兵谋魏 深得赵王阴事者 客辄以报臣 欲厚遗之 侯生摄敝衣冠 愿枉车骑过之 遍赞宾客 留军壁邺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独不怜公子姊邪 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此五霸之伐也 晋鄙嚄唶宿将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解释 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仁而下士 留军壁邺 如姬资之三年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皆谦而礼交之 公子怪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五、说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请救于魏 ⑵何功之有 ⑶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⑷而诸侯敢救者 课堂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1)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3分) (2)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3分) (3)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4分 (4)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 五霸之伐也。(4分) (5)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3分) 课外文段拓展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 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 背义平 ①衣我以其衣(2分)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2分)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2分) 课后案
一、翻译下列句子 ⑴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3 分) ⑵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3 分) ⑶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4 分) ⑷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 五霸之伐也。(4 分) ⑸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3 分) 二、课外文段拓展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 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 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案
素材积累 “窃符救赵”虚夸了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成就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但从《史记》的描写来 看,他其实是一个深谙厚黑学的伪君子。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主要表现在他招纳了三千食客,但须知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的战国时代,一个贵族不被他人取而代之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强大。信陵君是聪 明人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超于常人的忧患意识,人才难得。 对待人才“谦而礼交之”才是上上之策,于是人才尽归其帐下,所以才有“(诸 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的局面出现。所以,所谓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斯世 有斯人”,随行就市罢了。 《史记》选取了他与侯生的相遇相交作为礼贤下士的注解。与“士”阶层打了多 年交道,信陵君深知自诩清髙的人往往胸怀大才,所以越是被侯生贽礼相拒,他 越要作秀大摆宴席,亲自驾车去请。信陵君带着车马,空着上位迎接,侯生直接 就坐于上位,毫不谦让。《史记》记载此刻信陵君“执辔愈恭”,这说明信陵君 已经察觉到侯生在观察他,作为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他已经明白侯生的用意, 于是侯生越观察他,他就越表现得谦卑。接着侯生提岀要信陵君载他去见朋友朱 亥,见到之后,他故意拖延时间,“微察”信陵君,此时信陵君“颜色愈和” 恰“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为了保证在广大市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屹立不倒,信陵 君更是要把戏给演下去。侯生见信陵君神情态度始终没有动怒或不悦,认为自己 的目的已然达到,于是欣然赴宴,殊不知信陵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信陵君赖以成名的“窃符救赵”事件也是玄机重重。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后,信陵 君声言要赶赴前线“与赵俱死”,经过侯生所守的城门时,“见侯生,具告所以 欲死秦军状”。既然知道邯郸旦暮且下,此去九死一生,一定大义凛然才对,哪 有时间将全部情况告诉一个人微言轻的侯生呢?这说明信陵君知道侯生必有以 策万全的良谋妙计,于是以此做最后一搏,果然引出侯生说出窃符的奇策,让信 陵君如愿以偿地“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侯生提出杀晋鄙时,信陵君“泣”,因 为他知道晋鄙是“喽喈宿将”,正好做自己救赵的左膀右臂,杀之可惜,于是以 哭的方式暗示侯生是否还有更好的计策,但侯生却以为他是贪生怕死。而当七十 高龄的侯生提出自己要“北乡自刭”时,一向以“仁”标榜的他居然无一言挽 留,而是“遂行”。因为他清楚,到时魏王怪罪下来,自己只要说是侯生一手策 划、唆使的,便可逍遥法外。前者的“妇人”之“泣”和如今的毅然“遂行”两 者相较,这就不难理解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了 信,诚信,引申为道德;陵,坟墓。信陵即道德的坟墓,信陵君自已都不会想到, 他的封号也许就是他本性的最好概括。《史记》没有错,历史更没有错,只不过 我们都读错了。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2009年第六期】 二、一课一词( 十三、因 1.用作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二)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方式,可译为“趁着”、“凭借”、“经 过”、“通过”。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过秦论》)\因
一、素材积累 “窃符救赵”虚夸了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成就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但从《史记》的描写来 看,他其实是一个深谙厚黑学的伪君子。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主要表现在他招纳了三千食客,但须知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的战国时代,一个贵族不被他人取而代之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强大。信陵君是聪 明人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超于常人的忧患意识,人才难得。 对待人才“谦而礼交之”才是上上之策,于是人才尽归其帐下,所以才有“(诸 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的局面出现。所以,所谓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斯世 有斯人”,随行就市罢了。 《史记》选取了他与侯生的相遇相交作为礼贤下士的注解。与“士”阶层打了多 年交道,信陵君深知自诩清高的人往往胸怀大才,所以越是被侯生贽礼相拒,他 越要作秀大摆宴席,亲自驾车去请。信陵君带着车马,空着上位迎接,侯生直接 就坐于上位,毫不谦让。《史记》记载此刻信陵君“执辔愈恭”,这说明信陵君 已经察觉到侯生在观察他,作为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他已经明白侯生的用意, 于是侯生越观察他,他就越表现得谦卑。接着侯生提出要信陵君载他去见朋友朱 亥,见到之后,他故意拖延时间,“微察”信陵君,此时信陵君“颜色愈和”。 恰“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为了保证在广大市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屹立不倒,信陵 君更是要把戏给演下去。侯生见信陵君神情态度始终没有动怒或不悦,认为自己 的目的已然达到,于是欣然赴宴,殊不知信陵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信陵君赖以成名的“窃符救赵”事件也是玄机重重。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后,信陵 君声言要赶赴前线“与赵俱死”,经过侯生所守的城门时,“见侯生,具告所以 欲死秦军状”。既然知道邯郸旦暮且下,此去九死一生,一定大义凛然才对,哪 有时间将全部情况告诉一个人微言轻的侯生呢?这说明信陵君知道侯生必有以 策万全的良谋妙计,于是以此做最后一搏,果然引出侯生说出窃符的奇策,让信 陵君如愿以偿地“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侯生提出杀晋鄙时,信陵君“泣”,因 为他知道晋鄙是“嚄唶宿将”,正好做自己救赵的左膀右臂,杀之可惜,于是以 哭的方式暗示侯生是否还有更好的计策,但侯生却以为他是贪生怕死。而当七十 高龄的侯生提出自己要“北乡自刭”时,一向以“仁”标榜的他居然无一言挽 留,而是“遂行”。因为他清楚,到时魏王怪罪下来,自己只要说是侯生一手策 划、唆使的,便可逍遥法外。前者的“妇人”之“泣”和如今的毅然“遂行”两 者相较,这就不难理解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了。 信,诚信,引申为道德;陵,坟墓。信陵即道德的坟墓,信陵君自己都不会想到, 他的封号也许就是他本性的最好概括。《史记》没有错,历史更没有错,只不过 我们都读错了。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2009 年第六期】 二、一课一词( 十三、因 1.用作介词。 (一)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方有人见之。(《雁荡山》) (二)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依据、方式,可译为“趁着”、“凭借”、“经 过”、“通过”。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过秦论》)\ 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鸿门宴》)\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着, 凭借。《过秦论》)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善遇之。(《鸿 门宴》)\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凭借。《屈 原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项王即 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作动词。①依靠,凭借。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沿袭。如:孝公既没,……因遗策,南取汉中,…… (《过秦论》) ③接着。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侍 坐篇》) 参考答案 【知识积累】 通假字 “田”通“畋”,打猎。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具”通“俱”,全部。 古义 颜色,面色 三、解释 致,招致。谋,图谋。阴事,秘密。 辄,总是,经常。遗,赠送 摄,整理。 枉,屈尊俯就别人 遍 壁,营垒,这里作动词用,驻扎 属,连属,连续。 独,难道 曾,竟然 伐,功业。 喽喈,形容叱咤风云、气势豪迈的样子 德,感激 四、活用词并解释 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跑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谦逊地对待。 壁,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资,名词活用作动词,出资悬赏 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立着 礼,名词作状语,以礼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功,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功 五、句式特点 (1)介宾结构后置(2)宾语前置(3)主谓倒置(4)定语后置 课堂案 翻译 (1)因此,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来归附他,招致宾客三千多人
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鸿门宴》)\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着, 凭借。《过秦论》)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如因善遇之。(《鸿 门宴》)\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凭借。《屈 原列传》)\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如: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之战》) \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 项王即 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3.作动词。①依靠,凭借。如: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②沿袭。如:孝公既没,……因遗策,南取汉中,…… (《过秦论》) ③接着。如: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侍 坐篇》) 参考答案: 【知识积累】 一、 通假字 “田”通“畋”,打猎。 “俾倪”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具”通“俱”,全部。 二、 古义 颜色,面色 三、解释 致,招致。 谋 ,图谋。 阴事,秘密。 辄,总是,经常。 遗,赠送。 摄,整理。 枉,屈尊俯就别人 遍,一一。 壁,营垒,这里作动词用,驻扎。 属,连属,连续。 独,难道 曾,竟然。 伐,功业。 嚄唶,形容叱咤风云、气势豪迈的样子。 德,感激。 四、活用词并解释 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跑。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谦逊地对待。 壁,名词活用作动词,驻扎。 资,名词活用作动词,出资悬赏。 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 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立着 礼,名词作状语,以礼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功,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功 五、句式特点 (1)介宾结构后置(2)宾语前置 (3)主谓倒置 (4)定语后置 课堂案 一、翻译 (1)因此,周围几千里以内的士人都争着来归附他,招致宾客三千多人
(2)(公子)到了家中,公子拉着侯生坐到上首的座位,一一向宾客引见,宾 客都很吃惊。 3)我自愿地(同魏国)结为婚姻的原因,是因为您的高尚情义,能够解救别 人的困难。 (4)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 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5)公子侧着身子,谦让而行,从东边台阶登堂。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 魏国,对赵国也无功劳可言。 二、课外文段 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
(2)(公子)到了家中,公子拉着侯生坐到上首的座位,一一向宾客引见,宾 客都很吃惊。 (3)我自愿地(同魏国)结为婚姻的原因,是因为您的高尚情义,能够解救别 人的困难。 (4)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 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 (5)公子侧着身子,谦让而行,从东边台阶登堂。公子称说自己有罪,对不起 魏国,对赵国也无功劳可言。 二、课外文段 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