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人物分析及写作指导 教学过程分三步走 首先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对信陵君的评价,除了褒扬还有贬论; 然后看看今人对信陵君人物形象的分析,大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然后运用这种创新思维分析评论古今人事,并连缀成文 1、如何认识“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事件? 唐赵蕤《长短经》(《反经》):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议日:忘身殉国,临大节而 不可夺,此正义也。若赵之虞卿,弃相捐君,以周魏齐之危。信陵无忌,窃符矫 命,以赴平原之急。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故毛公数无忌日:“于 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得。”凡此之类,皆华伪者。] 【译文】 节义这种品操的提出本意是要建立一个德行的标准結果成了某些人哗众取宠 背弃大节的借名走向了节义的反面。[牺牲性命以殉国难,面对国之存亡与生死 抉择而志不可夺,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假如象赵国宰相虞卿那样,宰相不做,偷 偷逃离赵王,来帮贫贱时的朋友魏齐逃难;或者象魏公孑信陵君无忌那样,偷了 国家的兵符,假借国王的命令出动三军,帮助赵国的平原君打退了敌人,为平原 君救了急,然而他们却都背弃了国家利益。朋友之间的情义是成全了,但是忠于 职守、克己奉公的大节却废弃了,所以赵国隐士毛公责备魏元忌说:“这样做, 对赵国虽然有功,对魏国却有害无益。 举凡这一类事情,都不过是为了私人情义给自己贴金罢了。]
1 《信陵君窃符救赵》人物分析及写作指导 教学过程分三步走: 首先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对信陵君的评价,除了褒扬还有贬论; 然后看看今人对信陵君人物形象的分析,大胆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然后运用这种创新思维分析评论古今人事,并连缀成文。 1、 如何认识“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一事件? 唐 赵蕤 《长短经》(《反经》): 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伪。--[反义也。议曰:忘身殉国,临大节而 不可夺,此正义也。若赵之虞卿,弃相捐君,以周魏齐之危。信陵无忌,窃符矫 命,以赴平原之急。背公死党之义成,守职奉上之节废,故毛公数无忌曰:“于 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得。”凡此之类,皆华伪者。] 【译文】 节义这种品操的提出,本意是要建立一个德行的标准,结果成了某些人哗众取宠、 背弃大节的借名走向了节义的反面。[牺牲性命以殉国难,面对国之存亡与生死 抉择而志不可夺,这才是真正的大义。假如象赵国宰相虞卿那样,宰相不做,偷 偷逃离赵王,来帮贫贱时的朋友魏齐逃难;或者象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那样,偷了 国家的兵符,假借国王的命令出动三军,帮助赵国的平原君打退了敌人,为平原 君救了急,然而他们却都背弃了国家利益。朋友之间的情义是成全了,但是忠于 职守、克己奉公的大节却废弃了,所以赵国隐士毛公责备魏元忌说:“这样做, 对赵国虽然有功,对魏国却有害无益。” 举凡这一类事情,都不过是为了私人情义给自己贴金罢了。]
2.“窃符救赵”虚夸了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成就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但从《史记》的 描写来看,他其实是一个深谙厚黑学的伪君子。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主要表现在他招纳了三千食客,但须知在弱肉强食、适 者生存的战国时代,一个贵族不被他人取而代之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强大。信 陵君是聪明人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超于常人的忧患意识,人才难得。对待人才谦 而礼交之”才是上上之策,于是人才尽归其帐下,所以才有"(诸侯)不敢加兵 谋魏十余年的局面出现。所以,所谓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斯世有斯人",随行 就市罢了。 《史记》选取了他与侯生的相遇相交作为礼贤下士的注解。与士阶层打 了多年交道,信陵君深知自诩清高的人往往胸怀大才,所以越是被侯生费礼相 拒,他越要作秀大摆宴席,亲自驾车去请。信陵君带着车马,空着上位迎接, 侯生直接就坐于上位,毫不谦让。《史记》记载此刻信陵君"执善愈恭",这说 明信陵君已经察觉到侯生在观察他,作为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他已经明白侯 生的用意,于是侯生越观察他,他就越表现得谦卑。接着侯生提出要信陵君载 他去见朋友朱亥,见到之后,他故意拖延时间,"微察"信陵君,此时信陵君颜 色愈和”。恰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为了保证在广大市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屹立不 倒,信陵君更是要把戏给演下去。侯生见信陵君神情态度始终没有动怒或不悦, 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然达到,于是欣然赴宴,殊不知信陵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信陵君赖以成名的"窃符救赵"事件也是玄机重重。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后, 信陵君声言要赶赴前线与赵俱死”,经过侯生所守的城门时,"见侯生,具告所 以欲死秦军状"。既然知道邯郸旦暮且下,此去九死一生,一定大义凛然才对 哪有时间将全部情况告诉一个人微言轻的侯生呢?这说明信陵君知道侯生必有 以策万全的良谋妙计,于是以此做最后一搏,果然引出侯生说出窃符的奇策, 让信陵君如愿以偿地`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侯生提出杀晋鄙时,信陵君"泣",因 为他知道晋鄙是喽喈宿将",正好做自己救赵的左膀右臂,杀之可惜,于是以 哭的方式暗示侯生是否还有更好的计策,但侯生却以为他是贪生怕死。而当七 十高龄的侯生提出自己要北乡自刭时,一向以仁“标榜的他居然无一言挽留 而是遂行"。因为他清楚,到时魏王怪罪下来,自己只要说是侯生一手策划、 唆使的,便可逍遥法外。前者的妇人"之泣“和如今的毅然遂行两者相较,这 就不难理解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了。 信,诚信,引申为道德;陵,坟墓。信陵即道德的坟墓,信陵君自已都 不会想到,他的封号也许就是他本性的最好概括。《史记》没有错,历史更没 有错,只不过我们都读错了。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2009年第六期】 3、作文: 1、写一篇记叙文。对历史人物用新的构思,写一两个细节,表现一个人物的精 神境界。 2写一篇议论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现实中的人物。做到有观点,有材料论 据;观点要有新意
2 2.“窃符救赵”虚夸了信陵君 《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成就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但从《史记》的 描写来看,他其实是一个深谙厚黑学的伪君子。 信陵君的礼贤下士主要表现在他招纳了三千食客,但须知在弱肉强食、适 者生存的战国时代,一个贵族不被他人取而代之的出路就是比别人更强大。信 陵君是聪明人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超于常人的忧患意识,人才难得。对待人才“谦 而礼交之”才是上上之策,于是人才尽归其帐下,所以才有“(诸侯)不敢加兵 谋魏十余年”的局面出现。所以,所谓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斯世有斯人”,随行 就市罢了。 《史记》选取了他与侯生的相遇相交作为礼贤下士的注解。与“士”阶层打 了多年交道,信陵君深知自诩清高的人往往胸怀大才,所以越是被侯生贽礼相 拒,他越要作秀大摆宴席,亲自驾车去请。信陵君带着车马,空着上位迎接, 侯生直接就坐于上位,毫不谦让。《史记》记载此刻信陵君“执辔愈恭”,这说 明信陵君已经察觉到侯生在观察他,作为一个工于心计的政客,他已经明白侯 生的用意,于是侯生越观察他,他就越表现得谦卑。接着侯生提出要信陵君载 他去见朋友朱亥,见到之后,他故意拖延时间,“微察”信陵君,此时信陵君“颜 色愈和”。恰“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为了保证在广大市民心中的光辉形象屹立不 倒,信陵君更是要把戏给演下去。侯生见信陵君神情态度始终没有动怒或不悦, 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然达到,于是欣然赴宴,殊不知信陵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信陵君赖以成名的“窃符救赵”事件也是玄机重重。得不到魏王的帮助后, 信陵君声言要赶赴前线“与赵俱死”,经过侯生所守的城门时,“见侯生,具告所 以欲死秦军状”。既然知道邯郸旦暮且下,此去九死一生,一定大义凛然才对, 哪有时间将全部情况告诉一个人微言轻的侯生呢?这说明信陵君知道侯生必有 以策万全的良谋妙计,于是以此做最后一搏,果然引出侯生说出窃符的奇策, 让信陵君如愿以偿地“北救赵而西却秦”。当侯生提出杀晋鄙时,信陵君“泣”,因 为他知道晋鄙是“嚄唶宿将”,正好做自己救赵的左膀右臂,杀之可惜,于是以 哭的方式暗示侯生是否还有更好的计策,但侯生却以为他是贪生怕死。而当七 十高龄的侯生提出自己要“北乡自刭”时,一向以“仁”标榜的他居然无一言挽留, 而是“遂行”。因为他清楚,到时魏王怪罪下来,自己只要说是侯生一手策划、 唆使的,便可逍遥法外。前者的“妇人”之“泣”和如今的毅然“遂行”两者相较,这 就不难理解他是一个伪君子、真小人了。 信,诚信,引申为道德;陵,坟墓。信陵即道德的坟墓,信陵君自己都 不会想到,他的封号也许就是他本性的最好概括。《史记》没有错,历史更没 有错,只不过我们都读错了。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2009 年第六期】 3、作文: 1、写一篇记叙文。对历史人物用新的构思,写一两个细节,表现一个人物的精 神境界。 2 写一篇议论文。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或者现实中的人物。做到有观点,有材料论 据;观点要有新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