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角色 我们已经讲述了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个人人格和自 我意识的形成;就社会方面而言,则是“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 或者说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具有的功能的被履行、被落实,换言之、也就 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在奉章 中,我们就来对它作一点分析 第一节社会角色概述 、角色和角色丛 角色”一词本是戏剧术语,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 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现实社会和戏剧舞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 舞台上上演的戏剧正是人类现时社会的缩影,所谓“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莎士比亚在其名剧《请君入瓮》中说: 世界是个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些演员。 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 也都有下场的时候 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着许多角色。 而美国社会学家G·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 引入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但是,时至今日,对于怎样来定义角色却仍 然是个人盲人殊、歧义百出的问题。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许多人批评了许 多人提出的定义。不过,不管是批评者还是定义者,似乎都肯定角色和地位的不 可分割的关系。而所谓地位,就是个体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 所占据的位置。这个位置是非人格的,由社会结果所设定的,是先于具体个人而 存在的。你不来占据这个位置,就会有别人来。地位赋予占据它的个体以一定的 权利和义务,从而来规范个人的行动以及他与占据着社会系统中其他地位的人们 之间的互动。那么,地位和角色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林顿的角色定义是很著名的
1 第四章 社会角色 我们已经讲述了社会化。社会化的结果,就个体方面而言,是个人人格和自 我意识的形成;就社会方面而言,则是“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 或者说要想使社会正常运转就必须具有的功能的被履行、被落实,换言之、也就 是社会角色的被承担和扮演。社会角色是沟通和衔接个人和社会的桥梁。在奉章 中,我们就来对它作一点分析。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一、角色和角色丛 “角色”一词本是戏剧术语,原指演员在戏剧舞台上按照剧本的规定所扮演 的某一特定人物。但人们很早就发现了现实社会和戏剧舞台之间的内在联系,即 舞台上上演的戏剧正是人类现时社会的缩影,所谓“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 莎士比亚在其名剧 《请君入瓮》中说: 世界是个大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些演员。 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 也都有下场的时候, 一个人在一生中扮演着许多角色。 而美国社会学家 G·米德和人类学家林顿则较早地把“角色”这个概念正式 引入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但是,时至今日,对于怎样来定义角色却仍 然是个人盲人殊、歧义百出的问题。许多人提出了自己的定义,许多人批评了许 多人提出的定义。不过,不管是批评者还是定义者,似乎都肯定角色和地位的不 可分割的关系。而所谓地位,就是个体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 所占据的位置。这个位置是非人格的,由社会结果所设定的,是先于具体个人而 存在的。你不来占据这个位置,就会有别人来。地位赋予占据它的个体以一定的 权利和义务,从而来规范个人的行动以及他与占据着社会系统中其他地位的人们 之间的互动。那么,地位和角色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林顿的角色定义是很著名的
他说:“角色一一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 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 扮演着相应的角色。”但是,林顿的定义也同样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 (1)林顿的定义含糊,不明确;(2)他把角色和地位的关系简单化了。许多人在谈 到角色时都同意把角色看成一套围绕地位的期待系统。一个很典型的观点是以演 戏作比喻把期待区分为3个层次,即(1)来自剧本的期望,(2)来自其他“演员 的期望,(3)来自观众的期望。来自剧本的期望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位置都 有相应的规范,具体说明个体应该怎样行动。来自其他演员的期望是指在某种互 动情境之下由参与互动的其他成员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通过其他人的角色扮演 构成了人类行为的重要力量。期望的最后一个来源是不直接参与互动的观众的有 意或无意地暗示的希望,观众的这种希望构成了一种参考框架,它们制约着处于 各种地位中的演员的行为。这3个层次的期望,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由于共 同的社会化),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显然,关于角色的这种理解强调的是角色 的“客观的”社会的方面,而至于角色扮演者个体作为主体之主观能动的方面则 没有给予应有的阐述和强调。于是,有人就从另一种角度,通过分析角色的要素 来理解角色的涵义。如安德列耶娃把角色要素分为下面这样3个方面,即;(1) 社会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这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相互 作用中占有一定地位;(2)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特殊期待系统, 也就是说,角色是个体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3)角色是 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的外显行为。②而我国的两位学者则指出,角色概念包含了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5种要素,这5种要素是:(1)角色扮演者,(2) 社会关系体系,(3)社会地位,(4)社会期望,(5)行为模式。于是,他们把角色 定义为“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 行为模式”。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可取的,只是要说明,在此,“社会关系体系” 既包含宏观的社会关系,又包括微观的人际关系 个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 位,围绕着这一地位社会各方面对其存在各种期望,个人努力按 照这些期望行动便形成为一个角色。而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是,人 们在社会中通常并不仅仅占有一个地位。一个人常常既是儿子,又
2 他说:“角色——这是地位的动力方面。个体在社会中占有与他人地位相联系的 一定地位。当个体根据他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时,他就 扮演着相应的角色。” 但是,林顿的定义也同样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 (1)林顿的定义含糊,不明确;(2)他把角色和地位的关系简单化了。许多人在谈 到角色时都同意把角色看成一套围绕地位的期待系统。一个很典型的观点是以演 戏作比喻把期待区分为 3 个层次,即(1)来自剧本的期望, (2)来自其他“演员” 的期望,(3)来自观众的期望。来自剧本的期望是指,社会系统中的每个位置都 有相应的规范,具体说明个体应该怎样行动。来自其他演员的期望是指在某种互 动情境之下由参与互动的其他成员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通过其他人的角色扮演 构成了人类行为的重要力量。期望的最后一个来源是不直接参与互动的观众的有 意或无意地暗示的希望,观众的这种希望构成了一种参考框架,它们制约着处于 各种地位中的演员的行为。 这 3 个层次的期望,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由于共 同的社会化),但有时也会出现冲突。显然,关于角色的这种理解强调的是角色 的“客观的”社会的方面,而至于角色扮演者个体作为主体之主观能动的方面则 没有给予应有的阐述和强调。于是,有人就从另一种角度,通过分析角色的要素 来理解角色的涵义。如安德列耶娃把角色要素分为下面这样 3 个方面,即;(1) 社会角色是社会中存在的对个体行为的期待系统,这个个体在与其他个体的相互 作用中占有一定地位;(2)角色是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对自身的特殊期待系统, 也就是说,角色是个体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中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3)角色是 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的外显行为。②而我国的两位学者则指出,角色概念包含了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5 种要素,这 5 种要素是: (1)角色扮演者, (2) 社会关系体系, (3)社会地位,(4)社会期望,(5)行为模式。于是,他们把角色 定义为“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 行为模式”。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可取的,只是要说明,在此,“社会关系体系” 既包含宏观的社会关系,又包括微观的人际关系。 个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 位,围绕着这一地位社会各方面对其存在各种期望,个人努力按 照这些期望行动便形成为一个角色。而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是,人 们在社会中通常并不仅仅占有一个地位。一个人常常既是儿子,又
是父亲;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一个球队的队员,围绕着他所拥 有的这多个地位又存在着从内容到性质都各不相同的期望,于是 角色丛.”的概念便顺理成章地产生了。角色丛就是指同一个人所 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体。事实上,只要理解了地位和角色,角色 丛的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 、角色的分类 社会地位千差万别,社会角色也就干变万化,从乞丐到皇帝, 从女佣到皇后都是社会角色。怎样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角色进 行分类呢?国内外许多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根 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角色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下面我们就择· 要介绍几种。 )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 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理想角色,:亦称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 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应 该如何”的社会观点。如,作为医生,应该救死扶伤,应该具有 人道主义精神,应该有高明的医术并时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等等。理想角色可以是明文规定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体现 了理想角色的本质及其要求;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表 现于社会公德、社会习俗和社会传统等对人的各种要求和期待之 中。理想角色属于社会观念的形态 领悟角色是扭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 解。理解角色是领悟角色的基础,但是,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认识水 平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等等,不同的 人对同一角色的规范、行为模式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有的 人认为作为父亲,应始终在儿子面前保持尊严和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有的人则主张“十年父子成兄弟”。领悟角色属个体观念形态 实践角色是指个体根据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 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领悟角色是实践角色的前提和
3 是父亲;既是学校的教师,又是一个球队的队员,围绕着他所拥 有的这多个地位又存在着从内容到性质都各不相同的期望,于是 “角色丛.”的概念便顺理成章地产生了。角色丛就是指同一个人所 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体。事实上,只要理解了地位和角色,角色 丛的概念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角色的分类 社会地位千差万别,社会角色也就干变万化,从乞丐到皇帝, 从女佣到皇后都是社会角色。怎样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角色进 行分类呢?国内外许多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根 据不同的标准对社会角色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划分。下面我们就择· 要介绍几种。 (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的不同,可把角色分为理想角色、领 悟角色和实践角色 理想角色,:亦称期望角色,是指社会或团体对某一特定社会 角色所设定的理想的规范和公认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一种“应 该如何”的社会观点。如,作为医生,应该救死扶伤,应该具有 人道主义精神,应该有高明的医术并时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 务水平等等。理想角色可以是明文规定的,许多规章制度都体现 了理想角色的本质及其要求;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表 现于社会公德、社会习俗和社会传统等对人的各种要求和期待之 中。理想角色属于社会观念的形态。 领悟角色是扭个体对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行为模式的理 解。理解角色是领悟角色的基础,但是,由于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认识水 平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想方法不同等等,不同的 人对同一角色的规范、行为模式的理解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有的 人认为作为父亲,应始终在儿子面前保持尊严和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有的人则主张“十年父子成兄弟”。领悟角色属个体观念形态。 实践角色是指个体根据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而在执行角色规 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行为。领悟角色是实践角色的前提和
基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因而, 即使对角色有相同的理解,落实到行为时也未必相同。实践角色 属客观现实形态。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 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指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 它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如种族身 分、家庭出身、国籍、性别等都属于先赋角色。在世袭制社会中, 如皇帝、贵族、平民、奴隶等也属于先赋角色。 自致角色,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自 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主选 择性变得越来越大,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多数角色都是自致角色。 如学生、战士、工人、厂长、教师等等都属于自致角色。 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 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或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 规定性角色或正式角色是指那些其角色规范比较严格且有明 确规定的角色。也就是说,角色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 各种关系的需求等方面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应该做什 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都必须按规定 办,不能随便自行其是。如政府官员、法官、士兵学生等均属 此类角色。 开放性角色或者说非正式角色则是指那些没有严明的角色规范,个人可 以根据自己对其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而较自由地履 行角色行为的角色。如父亲、朋友、非正式群体的首领等等均属 此类角色。 (四)根据角色和角色间的权力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 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关于冲突理 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他认为,只要人们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群体
4 基础。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尽相同,因而, 即使对角色有相同的理解,落实到行为时也未必相同。实践角色 属客观现实形态。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 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指个人与生俱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获得的角色, 它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如种族身 分、家庭出身、国籍、性别等都属于先赋角色。在世袭制社会中, 如皇帝、贵族、平民、奴隶等也属于先赋角色。 自致角色,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自 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主选 择性变得越来越大,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多数角色都是自致角色。 如学生、战士、工人、厂长、教师等等都属于自致角色。 (三)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 色分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或正式角色和非正式角色 规定性角色或正式角色是指那些其角色规范比较严格且有明 确规定的角色。也就是说,角色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 各种关系的需求等方面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规定。应该做什 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都必须按规定 办,不能随便自行其是。如政府官员、法官、士兵 学生等均属 此类角色。 开放性角色或者说非正式角色则是指那些没有严明的角色规范,个人可 以根据自己对其地位和社会期望的理解而较自由地履 行角色行为的角色。如父亲、朋友、非正式群体的首领等等均属 此类角色。 (四)根据角色和角色间的权力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 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支配角色、受支配角色是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关于冲突理 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他认为,只要人们聚在一起组成一个群体
或社会,并在其中发生互动,则必然有一部分人拥有支配力,而 另一部分人则被支配。具有支配他人的权力的就是支配角色,而 受他人支配的即是受支配角色。达伦多夫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这 两种角色具有下列特征:(1)在每一个受权力关系支配的群体内, 作为支配角色的人和作为受支配角色的人必将形成针锋相对的非 正式阵营.一般地说,作为支配角色者总是极力维持现状以维护 其既得的权力,而受支配角色者必设法改善受人约束、受人限制 的现状以获得自己的权力。(2)这两种角色必然要建立符合自己 利益的群体,各有自己的方针、计划和目标。总之,这两种角色 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发展的关系之中。 (五)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把角色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 度高而分为若干类 社会心理学家萨宾根据角色对互动的参与程度而把角色分为 7种类型(见表4-1)。 表4-1萨宾的角色参与分类 参与程度与角色类型 角色实例 1.零度参与 街上行人、电影院观众 2.漫不经心参与 游览商店的顾客 3.传统仪式性参与 婚丧仪式中参与的亲友 4.生物性参与 母亲对于女、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5.神经质型深度参与 职业赌徒(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 6.情迷意乱的参与 深恋的情侣 7.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神灵附体的道士 第二节角色理论 虽然并没有哪个理论家提出过一种叫作“角色理论”的完整严密的理论 体系,在这一名称之下涵盖的只是些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侧重与“角色”这一核 心概念相关的实际研究的学者,他们共同为所谓的“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但
5 或社会,并在其中发生互动,则必然有一部分人拥有支配力,而 另一部分人则被支配。具有支配他人的权力的就是支配角色,而 受他人支配的即是受支配角色。达伦多夫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这 两种角色具有下列特征:(1)在每一个受权力关系支配的群体内, 作为支配角色的人和作为受支配角色的人必将形成针锋相对的非 正式阵营.一般地说,作为支配角色者总是极力维持现状以维护 其既得的权力,而受支配角色者必设法改善受人约束、受人限制 的现状以获得自己的权力。(2)这两种角色必然要建立符合自己 利益的群体,各有自己的方针、计划和目标。总之,这两种角色 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发展的关系之中。 (五)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把角色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 度高而分为若干类 社会心理学家萨宾根据角色对互动的参与程度而把角色分为 7 种类型(见表 4--1)。 表 4—1 萨宾的角色参与分类 参与程度与角色类型 角 色 实 例 1.零度参与 街上行人、电影院观众 2.漫不经心参与 游览商店的顾客 3.传统仪式性参与 婚丧仪式中参与的亲友 4.生物性参与 母亲对于女、专心致志的科学家 5.神经质型深度参与 职业赌徒(倾家荡产都在所不惜) 6.情迷意乱的参与 深恋的情侣 7.精神与外物合一的参与 神灵附体的道士 第二节 角色理论 虽然并没有哪个理论家提出过一种叫作“角色理论”的完整严密的理论 体系,在这一名称之下涵盖的只是些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侧重与“角色”这一核 心概念相关的实际研究的学者,他们共同为所谓的“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但
是,如果将这些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的研究策略作一大致的归纳,还是可寻 出其中的脉络,它们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和取向:“一方面是对角色理论 持结构性观点,另一方面是采用过程的研究策略”。前者就称为结构角色论,后 者则称为过程角色论 结构角色论把角色概念用作构造其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 石。“结构角色理论家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 的相互联系的位置或地位组成的网络,其中个体在这个系统中扮 演各自的角色。对于每一种、每一群、每一类地位,都能区分出 各种不同的有关如何承担义务的期望。因此,社会组织最终是由 各种不同地位和期望的网络组成的。oo简言之,地位和相应的 系列期望组成了潜在的社会结构,这些期望又通过角色承担者个 体自我的角色理解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来传递,最后又通过个体 具体的角色行为来实现。于是有人用图4一1来说明结构角色论的 因果程序。 特定地 自我 角色 发生 位网络 相关 扮演 角色 的具体 过程 技能 行为 图4-1结构角色论分析单位之间的一般因果图 显然,结构角色论强调了社会过程的既定的、结构化的一面,即强调了围绕 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的、代表社会结构因素的期望对于角色扮演者的行动的制 约或者说决定作用,也即强调了“来自剧本的期望”对于“演员”的规定作用。 与结构角色论不同,过程角色论以社会互动作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互动中的角色 扮演过程展开对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等问题的研究。结构 角色论者可以林顿为代表,而过程角色论者的代表则是拉尔夫·H·特纳。特纳 以一连串的问题向结构角色论发起进攻。第一个问题是:角色的结构概念补充了 一些规范性期望概念所没有涉及的东西吗?如果角色只是期望的表现,那为什卑 还要引进角色这一概念呢?第二个问题是:角色结构分析能够处理那些并不附着 于一定组织结构的角色吗?特纳认为,大部分角色并不从属于一个清晰的结构, 如果角色的概念化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结构地位和期望的概念来探究角色,那么分
6 是,如果将这些来自不同知识背景的学者的研究策略作一大致的归纳,还是可寻 出其中的脉络,它们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和取向:“一方面是对角色理论 持结构性观点,另一方面是采用过程的研究策略”。前者就称为结构角色论,后 者则称为过程角色论。 结构角色论把角色概念用作构造其关于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 石。“结构角色理论家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 的相互联系的位置或地位组成的网络,其中个体在这个系统中扮 演各自的角色。对于每一种、每一群、每一类地位,都能区分出 各种不同的有关如何承担义务的期望。因此,社会组织最终是由 各种不同地位和期望的网络组成的。oo 简言之,地位和相应的一 系列期望组成了潜在的社会结构,这些期望又通过角色承担者个 体自我的角色理解能力和角色扮演能力来传递,最后又通过个体 具体的角色行为来实现。于是有人用图 4 一 l 来说明结构角色论的 因果程序。 图 4--1 结构角色论分析单位之间的一般因果图 显然,结构角色论强调了社会过程的既定的、结构化的一面,即强调了围绕 社会关系系统中的地位的、代表社会结构因素的期望对于角色扮演者的行动的制 约或者说决定作用,也即强调了“来自剧本的期望”对于“演员”的规定作用。 与结构角色论不同,过程角色论以社会互动作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互动中的角色 扮演过程展开对角色扮演、角色期望、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等问题的研究。结构 角色论者可以林顿为代表,而过程角色论者的代表则是拉尔夫·H·特纳。特纳 以一连串的问题向结构角色论发起进攻。第一个问题是:角色的结构概念补充了 一些规范性期望概念所没有涉及的东西吗?如果角色只是期望的表现,那为什卑 还要引进角色这一概念呢?第二个问题是:角色结构分析能够处理那些并不附着 于一定组织结构的角色吗?特纳认为,大部分角色并不从属于一个清晰的结构, 如果角色的概念化要求我们必须运用结构地位和期望的概念来探究角色,那么分 特定地 位网络 的具体 期望 自我 相关 过程 角色 扮演 技能 发生 角色 行为
析将受到很大的局限。 第三个问题:人们在实现价值和信仰的过程中,新旧角色得到不断的更替, 而结构角色理论能够被用来分析这一变化的情境吗?如果角色是结构的一部分 那么怎么可能分析违背结构决定论而产生的新角色呢?当然,特纳并不完全否认 地位和规范与角色的关系,他认为“规范与地位可以作为分派角色和验证角色的 基础”,但他认为这种关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是通过互动表现出来的 而互动是一个过程,因此只有从动态、从角色扮演的全过程来分析角色,建立系 统的角色理论才是有价值的。 平心而论,结构角色论和过程角色论或者说对社会角色所持的结构性研究策 略和进程性硏究策略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则是互补的。许多学者很早就看到了 这一点,从而努力来融合这二者,以期真正建立一种统一的角色理论。他们努力 把互动过程看成是在结构框架之下具有角色规定的方向性的,而角色扮演者同时 又发挥着创造性作用的能动辩证过程。比如1980年,S·斯特里克提出如下框架 来分析个体和社会通过角色而相关联的过程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融合方案 1.行为依赖于一个被命名、被划归某一等级类别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名称或者 说分类语即表明了在互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共享的行为期望,通过和其他人的互 动,个体学会了分别和互动有关的对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会了如何向 这些对象反应。 2.互动中习得的分类语标明了位置,即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形态化的 面。共享的行为期望或者说角色,即附着于这些位置。 3.位置和角色部分地构成了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的关系网络中行动的人 们彼此以位置的占有者命名和称呼。借助于此,他们实践着关于彼此的行为的期 4.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行动的人们也同样以位置的占有者看待自己。这样, 本来用作位置的标示的名称便又成了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建立起关于个体自身 行为的内在期望 5.在情境中,人们利用对情境、对他们自己、对其他参与者以及与互动有 关的情境特点的分类语来定义情境,进而利用该定义来组织自己在情境中的行 为
7 析将受到很大的局限。 第三个问题:人们在实现价值和信仰的过程中,新旧角色得到不断的更替, 而结构角色理论能够被用来分析这一变化的情境吗?如果角色是结构的一部分, 那么怎么可能分析违背结构决定论而产生的新角色呢?当然,特纳并不完全否认 地位和规范与角色的关系,他认为“规范与地位可以作为分派角色和验证角色的 基础”,但他认为这种关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是通过互动表现出来的, 而互动是一个过程,因此只有从动态、从角色扮演的全过程来分析角色,建立系 统的角色理论才是有价值的。 平心而论,结构角色论和过程角色论或者说对社会角色所持的结构性研究策 略和进程性研究策略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则是互补的。许多学者很早就看到了 这一点,从而努力来融合这二者,以期真正建立一种统一的角色理论。他们努力 把互动过程看成是在结构框架之下具有角色规定的方向性的,而角色扮演者同时 又发挥着创造性作用的能动辩证过程。比如 1980 年,S·斯特里克提出如下框架 来分析个体和社会通过角色而相关联的过程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融合方案: 1.行为依赖于一个被命名、被划归某一等级类别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名称或者 说分类语即表明了在互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共享的行为期望,通过和其他人的互 动,个体学会了分别和互动有关的对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会了如何向 这些对象反应。 2.互动中习得的分类语标明了位置,即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的、形态化的 一面。共享的行为期望或者说角色,即附着于这些位置。 3.位置和角色部分地构成了社会结构,在这一结构的关系网络中行动的人 们彼此以位置的占有者命名和称呼。借助于此,他们实践着关于彼此的行为的期 望。 4.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行动的人们也同样以位置的占有者看待自己。这样, 本来用作位置的标示的名称便又成了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建立起关于个体自身 行为的内在期望。 5.在情境中,人们利用对情境、对他们自己、对其他参与者以及与互动有 关的情境特点的分类语来定义情境,进而利用该定义来组织自己在情境中的行 为
6.由于互动牵涉到许多人对情境的定义,也由于先前的定义可能会限制后 来的定义,因而,社会行为不是由这些定义所给定的,而是角色塑造过程的产物。 角色塑造过程虽然由对情境的初始定义形成的期望所发动,但却是在互动者之间 那敏感、微妙的探试性交流中逐渐展开的。在这种交流中,互动双方可以随时调 整和更改互动的形态 7.围绕着互动情境的更广阔的社会结构背景将影响角色塑造的弹性,就象 它制约进入被设定的角色的因素一样。结构对于角色和角色扮演的变异都有不同 程度的开放性。所有的社会结构对于情境定义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限制,从而也相 应地限制互动的可能性。 8.情境定义、用于定义的分类语、互动发生的可能性等等的变化是在角色 塑造的弹性内发生的。这种变化反过来也能导致互动在其中发生的更广阔的社会 结构的变迁。 显然,斯特里克的这一分析框架在处理互动中个体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上要灵 活得多,也贴近实际得多了 第三节角色过程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看出,社会角色既有社会地位结构的规定性的一面,同 时又是一个社会行动的动态过程。在本节中,我们就稍稍详细地来讨论一下角色 承担者的角色行为过程以及角色与角色扮演者的人格或者说自我概念的动态关 系 角色行为过程 (-)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角色行为或者说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角 色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角色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 情感的总和。角色观念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第一,角色地位观念。这是指个体 对自己所处地位的认识。第二,角色义务观念。这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应履行的角 色义务职责的认识。每个人扮演一种角色,就要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角色义 务观念集中地体现了角色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谁能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 就是合格的角色;谁能创造性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就是优秀的角色;谁不
8 6.由于互动牵涉到许多人对情境的定义,也由于先前的定义可能会限制后 来的定义,因而,社会行为不是由这些定义所给定的,而是角色塑造过程的产物。 角色塑造过程虽然由对情境的初始定义形成的期望所发动,但却是在互动者之间 那敏感、微妙的探试性交流中逐渐展开的。在这种交流中,互动双方可以随时调 整和更改互动的形态。 7.围绕着互动情境的更广阔的社会结构背景将影响角色塑造的弹性,就象 它制约进入被设定的角色的因素一样。结构对于角色和角色扮演的变异都有不同 程度的开放性。所有的社会结构对于情境定义的种类也有一定的限制,从而也相 应地限制互动的可能性。 8.情境定义、用于定义的分类语、互动发生的可能性等等的变化是在角色 塑造的弹性内发生的。这种变化反过来也能导致互动在其中发生的更广阔的社会 结构的变迁。 显然,斯特里克的这一分析框架在处理互动中个体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上要灵 活得多,也贴近实际得多了。 第三节 角色过程 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看出,社会角色既有社会地位结构的规定性的一面,同 时又是一个社会行动的动态过程。在本节中,我们就稍稍详细地来讨论一下角色 承担者的角色行为过程以及角色与角色扮演者的人格或者说自我概念的动态关 系。 一,角色行为过程 (一)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角色行为或者说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角 色学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一是学习角色技能。 角色观念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 情感的总和。角色观念的内容包括 4 个方面。第一,角色地位观念。这是指个体 对自己所处地位的认识。第二,角色义务观念。这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应履行的角 色义务职责的认识。每个人扮演一种角色,就要履行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角色义 务观念集中地体现了角色的社会价值。一般来说,谁能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 就是合格的角色;谁能创造性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就是优秀的角色;谁不
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就是不称职的角色。第三,角色行为观念。这是指个体 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模式的认识。任何角色都是按不同的行为模式去行动 的。如教师的行为应端庄而有教养,法官的行为应严肃公正等等。如果角色应按 某一行为模式行动而角色扮演者却错误地按另一模式行动,就会发生角色混乱。 第四,角色形象观念。这是指个人对自己所粉演的角色所应具有的思想、品格、 风格等方面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关于角色观念的形成过程,有人借用纽科姆关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自闭阶段、 绝对观念阶段和相互并存阶段这3个阶段划分观点而也相应地分为3个阶段,即 认为个人角色观念的形成要经过拒绝角色阶段、承认角色阶段和接受角色阶段这 样3个阶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把个人角色观念的形成过程描述得过于被动了。 事实上个人形成角色观念的过程也是个人角色学习的过程。在多数情形下,这是 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甚或被迫的过程,只是个人的角色学习除了形成角 色观念之外,还包括学习角色技能,即学习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履行角色义 务和权利,塑造良好角色形象所必备知识、智慧、能力和经验等等。事实上,对 于角色学习,可以这样从总体上来理解,即: 首先,角色学习是综合性学习,而不是零碎片断的学习,因为角色是根据它 所处地位而由各种行为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任何零碎的、片断的角色学习 都可能导致角色错位、角色混乱、角色冲突等等。 其次,角色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学习。没有相应的角色伴侣,没有参照个 体或参照群体作为角色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就很难体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情 感。因此,角色学习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最后,角色学习是经常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在一个人的 生中,不断地随着自己本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这就需要不 断地学习,以适应新的角色的要求。 (二)角色扮演 有人说,角色扮演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 的角色技能,另一方面取决于他对角色期望的把握是否正确。”事实上,也就是 说取决于角色学习。从理论和逻辑上讲,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而 角色扮演,则是角色的实现
9 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谁就是不称职的角色。第三,角色行为观念。这是指个体 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模式的认识。任何角色都是按不同的行为模式去行动 的。如教师的行为应端庄而有教养,法官的行为应严肃公正等等。如果角色应按 某一行为模式行动而角色扮演者却错误地按另一模式行动,就会发生角色混乱。 第四,角色形象观念。这是指个人对自己所粉演的角色所应具有的思想、品格、 风格等方面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应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关于角色观念的形成过程,有人借用纽科姆关于自我概念形成的自闭阶段、 绝对观念阶段和相互并存阶段这 3 个阶段划分观点而也相应地分为 3 个阶段,即 认为个人角色观念的形成要经过拒绝角色阶段、承认角色阶段和接受角色阶段这 样 3 个阶段。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把个人角色观念的形成过程描述得过于被动了。 事实上个人形成角色观念的过程也是个人角色学习的过程。在多数情形下,这是 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甚或被迫的过程,只是个人的角色学习除了形成角 色观念之外,还包括学习角色技能,即学习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履行角色义 务和权利,塑造良好角色形象所必备知识、智慧、能力和经验等等。事实上,对 于角色学习,可以这样从总体上来理解,即: 首先,角色学习是综合性学习,而不是零碎片断的学习,因为角色是根据它 所处地位而由各种行为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任何零碎的、片断的角色学习 都可能导致角色错位、角色混乱、角色冲突等等。 其次,角色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学习。没有相应的角色伴侣,没有参照个 体或参照群体作为角色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就很难体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情 感。因此,角色学习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的。 最后,角色学习是经常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在一个人的一 生中,不断地随着自己本身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换着自己的角色;这就需要不 断地学习,以适应新的角色的要求。 (二)角色扮演 有人说,角色扮演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决于扮演者 的角色技能,另一方面取决于他对角色期望的把握是否正确。”事实上,也就是 说取决于角色学习。从理论和逻辑上讲,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而 角色扮演,则是角色的实现
G·米德和戈夫曼对于现实互动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 析 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互 动,就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识别对方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 并从而预知对方的反应。米德把这些基本能力称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它 是一种能够看到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在米德的理论体系中,这种角色扮 演能力被称为“精神”,它包括:(1)理解常规姿态的能力,(2运用这一姿态去扮 演他人角色的能力,(3)想象演习各种行为方案的能力。如果个体具备了这些能 力,也就具备了与他人进行互动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个体只有在能够于精神意 识过程潜在地扮演他人角色的前提下,才能在互动中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米德说:“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这是角色扮演带来的直接效果。如果个体 有能力扮演他人的角色,那么在其合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 从群体中行为组织的观点来看,正是这种通过扮演他人角色而获得的对自己反应 的控制能力,才使得这种交往形式具有价值。” 如果说,米德对角色扮演的论述比较抽象的话,那么,戈夫曼则对角色扮演 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戈夫曼的特色是他从角色概念出发,将社会与舞台进行了广 泛的比较,从而提出了他的“编剧理论”。他几乎把现实生活的情境完全比作戏 剧表演,把社会成员看作是演员,着重研究角色行为的符号形式。他在研究中引 入了“观众”、“门面”、“前台”与“后台”等一系列舞台术语。“观众”是对角 色扮演发生影响的其他人,“门面”由周围环境、角色扮演者的个人外貌以及行 为方式组成,“前台”与“后台”是根据角色在与“观众”互动中所处的位置而 区分的,在“前台”,角色与“观众”发生直接互动,而在“后台”,角色所表现 出来的行为虽然可能与角色的扮演有关,但通常不为“观众”所直接感知,因而 可以看成是角色与“观众”进行间接互动。对于角色扮演者来说,在“前台”要 求他严格按照角色要求行动,而在“后台”则没有这种要求。戈夫曼的这种分 析对于角色扮演显然具有较大的操作价值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从“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两个方面讨论了角色行 为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曾说,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没 有正确的角色观念和相应的角色技巧,要想扮演好角色是很困难的,但这只是从
10 G·米德和戈夫曼对于现实互动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 析。 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互 动,就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识别对方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 并从而预知对方的反应。米德把这些基本能力称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它 是一种能够看到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在米德的理论体系中,这种角色扮 演能力被称为“精神”,它包括:(1)理解常规姿态的能力,(2)运用这一姿态去扮 演他人角色的能力,(3)想象演习各种行为方案的能力。如果个体具备了这些能 力,也就具备了与他人进行互动的基本条件。换言之,个体只有在能够于精神意 识过程潜在地扮演他人角色的前提下,才能在互动中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米德说:“个体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这是角色扮演带来的直接效果。如果个体 有能力扮演他人的角色,那么在其合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 从群体中行为组织的观点来看,正是这种通过扮演他人角色而获得的对自己反应 的控制能力,才使得这种交往形式具有价值。” 如果说,米德对角色扮演的论述比较抽象的话,那么,戈夫曼则对角色扮演 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戈夫曼的特色是他从角色概念出发,将社会与舞台进行了广 泛的比较,从而提出了他的“编剧理论”。他几乎把现实生活的情境完全比作戏 剧表演,把社会成员看作是演员,着重研究角色行为的符号形式。他在研究中引 入了“观众”、“门面”、“前台”与“后台”等一系列舞台术语。“观众”是对角 色扮演发生影响的其他人,“门面”由周围环境、’角色扮演者的个人外貌以及行 为方式组成,“前台”与“后台”是根据角色在与“观众”互动中所处的位置而 区分的,在“前台”,角色与“观众”发生直接互动,而在“后台”,角色所表现 出来的行为虽然可能与角色的扮演有关,但通常不为“观众”所直接感知,因而 可以看成是角色与“观众”进行间接互动。对于角色扮演者来说,在“前台”要 求他严格按照角色要求行动,而在“后台”则没有这种要求。 戈夫曼的这种分 析对于角色扮演显然具有较大的操作价值。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从“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两个方面讨论了角色行 为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曾说,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因为没 有正确的角色观念和相应的角色技巧,要想扮演好角色是很困难的,但这只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