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金融宏观控制定量分析 前两篇引入并讨论了金融定量分析方法和金融理论的量化分析,方法 和理论均为公共工具,那里的分析是为本篇乃至以下各篇的金融实务定量 分析奠定基础和提供前提。 金融实务定量分析是指金融宏观调控系统、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 融机构中各业务部门实际应用或将要应用的具体业务。这类业务内容具 有三个特征:(1)可量化性,即可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数学 方法或数量关系的推导进行实际运算。(2)实用性,在金融业务中有实际 应用价值,并经常被运用。(3)可操作性,业务人员在其工作中经常进行的 实际操作。 金融宏观调控(Macro-Regulation)也是一种金融实务,它是指充分发挥 金融的宏观经济杠杆职能,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 经济和金融自身安全。金融调控机制一般由三部分内容构成:(1)决策执 行机构,这是调控得以落实的组织保证,这个角色通常由中央银行担任; (2)长期起作用的金融法令法规,这是实施调控的制度性内容。法律法规 的制定要使金融运行模式法制化、规范化。法制越健全,中央银行贯彻实 施调控的决策越透明。透明性,有利于加强公众对决策的了解,并有利于 公众对决策执行机构的监督;(3)货币政策部分,这是针对调节任务所进行 的政策设计及采取的措施。金融调控机制中的货币政策以中短期经济目 标为主。是把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放在目标的首位,还是强调物价稳定, 这取决于对形势的判断和政策取向。在这一篇里,我们主要以量化分析的 手法讨论后两部分内容:一是如何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促 进经济结构调整,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一是加强金融监管,银行、证券、保险 等监管机构如何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维护金融市场公开、公平、有序竞争, 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实现宏 观调控目标。 本篇站在金融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层面收录了可以量化,且具实用性和 可操作性的词条共249个,划分为金融宏观调控业务,货币发行与现金出 纳业务,政策性金融业务,金融风险管理业务,金融审计稽核业务等5章进 行分析讨论
第1章金融宏观调控业务453 第1章 金融宏观调控业务 此前在介绍第三篇内容时,对金融宏观控制(Macro-Regulation)的基本内涵已有说明,本章则把金融宏 观调控业务集中到货币政策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货币政策的范围可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讲,货币政策包 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包括所有 旨在影响金融系统的发展、利用和效率的措施:甚至可以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 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这里讨论的当属狭义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在西方国家比较概括的提法为:中央银行为追求可雏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 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 从一般意义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 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政策目标;(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 具;(3)预测达到政策目标的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 操作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实际也包含中介指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内容。 本章先从建立货币供给模型入手,讨论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货币量 的因素:接下去分析信贷杠杆作用,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还专门分析了我国社会总 供需均衡的“三平”理论:最后分析新千年货币供给的预测模型和央行脆弱性测量的VR模型,对央行控制和 抵御金融风险能力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Creation of Money Un- 存款,后有贷款”,对中央银行来说,是“贷款创造存款”,这是 der Central Banking System) 一个规律。 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的创造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第 中央银行的资产 中央银行的负债 一,货币供给形成过程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第二,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流通中货币 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商 中央银行的委托贷款 财政及财政性存款 中央银行的 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第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依赖于中 金银外汇占款 法定准备金 货币供应 央银行的货币创造,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财政透支 超额准备金存款 邮政储蓄 如果将货币供应M定义为非银行公众持有的通货C加上 图3-1-1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 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D,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为B,货币乘数 为K那么,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Deposit Creation of Commercial K=告=,M= Bak)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是指商业银行的负债,一般指存 款货币中的企业存款与个人储蓄存款。假定某客户存入甲商 中央银行创造货币(Money Creation of Central Bank)中 业银行100万元,则甲银行库存现金增加100万元,如 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的债务。从我国中央银行资产 表3-1-1。 负债表的负债方来看,具体包括:流通中货币、财政及财政性 表3-1-1 单位:万元 存款、商业银行缴存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存款、邮政储蓄 存款等。中央银行的负债即广义的基础货币直接取决于中央 资 产 负 债 银行的资产运用。中央银行资产运用的增加总会表现为中央 库存现金 100 个人储蓄存款 100 银行负债的增加。从技术上说,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不受任 何制约,可以无限创造,可以借助其资产活动实现负债方的变 商业银行用负债换取100万元的现金资产,但从全社会角 化,从而创造出货币供应。以我国为例,这一货币创造的过程 度看,货币供应量没有变化。因为现金存入等于社会上流通 如图3-1-1所示。 中减少了100万元现金,然而,这100万元的现金库存对甲银 图3-1-1表示,中央银行通过各项资产的运用,形成流 行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成为扩张信用的基础。假定企业申 通中的货币,存款等负债,从而形成货币供应。应当说明,中 请贷款100万元,银行同意后,表3-1-1变为表3-1-2。 央银行通常不是先有负债,后有资产,即通常所认为的“先有
454第三篇金融宏观控制定量分析 表3-1-2 单位:万元 多而造成的物价上涨。 资 产 负 债 充分就业是指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 库存现金 100 个人储蓄存款 100 的条件下找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并非100%的就业,而是 放款 把磨擦性失业与自愿失业排除在外。西方各国把充分就业的 100 企业存款 100 界限定在5%的失业率上。与货币政策充分就业目标相关的 计 200 合 计 200 是总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 对比以上两表,可以看到,构成货币供给的负债已从100 目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万元增至200万元,等于增加货币供给100万元。从全社会角 资本的深化程度,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它意味着单位劳动 度看,这100万元是由商业银行直接的放款活动引起的,并未 力与更多的资本结合。国际收支平衡在开放型经济中与国内 减少现金流通量。但是,过程到此并没结束。因为,现在负债 市场货币供应量有密切关系。顺差意味着外汇收入大于支 方存款是200万元,而放款方才是100万元。另外库存现金 出,而收购外汇必然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在国内市场货 100万元仍然可以作为放款的根据。但它不能全部用作放款。 币供应过大、物价不稳的情况下,国际收支顺差不利于经济发 因为: 展。逆差的影响正好与此相反。货币政策的四项最终目标要 1.存款货币有兑现要求,必须留一部分作保证: 同时实现是非常困难的,中央银行必须进行权衡,确定牺牲某 2.上缴一部分作为法定准备金。我们假设这两部分占存个目标实现另一个目标的限度。它们之间的冲突表现在:稳 款的比率合计为25%,即200万元存款要占去50万元现金资 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这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研 产,则甲银行能用现金形式放款50万元。如用存款形式放 究,如图3-1-2。P表示物价上涨率,u表示失业率,e曲线 1 出,则50万元现金资产可放教200万元(50×25%=200),同 就是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 时创造存款货币200万元。 表3-1-3 单位:万元 资 负 债 库存现金 个人储蓄存款 100 法定准备金 100 企业存款(未提现) 300 贷款 300 合计 400 合计 400 对比表3-1-3和表3-1-2可知,当商业银行的库存现 金降低到必要限度,其全都转化为法定准备金时,商业银行创 造货币的过程便告一段落,全社会的货币供应就由原来的100 万元个人储蓄存款增加到400万元的存款货币,等于原来的4 图3-1-2菲利普斯曲线 倍。一般讲,把上面类似于100万元的个人储蓄存款叫原始存 在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要诚少 款或初始存款,把由此衍生出来的存款叫派生存款,原始存款 失业率就必须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总需求,而总需求的增 与派生存款之间的倍数关系叫货币乘数。 加又会引起物价的上涨,而较低的物价上涨率又会导致失业 率的上升。总之,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两者不可兼得。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Final Target of Monetary Pol-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表现在通货膨胀、 icy) 国内物价上涨,表明本国货币对内贬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稳定通货的关系,它承担 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若国外发生通货膨胀,则出口增加、进 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各种目标。一般认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 口减少,国际收支盈余。只有当物价水平在全世界趋同时,物 标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才有可能同时达到。 稳定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一般而言,只 的变动。物价的相对稳定可以促使全社会资源得以有效地分 有经济增长了,商品增多了,稳定货币才有物质基础。但经济 配,但物价绝对不变是不可能的。一般而言,年通货膨胀率若 增长速度加快必然要扩大货币供应量,这不仅会导致通货膨 控制在5%以下,就可以认为达到了物价稳定的目标。引起物 胀,而且时间一长容易形成低经济增长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 价上升的基本原因是:总需求过多、成本上升以及结构性因 滞胀局面:另一方面,长时间需求不足物价走低,也可能发生 素。直接与货币政策相关的物价上涨是总需求过多引起的, 通货紧缩。因此,中央银行往往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物价 因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目标主要是防止出现由于总需求过 作为首要目标
第1章金融宏观调控业务455 减少,则股票价格下跌,这表明实物资本的吸引力减弱,生产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金融变量(Financial Variable of 趋于收缩,货币政策是收缩性的。在托宾看来,中央银行能有 Monetary Policy Intermediate Target) 效控制股票价格。中央银行不仅可以调节资产的规模、结构 货币政策在实施操作之前,首先要确定一定时期的最终 和收益率,而且也可以调节利率,因而它完全可以有效地调控 目标,再找出与这一目标关系最密切的中介目标,最后选定能 股票的价格。 对中介目标产生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工具。在不考虑货币政策 4.货币基数。货币基数又称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它由 以外干扰因素的条件下,调节顺序如下: 准备金和大众所持有的通货构成。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供 货币政策+政策工具+中介目标→调节指标 给量是货币基数与货币乘数之积,而货币乘数是比较稳定的, 可见,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 因此,欲控制货币供给量,只需控制货币基数就完全可以了。 传导环节。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对中介目标进行选择。 而货币基数则是中央银行所能完全控制的。货币基数的增减 通常认为要符合五个标准:可控性、可测性、抗干扰性、与目标 可以清楚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意向,货币基数减少表示货币政 变量的相关性、与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有较好适应性。 策趋于紧缩,货币基数增加表示货币政策趋于扩张。因此,货 经济学家使用的中介指标是不断变化和修正的,已经提 币基数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出的较有影响的中介指标有以下几种:利率、货币供给量、股 票价格、货币基数等。 货币政策模拟(Monetary Policy Simulate) 1.利率。把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其理由 科学的决策是在有充分信息的前提下制定的政策,它不 是货币政策在引起社会总支出变动以前,首先将引起利率的 仅需要从统计资料和调查资料中用科学方法提取出来,能正 变动。根据凯恩斯主义者的分析,中长期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确反映宏观经济当前状态的信息,还需要对各种方案实施后 很大,因而中长期利率与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联 可能产生的后果提供预测信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 系。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使利率水平下 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银行界和研究机构都陆续建立起经济 降,从而刺激投资,并通过流动性效应和财富效应影响实际经 计量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对本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进行分 济活动和收入水平。同时,他们还认为,利率可以由中央银行 析和预测。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为了决策的需要,也先后建 采取一定的措施而加以控制,因此,它基本上符合货币政策中 立起自己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如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的 间目标所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既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国民 MPS模型和英国英格兰银行的模型。 收入密切联系,又能为中央银行所控制,且能很快地起到宣示 中国人民银行首次为政策模拟而建立的经济计量模型, 货币政策意向的作用,即利率水平上升表示紧缩性的货币政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季度模型,由86个方程组成。在设计思想 策,利率水平的下降则表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上,本模型力图用联立方程式体系描述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 2.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变动并不直接影响利率,而 过程,即首先描述出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财政透借、法 是直接影响人们的名义收入和支出水平,并由此而影响投资、 定准备率以及存贷款利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 就业、产出及物价水平。实证研究表明,虽然在短期内,货币 其次,通过方程体系中工业生产、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投资、 供给量与实际收入、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但在 储蓄存款和价格等模块几十个方程,刻画出货币供应对经济 长期中,这种关系则是比较明确的:供给量的变动总是引起名活动各个重要方面的影响。除了货币政策,本模型也能反映 义收入和物价的同方向的变动。因此,中央银行随意改变货 出财政支出、外贸进出口等因素的影响。利用这个模型,可以 币供给量将对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中央银行能够控制 在决策前对货币政策的后果在计算机上做试验。把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量,并且,货币供给量也能正确反映货币政策的意 贷款、财政透借、法定准备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信贷计划等变 向,即货币供给量增加表明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货币供给量 量的取值称货币政策的一个方案,改变这些变量的取值就可 减少则表示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 以得到不同的政策方案。利用本模型,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 3.股票价格。以托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持有这种观点。 这些方案的操作,对不同的政策方案的宏观经济效果加以比 他们认为,货币政策要影响经济活动,必须要影响实物资本的 较,以便从中选出较优的方案来。 供求,而货币当局是无法直接干预实物资本供求的,它只能运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模拟模型命名为PBCM.,其中 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利率结构,并通过利率结构的变动来影响 PBC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英文简写,M是模型一词的英文字头, 实物资本的供求及整个经济活动。由于股票价格反映着实物 n表示第n个模型。PBCM,表明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一个货币 资本的供求状况,因此,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必须以实物资 政策模拟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银行会同有关科 本要求的市场价格来衡量,即以股票价格来衡量。同时,股票 研单位及部门不断推出该模型的新版本,为提高预测和决策 价格连接着货币政策与实物经济活动。实物资本的需求增 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长,股票价格就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生产活动有扩大的趋势, 为帮助了解我国中央银行PBCM,模型,将PBCM,总体逻 另一方面又说明货币政策是扩张性的:反之,若实物资本需求 辑框架图列示如下:
456第三篇金融宏观控制定量分析 货币供应 M2,M6 动性,实际上也就控制了放款与投资的数量,从而进一步起到 棋 块 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作用。但是,存款准备金政策效力的 大小,则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商品零 在不同的国家,调整存款准备率的办法也有所不同。在 售模块 有的国家,因商业银行的类别不同,规定有不同的法定准备 企业活 城乡居民 率。美国及多数国家,规定各银行库存现金不能抵充付现准 期存款 货币收入 零售物价 备金,只有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才算是准备金。各种存款的法 国营价格 定准备金比率也不同,支票存款准备率最高,活期存款和定期 产值 收入 商品零 集市价格 价格 卡模块 售模型 存款次之,储蓄存款准备率最低。有许多国家采用活期存款 模块 最低准备率高于定期存款的规定。 在西方国家,存款准备金又分第一准备金和第二准备金。 生产要 城乡居民 商品零售总额 素投入 货币收入 所谓第一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 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一 般称为“现金准备”,也叫主要准备。所谓第二准备金,是指银 货币供 商品零售额 行最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有价证券及 应模块 出口总额 其他流动资产,也叫“保证准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贷,在 产值 必要时除要求商业银行维持一定比率的“第一准备金”外,还 要维持一定比率的“第二准备金”。 投资模块 财政支出 存款准备金政策(Reserve Against Deposit Policy)】 图3-1-3PBCM1总体逻辑框图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 备金,它由自存准备(也叫库存现金)和法定准备两部分组成。 存款准备金(Reserved Requirement) 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率将其存款转存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 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各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 备金。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存准备,即库存现金:另 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部分是法定准备,即根据银行法,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中央 存款准备率的高低,制约着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 银行规定的比率转存中央银行的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各 而直接影响银行的信用规模。假定银行原始存款为£,派生存 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 款为D,存款准备率为,则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数额与存款准 的建立,最初是为了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能随时 备率的关系为: 应付顾客提取存款,加强银行的清偿力,防止银行大批倒闭。 自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之后,因为法定存款准备率的 D-E.I 变动可以影响商业银行放款的数额,又可以成为执行货币政 式中,,一存款货币的扩护张乘数,用k表示,则k=。 策及调控金融措施的手段,所以调整存款准备率,就成为执行 由上可见存款准备率与存款货币扩张乘数成反比例变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 化。存款准备率越低,货币扩张乘数就越大:存款准备率越高, 存款准备率的高低,制约着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 货币扩张乘数就越小。中央银行调高或调低存款准备率,可以 而直接影响银行的信用规模。假定银行原始存款为E,派生存 控制放款与投资的数量,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但这一政 款为D,存款准备率为,则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数额与存款 策的效力大小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 准备率的关系为: 则派生存款减少,市场货币供应量下降:相反,中央银行降低存 D=E.T 款准备率,则派生存款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 L称之为存款货币的扩张乘数,若用K表示,则K=。 一般而言,存款准备金又分第一准备金和第二准备金。 第一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客户提现而准备的随时可以兑现的 存款准备率与存款货币扩张乘数成反比例变化。存款准备率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一般称 愈低,货币扩张乘数愈大,反之,货币扩张乘数愈小。如存款为现金准备,也叫主要准备。第二准备金是银行最容易变现 准备率为20%,银行所能创造的信用规模可比原始存款高达5 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有价证券和其他流动资产,也 倍:如存款准备率降低为10%,则银行的派生存款可高达原始 叫保证准备。中央银行控制信贷,在必要时除要求商业银行 存款10倍:如存款准备率提高到25%,则派生系数为4。可 维持一定比率的“第一准备”外,还要维持一定比率的“第 见,调高或降低存款准备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的流 二准备
第1章金融宏观调控业务457 从表3-1-8可见,在派生存款(D)、原始存款(R)及存 存款创造机制(Deposit Creation Mechanism) 款准备率(r)之间存在着数量关系,这一关系用公式可表 商业银行具有“创造”和“消减”存款的能力。银行存款的 示为: 来源由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构成,前者是以现金方式存入银 D=[1+(1-r)+(1-r)2+(1-r)3+…]R 行。假定某客户把100万元现金存人A银行,则A银行的储 1 蓄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各增加100万元,见表3-1-4。 =1-0-刀R 表3-1-4 简化的A行资金平衡表 单位:万元 -R 资金来源 金额 资金运用 金额 式中,1一存款派生系数,它表明1元原始存款(存款准备 储蓄存款 100 在中央银行存款 100 金的变动)所派生出的存款数量。 假定法定准备金率为20%,A银行可以在向中央银行缴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银行并非总是把所有准备金都贷 存20万元准备金后,给甲企业发放贷款80万元,其资金平衡 放出去,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它应扩大或缩小贷款与投 表见表3-1-5。 资。在实际的存款创造过程中,不可能只有法定准备金是吸 表3-1-5 A行账户 单位:万元 收初始准备的渗出,还有其他一些渗出,如超额准备金、社会 资金来源 资金运用 公众的通货持有额以及为定期存款所保留的准备金,这三者 金 额 金额 对存款创造机制的影响与准备金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假定 储蓄存款 100 存款准备金 20 超额准备金的存款百分比为,1元存款中社会公众持有通货 贷款 80 的比例为k,每1元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渗出为【,定期存款 甲企业用这80万元贷款支付在B银行开户的乙企业的 准备率为,而且,由于公众通货持有的加人,应在R的基础上 贷款,B银行存款增加80万元。见表3-1-6。 再加上流通中的现金C才能准确反映存款总量的创造,因此, 表3-1-6 B行账户 单位:万元 这里的存款创造公式变为: 1 资金来源 金 额 资金运用 金额 D= r+e+k+(R+C) 企业存款 80 在中央银行存款 80 一存款乘数。 B银行留足80×20%=16万元的存款准备金,将其余64 式中,r+e+k+, 参见“存款乘数”、“派生存款”条。 万元贷给丙企业,其账户见表3-1-7。 表3-1-7 C行账户 单位:万元 银行准备金等式(Reserve Equation) 资金来源 金 额 资金运用 金额 它反映了银行准备金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银行准备 企业存款 80 存款准备金 16 金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第一准备金,又叫主要准备(Primary 贷款 64 Reserve),它是银行为应付客户提现而准备的随时可以兑现的 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存入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其次 丙企业购买丁企业商品,增加了丁企业开户行C行的存 是第二准备金(Secondary Reserve),是银行最容易变现又不致 款,C行留下准备金再发放贷款,如此循环,最初存入的100万 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有价证券和其他流动资产等,它也叫 元存款,在银行系统内转化为100万元存款准备金并派生出 保证储备。中央银行之所以要求商业银行在维持一定比率的 400万元存款,派生过程可见表3-1-8。 “第一准备”外,还要维持一定比率的“第二准备”,是出于控制 表3-1-8 存款派生过程 单位:万元 信贷的必要。最后,准备金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超额准备金。 银行 存款金额 存款准备金 银行贷款 它是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在法定准备金以外, A银行 100.00 20.00 80.00 愿意时常保留适量的超额准备金,以免当需要资金时向中央 B银行 80.00 16.00 64.00 银行借款,或是出售第二准备。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一般都很 C银行 64.00 12.80 51.20 小,大约在1%左右。 D银行 51.20 10.24 40.96 我们以R表示银行准备金,R表示第一准备金,R,表示 E银行 32.77 6.55 26.22 第二准备金,R,表示超额准备金,则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银 F银行 26.22 5.24 20.98 行准备金的构成: G银行 20.98 4.20 16.78 R=R +R2+R3 : 这就是银行准备金等式。 合计 500.00 100.00 400.00
458第三篇金融宏观控制定量分析 解为三个部分:活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和定期存款准备 存款乘数(Deposit Multiplier)】 金。即: 即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它是银行体系信用扩张后的新增 △R=△Da×rH+△Da×e+△Da×t×r, 存款总额与新增存款准备金之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D(ra+e+t×r,) 14D 所以, 4= 1 式中,一存款乘数; △D:=a+e+ix 4R 一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 1 在进一步引入定期存款后,存款乘数修正为一 r +e +t xr, D一银行体系新增存款总额: 存款乘数进一步缩小。由于△D,=△D。·t,所以由上式可以得 R—银行体系新增存款准备金。 出新增定期存款为: 设,=20%,△R=1000元,故△D=5000元。 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当5=20%时,存款乘数为 △D,=+e+tx △R 5;当,=25%时,存款乘数为4;越小,存款乘数越大;越大, 若用△D。+△D,表示全部新增存款,则: 存款乘数越小。这是因为;越大,每一轮可用于贷款的金额 1 △D4+△D,= -·△R+ -·△R 越少,亦即每一轮“漏出”的金额越大,因而每一轮派生的存款 r e t x r r e t x r 金额越小,从而各轮派生存款之和越小,所以乘数亦越小。当 =1+:·AR I=100%时,=1,△D=△R,银行新增存款全部用于准备金, ri e t x r 因而没有新的贷款,从而没有派生存款;当4=0时,=∞, 3.存款转为通货。现在,我们进一步放宽假定。假设公 银行新增存款可以全部贷出,即每一轮贷款所“漏出”的金额 众在新增支付手段中,除支票存款以外,还持有一部分现金 为零,派生存款将无限扩大。 (△C),并假设公众手持现金与活期存款之间有固定的比例, 上述的存款乘数是假定在存款创造过程中法定准备金是 记为k=△C/△D4。由于以前的分析中一直假定银行体系不使 用现金,所以△R全部列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而在 惟一的“漏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漏出”远不止此。下面 我们放宽条件,逐步引入一些“漏出”项目,来修正存款乘数。 引入手持现金这一“漏出”项目后,为了满足公众手持现金需 要,必须或暗含地假定了银行存款准备金中包含有一定量的 1.超额准备金。为安全起见,银行往往保留一笔超额准 △C,所以当存款创造过程最终结束时,整个银行体系的新增准 备金,记为△E。假设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保持固定的比 备金包括了新增存款准备金(△R)和新增现钞准备金(△C)两 例,即△E/△D,=e,那么银行体系新增存款准备金为: 部分。由于△C=△D·k,所以 △R=新增法定准备金+新增超额准备金 △R+△C=△Da·t4+△Da·e+△Da·t·T+△Da·k =△D4×T4+△Da×e =△Da·(ru+e+t·r+k) =△D,(ra+e) 则: 因而有: 1 AD,=1 AR △D=+e+ix+R△R+△C) 'g+e9 在放宽以上三个假定后,修正的存款乘数为 显然,引人超额准备金后,存款乘数】要小于原来的存 1 r+e +e+1×,十,与原存款乘数相比,前者显然小得多。这 款乘数士。 是因为在存款创造过程中前者有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定 2.支票存款转为定期存款。假设当新注人的存款准备金 期存款准备金和手持现金四项“漏出”,而后者只有法定准备 (△R)引致公众活期存款增加(△D,)以后,为了有较多的存款 金一项“漏出”。 利息收入,公众将新增活期存款(△D,)中的一部分转为新增 由于R和C都有创造多倍存款的作用,人们称之为强力 定期存款(△D,)。并假设新增定期存款与新增活期存款之比 货币或基础货币。若令B=R+C,则△B=△R+△C,上式又可 写成: 为1,即A口=1。从表面上看,新增定期存款并没有“漏出”银 △D 1 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过程之外,但银行体系必须为新增定期存 △D,=+e+1x+kAB 由于△D,=△D4·t,所以有: 款保留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却同活期 t 存款的准备金一样,显然也是存款创造过程中的一项“漏出”。 △0,=+e+ix+K△B 设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为,,那么定期存款准备金为: 这样,全部新增存款就为: △D·T=D4t·T, 1+t 当存款创造过程最终停止时,新增存款准备金(△R)要分 ADa+AD.=ekB
第1章金融宏观调控业务459 更确切地讲, +e+1x,+店是活期存款乘数, 1 动,日十+元,这就是货币供应量与准备金之间的数量 动1+h 1+t 是全部(活期和定期)存款乘数。 关系。 ra+e+t×T,+k 参见“派生存款”条。 准备金的调节效应系数(Coefficient of Reserve Ad- justment Effect)】 修正存款乘数(Correction Deposit Multiplier)】 准备金的调节效应系数指准备金的变动给货币供应量所 见“存款乘数”条。 带来的影响。由于准备金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其变动对 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通过基础货币来反映,是通过货币乘数K= 货币供应量与准备金的关系(Relation of Money Sup- ply and Reserve) +十+来影响,因此,我们把货币乘数K也叫做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与准备金之间的关系是通过基础货币乘数反 的调节效应系数。在一般情况下,由于不考虑d和h,准备金 映出来的。基础货币在我国主要由法定准备金(R,)、支付准 的调节效应系数就简化为上(,为准备率),它表示准备金每 备金(R,)、流通中现金(C)、财政存款(D,)、公共部门存款 变动1元给货币供应量带来的影响。详见“货币供应量与准 (D)以及邮政储蓄存款(D,)等由中国人民银行支配的资金 备金的关系”条。 构成。基础货币的变动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假定M、为货币 供应量,K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Legal Reserve Requirements) B=R+R2+C+D+D。+D 按照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 Ms=K·B 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这个比率不是法定准备率。在银行刚 K-告 刚成立时,早期银行家们就探索了保存现金应付顾客提款数 量界限问题,那时准备金的提取和保留只有应付提现、保证存 可见,货币乘数表示基础货币每变动1元给货币供应量 款业务信誉的意义。到了现代,准备金的保留,特别是法定准 所带来的影响。由于准备金是基础货币的组成部分,因而准 备金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已使准备金的早期功能发生了 备金变动对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影响要通过基础货币来反映。 彻底的改变,它已成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存量变动的一个强 我们以,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2表示金融机构在中央 有力的工具。以美国为例,根据1935年银行法案,联邦储备理 银行存款占存款总额的比率,d表示中央银行各项存款占存款 事会被授予拥有改变银行存款负债准备率的权力。当然,它 总额的比率,D。表示D、D。、D。三者之和,h表示现金与存款 不能无限制地提高或降低各类存款的法定准备率,而只能在 的比率,可以知道: 一定限度内浮动。为保证法定准备金制度发挥作用,美国联 R1=1·D 邦储备当局还作出三项主要规定: R2=T2·D 1.规定准备金资产的构成形式,只能是商业银行的库存 D.=d·D 现金和在中央银行账户的存款。 C=h·D 2.规定计提准备金的基数。联邦储备当局规定各商业银 则: B=1·D+2·D+d·D+h·D 行计提准备金时必须从存款中扣除应收未收款项。 =(r1+r3+d+h)·D 3.联储当局规定的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与准备金 或: 之间必须保持的法定比例,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不得低于法定 +2+d+万·B D=- 准备率规定的保留数额。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3年作为中央银行行使职权后,于 又由于 Ms=D+C=(1+h)·D 1984年规定了各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的办法。1984年初规定 可以得到: 存款准备金时,企业存款准备率为20%,储蓄存款为40%,农 M3= 1+h n+2+d+万·B 村存款为25%。1985年,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又将 准备率调整为这几项存款和其他存款总额的10%:1988年9 Ms 1+h K=B=,+2+d+i 月1日又将准备率提高至13%:1999年4月1日法定准备率 这里,K就是货币乘数,它表示基础货币每增加1元,货币。 降为8%。 供应量就增加,+,元。由于基础货币是准备金的线 法定存款准备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强有力的工 具之一。存款准备率变动的直接效果是影响银行的超额准备 性函数,准备金的变动也是通过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应量。 水平,对信用活动产生一连串的影响。存款准备率若提高,会 总之,准备金每变动1元,就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同方向变迫使那些超额储备不足以满足增加的法定准备需要的银行清
460第三篇金融宏观控制定量分析 算其资产,或者利用担保品向其他商业银行借款。反之,若存定准备率提高或下降,商业银行在迅即调整时就可以出现超 款准备率降低,会造成准备金释放,为商业银行提供新增的可额准备减少或增加的情况。 用于偿还借入款或进行投资及放款的超额准备。 4.大众持有现金或定期存款的偏好。当通货比率提高 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银行或存款机构按货币当时,银行的准备金会相应减少。因为大众持有现金偏好增强 局规定必须保留的法定准备金后的剩余部分。在发达市场经时,就会出现在银行提取现金、减少活期存款的行为。这会引 济国家的银行体系中,超额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起准备金比率及超额准备比率的一连串调整。假如大众的定 模有很重要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超额准备金增加,意味着期存款偏好增加,就会出现活期存款向定期存款的转移,这 该银行的潜在放款或投资能力增强,但在这部分准备金未运样,法定准备比率降低,银行超额准备相对增加,银行也要相 用之前,超额准备数额越大,潜在的利息损失也就越大。在相 应采取减少超额准备的行为。 反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反的作用或效果。商业银行经营管 5.在货币扩张中,超额准备比率的变动与货币乘数K的 理中一个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确定超额准备金的最佳保留界 变动呈负相关关系。在市场经济国家,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经 限。由于超额准备金的形成实际上是银行有能力扩张却没有 营的根本目标,由于超额准备金的相对增加,会提高银行非盈 将自身的信用放款业务扩张到最大限度的结果,同时,保留超利资产对生利资产的比重。所以,超额准备比率也是货币政 额储备大都是以预防意外的大额提现或结清存款,或者是为 策变动和货币存量调整链条中一个很重要的中介环节。 了购买证券,所以,在西方有许多经济学家把超额准备称之为 风险准备。 基础货币(Fundamental Money) 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 超额准备金比率(Excess Reserve Ratio) 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中央 超额准备金比率是商业银行超过法定要求数量保留的准 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 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设该比率为©,活期存款为D,定 基础。每元基础货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一定倍数扩张为 期存款为T,则: 几元货币,因此基础货币又可称为高能货币。基础货币无论 。=超额准备金总额 从总量上或是结构上都能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D T 1.基础货币总量变动的影响。基础货币总量变动,对货 超额准备比率在货币扩张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 币供应量有直接影响。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有 于超额准备比率决定于商业银行在诸多因素下形成的经济行 如下关系: 为,这种行为又取决于其决策意向,所以,许多货币经济学家 M、=B·K 在分析超额准备率时总是将实际超额准备比率与意愿超额准 式中,M一货币供应量: 备率相区别,同时,又常常假定银行实际保有的超额准备水平 B一基础货币; 大体等于其意愿超额准备比率,这实际上是在分析中暂时撇 K一货币乘数。 去超额准备调整的可能障碍和时滞。 现假定基础货币各构成部分占基础货币的比重不变,或 一般认为,对银行意愿超额准备比率有影响的经济因素 者假定货币乘数不变,则基础货币量的变动,必然引起货币供 主要是: 应量的变动。设△B表示基础货币增量,△M、表示货币供应量 1.利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金融资产利率提高,会增加 增量,则有下式成立: 银行放款与投资的收益,促使银行减少超额准备。相反地,假若 Mg±△Ms=(B±△B)·K 利率下降,生利资产报酬率降低,也会使银行增加其超额准备。 应当说明的是,基础货币总量的任何增减变动,都是由中 2.再贴现率。若生利资产收益水平一定,而再贴现率降 央银行资产总量的变动引起、而不是自身变动的结果。 低,这会减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因为在再贴现率低于其生 2.基础货币结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现假定基础 利资产收益时,个别银行会尽量扩张放款或投资,即使到了超 货币总量不变,对基础货币结构变动的影响作静态分析。现 额准备已用完甚至法定准备已不足而不得不向中央银行贴现 金流量与存款准备金的相互转化说明,处于货币创造过程中 时,其获取再贴现资金的成本也小于其放款或投资的收益。 的现金流通量,它只有转化为商业银行或综合性银行的存款 在相反的情况下,即生利资产收益率一定,而再贴现率上升,后,才开始存款派生过程。因此,流通中现金只具有货币供应 银行的超额准备比率也会提高。 量的扩张能力,并没有实现货币供应量倍数增长。 3.准备金流量与法定准备率的变动。准备金流量呈较规 现假定某一银行客户,到银行存人1万元储蓄存款,这意 则,稳定状态时,银行可以在准确预期的基础上对超额准备进 味着货币回笼,流通中现金减少1万元。这1万元的现金转化 行适当调整:假若准备金流量的变动不甚规则、难以准确预 为存款后,便开始了存款派生过程。假定货币乘数为5,这1 期,银行超额准备比率的变动也会不稳定。此外,法定准备率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后,经过充分派生,扩张为5万元的存款, 规定了银行在存款总额中的必提准备部分,如果突然出现法其中4万元存款为派生存款,1万元为存款准备金。于是出
第1章金融宏观调控业务461 现:流通中现金减少1万元,存款准备金增加1万元,基础货币学家C.A.菲利普斯。他在1926年出版的《银行信贷》一书中 总量不变,但货币供应量却增加了4万元。 指出,派生存款是接受银行放款和票据贴现的顾客,将其资金 再看逆过程。客户从银行提取1万元储蓄存款,引起存转入在自己的存折上,或者是转入新设立的存折的存款。 款收缩过程。于是出现:存款准备金减少1万元,流通中现金 派生存款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 增加1万元,基础货币总量不变,但货币供应量却减少了4万 备率的高低。法定存款准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创造存款 元。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在基础货币总量既定时,流通 货币的能力。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可用 中现金转化为存款准备金,货币供应量以一定倍数扩张:存款于放款的资金越少,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越小:反之,法定存 准备金转化为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以一定倍数收缩。 款准备率越低,创造存款货币的数量则越大。许多国家的中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央银行都把调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作为紧缩或扩张信用 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实现的。其具体操作过程是: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 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形 资产负债项日,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通过 成的。假定某一客户存入A银行100万元现金,A银行的储 货币乘数的作用,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 蓄存款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各增加100万元,见表3-1-9: 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 表3-1-9 简化的A银行资金平衡表 单位:万元 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 资金来源 金额 资金运用 金额 储蓄存款 100 在中央银行存款 100 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 原始存款就是存户以现金存入银行的存款。原始存款是 A银行吸收存款,当然是为了发放贷款。考虑到存款客 银行扩张信用、创造存款通货的基础。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 户可能会提用一部分款项,A银行必须留有一定数量的备付 是美国经济学家C.A.菲利普斯。他在1926年出版的《银行 金:其次,在现代银行制度下,银行还要缴存中央银行法定存 信贷》一书中指出,原始存款是现金通货或其他银行的容易兑 款准备金。假定这两部分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为20%, 换现金的支票和票据等价物存入银行的存款。他认为原始存 银行给甲企业发放贷款80万元。于是,A银行的资金平衡表 款是能够作为支付准备金的存款,原始存款的变动,要影响到 变为表3-1-10: 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菲利普斯的这种理论,为后来一些经济 表3-1-10 A行账户 单位:万元 学家所继承,并用来考察货币量的变化。 资金来源 金额 资金运用 金额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原始存款对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 储蓄存款 100 存款准备金 20 的影响,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的不同控制和支配 贷款 对信用扩张起着制约和创造作用。在西方经济学说中,货币 0 供应量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即M。、M1、M2。M。指流通中的 甲企业使用80万元贷款,支付在B银行开户的乙企业的 现金,M,指流通中现金(M。)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又称支 货款,B银行存款增加80万元(如表3-1-11)。 票存款),M2指M,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货币供应量各 表3-1-11 B行账户 单位:万元 层次之间的流动性依次减弱,原始存款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资金来源 金额 资金运用 金额 也依次减弱,据此可以正确判断原始存款对货币供应量的 影响。 企业存款 80 在中央银行存款 9 原始存款如果全部由商业银行支配,用于发放贷款,这会 B银行留足20%的存款准备金,将其余资金贷给丙企业。 引起存款增加:存款增加又引起贷款增加,商业银行就可能产 B银行的账户变为(如表3-1-12): 生较大的派生能力,引起一定程度的信用膨胀。因此,各国中 表3-1-12 C行账户 单位:万元 央银行都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加以限制,为其规定法定 资金来源 金额 资金运用 金额 存款准备金,控制其派生能力。 企业存款 80 存款准备金 16 贷款 64 派生存款(Derived Deposit) 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 丙企业购买丁企业商品,增加了丁企业开户行即C银行 始存款而言的。这种存款是在银行信用活动中产生的,是由 的存款。C银行留下准备金后再发放贷款…这个过程不断 银行资产业务诸如增加贷款和购买证券等活动派生出来的, 继续下去。最初存入的100万元存款,在商业银行体系内转化 所以称为派生存款。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大部分存为100万元存款准备金,并在转化过程中派生出400万元的存 款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款,从而使这部分货币供应量扩张了4倍,即100万元的原始 派生存款又称转存款,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存款通过贷款扩张后产生了400万元的派生存款(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