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涂元季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学森的生平; 2、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 3、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领略其精神内涵。 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提高观察人物能力。 三、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 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 的了解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1991年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 称号。1999年9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 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 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 么做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哪?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纪实性文章一—《人民科学 家的精神风采》 (二)作者简介 涂元季,1939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 森的秘书 (三)有关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淅江杭州。著名科学家 1929-1934,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34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 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 1939年6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 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 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 1947年2月,刚满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硏环境, 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1955年10月回归祖国。 1956年1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涂元季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钱学森的生平; 2、 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 3、 学习钱学森高尚的思想境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主人公的高尚思想境界,领略其精神内涵。 难点:通过学习本文朴实的行文风格,提高观察人物能力。 三、学法引导: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在平实的语言中见主人公的风采,除了教师讲 解,学生悉心体会,学生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更多更全面的了解钱学森,以加深对课文 的了解。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图片。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国务院、中央军委在 1991 年 10 月 16 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 称号。1999 年 9 月又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了他最高的奖赏,这是国家给他的评价。 当年钱学森要求回国时,五角大楼的海军次长金布尔说:“我宁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放他离开美国, 钱学森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至少也值五个师的兵力……”这可以说是敌人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那 么做为钱学森秘书的涂元季又是怎么来评价钱学森的哪?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纪实性文章——《人民科学 家的精神风采》。 (二)作者简介 涂元季,1939 年生,河北省老河口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钱学 森的秘书。 (三)有关钱学森 钱学森,1911 年 12 月 11 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著名科学家。 1929-1934,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34 年,大学毕业的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由于他的聪慧和苦学,只用了一 年时间就戴上了硕士方尖帽。 1939 年 6 月,他同时取得了航空和数学两个博士学位,以其出众的才华震动了美国物理学界。接着,他留 在该院任教,成为冯•卡门的亲密助手和同事。他们合作创造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共同设计 了美国的“下士”导弹,成为美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947 年 2 月,刚满 36 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1949 年 10 月,新中国成立,母亲在召唤着海外游子。钱学森舍弃了金钱、地位、荣誉、理想的科研环境, 经过长达五年的抗争,在周恩来的直接帮助下,于 1955 年 10 月回归祖国。 1956 年 1 月,就创办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 1960 年 11 月 5 日,“东风一号”导弹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四)、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互动学习 互动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 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 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互动2: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 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 敬业、朴实等。 互动3: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 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 (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 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 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 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而我们的课文 标题要求全面严肃。 互动4:那么你认为钱学森拒绝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年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的伤害了他,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钱老对当时“出国风 尤其是借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径深感厌恶;与当时崇洋媚外思想相反,钱老并不稀罕美国的荣誉头衔, 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 互动5: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 明确: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 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亳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 互动6:谈谈你对课后练习一的看法 明确:文章的好处在以许多鲜为人知的实例,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得高尚的独特的思想个性。 (五)小结全文 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 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六)写作特点
1964 年 10 月 6 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四)、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思考互动学习 互动 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钱学森的主要事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 拒绝美国邀请;三是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补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 四是对权位的不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互动 2:通过再读课文,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学森高尚思想境界的事迹是什么?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钱学 森怎样的思想品格? 明确:第一问:学生自己发挥,教师点拨。 钱学森的思想品格是: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大公无私、淡漠金钱、不在乎权位、关心科研工作者、爱国、 敬业、朴实等。 互动 3:本文最初的题目叫《钱学森为什么不去美国》,也曾有人将本文的题目改为《八十年代钱学森为何 拒访美国》。选入我们的课本时编者将其改为现在的题目,你认为哪个题目会更全面些?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提出质疑,探讨交流解惑。) 明确:本文的题目更全面一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好几个方面关于钱老的事情,不去美国只是其中之一。 (其它几件一是抵制不正之风;不走后门;不坐享特权;拒绝变相的公费旅游)二是拒绝美国邀请。三是 对金钱的淡漠(哪怕是自己的合法稿费,哪怕是已故父亲的不发工资,都拿来交党费)。四是对权位的不 在乎。五是待遇问题(不搬新房。) 另外两篇题目是因为报刊的标题要求鲜明,以吸引读者的眼球。题目很好,很有炒作的技巧,文章的针对 性也很强。当时在一般官员中有一种出国风,而钱老恰恰拒绝出国,这是新闻文体的特点。而我们的课文 标题要求全面严肃。 互动 4:那么你认为钱学森拒绝访美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当年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极大的伤害了他,伤害了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钱老对当时“出国风”, 尤其是借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的行径深感厌恶;与当时崇洋媚外思想相反,钱老并不稀罕美国的荣誉头衔, 是其坚定强硬个性的体现。 互动 5:钱学森作为科学家在科学方面贡献卓著,文章不写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写的都是钱学森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平凡的事迹,为什么? 明确:钱学森在科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文章的中心不在其科学成就上着手,而在许多众所周 知的事情上花费笔墨毫无新意;钱学森在小事上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对待科学研究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是钱老的秘书,在钱老身边工作,亲历的一些事迹是鲜为人知的,更何况钱老在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 是和他高尚的思想境界风不开的。 互动 6:谈谈你对课后练习一的看法。 明确:文章的好处在以许多鲜为人知的实例,写出了主人公难能可贵得高尚的独特的思想个性。 (五)小结全文: 钱学森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定的信念、纯洁的品格,这使 他如巨人般屹立于天地之间!这就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精神风采。 (六)写作特点: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3、夹叙夹议。 (七)词语补遗 ①应景:为适应某种场合或情况而勉强做某事。 ②天文数字:用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数字,常借指极大的数字 ③老皇历:过时的历书,比喻不合时宜的规矩。 板书设计: 总起: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态度(1段) 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抵制不正之风(2段) -5段) 分述抵制大吃大喝之风(3、4段) 抵制出国风(5段) 捍卫人格尊严拒绝美国邀请(6段) (6、7段) 阐明拒绝原因(7段) 漠视金钱议论评价,引出下文(8段) 重点事例:捐献稿费,捐献遗产(9-10段) 淡泊名利 只喜学问,不喜官位(11段) (8-14)不在意“官位”服从组织安排(12段) 主动让贤(13段) 主动降低待遇(14段) 课后反思
1、精心选材,详略得当。 2、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3、夹叙夹议。 (七)词语补遗 ①应景:为适应某种场合或情况而勉强做某事。 ②天文数字:用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数字,常借指极大的数字。 ③老皇历:过时的历书,比喻不合时宜的规矩。 板书设计: 总起:对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采取坚决抵制态度(1 段) 坚决抵制不正之风 抵制不正之风(2 段) (1—5 段) 分述 抵制大吃大喝之风 (3、4 段) 抵制出国风(5 段) 捍卫人格尊严 拒绝美国邀请(6 段) (6、7 段) 阐明拒绝原因(7 段) 漠视金钱 议论评价,引出下文(8 段) 重点事例:捐献稿费,捐献遗产(9—10 段) 淡泊名利 只喜学问,不喜官位(11 段) (8—14)不在意“官位” 服从组织安排(12 段) 主动让贤(13 段) 主动降低待遇(14 段) 课后反思: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基础助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应景()鉴定()应酬()勒紧() 给加点的字注音 应景()鉴定()应酬()勒紧()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应 勒了() 3.根据拼音写汉字 wan言谢绝想方she法公fei旅游tuo离群众q逐出境授奖y式 4.形似字辨析。 誊( 二、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 方土地 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五、联系今天的社会实际,请你对文章中“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写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地位看得比 清水还淡”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平台 (一)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 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他 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 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人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 控制论》1958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 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 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屹 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 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 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 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 资。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儿子,自然有杈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 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硏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基础助学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应景( )鉴定( )应酬( )勒紧(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应景( ) 鉴定( ) 应酬( ) 勒紧( )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应 ( ) 勒 (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Wǎn 言谢绝 想方 shè 法 公 fèi 旅游 tuō 离群众 qū 逐出境 授奖 yí 式 4.形似字辨析。 鉴( ) 誉( ) 签( ) 誊( ) 二、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三、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 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五、联系今天的社会实际,请你对文章中“钱老本人却心境平和,把写世俗之人追求的金钱、地位看得比 清水还淡”这句话,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平台 (一)钱学森一生对金钱看得很淡漠。他当年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坚决要求回到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 的祖国,就是为了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他 回国以后,完全靠自己的工资生活,一级教授一个月三百元多一点。除了工资之外,他还有一些稿费收入, 晚年也曾得到过较大笔的科学奖金。但他把自己所得几笔较大的收人统统捐了出去。这包括:他的《工程 控制论》1958 年中文版稿费,千元以上,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通干部两年的收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 系,资助贫困学生买书和学习用具。一九六二年前后,他的《物理力学讲义》和《星际航行概论》先后出 版,稿酬有好几千元。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还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人都屹 不饱肚子,钱学森一家和全国人民一样,也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但是这么一大笔钱并没有使钱学森动心。 当他拿到这两笔稿费时,连钱包都投打开,转手就作为党费交给了党小组长。 一九七八年钱学森又交了另一大笔党费。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开始落实各方面的政策。钱学森 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原在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上班,一九六九年去世。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从一 九六六年就不发工资了,直到去世,三年未领到一分钱工资。一九七八年落实政策,补发了三干多元的工 资。钱学森是钱均夫惟一的儿子,自然有权继承。但是钱学森认为,父亲已去世多年,这笔钱他不能要。 退给文史委员会,人家拒收,怎么办?钱老说,那我只有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后来这三千多元也交了党费。 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
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 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常常说:“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 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 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 花开。” 1、阅读所选文字,请简要概括本段所写的内容 2、文章中说“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是钱学森对 这些却一点也不动心,联系课文,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这些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科学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假如有一天,你也是一个学业有成的年轻有为的科 学家,你会怎样去做? (二)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 命和灵魂 ②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 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 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 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 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i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 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 般汹涌而来……”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 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 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 自天空!”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 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 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 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己挂起了洁白的帆一一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 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⑦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 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 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 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 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年第2期,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受是什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2.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 3.“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你也许也“仰望”过
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钱学森对这些“官位”一点也 不在意。要不是工作的需要,他宁可什么“官”也不当。他常常说: “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 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所以,他从不爱出席什么开幕式、闭幕式之类的官场活动,只喜 欢钻进科学世界,研究学问。在这方面若有所得,就十分高兴。他常说:“事理看破胆气壮,文章得意心 花开。” 1、阅读所选文字,请简要概括本段所写的内容 2、文章中说“钱学森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国科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其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是钱学森对 这些却一点也不动心,联系课文,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这些表现了钱学森怎样的科学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请你谈谈钱学森是怎样的一个人?假如有一天,你也是一个学业有成的年轻有为的科 学家,你会怎样去做? (二)人,总要仰望点什么(李兴濂) ①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得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支撑起生 命和灵魂。 ②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 绽开、泉水喷涌。它是根植于一切情愫之中又最终超越其上的永恒的精神。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 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 ③一位俄罗斯老画家在林间散步,“他仰望头上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他突然被那种无与伦比的饱 满和圆润,被那种壮丽博大的景象感动得哭了起来……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那皎洁的月光仿佛 上苍深情的注视,仿佛天国的雪花披在他的肩头。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幸福的?” ④哲学大师康德最喜欢凝神仰望夤(yín)夜星河。“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天空时, 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 般汹涌而来……” ⑤贝多芬豪迈地宣称:“我的王国在天空!”“当黄昏来临,我满怀着惊奇感,注视着天空,坠入沉思。一 群闪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永无止境……此时此刻,我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 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的,我试着把那团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必然来 自天空!” ⑥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 的激动。黎明的曙光射出万支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 现出它坚实的轮廓。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闪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 眼!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 阳之中。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和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⑦仰望就是追寻崇高。也许我们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可以仰望,让崇高引领,在人世中行走,穿越灵魂, 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皇座,把立在大地上的血肉之躯与高高在上的精神品格结合起来,感悟到皈依的崇 高,最终作为生命的坚强支柱而矗立在世界上,支撑起富于意义与价值的生命世界。 ⑧人,总要仰望点什么,一轮红日,一弯新月,一片云朵,一座山峰,一棵古树……只要能激起你心底的 波澜,哪怕是一丝涟漪。当你仰望时,一股庄严神圣的力量,一个崇高的形象,或者一些伟大的词句就会 从你的内心涌起! (选自《读者》2006 年第 2 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老画家”、康德、贝多芬和“我”在“仰望”时各自的感受是什么? 老画家: 康德: 贝多芬: “我”: 2.说说第⑦段中加点的“精神的皇座”的含义。 3.“仰望,就是漫漫黑夜中的灵魂追寻,它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在生活中,你也许也“仰望”过
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 仰望,就是 ,它使人 4.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岀,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 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 5.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苏轼仰望中秋的圆月、青天,激起了他“心底的波澜”。请结合《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分析说明作者仰望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综合拓展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 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2、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 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3、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市场上,两个商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买萝卜的吆喝道:“快来买,梨样甜!”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 白不买,萝卜样的价!”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 你听出了他们吆喝的意思吗? (1)卖梨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2)卖萝卜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第一单元科学之光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础助学1. ying jian chou lei (ying)应 (1e)勒令 应(ying)应景 (li)勒紧 3.婉设费脱驱仪 4.jian鉴别qin签约y荣誉teng誊写 略二、A 三、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着一分春色。③如果你是一片云, 就化作滴滴甘霖。四、A 、略阅读平台(一)1、钱学森对金钱和地位看得很淡 2、说明了钱学森对科学之外的东西无所求,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研究科学,抛除杂念的科学精神。3、 钱学森是一个对金钱看得很淡漠,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具有爱国精神的科学家。 (二)、1、老画家: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康德: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一一仿 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2、指崇高或神圣 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3、示例:仰望就是迷茫徘徊时的精神探求,它使人回到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仰望就是消沉苦闷时的心灵震撼,它使人找回生活的希望和目标。4、这里的仰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视觉 角度的“仰视”,而应该理解为一种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崇敬和景仰。5、仰望使苏轼放弃
请仿照例句,写出你对“仰望”的理解。 仰望,就是 ,它使人 4.作者在第⑥段写自己于泰山极顶看日出,就视角来说,不能算作“仰望”。这应该不是作者的疏漏,请谈 谈你对作者之所以这样写的理解。 5.人,总要仰望点什么。苏轼仰望中秋的圆月、青天,激起了他“心底的波澜”。请结合《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分析说明作者仰望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综合拓展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 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2、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 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3、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 市场上,两个商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买萝卜的吆喝道:“快来买,梨样甜!”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 白不买,萝卜样的价!”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 你听出了他们吆喝的意思吗? (1)卖梨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2)卖萝卜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 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 基础助学 1.yìng jiàn chóu lēi 2. (yīng)应该 ( lè)勒令 应 (yìng)应景 勒 (lēi)勒紧 3.婉 设 费 脱 驱 仪 4.jiàn 鉴别 qiān 签约 yù荣誉 téng 誊写 一、略 二、A 三、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②如果你是一朵花,就装着一分春色。③如果你是一片云, 就化作滴滴甘霖。 四、A 五、略 阅读平台 (一)1、钱学森对金钱和地位看得很淡 2、说明了钱学森对科学之外的东西无所求,一心扑在科学事业上。研究科学,抛除杂念的科学精神。3、 钱学森是一个对金钱看得很淡漠,对科学事业高度负责,具有爱国精神的科学家。 (二)、1、老画家: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康德: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便油然而生——仿 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股神秘而伟大的授意如波涛般汹涌而来。 贝多芬:神游魂驰,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万公里的群星,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2、指崇高或神圣 的理想(信念、精神品质)3、示例:仰望就是迷茫徘徊时的精神探求,它使人回到有价值的生命世界; 仰望就是消沉苦闷时的心灵震撼,它使人找回生活的希望和目标。4、这里的仰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视觉 角度的“仰视”,而应该理解为一种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崇敬和景仰。5、仰望使苏轼放弃
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转为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并在仰望中寄托了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意思对即可)综合 拓展 秋色人似画中游2、(1)老师是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他是在问还有谁没交作业 (2)还有我没交,我明天交行吗?3、我的梨和萝卜一样便宜:我的萝卜和梨的味道一样甜
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转为对人世生活的热爱,并在仰望中寄托了对离人的美好祝愿。(意思对即可)综合 拓展 1、秋色人似画中游 2、(1)老师是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他是在问还有谁没交作业。 (2)还有我没交,我明天交行吗?3、我的梨和萝卜一样便宜;我的萝卜和梨的味道一样甜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 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 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 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 《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一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一萧乾传》等。他 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 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 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 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 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 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 巍峨(wei’白)黯淡(an)耸立(s6ng)锈蚀(shi) 逻辑 轩昂(xuan)惋惜(wa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 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 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 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 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 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 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 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 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 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 作者简介: 李辉,1956 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 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 任教员。1978 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 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 《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 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 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 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 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 年 4 月 20 日生于日本 东京,1923 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 年 2 月获学士 学位,当年 6 月获硕士学位。1927 年 7 月至 1928 年 2 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 年 3 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 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 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 年 1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 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 巍峨(wēi’é) 黯淡(àn) 耸立(sǒng) 锈蚀(shí) 逻辑(luójī) 轩昂(xuān) 惋惜(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 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 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 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 21 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李辉 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除了诗意的 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 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 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 具体见教参 互动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 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 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 足: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 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 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 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 互动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 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 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 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 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教师讲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 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 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 互动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 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 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 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 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 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居的应该是这样。 (七)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 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 (八)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2、语言凝练,文采飞扬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5、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课后反思
互动 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 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 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 具体见教参。 互动 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 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 互动 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 足;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 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 种什么样的精神。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 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 互动 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 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 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这从反面着笔。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 界的概括。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 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教师讲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 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 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 互动 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互动 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 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象;即使梁思成的言行有更多的虚 构,也因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应该是这样。这种前提下,文中联想、 想象那些细节就会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性,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的成分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 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 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居的应该是这样。 (七)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 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 (八)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2、语言凝练,文采飞扬。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5、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课后反思:
梁思成基础助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勘察()黯淡()古刹()轩昂() 二、给“塞”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 ② 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 他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 四、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 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岀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 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 奥运会主题歌。 O2 阅读平台: (一)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 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 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体了。 我很欣赏—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 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 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 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 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缱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枃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 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 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1、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 体内涵是什么?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 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3、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文字。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 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个冷静的旁观者 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梁思成基础助学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勘察( )黯淡( )古刹( )轩昂( ) 二、给“塞”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 ( ) ② ( ) ③ ( )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 , ,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 , 当 他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 是 , 。 四、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 4 月 15 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 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 5 届,每届评出 10 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 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 2008 年 奥运会主题歌。 ○1 ○2 ○3 阅读平台: (一)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 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 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在洞口挂 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 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 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 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 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 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1、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 体内涵是什么?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顷刻间荡然无存, 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3、请从表现方式的角度,评析以下这段文字。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 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 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