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 课程代码:16040703(16115402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英文名称:URBAN SOC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 学时: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48学时,社会工作专业32学时 学分: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3学分,社会工作专业2学分 适用对象:社会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 考核方式:集中/分散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简介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人 文地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学科。它起源于美国社会学研究,也是美国社会学的起 上在在会学华后的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透流成为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组成椰然产 个 多,注 与人的动天 系,提倡在空 间环 中考察人类社会的建构及内在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从人类生态学派到新城市社 会学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本课程重在介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 角以及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议题。 Urban soci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ology.It is also an interdisciplinar subjec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human geography.It originated from the soci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and also the origin of American sociology.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Sociology in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after industrialization.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pace first in the community of sociology,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and advoc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ts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from the school of human ecology to the new urban social school,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hines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urban sociology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of urban sociology
《城市社会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小四) 课程代码:16040703(16115402) 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 英文名称: URBAN SOC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 学 时: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 48 学时,社会工作专业 32 学时 学 分:社会学、行政管理专业 3 学分,社会工作专业 2 学分 适用对象:社会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 考核方式:集中/分散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研究方法 二、课程简介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重要的分支学科,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人 文地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学科。它起源于美国社会学研究,也是美国社会学的起 源,在工业化后的城市化问题研究中逐渐成为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社会学界第一个引入空间概念,注重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提倡在空间环境 中考察人类社会的建构及内在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从人类生态学派到新城市社 会学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视角。本课程重在介绍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视 角以及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议题。 Urban sociolog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ology. It is also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human geography. It originated from the sociology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so the origin of American sociolog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Sociology in the study of urbanization after industrialization. I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pace first in the community of sociolog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beings, and advocates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its internal problems in the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school of human ecology to the new urban social school,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Chines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urban sociology and the research topics of urban sociolog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 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 理解城市人口、经济 、社会、 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号 展的基本方向等.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站在中国语境中理解中国的城 市社会,并能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城市社会学研究什么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科、专业是否一定存在一个独占的研究对象: 理解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不同的理论视角如何解析同一个城市问题。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式。 (三)思考与实践 跨专业的学科何以形成? 城市社会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特色。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城市社会的研究: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理论学习,理解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主要 问题;理解有关城市规划理论和城市地域规律;理解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文 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理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未来城市发 展的基本方向等。同时能结合城市社会学有关理论站在中国语境中理解中国的城 市社会,并能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城市社会学研究什么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科、专业是否一定存在一个独占的研究对象; 理解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不同的理论视角如何解析同一个城市问题。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和范式。 (三)思考与实践 跨专业的学科何以形成? 城市社会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特色。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对城市社会的研究;
认真理解与掌握人类生态学派理论: 认真理解与掌握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结合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理解中国城市化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古典社会学时期城市社会思想: 人类生态学理论: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人类生态学理论与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中国实践。 (三)思考与实践 韦伯的城市社会思想对今天中因城市社会研究的启发: 人类生态学理论为何遭遇了没落: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对今天中国城市研究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讲:城市与城市化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东西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理解城市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内容 城市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认真理解与掌握人类生态学派理论; 认真理解与掌握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结合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理解中国城市化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古典社会学时期城市社会思想; 人类生态学理论;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人类生态学理论与新城市社会学理论的中国实践。 (三)思考与实践 韦伯的城市社会思想对今天中国城市社会研究的启发; 人类生态学理论为何遭遇了没落; 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对今天中国城市研究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三讲:城市与城市化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东西方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理解城市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教学内容 城市与城市的起源; 城市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异同: 广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四讲: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口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深入学习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视角: 了解国内、国际人口流动的大趋势。 (二)教学内容 人口流动与迁移概述: 人口流动和迁移研究的理论视角: 国际、国内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历史与现状: 城市人口流动和迁移中的社会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人口流动为何而产生: 不同的人口流动理论适合解释哪些人口流动现象与问题? 未来广州人口流动的趋势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讲:城市性与城市文化
(三)思考与实践 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异同; 广州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四讲: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口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 深入学习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视角; 了解国内、国际人口流动的大趋势。 (二)教学内容 人口流动与迁移概述; 人口流动和迁移研究的理论视角; 国际、国内城市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历史与现状; 城市人口流动和迁移中的社会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人口流动为何而产生; 不同的人口流动理论适合解释哪些人口流动现象与问题? 未来广州人口流动的趋势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五讲:城市性与城市文化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农村,以及二者的关系: 深入学习各种城市性理论: 熟悉中国的城市性问题 理解城市文化与深度解读中国城市文化。 (二)教学内容 城市性的研究传统: 沃思的理论与后续研究: 中国城市的城市性问题: 中国与世界各国城市文化的比较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西方城市性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广州的城市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六讲:城市社会分层 (一)目的与要求 熟悉社会分层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中国城市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研究问题和基本概念: 社会分层的维度和来源 社会分层的状况: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农村,以及二者的关系; 深入学习各种城市性理论; 熟悉中国的城市性问题; 理解城市文化与深度解读中国城市文化。 (二)教学内容 城市性的研究传统; 沃思的理论与后续研究; 中国城市的城市性问题; 中国与世界各国城市文化的比较分析。 (三)思考与实践 西方城市性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广州的城市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六讲:城市社会分层 (一)目的与要求 熟悉社会分层理论在城市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中国城市社会各阶层的状况。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会分层和不平等的研究问题和基本概念; 社会分层的维度和来源; 社会分层的状况;
中国城市社会分化的机制: 转型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哪些分层问题? 广州现有的社会分层在城市空间中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七讲:城市社区与治理 (一)目的与要求 深入理解社会治理的概念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比较西方和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 理解中国的社区治理体系。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区与治理: 西方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理论: 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组织与居民自治 当前中国的杜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 现有广州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中国城市社会分化的机制; 转型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 (三)思考与实践 中国城市社会出现了哪些分层问题? 广州现有的社会分层在城市空间中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七讲:城市社区与治理 (一)目的与要求 深入理解社会治理的概念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比较西方和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 理解中国的社区治理体系。 (二)教学内容 城市社区与治理; 西方的社区治理模式与理论; 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组织与居民自治; 当前中国的社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社会治理模式? 现有广州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怎样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八讲:城市社会运动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运动与历史上著名的城市社会运动: 了解城市社会运动与城市社会政策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社会运动: 城市社会运动: 中国的邻避运动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运动的进步意义: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城市集体行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九讲:城市规划与空间重构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 学习西方城市规划与空间重构的经验: 初步掌握中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内容 经世之学:城市规划的历史流变: 西方城市规划的实践与空间响应: 社会主义城市的规划与空间: 当代中因城市的空间重构与规划
第八讲:城市社会运动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运动与历史上著名的城市社会运动; 了解城市社会运动与城市社会政策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社会运动; 城市社会运动; 中国的邻避运动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正确理解社会运动的进步意义; 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城市集体行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九讲:城市规划与空间重构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规划的发展进程; 学习西方城市规划与空间重构的经验; 初步掌握中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内容 经世之学:城市规划的历史流变; 西方城市规划的实践与空间响应; 社会主义城市的规划与空间; 当代中国城市的空间重构与规划
(三)思考与实践 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十讲: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全球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信息化社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分析中国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 全球化的概念变迁和理论视角: 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信息化与城市发展: 全球化和中国城市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在广州城的表现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专业课48学时分配,32学时则相应减少内容) 数学环节 入N
(三)思考与实践 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第十讲: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理解全球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了解信息化社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分析中国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内容 全球化的概念变迁和理论视角; 全球化与城市发展; 信息化与城市发展; 全球化和中国城市发展。 (三)思考与实践 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城市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在广州城的表现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随堂讨论为辅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专业课 48 学时分配,32 学时则相应减少内容) 教学环节
下教学时数 讲课习题课讨论课实验 其他教学小计 环节 课程内容 第一讲:城市社会学研 5 0 0 0 6 究什么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研 5 0 0 6 究的理论视角 第三讲:城市与城市化 0 1 0 第四讲:城市人口流 0 0 6 与迁移 第五讲:城市性与城市 5 0 1 0 0 6 文化 第六讲:城市社会分层3 0 0 0 3 第七讲:城市社区与治 0 0 4 理 第八讲:城市社会运动 3 0 0 0 4 第九讲:城市规划与空 3 4 间重构 第十讲:全球化与城市 发展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分散考试,提交都市行走(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期未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该课程着重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尤其是以实证调研的形式对中国本土 化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从而实现与西方理论的对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 市社会学理论的建构。采用分小组进行深度都市行走的方式对某个城市空间进行 实地调研,更能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故平时成绩由都市行走的前期理论研究和调 研中期报告构成,期末考试由都市实地调研的最终研究报告呈现。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城市社会学讲义》,蔡禾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城市社会学文选》,于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教学 环节 小计 第一讲:城市社会学研 究什么 5 0 1 0 0 6 第二讲:城市社会学研 究的理论视角 5 0 1 0 6 第三讲:城市与城市化 5 0 1 0 0 6 第四讲:城市人口流动 与迁移 5 0 1 0 0 6 第五讲:城市性与城市 文化 5 0 1 0 0 6 第六讲:城市社会分层 3 0 0 0 3 第七讲:城市社区与治 理 3 0 1 0 0 4 第八讲:城市社会运动 3 0 1 0 0 4 第九讲:城市规划与空 间重构 3 1 4 第十讲:全球化与城市 发展 3 3 六、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 分散考试,提交都市行走(田野调查)研究报告。 (二)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比:40% 期末考试占比:60% (三)成绩考核标准 该课程着重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尤其是以实证调研的形式对中国本土 化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从而实现与西方理论的对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 市社会学理论的建构。采用分小组进行深度都市行走的方式对某个城市空间进行 实地调研,更能实现课程教学目的。故平时成绩由都市行走的前期理论研究和调 研中期报告构成,期末考试由都市实地调研的最终研究报告呈现。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城市社会学讲义》,蔡禾主编,人民出版社,2011 年版; 《城市社会学文选》,于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参考书: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八、其他需说明的(黑体/小四) 无 大纲修订人:蔡静诚 修订日期:2020年12月1日 大纲审定者:艾战胜 审定日期:2020年12月1日
参考书:1、《城市社会学》,顾朝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年 7 月 2、《城市社会学案例教程》,章友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年 3、《城市社会学》,章友德等,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 八、其他需说明的(黑体/小四) 无 大纲修订人: 蔡静诚 修订日期:2020 年 12 月 1 日 大纲审定者: 艾战胜 审定日期:2020 年 12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