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8602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英文名称:Choi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yeture Workes I 课程类别:中文系必修课 时: 32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性小说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由点及 面,微观与宏观兼顾, 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有初步印象,另 方面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文本解读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This course attempts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are characterstic of writes as individual and as group.There will thirteen model workes be read,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presentive writers and their masterpieces.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do necessary text reading,and grasp some interpretation metho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立足 文本细读,以点带面,以问题贯穿课堂,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尤其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在建构民族国家和中国认同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 和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有 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68602 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 英文名称:Choic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yeture Workes I 课程类别:中文系必修课 学 时: 32 学时 学 分: 2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代文学史 二、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中 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为背景,以代表性作家的经典性小说为中心进行文本细读,由点及 面,微观与宏观兼顾,一方面使得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有初步印象,另一 方面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文本解读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This course attempts to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in terms of different styles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are characterstic of writes as individual and as group.There will thirteen model workes be read, Emphasis will be given to the discussion of the representive writers and their masterpieces.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do necessary text reading,and grasp some interpretation metho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I”是我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立足 文本细读,以点带面,以问题贯穿课堂,加深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尤其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在建构民族国家和中国认同中的作用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 和小说)进行细读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使大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蝴蝶》、《鸽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尝试集》及《蝴蝶》和《鸽子》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数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蝴蝶》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鸽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尝试集》、白话入诗 3.问颗与应用 以《蝴蝶》和《鸽子》为例,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辨析古诗与新诗的区 别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胡适《尝试集》及《蝴蝶》《鸽子》的“诗意”(与古诗“诗意” 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天狗》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女神》及《天狗》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仁)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天狗》的诗歌结构和关键词 (2)《天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女神》、“狂飙突讲 3.问题与应用 以《天狗》为例,谈谈郭沫若新诗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郭沫若《女神》及《天狗》的抒情风格对中国抒情传统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2 第一章 《蝴蝶》、《鸽子》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尝试集》及《蝴蝶》和《鸽子》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蝴蝶》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鸽子》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尝试集》、白话入诗 3.问题与应用 以《蝴蝶》和《鸽子》为例,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辨析古诗与新诗的区 别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胡适《尝试集》及《蝴蝶》《鸽子》的“诗意”(与古诗“诗意” 的区别)?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二章:《天狗》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开创时期的创作状况 2.《女神》及《天狗》的创新特质和开拓性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天狗》的诗歌结构和关键词 (2)《天狗》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诗、《女神》、“狂飙突进” 3.问题与应用 以《天狗》为例,谈谈郭沫若新诗浪漫主义的特色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郭沫若《女神》及《天狗》的抒情风格对中国抒情传统的意义?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再别康桥》 )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发展时期的创作状况 2.《再别康桥》及徐志摩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情感基调 (2)《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月派”“三美”、“爱与美”主题 3.问颗与应用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本诗中体现的? (三)思考与实践 《再别康桥》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特点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诗歌结构与情感基调 (2)诗歌的哲理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十四行集”、“沉思”、哲理诗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哲理性?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沉思”风格对于新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3
3 第三章:《再别康桥》 .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新诗发展时期的创作状况 2.《再别康桥》及徐志摩诗歌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和情感基调 (2)《再别康桥》的艺术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月派”“三美”、“爱与美”主题 3.问题与应用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是如何在本诗中体现的? (三)思考与实践 《再别康桥》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冯至诗歌创作的特点 2.《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诗歌结构与情感基调 (2)诗歌的哲理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十四行集”、“沉思”、哲理诗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哲理性?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的“沉思”风格对于新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五章:《雨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概况 2.《雨巷》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雨巷》的思想内容 (2)情感基调及形式特点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早期戴望舒”、“雨巷诗人”、“自由体诗 3.问题与应用 《雨巷》与李煜的词《摊破浣溪沙》是什么关系,作者的“创新”体现在 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雨巷》的现代性,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概况 2.《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野菜》的主题 (2)乡愁情感和表达特点 2.基木概今和知识占 小品文、“平淡朴讷”风格、中年文体 3.问题与应用 周作人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初期阶段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平淡朴讷”的风格,以及他对后来者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4 第五章:《雨巷》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戴望舒诗歌创作的概况 2.《雨巷》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雨巷》的思想内容 (2)情感基调及形式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早期戴望舒”、“雨巷诗人”、“自由体诗” 3.问题与应用 《雨巷》与李煜的词《摊破浣溪沙》是什么关系,作者的“创新”体现在 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雨巷》的现代性,其“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在哪里?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创作的概况 2.《故乡的野菜》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野菜》的主题 (2)乡愁情感和表达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小品文、“平淡朴讷”风格、中年文体 3.问题与应用 周作人散文创作对现代散文初期阶段的贡献体现在哪里?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周作人散文“平淡朴讷”的风格,以及他对后来者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概况。 2.《给我的孩子们》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给我的孩子们》的语言特色 (2)对“童心”的理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画一体、“童心”、文体特点 3.问题与应用 丰子恺散文写作与书画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思考与实践 怎样理解《给我的孩子们》的“童真”?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自序》的“自传性”与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自序》的思想 (2)其“自传性”和“文学性”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弃医从文”、启蒙、“铁屋子”比喻 3.问题与应用 联系《藤野先生》,从中国被当时日本歧视的屈辱语境出发,理解鲁迅“弃 医从文”的时代背景,即鲁迅“弃医从文”的必然性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呐喊)自序》对于鲁迅文学的承前启后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5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丰子恺散文创作的概况。 2.《给我的孩子们》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给我的孩子们》的语言特色 (2)对“童心”的理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画一体、“童心”、文体特点 3.问题与应用 丰子恺散文写作与书画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思考与实践 怎样理解《给我的孩子们》的“童真”?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第八章:《自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散文创作的概况 2.《自序》的“自传性”与思想内涵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自序》的思想 (2)其“自传性”和“文学性”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弃医从文”、启蒙、“铁屋子”比喻 3.问题与应用 联系《藤野先生》,从中国被当时日本歧视的屈辱语境出发,理解鲁迅“弃 医从文”的时代背景,即鲁迅“弃医从文”的必然性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理解《自序》对于鲁迅文学的承前启后意义?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九章:《阿长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创作概况 2.《阿长与》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阿长与》中的情感表达 (2)散文的回忆性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鲁迅的童年、《朝花夕拾》、回忆性叙述中的时间差 3.问题与应用 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鲁迅是怎样理解自己与她的关系的? (三)思考与实践 联系《阿长与山海经》和《朝花夕拾》中的其它作品中探讨鲁迅与故乡 的深层关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章:《故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创作概况 2.《故乡》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主题理解的演变 (2)故乡情感与乡愁书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还乡者、自传性与小说、乡愁书写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我”与闰土的关系的复杂性?“神异的海边图画”在小说中 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看待《故乡》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如何理解《故乡》对于 鲁迅文学创作的“开端”与“起源”意义
6 第九章:《阿长与》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创作概况 2.《阿长与》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阿长与》中的情感表达 (2)散文的回忆性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鲁迅的童年、《朝花夕拾》、回忆性叙述中的时间差 3.问题与应用 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鲁迅是怎样理解自己与她的关系的? (三)思考与实践 联系《阿长与山海经》和《朝花夕拾》中的其它作品中探讨鲁迅与故乡 的深层关联。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章 :《故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创作概况 2.《故乡》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故乡》的主题理解的演变 (2)故乡情感与乡愁书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还乡者、自传性与小说、乡愁书写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我”与闰土的关系的复杂性?“神异的海边图画”在小说中 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三)思考与实践 1.如何看待《故乡》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如何理解《故乡》对于 鲁迅文学创作的“开端”与“起源”意义
2.鲁迅一个人的“故乡”为什么会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故乡”-“中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一章:《伤逝》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创作概况 2。《伤逝》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伤逝》的“自传性” (2)《伤逝》的抒情性与叙述特点 (3)小说主题深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传性”与小说叙述、第一人称独白、忏悔书写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子君与涓生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伤逝》对于鲁迅文学中之“启 蒙反思”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从性别的角度探讨《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进而讨论鲁迅的性别意 识对其创作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沉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创作概况 2. 《沉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沉沦》的“自传性”与“抒情性 (2)“自叙传小说”的形式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叙传抒情小说”、第三人称内心独白、情欲书写 3.问颗与应用 7
7 2.鲁迅一个人的“故乡”为什么会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故乡”-“中国”?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一章:《伤逝》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鲁迅小说集《彷徨》的创作概况 2.《伤逝》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伤逝》的“自传性” (2)《伤逝》的抒情性与叙述特点 (3)小说主题探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传性”与小说叙述、第一人称独白、忏悔书写 3.问题与应用 怎样理解子君与涓生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伤逝》对于鲁迅文学中之“启 蒙反思”的意义? (三)思考与实践 从性别的角度探讨《伤逝》中男女主人公的关系,进而讨论鲁迅的性别意 识对其创作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二章:《沉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郁达夫小说集《沉沦》的创作概况 2. 《沉沦》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沉沦》的“自传性”与“抒情性” (2)“自叙传小说”的形式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自叙传抒情小说”、第三人称内心独白、情欲书写 3.问题与应用
小说主人公的“日本留学背景”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 小说中主人公最后的蹈海自杀?它与“中国/中国人”的海外屈辱感是 什么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沉沦》的“真实性”与“虚构性”?进而思考“小说”与“散 文”的界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桃园》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废名小说的创作概况 2.《桃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桃园》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2)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小说与诗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京派小说、诗与小说、“爱与美”主题 3.问题与应用 以《桃园》为例,理解废名的“以绝句的方式写小说”的实践意义,及对 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贡献 (三)思考与实践 以《桃园》及相关作品为例,思考废名的创作与其“故乡”的深层关联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四章:《莎菲女士的日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丁玲小说的创作概况 2.《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日记体小说的叙述特点
8 小说主人公的“日本留学背景”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 小说中主人公最后的蹈海自杀?它与“中国/中国人”的海外屈辱感是 什么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看待《沉沦》的“真实性”与“虚构性”?进而思考“小说”与“散 文”的界限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三章:《桃园》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废名小说的创作概况 2.《桃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桃园》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2)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小说与诗的关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京派小说、诗与小说、“爱与美”主题 3.问题与应用 以《桃园》为例,理解废名的“以绝句的方式写小说”的实践意义,及对 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贡献 (三)思考与实践 以《桃园》及相关作品为例,思考废名的创作与其“故乡”的深层关联 (四)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第十四章:《莎菲女士的日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丁玲小说的创作概况 2.《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1)日记体小说的叙述特点
(2)女性主义视角与女性解放主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日记体小说、女性主义思潮、性别视角 3.问题与应用:怎样理解莎菲与两个男人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小说结尾 莎菲的结局? (三)思考与实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理解丁玲创作与现代“女性主义”的关联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讲 教学时数 习题 论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课 计 课程内容 第一章:《蝴蝶》《鸽子》 2 2 第二章:《天狗》 2 2 第三章:《再别康桥》 2 2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 上脱落》 第五章:《雨巷》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2 2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2 2 第八章:《》 2 3 第十章:《故乡》 3 第十一章:《伤逝》 1 第十一音:《沉沦》 2 2 第十三章:《桃园》
9 (2)女性主义视角与女性解放主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日记体小说、女性主义思潮、性别视角 3.问题与应用:怎样理解莎菲与两个男人的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小说结尾 莎菲的结局? (三)思考与实践: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例,理解丁玲创作与现代“女性主义”的关联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计 第一章:《蝴蝶》《鸽子》 2 2 第二章:《天狗》 2 2 第三章:《再别康桥》 2 2 第四章:《什么能从我们身 上脱落》 2 2 第五章:《雨巷》 2 2 第六章:《故乡的野菜》 2 2 第七章:《给我的孩子们》 2 2 第八章:《自序》 2 1 2 第九章:《阿长与》 2 3 第十章:《故乡》 2 1 3 第十一章:《伤逝》 2 1 3 第十二章:《沉沦》 2 2 第十三章:《桃园》 2 2
第十四章:《莎菲女士的日 记》 总计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教材: 温儒敏、孙玉石、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3年版 2、参考书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年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黄修己主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杂志 《文学评论》(双月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 《鲁迅研究月刊》(月刊),鲁迅博物馆主办 七、其它说明 本教学大纲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需要,不断予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大纲修订人:卢建红 修订日期:2020.12.12 大纲审定人:万静 审定日期:2020.12.12 10
10 第十四章:《莎菲女士的日 记》 2 1 3 总计 28 4 3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教材: 温儒敏、孙玉石、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北京大学出版 社 2013 年版 2、参考书: 刘俐俐:《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钱理群等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7 年 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黄修己主编《20 世纪中国文学史》,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4,杂志 《文学评论》(双月刊),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 《鲁迅研究月刊》(月刊),鲁迅博物馆主办 七、其它说明 本教学大纲将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需要,不断予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大纲修订人:卢建红 修订日期:2020.12.12 大纲审定人:万静 审定日期: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