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5602 课程名称:国学概论 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32 学分:1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等 二课程简介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性总结。本课程对“国学”的概念、内容、作用和意义 进行必要的解读。对于国学是什么?本课程注重引导大家从国学旁观者转变为国学爱好者 进而从国学爱好者转化为国学研究者。课程从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学经史 子集的基本文献、基本命题、基本视角和基本学理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对国学中的自然科 学之思、心性修养之道和阅读研究之法做了系统总结。 Sinology is a rational summary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This course makes a necess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content,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Sinology".What is Sinology?This course focuses on guiding people to change from onlookers to enthusiasts,and then from fans to researcher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ization history,cultural history and academic history,the cours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basic documents,basic propositions,basic perspectives and basic theories of Sinology,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thinking of natural science,the way of mind cultivation and the method of reading research in Sinology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传统学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概观式的了解。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经、史、 子、集的文献特征,初步掌握经学、史学、子学与文学的学术旨趣:能够明白中国人是如何
1 《国学概论》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45602 课程名称:国学概论 英文名称: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 学 时:32 学 分:1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等 二 课程简介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性总结。本课程对“国学”的概念、内容、作用和意义 进行必要的解读。对于国学是什么?本课程注重引导大家从国学旁观者转变为国学爱好者, 进而从国学爱好者转化为国学研究者。课程从文明史、文化史、学术史的角度,对国学经史 子集的基本文献、基本命题、基本视角和基本学理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并对国学中的自然科 学之思、心性修养之道和阅读研究之法做了系统总结。 Sinology is a rational summary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course makes a necessary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content,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Sinology". What is Sinolog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guiding people to change from onlookers to enthusiasts, and then from fans to resear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ization history, cultural history and academic history, the course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the basic documents, basic propositions, basic perspectives and basic theories of Sinology, 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thinking of natural science, the way of mind cultivation and the method of reading research in Sinology. 三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学习中国传统学问,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概观式的了解。学习本课程,可以了解经、史、 子、集的文献特征,初步掌握经学、史学、子学与文学的学术旨趣;能够明白中国人是如何
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律、国学研究的入门路径:结合国学 中的心性修为之道,拓展格局,提升境界,养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 【课程思政一】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培养华夏情怀。了解经、史、子、集的文献 特征,初步掌握经学、史学、子学与文学的学术旨趣。明白中国人如何认识社会、自然、人 生和自我。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国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学概念和主要著述、主要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国学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搜集国学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讲经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学历史及其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学 第二节经学 第三节理学与心学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搜集经学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讲史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史学发展及其治史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史籍
2 认识社会、自然、人生和自我,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律、国学研究的入门路径;结合国学 中的心性修为之道,拓展格局,提升境界,养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 【课程思政一】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培养华夏情怀。了解经、史、子、集的文献 特征,初步掌握经学、史学、子学与文学的学术旨趣。明白中国人如何认识社会、自然、人 生和自我。 四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讲 国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学概念和主要著述、主要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国学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搜集国学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二讲 经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经学历史及其基本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 第二节 经学 第三节 理学与心学 (三)思考与实践 课后搜集经学相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讲 史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史学发展及其治史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史籍
第二节史学 【课程思政二】努力学习中华传统历史,熟悉历代先贤为中华民族妮起务力奇斗的历 程。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律、国学研究的入门路径。 (三)思老与实:践 结合史学谈你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四讲子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子学思想及其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阴阳家与道家 第二节墨家与法家 第三节儒家与名家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子学方法谈你对通识教有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休辅助教学。 第五讲宗教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的概念内涵以及基本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教 第二节佛教 (三)思考与实践 搜集释道相关思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六讲文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学的关注对象及其方法
3 第二节 史学 【课程思政二】努力学习中华传统历史,熟悉历代先贤为中华民族崛起努力奋斗的历 程。通晓国学演进的基本规律、国学研究的入门路径。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史学谈你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四讲 子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子学思想及其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阴阳家与道家 第二节 墨家与法家 第三节 儒家与名家 (三)思考与实践 结合子学方法谈你对通识教育的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五讲 宗教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文学的概念内涵以及基本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道教 第二节 佛教 (三)思考与实践 搜集释道相关思想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六讲 文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学的关注对象及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诗歌词曲 第二节辞赋散文 第三节小说戏曲 【课程思政三】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学,结合文学中的修为之道,拓展格局,提升境 界,养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 (三)思考与实践 了解国学集部研究的范围和适用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七讲科学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儒释道观察世界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览 第二节天人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比较中西方观察世界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八讲国学与心性修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心性修为模式、政治秩序与社会统治的结构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如何用国学滋养自己 【课程思政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古今结合,做新时代的新人。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当代知识分子如何白我安置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诗歌词曲 第二节 辞赋散文 第三节 小说戏曲 【课程思政三】深入学习中华传统文学,结合文学中的修为之道,拓展格局,提升境 界,养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 (三)思考与实践 了解国学集部研究的范围和适用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七讲 科学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儒释道观察世界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览 第二节 天人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比较中西方观察世界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八讲 国学与心性修为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心性修为模式、政治秩序与社会统治的结构模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如何用国学滋养自己 【课程思政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古今结合,做新时代的新人。 (三)思考与实践 讨论当代知识分子如何自我安置话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以课堂讲授为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讨论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习 其他 小 教学时数 数学 环节 计 课程内容 第一讲 0 第二讲 0 第三讲 第四讲 0 4 第五讲 0 0 第六讲 第七讲 0 1 0 4 第八讲 0 0 0 4 合计 0 8 0 32 六推荐教材和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张荣明:《国学概论》,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9年 参考资料: 山夏传才:《十三经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2章太炎:《国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3)朱维焕:《国学入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曹胜高:《国学导论》,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5年。 [)张文治:《国学治要》,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 [6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刀袁行需:《中华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8)冯天瑜:《中国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9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南吕: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5 五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 验 其他 教学 环节 小 计 第一讲 3 0 1 0 0 4 第二讲 3 0 1 0 0 4 第三讲 3 0 1 0 0 4 第四讲 3 0 1 0 0 4 第五讲 3 0 1 0 0 4 第六讲 3 0 1 0 0 4 第七讲 3 0 1 0 0 4 第八讲 3 0 1 0 0 4 合 计 24 0 8 0 0 32 六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张荣明:《国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参考资料: [1] 夏传才:《十三经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年。 [2] 章太炎:《国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2009 年。 [3] 朱维焕:《国学入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 曹胜高:《国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5] 张文治:《国学治要》,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年。 [6] 杜松柏:《国学治学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7]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8]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9]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0]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
七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在教学实我中依据具体情况和某些特定需要,不断加以补充、修正与 完善。 大纲修订人:田忠辉 修订日期:2023年2月 大纲审定人:王雷雷 审定日期:2023年2月
6 七 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将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具体情况和某些特定需要,不断加以补充、修正与 完善。 大纲修订人:田忠辉 修订日期:2023 年 2 月 大纲审定人:王雷雷 审定日期:2023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