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1、鉴赏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的特点; 2、分析孔子对子路和曾皙所言志的态度,由此理解孔子的治国 方略; 3、领略孔子的教育风采。 学习重难点:分析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所言志的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解决 本课时前的铺垫: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要求:①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 音②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能翻译或理解的字词句单独列出,相互讨论 解决,依然不能解决的在第一课时教师引导解决③能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弟子 述志的内容及孔子相应的评价。在第一课时时已解决了学生的翻译障碍,令 总结了本文的重点词句翻译、一词多义(乎、尔、如、方、与)和倒装句式, 以便学生掌握得更加系统。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却能辅太 祖定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1、鉴赏本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的特点; 2、分析孔子对子路和曾皙所言志的态度,由此理解孔子的治国 方略; 3、领略孔子的教育风采。 学习重难点:分析孔子对子路和曾皙的所言志的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解决 本课时前的铺垫:提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要求:①扫清文字障碍,读准字 音②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能翻译或理解的字词句单独列出,相互讨论 解决,依然不能解决的在第一课时教师引导解决③能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弟子 述志的内容及孔子相应的评价。在第一课时时已解决了学生的翻译障碍,令 总结了本文的重点词句翻译、一词多义(乎、尔、如、方、与)和倒装句式, 以便学生掌握得更加系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却能辅太 祖定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但由此可见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孔子的学说在400多年前传到西方,而 今,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 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 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 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 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本文 (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本文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及理解) 按照课堂教学惯例,学生任意自由回答对本文的感知。 可能的答案:语言简练,微言大义 结构清晰:问一一述一一评 孔子善于引导启发学生 孔子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得出 (在黑板上板书,在以下分析的过程中再针对问题做评价) 、本文层次 本文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它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谈 话的内容是言志,即谈理想。本文层次清晰,学生集体回答分为三部分: 孔子问志
但由此可见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孔子的学说在 400 多年前传到西方,而 今,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 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 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 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 教育思想?(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 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 二、学生齐读,整体感知本文 (学生在预习中已经基本掌握了本文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及理解) 按照课堂教学惯例,学生任意自由回答对本文的感知。 可能的答案:语言简练,微言大义 结构清晰:问——述——评 孔子善于引导启发学生 孔子了解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得出 (在黑板上板书,在以下分析的过程中再针对问题做评价) 三、本文层次 本文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它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一次谈话,谈 话的内容是言志,即谈理想。本文层次清晰,学生集体回答分为三部分: 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学生引用原文内容口述回答填写下表,进一步理清课文内容: 下文中 述志的内容 孔子评价 又名 为国以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礼,其言 子路|子路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不让,是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故哂之。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吾与点 曾皙点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也! 咏而归。” 唯求则非 邦也与?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冉有求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冬见方六 七十如五 以俟君子。 六十而非 邦也者? 唯赤则非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公西华赤 邦也与?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宗庙会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学生引用原文内容口述回答填写下表,进一步理清课文内容: 下文中 又名 述志的内容 孔子评价 子路 子路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为国以 礼,其言 不让,是 故哂之。 曾皙 点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吾与点 也! 冉有 求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唯求则非 邦也与? 安见方六 七十如五 六十而非 邦也者? 公西华 赤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唯赤则非 邦也与? 宗庙会
同,非诸 侯而何? 赤也为之 小,孰能 为之大? 四、课文内容分析: 1、开头一句简明写出了四个学生的姓名,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 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营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场景(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约51岁,曾皙约39岁,冉 有约31岁,公西华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应该是祖孙三代人。孔子说 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孔子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一问题(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呢?是随便一问还 是早有准备? (这一问题学生只能回答出肯定是早有准备,至于原因,涉及面比较广,所 以教师直接解释) 明确:读过《论语》全书就会明白孔子是早有考虑的。孔子很受鲁国当政者 的尊重,经常有人向孔子求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并打听他的这些学生们的表 现,询问他们的本领究竟怎样,当政者想从他的学生中挑选人才,而孔子也 经常向他们做些介绍、推荐的工作。(与“孔子的一生”中五十多岁一段 联系)
同,非诸 侯而何? 赤也为之 小,孰能 为之大? 四、课文内容分析: 1、开头一句简明写出了四个学生的姓名,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 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营造了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场景(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据考证,孔子当时约 60 岁,子路约 51 岁,曾皙约 39 岁,冉 有约 31 岁,公西华约 18 岁,今天来看,这师徒应该是祖孙三代人。孔子说 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先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 孔子为什么会突然提出这一问题(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呢? 是随便一问还 是早有准备? (这一问题学生只能回答出肯定是早有准备,至于原因,涉及面比较广,所 以教师直接解释) 明确:读过《论语》全书就会明白孔子是早有考虑的。孔子很受鲁国当政者 的尊重,经常有人向孔子求教治理国家的政策,并打听他的这些学生们的表 现,询问他们的本领究竟怎样,当政者想从他的学生中挑选人才,而孔子也 经常向他们做些介绍、推荐的工作。 (与“孔子的一生”中五十多岁一段 联系)
2、孔子的和蔼起作用了,子路抢先发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千乘 之国,内忧外患,祸不单行,但是子路很自信,说“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对于子路的回答,“夫子哂之”,对此,孔子是 作何评价呢?孔子的评价很有意思,他做了一个神秘兮兮的表情,“夫之哂 之。”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孔子神秘一笑,那么这个笑是什么笑呢?(讨 论问题 明确:有同学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但是太简单化 了。其实结合“知人论世”的观点,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 赞许,因为子路的理想暗合孔子心中的政治蓝图,孔子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 治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孑路的一番慊陈词, 说出了孔子心中永远的痛,孔子有万千感慨,激动,兴奋,赞许,欣赏,不 满,尽在含蓄不语的“微微一笑”当中。 3、子路讲完了,下面怎么办呢?孔子开始点名,孔子为什么不先点曾 晳呢?(学生能够快速集体回答出)因为曾晳正在弹瑟,这是不是一种不礼 貌的行为?(为当时风俗)于是孔子先点了冉有,再点了公西华,最后是曾 皙。 这里重点分析曾皙。曾晳的回答是什么呢? (点一学生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的态度是(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孔子的和蔼起作用了,子路抢先发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千乘 之国,内忧外患,祸不单行,但是子路很自信,说“由也为之,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对于子路的回答,“夫子哂之”, 对此,孔子是 作何评价呢?孔子的评价很有意思,他做了一个神秘兮兮的表情,“夫之哂 之。”微微一笑,什么也没有说。孔子神秘一笑,那么这个笑是什么笑呢?(讨 论问题一) 明确:有同学认为,孔子是在讥笑子路,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但是太简单化 了。其实结合“知人论世”的观点,这笑中可以有讥笑,也可以有欣赏,有 赞许,因为子路的理想暗合孔子心中的政治蓝图,孔子一生为实现自己的政 治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却四处碰壁,无人欣赏;子路的一番慊陈词, 说出了孔子心中永远的痛,孔子有万千感慨,激动,兴奋,赞许,欣赏,不 满,尽在含蓄不语的“微微一笑”当中。 3、子路讲完了,下面怎么办呢?孔子开始点名,孔子为什么不先点曾 皙呢?(学生能够快速集体回答出)因为曾皙正在弹瑟,这是不是一种不礼 貌的行为?(为当时风俗)于是孔子先点了冉有,再点了公西华,最后是曾 皙。 这里重点分析曾皙。曾皙的回答是什么呢? (点一学生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的态度是(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夫子曰“吾与点也”那么用什么标点符号合适呢? 学生回答是(感叹号) 看来有时候标点符号是可以代替文字的。 你认为这里“喟然”或者说感叹号包含的感情有哪些?孔子为什么会“与点” 呢? (此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来一些,其他学生肯定也有话要说,所以这一问作为 讨论问题二) 明确: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报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曾晳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 惠风和畅的美景,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提起画笔,画一幅“暮春咏归图” 曾晳的话是什么用意呢?难道他真想无所作为吗?否,曾晳用形象的语言, 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乐宁静的社会环境,这个图 景,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同时也表达式了自己宁静淡泊的心 态,置身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高雅清华,他的怡然自乐。 4、评志:三人离开后,孔子是在曾晳的追问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子路—一不谦让,“是故哂之” “哂之”针对的是子路的“率”还是他说的治国结果呢? (学生集体回答“率”) 可见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千乘之国”之意 根据这一结论,提示学生在讨论问题一时作为参考 冉有。没有直接评价,可见是比较满意的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夫子曰“吾与点也”那么用什么标点符号合适呢? 学生回答是(感叹号) 看来有时候标点符号是可以代替文字的。 你认为这里“喟然”或者说感叹号包含的感情有哪些?孔子为什么会“与点” 呢? (此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来一些,其他学生肯定也有话要说,所以这一问作为 讨论问题二) 明确: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报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风乎舞雩,泳而归。”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 惠风和畅的美景,如果可能的话,我真想提起画笔,画一幅“暮春咏归图”! 曾皙的话是什么用意呢?难道他真想无所作为吗?否,曾皙用形象的语言, 委婉地表达了他的理想,那是一个风清俗美、和乐宁静的社会环境,这个图 景,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同时也表达式了自己宁静淡泊的心 态,置身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高雅清华,他的怡然自乐。 4、评志:三人离开后,孔子是在曾皙的追问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子路——不谦让,“是故哂之” “哂之”针对的是子路的“率”还是他说的治国结果呢? (学生集体回答“率”) 可见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千乘之国”之意。 根据这一结论,提示学生在讨论问题一时作为参考。 冉有。没有直接评价,可见是比较满意的
公西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满意吗? (此问简单,点一学生回答:基本满意,但认为有点大材小用) 5、(讨论问题三)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理想有没有共同之处?如果 有,共同之处是什么?另外再与曾皙的理想作一比较,就更能回答出问题二 了 明确:(提示:猜想子路和冉有可能的职务) 理想都与政治有关,又重视礼,是以礼治国。 (本节重点:学生讨论并形成答案计划用时十五分钟,针对学生的回答,作 评价,最后明确答案。) 6、孔子“哂”由,你觉得是否应该? (孔子“哂”由的结果,造成以后逐个点名发言。/在当今社会,如无 自信表现,过分自谦很难将自己“推销”出处。董建华曾在竞选香港行政长 官演讲时,自称“当仁不让”,类似子路,并未受到世人讥笑,也不应遭受 讥笑。) 五、随堂写作练习 1谈谈你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看法 2、平时的学习中,你怎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学习,我们领略了教育家孔子的风采。他和学生关系十分融洽,对 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
公西华——“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满意吗? (此问简单,点一学生回答:基本满意,但认为有点大材小用) 5、(讨论问题三)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理想有没有共同之处?如果 有,共同之处是什么?另外再与曾皙的理想作一比较,就更能回答出问题二 了。 明确:(提示:猜想子路和冉有可能的职务) 理想都与政治有关,又重视礼,是以礼治国。 (本节重点:学生讨论并形成答案计划用时十五分钟,针对学生的回答,作 评价,最后明确答案。) 6、孔子“哂”由,你觉得是否应该? (孔子“哂”由的结果,造成以后逐个点名发言。/在当今社会,如无 自信表现,过分自谦很难将自己“推销”出处。董建华曾在竞选香港行政长 官演讲时,自称“当仁不让”,类似子路,并未受到世人讥笑,也不应遭受 讥笑。) 五、 随堂写作练习 1 谈谈你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看法。 2、平时的学习中,你怎样才能做到“学而不厌”“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学习,我们领略了教育家孔子的风采。他和学生关系十分融洽,对 每一个学生都了如指掌,他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
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 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98年全体诺贝 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 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七、作业 1、熟练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解释及特殊句式 2、课外选读《论语》篇章或评论性文章,了解儒家经典文化
就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四个学生各言其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 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从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98 年全体诺贝 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 21 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 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七、作业 1、熟练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解释及特殊句式 2、课外选读《论语》篇章或评论性文章,了解儒家经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