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技术系《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73.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GD0U-B-11-213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40074-0学分2.5。总学时50理论35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 Crop culture 历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丁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2006年10月15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一环境一农艺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作物的生长发 有包括个体发 群体建成和产量的形成等许多规律性的过程,这 规律只有在 定的环境条件或4 态条件下才能表达出米,这就是作物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环境包括气候因素、土桌因素和作物因素 等。作物与环境因素有各种规律性的联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的数量 和质量。研究作物的这些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利用和创造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有和产量形 成因素,提出最佳调控措施,使作物生产向着稳产、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课程大纲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门应用 科学。 2.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 系,并探讨解决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我国作物生产事业的 发展,为整个农业生 和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为发展 农作物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面向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 兴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就对作物本身的 厨克朱物有物形态、解、生理生态、生化、拼休、落特许多学科涉及作物生荐和生面 门综合性很强的农业技术科学, 境的学科有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等。上述学科各自从作物本身的某 方面,或者从作物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作物生产有关的问题。这些学科无疑都可能为作物的高 产、优质和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或提出有关措施,但最后总其成并将其用于作物生产的,还是作物栽培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A掌握、B理解、C了解)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A) 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B) 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A)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主要成就(C)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C)

《作物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40074-0 学分 2.5。 总学时 50 理论 35 实验/上机 15 英文课程名 Crop culture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2006 年 10 月 15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农艺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作物的生长发 育包括个体发育、群体建成和产量的形成等许多规律性的过程,这些规律只有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或生 态条件下才能表达出来,这就是作物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环境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和作物因素 等。作物与环境因素有各种规律性的联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的数量 和质量。研究作物的这些机理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利用和创造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 成因素,提出最佳调控措施,使作物生产向着稳产、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门应用 科学。 2.任务:作物栽培学的任务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作物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 系,并探讨解决作物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我国作物生产事业的 发展,为整个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为发展 农作物生产,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三、面向专业: 植物保护专业,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 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农业技术科学,与之发生关系的学科是很多的。就对作物本身的 研究来说,有作物形态、解剖、生理、生态、生化、群体、群落等许多学科。涉及作物生存和生活环 境的学科有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等。上述学科各自从作物本身的某一 方面,或者从作物生活环境的某一侧面研究与作物生产有关的问题。这些学科无疑都可能为作物的高 产、优质和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或提出有关措施,但最后总其成并将其用于作物生产的,还是作物栽培 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A 掌握、B 理解、C 了解) 第一章:绪论(4 学时) 第一节: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研究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A) 二、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B) 三、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研究法 (A) 第二节:作物栽培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20 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主要成就(C) 二、作物栽培学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方向 (C) GDOU-B-11-213

第三节: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的特点 一、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C) 二、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C 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 区域之间不平衡(C) 四、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高,种植制度复杂多样(C) 第四节: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的潜力 一、作物单产有潜力可挖(C) 二、复种指数可适度提高(C) 土地用养结合亟待重视(C 四、作物抗灾生产技术亟待发展(C) 第五节作物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A) 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A》 第六节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一、我国种植业区的划分(C) 二、我国的作物分布(C)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有(4学时) 第一节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第二节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A) 二、作物的感光性(A) 作物的基木营兼生长性(A) 四、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A) 第三节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 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A) 二、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A)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A) 四、个体与群体的关系(A) 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8学时) 第一节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作物产量(A) 二、产量构成因素(A) 二、作物产量形成特占(B) 第二节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源( 二、库(A) 三、流(A) 四、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A) 第三节 作物品。 及其形成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A)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C) 第四节作物品质的改良

第三节: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的特点 一、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C) 二、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C) 三、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较高, 区域之间不平衡 (C) 四、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C) 第四节: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的潜力 一、作物单产有潜力可挖(C) 二、复种指数可适度提高(C) 三、土地用养结合亟待重视(C) 四、作物抗灾生产技术亟待发展(C) 第五节 作物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A) 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A) 第六节 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一、我国种植业区的划分(C) 二、我国的作物分布(C)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 (4 学时) 第一节 作物生长与发育的特点 一、作物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A) 二、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A) 第二节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作物的感温性 (A) 二、作物的感光性(A) 三、 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A) 四、作物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A) 第三节 作物生长的一些相关 一、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A) 二、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A) 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A) 四、个体与群体的关系(A) 第三章: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8 学时) 第一节 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一、作物产量 (A) 二、产量构成因素 (A) 三、作物产量形成特点(B) 第二节 作物的“源、流、库”理论及其应用 一、源(A) 二、库(A) 三、流(A) 四、源、流、库的协调及其应用(A) 第三节 作物品质及其形成 一、作物品质的概念 (A) 二、作物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础(C) 第四节 作物品质的改良

一、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C) 二、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B) 第四意:作物与环境的关系(8学时 第一节作物的环境 一、自然环境(A) 二、人工环境(A)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B) 第二节作物与光的关系 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A) 第三节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A】 二、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A) 三、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A)》 第四节作物与水的关系 水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性(A 二、早、劳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A) 三、水污染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 第五节作物与空气的关系 一、O0对作物的生态作用(A) 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B) 第六节作物与土壤的关系 一、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B) 二、土壤污染与作物(C) 第五章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9学时) 第一节 作物栽培制度 作物栽培制废 (A) 一、作物及其品种布局(A》 二、作物的轮作和连作(A) 三、作物的间混套复种(A) 第二节播种与有苗技术 种期的确 (A) 播种技术(A) 三、有苗与移找技术(A) 第三节: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 一、种精索度(A) 植株配置方式4) 第四 营养调节技才 一、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A) 二、能肥技术(A) 三、怖肥方法(A) 第五节水分调节技术 水 吸收规律(A) 、节水灌溉(A) 第六节杂草防除及调控技术

一、环境条件对品质的影响 (C) 二、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B) 第四章:作物与环境的关系(8 学时) 第一节作物的环境 一、自然环境(A) 二、人工环境(A) 三、环境因素的生态分析(B) 第二节 作物与光的关系 一、光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A) 第三节 作物与温度的关系 一、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A) 二、极端温度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A) 三、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A) 第四节 作物与水的关系 一、水对作物的生态作用及作物的生态适应性(A) 二、旱、涝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A) 三、水污染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C) 第五节 作物与空气的关系 一、 CO2 对作物的生态作用(A) 二、大气环境对作物生产的影响(B) 第六节作物与土壤的关系 一、土壤对作物的生态作用(B) 二、土壤污染与作物(C) 第五章 作物栽培措施和技术(9 学时 ) 第一节 作物栽培制度 作物栽培制度 (A) 一、作物及其品种布局 (A) 二、作物的轮作和连作 (A) 三、作物的间混套复种(A) 第二节 播种与育苗技术 一、播种期的确定(A) 二、播种技术(A) 三、育苗与移栽技术 (A) 第三节:种植密度和植株配置方式 一、种植密度(A) 二、植株配置方式(A) 第四节 营养调节技术 一、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 (A) 二、施肥技术(A) 三、施肥方法(A) 第五节水分调节技术 一、水分吸收规律(A) 二、节水灌溉 (A) 第六节 杂草防除及调控技术

一、杂草防除技术(A) 二、人工控旺技术(A) 第七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作用(B 第八节收获技术 一、收获时期的确定(A) 二、收获方法(A) 三、产后处理和种子贮藏(C) 上、实验名称与举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实验类别 播种材料(种子)的品质检婴 6 操作型 2 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验证型 作物叶而积、。叶面积指数的测壶 極作刑 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验证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种子的品质检哈 实验目的:掌握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学习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发芽试验的 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1样本的选取 2种子纯净度的测定 3发芽率的测定 4千粒重的测定 5种子用价的计算 6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要求:全班分6组,每组4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2: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水分(氧气)条件下稻种的发芽情况。了解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及 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验内容:1不同温度条件发芽速度的观察 2不同水分、氧气对根、芽生长的影响 实验要求:全班分6组,每组4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3: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几种简单的植物叶面积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纸样称重法 2比叶重法 ①鲜重法 ②干重法 实验要求:全班分6组,每组4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一、杂草防除技术 (A) 二、人工控旺技术(A) 第七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作用 (B) 第八节 收获技术 一、收获时期的确定(A) 二、收获方法(A) 三、产后处理和种子贮藏 (C)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播种材料(种子)的品质检验 6 操作型 2 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3 验证型 3 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3 操作型 4 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3 验证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 1:种子的品质检验 实验目的:掌握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学习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的发芽试验的 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1 样本的选取 2 种子纯净度的测定 3 发芽率的测定 4 千粒重的测定 5 种子用价的计算 6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要求:全班分 6 组,每组 4 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 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 2:水稻种子发芽特性观察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水分(氧气)条件下稻种的发芽情况。了解水稻种子的发芽特性及 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实验内容:1 不同温度条件发芽速度的观察 2 不同水分、氧气对根、芽生长的影响 实验要求:全班分 6 组,每组 4 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 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 3:作物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几种简单的植物叶面积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1 纸样称重法 2 比叶重法 ①鲜重法 ②干重法 实验要求:全班分 6 组,每组 4 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 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4: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红墨水法测定稻、麦种子生活力 实验要求:全班分6组,每组4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作物栽培学总论》 董钻、沈秀英主编,21世纪教材。(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作物栽培学总论 曲文章主编 2.栽培学概论 杨守仁等主编 3.作物栽培学原理 祖伟等主编,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交实验报告 执笔:李赤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年10月15日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实验 4: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稻、麦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红墨水法测定稻、麦种子生活力 实验要求:全班分 6 组,每组 4 人。实验以组为单位,4 为同学共同完成全部实验内容,每位同 学交一份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作物栽培学总论》 董钻、沈秀英主编,21 世纪教材。(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作物栽培学总论 曲文章主编 2.栽培学概论 杨守仁等主编 3.作物栽培学原理 祖伟等主编,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交实验报告 执笔:李赤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2006 年 10 月 15 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