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技术系《普通微生物学》课程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71.5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GD0U-B-11-213 《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4总学时70理论40实验/上机30 英文课程名 ieneral microbiolog 讦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 生物技术 修订时间 年月 课积简 普通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 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它 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 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 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与教学网络教有,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技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 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 它是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 论和基本实验技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 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主要掌握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属性,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生态、遗传、 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三、面向专业: 环境保护 四、先修课程 基出生物学、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微生物学是环境保护专业的学位课程,在本学科中起者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 使学生掌握 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的环境保护学、污水处理生物工艺学、环境监测等专业 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0.1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作用(C) 0.2微生物的特点 (B) 0.3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C

《普通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 4 总学时 70 理论 40 实验/上机 30 英文课程名 General microbiology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 修订时间 年 月 日 课 程 简 介 普通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 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它 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等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 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 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实验操作与教学网络教育,使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技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细胞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其生态环境的课程。它即是现代生 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物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 它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 论和基本实验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 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特征,非 细胞生物的结构和属性,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生态、遗传、 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三、面向专业: 环境保护 四、先修课程: 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微生物学是环境保护专业的学位课程,在本学科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 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及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的环境保护学、污水处理生物工艺学、环境监测等专业 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 学时) 0.1 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作用(C) 0.2 微生物的特点 (B) 0.3 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C) GDOU-B-11-213

0.4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C) 第1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学习和掌握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重点是细菌细胞的特点、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节 原核细胞 细胞壁(A)、细胞壁以内的构造一原生质体(A、细胞壁以外的构造(A): 第二节真核细胞 细胞壁、鞭毛与纤毛、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B) 第2章原核徽生物(4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细菌、放线茵、蓝细菌的基本形态、繁殖方式及种群代表。 第细黄A 第二节放线菌(A) 第三节蓝细菌(B) 第四节古细菌(B) 第五节其它原核微生物(B) 第3章真核徽生物(4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各类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与特点。重点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一带直菌论(A) 第二节卵菌及其代表(B) 第三节接合菌及其代表(B) 第四节子囊菌及其代表(B) 第五节担子南及其代表(B) 第六节半知菌及其代表(B) 第七节 酵母茵(A 第八节藻类与原生动物(B) 第4章病毒(2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病毒的定义、基本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重点是噬茵体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一节病毒的一般特征(A)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过程(A) 第三节噬菌体(A) 第四节捕物病毒与动物病毒(C) 第五节亚病毒(B) 第5章徽生物营养与生长(6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微生物的营养特点、营养类型和营养吸收的机制,微生物生长规律以及影 响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A)

0.4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C) 第 1 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学习和掌握原核和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 重点是细菌细胞的特点、细胞壁结构与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节 原核细胞 细胞壁(A)、细胞壁以内的构造—原生质体(A)、细胞壁以外的构造(A); 第二节真核细胞 细胞壁、鞭毛与纤毛、细胞质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B) 第 2 章 原核微生物(4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的基本形态、繁殖方式及种群代表。 第一节 细菌 (A) 第二节 放线菌 (A) 第三节 蓝细菌(B) 第四节 古细菌(B) 第五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B) 第 3 章 真核微生物(4 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各类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与特点。重点是它们的繁殖方式与生活史。 第一节 真菌概论(A) 第二节 卵菌及其代表(B) 第三节 接合菌及其代表(B) 第四节 子囊菌及其代表(B) 第五节 担子菌及其代表(B) 第六节 半知菌及其代表(B) 第七节 酵母菌(A) 第八节 藻类与原生动物(B) 第 4 章 病毒(2 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病毒的定义、基本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重点是噬菌体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A)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过程(A) 第三节 噬菌体(A) 第四节 植物病毒与动物病毒(C) 第五节 亚病毒(B) 第 5 章 微生物营养与生长(6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微生物的营养特点、营养类型和营养吸收的机制,微生物生长规律以及影 响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A)

第二节微生物生长(A) 第三节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A) 第6章微生物代谢(6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代谢中的酶、呼吸作用、发酵作用、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A) 战代谢(B) 第四节微生物的次生代谢(C) 第7章微生物遗传与有种(4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各类微生物的遗传模式与特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A) 第二节噬菌体的遗传(A) 第三节细菌的遗传(A) 第四节放线菌遗传(C) 第五节真菌遗传(C) 第8章微生物生态(4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生态概念,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微 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A)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三节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A) 第9章侵染与免疫(4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细菌传染的机理、抗原与抗体、血清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细菌传染的机理(B) 第二节非特异免疫反应(B) 第三节抗原(B) 第四节抗体(B) 第五节抗原抗体反应(A)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七、实验名称与举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 3 操作型 革兰氏垫色和苹膜垫色 哈证型 培养基的和制和灭茵 横作型 微生物数量的平板计数 操作型 5 微生物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操作型 6 细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茵种保藏 極作利 真南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慢作型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验证型

第二节 微生物生长(A) 第三节 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A) 第 6 章 微生物代谢(6 学时) 本章重点与难点:代谢中的酶、呼吸作用、发酵作用、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微生物产能代谢(A) 第二节 微生物分解代谢(B) 第三节 微生物合成代谢(B) 第四节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C) 第 7 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4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各类微生物的遗传模式与特点,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A) 第二节 噬菌体的遗传(A) 第三节 细菌的遗传(A) 第四节 放线菌遗传(C) 第五节 真菌遗传(C) 第 8 章 微生物生态(4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生态概念,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微 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 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A) 第二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A) 第三节 微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A) 第 9 章 侵染与免疫(4 学时) 本章的重点与难点:细菌传染的机理、抗原与抗体、血清学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细菌传染的机理(B) 第二节 非特异免疫反应(B) 第三节 抗原(B) 第四节 抗体(B) 第五节 抗原抗体反应(A)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 3 操作型 2 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 3 验证型 3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3 操作型 4 微生物数量的平板计数 3 操作型 5 微生物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3 操作型 6 细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3 操作型 7 真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3 操作型 8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3 验证型

9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3操作型 10 空气与水体微生物的检测 3综合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1显微绮油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 实验目的: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学习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微 生物涂片 、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微生物涂片和染色的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绘制 微生物个体形态图 实验2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 实验目的:了解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原理,学习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方法。 实验内容:革兰氏染色阴性和阳性菌的染色。 实验要求:掌握革兰氏染色和英膜的原理以及革兰氏染色和英膜的方法、判断菌体的革兰氏和 英膜染色结果。 实验3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日的: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以及培养 基制作的基本过程 实验内容:DA、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作及高于灭菌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制作的操作流程以及高压蒸汽灭菌和培养基制作的 注意事项。 实验4微生物数量的平板计数 实验目的: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实验要求: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5微生物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酵母悬浮液以及丝状真菌孢子悬浮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实验要求:掌握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6细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熟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 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从土壤和污水中分离、纯化细菌、放线菌 实验要求: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掌握划线和平板涂布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7真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实验目的:学习分离纯化真茵的基本技术以及熟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分离纯化植物病原真菌以及菌根真菌

9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3 操作型 10 空气与水体微生物的检测 3 综合型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 1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简单染色 实验目的: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学习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微 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单染色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要求: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微生物涂片和染色的基本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绘制 微生物个体形态图 实验 2 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 实验目的:了解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原理,学习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方法。 实验内容:革兰氏染色阴性和阳性菌的染色。 实验要求:掌握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原理以及革兰氏染色和荚膜的方法、判断菌体的革兰氏和 荚膜染色结果。 实验 3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目的: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以及培养 基制作的基本过程 实验内容:PDA、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作及高于灭菌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培养基制作的操作流程以及高压蒸汽灭菌和培养基制作的 注意事项。 实验 4 微生物数量的平板计数 实验目的: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菌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实验要求: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 5 微生物数量的显微镜直接计数 实验目的: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酵母悬浮液以及丝状真菌孢子悬浮液中微生物的数量 实验要求:掌握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 6 细菌、放线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实验目的: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熟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 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从土壤和污水中分离、纯化细菌、放线菌 实验要求:掌握倒平板的方法、掌握划线和平板涂布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 7 真菌的分离、纯化、菌种保藏 实验目的:学习分离纯化真菌的基本技术以及熟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分离纯化植物病原真菌以及菌根真菌

实验要求:掌握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真菌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8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微生物培养在斜面上和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朋友特征。进一步熟 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以及菌落形态 实验要求:从菌落培养特征上区分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实验9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会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测量大型真菌的孢子大小以及酵母细胞的大小 实验要求:掌握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以及微生物细胞大小的表示方法。 实验10空气与水体微生物数量检测 实验目的:学会测检空气和污水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检测的方法 实验内容:学校周围空气以及学校排放的污水 实验要求:掌握环境和污水中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以及空气污染和污水的排放指标。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李阜棣,胡正嘉主编,微生物学(第五版):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考核成绩占40%,个人实验研究报告及实验出勤、动手能力测验等占60%。 总考核:理论课考核(70%)+实验课考核(30%)=总成绩 执笔:易润华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实验要求:掌握组织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分离真菌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 8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微生物培养在斜面上和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中细菌的朋友特征。进一步熟 练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以及菌落形态 实验要求:从菌落培养特征上区分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实验 9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目的:学会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测量大型真菌的孢子大小以及酵母细胞的大小 实验要求:掌握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以及微生物细胞大小的表示方法。 实验 10 空气与水体微生物数量检测 实验目的:学会测检空气和污水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检测的方法 实验内容:学校周围空气以及学校排放的污水 实验要求:掌握环境和污水中微生物检测的方法以及空气污染和污水的排放指标。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 2 版。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李阜棣,胡正嘉主编,微生物学(第五版); 沈 萍主编 《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第 1 版。 徐孝华主编.普通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实验课考试方式: 考核成绩占 40%,个人实验研究报告及实验出勤、动手能力测验等占 60%。 总考核:理论课考核(70%)+实验课考核(30%)=总成绩 执笔:易润华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