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0U-B-11-213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522学分2总学时36理论28实验8 英文课程名 Engineering of Plant Cell 开课院 农学院开课系生物技术系修订时间2006年8月1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为主线,系统传授植物细胞 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快速微繁殖、人工诱发单倍体、植物胚胎培养、植物单细 胞培养与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人工种子、超低温冷冻贮藏种质、细胞遗传转化体 系等内容。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作物遗传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其涉及当今生物科技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本课 程在专业性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和作物遗传学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 程:基因工程和作物有种学则是本课程的延伸和提高课程。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性教学融为 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要工具。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 应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健技术。 三。面向专业: 本课程适宜作物遗传有种专业研究生选修。 四。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有关课程。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植物学 为本课程打下植物发有的基础知识:《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植物生理 生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遗传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遗传变异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栽培学)为 本课程打下作物对光、温、水、肥环境条件要求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作物有种学》提供 细胞水平的育种手段:为后续课程《基因工程》提供组织培养手段。 大。散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小、理解- 了解-C三种 0绪论(1学时) 0.1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任务 植物细胞工程概念(A)。 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C):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培养技 术的延伸 植物细胞工程的任务(B):研究制激因子和营养条件(无机和有机营养、激素):环境条件(光、 温、湿):形态发生规律、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522 学分 2 总学时 36 理论 28 实验 8 英文课程名 Engineering of Plant Cell 开课院 农学院 开课系 生物技术系 修订时间 2006 年 8 月 10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为主线,系统传授植物细胞 的全能性、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快速微繁殖、人工诱发单倍体、植物胚胎培养、植物单细 胞培养与突变体筛选、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人工种子、超低温冷冻贮藏种质、细胞遗传转化体 系等内容。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作物遗传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其涉及当今生物科技领域的许多高新技术。本课 程在专业性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和作物遗传学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 程;基因工程和作物育种学则是本课程的延伸和提高课程。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性教学融为一 体,是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开发的重要工具。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 三.面向专业: 本课程适宜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选修。 四. 先修课程: 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作物遗传学》、《作物栽培学》等有关课程。 五.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植物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发育的基础知识;《植物生理生化》为本课程打下植物生理 生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遗传学》为本课程打下植物遗传变异的专业基础知识;《作物栽培学》为 本课程打下作物对光、温、水、肥环境条件要求的专业知识。本课程为后续课程《作物育种学》提供 细胞水平的育种手段;为后续课程《基因工程》提供组织培养手段。 六. 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教学要求按从高到低分掌握-A、理解-B、了解-C 三种) 0 绪论(1 学时) 0.1 植物细胞工程的概念和任务 植物细胞工程概念(A)。 植物细胞工程的内容(C):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培养技 术的延伸。 植物细胞工程的任务(B):研究剌激因子和营养条件(无机和有机营养、激素);环境条件(光、 温、湿);形态发生规律、遗传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GDOU-B-11-213
0.2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C) 无机盐和有机成分,将幼胚、茎尖、根尖培养成苗:有机营养获得愈伤组织:利用激素提高组培 效率:获得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杂交、脱毒培养、人工种子等进展。 1细胞工程研究的基本设备和无菌操作(3学时) 1.1基本设备 实验室的组成(C):洗涤室、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鉴定室、驯化移植室。 基本设各(C):用且、培养瓶、超净工作台、消毒棍、空调器、培鉴架、临转式摇床、抽得机 空气灭菌器等 1.2无茵操作 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A)、湿热灭菌法(A)、熏蒸灭菌法(A)、过滤灭菌法(B)、药剂灭菌法 (A)、烧灼灭菌法(B)、照射灭菌法(B)、结60射线照射灭菌(B、臭氧灭茵法(A)。 无南操作:清洗(B)、灭菌(A)、接种(A)。 1.3培养基组成及母液配制 培养基组成:无机营养(A)、有机营养(A)、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A)、附加物类(B)。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S配方)(B)。 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2学时) 2.1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育种 花粉单倍体培养、胚胎养、细胞脸合、 突变体筛选及其在有种中的应用(C)。 2.2细胞工程与植物快速无性繁殖和脱毒 植物离体培养与育苗工厂化(C)、植物离体培养与脱除植物病素(C)。 2.3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保存 种质保存的研究概况(C)、将离体的器官(茎尖分生组织)、组织(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 养细胞、原生质体)在-196℃条件下超低温长期保存(C)。 2.4植物细胞工程与医药和食品工业化生产 酶制品、生物碱类、甾体类、萜类、天然色素类(C)。 3桔物细跑全能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2学时) 3.1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的再生现象、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A)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途径:植物体细胞培养、植物性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B): 原生质体融合培养、转基因(A)。 3.2植物细胞的分化 植物细胞的分化现象(B)、植物细胞分化(A) 3.3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细胞的脱分化、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概念(A)入、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条件(机械隔离和生理隔 离、植物激素的作用)(B)、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时期(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B)。 3.4植物胚状体 植物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C):植物胚状体的概念(A):胚状体获得途径:花药或花粉培养、愈 伤组织培养、 高体器官 、单细胞悬 培养 状体的发生 胚状体的类别(体细胞胚、生殖细 胞胚、三倍体胚)和特点(B):植物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四种基本形式(B)。 4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因子(3学时)
0.2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C) 无机盐和有机成分,将幼胚、茎尖、根尖培养成苗;有机营养获得愈伤组织;利用激素提高组培 效率;获得花粉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杂交、脱毒培养、人工种子等进展。 1 细胞工程研究的基本设备和无菌操作(3 学时) 1.1 基本设备 实验室的组成(C):洗涤室、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鉴定室、驯化移植室。 基本设备(C):用具、培养瓶、超净工作台、消毒锅、空调器、培养架、施转式摇床、抽湿机、 空气灭菌器等。 1.2 无菌操作 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法(A)、湿热灭菌法(A)、熏蒸灭菌法(A)、过滤灭菌法(B)、药剂灭菌法 (A)、烧灼灭菌法(B)、照射灭菌法(B)、钴 60 射线照射灭菌(B)、臭氧灭菌法(A)。 无菌操作:清洗(B)、灭菌(A)、接种(A)。 1.3 培养基组成及母液配制 培养基组成:无机营养(A)、有机营养(A)、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A)、附加物类(B)。 培养基母液的配制(MS 配方)(B)。 2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2 学时) 2.1 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育种 花粉单倍体培养、胚胎培养、细胞融合、突变体筛选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C)。 2.2 细胞工程与植物快速无性繁殖和脱毒 植物离体培养与育苗工厂化(C)、植物离体培养与脱除植物病素(C)。 2.3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保存 种质保存的研究概况(C)、将离体的器官(茎尖分生组织)、组织(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培 养细胞、原生质体)在-196℃条件下超低温长期保存(C)。 2.4 植物细胞工程与医药和食品工业化生产 酶制品、生物碱类、甾体类、萜类、天然色素类(C)。 3 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2 学时) 3.1 植物细胞全能性 植物的再生现象、植物细胞全能性概念(A),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途径:植物体细胞培养、植物性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B); 原生质体融合培养、转基因(A)。 3.2 植物细胞的分化 植物细胞的分化现象(B)、植物细胞分化(A)。 3.3 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细胞的脱分化、愈伤组织和再分化的概念(A)、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条件(机械隔离和生理隔 离、植物激素的作用)(B)、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时期(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B)。 3.4 植物胚状体 植物胚状体发生的普遍性(C);植物胚状体的概念(A);胚状体获得途径:花药或花粉培养、愈 伤组织培养、离体器官培养、单细胞悬浮培养(A);状体的发生、胚状体的类别(体细胞胚、生殖细 胞胚、三倍体胚)和特点(B);植物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四种基本形式(B)。 4 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因子(3 学时)
外因:营养条件、环境条件(C): 内因:遗传性和生理状态(C)。 4.1培养基组成对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的营养组成[无机盐混合物类 (A)、有机物类(A)、植物激素类(A)、植物激素的应用规 律(A)、天然复合物类(B)]:培养基的渗透压对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器官发生的影响(B): 培养基酸碱度的影响(B)。 4.2环墙条件与桔物细胸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湿度和温度条件(B),光照条件(光周期、光量、光质)(A)。 4,3供体遗传性生理状态与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供体植物的遗传性和生理状态与器官发生的关系。(C) 5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和无病毒植物的培养(3学时) 5.1植物的离体快速无性繁殖 离体于性终殖的想今(A)和代械性(C)、器官发生方式(不定葬型、器宜型、器官发生型、举 胚体发生型、 原球茎型)(A)、离体无性紫殖的程序(无菌母株、不定芽增殖、完整植株、炼苗、鉴 定、移植)(B 5.2无病毒植物的培养 植物病毒的危害和培养无病毒植物的意义(℃)、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B)、脱除植物病毒的原理及方法(茎尖培养脱毒法、热处理脱毒法、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珠 心组织脱毒法)(A)、 无病毒植株的鉴定(B)、无毒原种苗的繁殖(C) 6人工诱发单倍体及其应用(3学时) 6.1植物单倍体的概念(B)和单倍体的发生方式(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无融合生殖、体细胞减 数分裂)(A)、人工诱发单倍体的方式(B)、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C)。 6,2离体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成植物体的途径 花粉孢子体概念(B人、花粉孢子体发有途径(途径A、途径B、途径C)(A花粉植株的形态发 生形式(器官发生型、类胚体发生型)(B、 6.3花粉单倍体植物的培养程序 材料准备(材料消毒灭菌、花粉的鉴定和选择、逆境处理的效应)(A):诱导小孢子脱分化和再分 化(小孢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时间、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关健技术)():分化培养和壮苗培养 培养基的洗择 植物 素的调节 (A:完整植物体的形成(B):再生小植株的驯化和移植(C) 6.4单倍体植株的鉴定和二倍化的方法 花粉单倍体植株的鉴定(B):单倍体植物的染色体加倍(B)。 7梢物怀胎培养(2学时) 7.1胚胎培养的概念(A)、意义(C)、胚胎培养的用途(B)。 7.2胚培养 离体胚培养的方法(成熟胚、幼胚)(B):胚龄与胚性发有的关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 素、氨基酸、核酸及水解物、植物激素)(B):离体胚培养的技术关键(防止幼胚早熟萌发、调节P阳 值、环境条件)(A)。 7.3胚乳培养 胚乳离体培养的意义(C)、胚乳培养的技术关键(胚乳培养技术、胚性因子的作用、阳值)(B) 7.4植物的离体受精 离体受精的概念(A):离体受精的方法(B):离体受精成功的技术关键(B)
外因:营养条件、环境条件(C); 内因: 遗传性和生理状态(C)。 4.1 培养基组成对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 培养基的营养组成[无机盐混合物类(A)、有机物类(A)、植物激素类(A)、植物激素的应用规 律(A)、天然复合物类(B)];培养基的渗透压对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再分化、器官发生的影响(B); 培养基酸碱度的影响(B)。 4.2 环境条件与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湿度和温度条件(B),光照条件(光周期、光量、光质)(A)。 4.3 供体遗传性生理状态与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供体植物的遗传性和生理状态与器官发生的关系。(C) 5 植物离体快速无性繁殖和无病毒植物的培养(3 学时) 5.1 植物的离体快速无性繁殖 离体无性繁殖的概念(A)和优越性(C)、器官发生方式(不定芽型、器官型、器官发生型、类 胚体发生型、原球茎型)(A)、离体无性繁殖的程序(无菌母株、不定芽增殖、完整植株、炼苗、鉴 定、移植)(B)。 5.2 无病毒植物的培养 植物病毒的危害和培养无病毒植物的意义(C)、植物病毒的侵染途径 (B)、脱除植物病毒的原理及方法(茎尖培养脱毒法、热处理脱毒法、微体嫁接离体培养脱毒法、珠 心组织脱毒法)(A)、无病毒植株的鉴定(B)、无毒原种苗的繁殖(C)。 6 人工诱发单倍体及其应用(3 学时) 6.1 植物单倍体的概念(B)和单倍体的发生方式(孤雌生殖、孤雄生殖、无融合生殖、体细胞减 数分裂)(A)、人工诱发单倍体的方式(B)、单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C)。 6.2 离体培养条件下小孢子发育成植物体的途径 花粉孢子体概念(B)、花粉孢子体发育途径(途径 A、途径 B、途径 C)(A)、花粉植株的形态发 生形式(器官发生型、类胚体发生型)(B)、 6.3 花粉单倍体植物的培养程序 材料准备(材料消毒灭菌、花粉的鉴定和选择、逆境处理的效应)(A);诱导小孢子脱分化和再分 化(小孢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时间、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关键技术)(A);分化培养和壮苗培养 (培养基的选择、植物激素的调节)(A);完整植物体的形成(B);再生小植株的驯化和移植(C)。 6.4 单倍体植株的鉴定和二倍化的方法 花粉单倍体植株的鉴定(B);单倍体植物的染色体加倍(B)。 7 植物胚胎培养(2 学时) 7.1 胚胎培养的概念(A)、意义(C)、胚胎培养的用途(B)。 7.2 胚培养 离体胚培养的方法(成熟胚、幼胚)(B);胚龄与胚性发育的关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 素、氨基酸、核酸及水解物、植物激素)(B);离体胚培养的技术关键(防止幼胚早熟萌发、调节 PH 值、环境条件)(A)。 7.3 胚乳培养 胚乳离体培养的意义(C)、胚乳培养的技术关键(胚乳培养技术、胚性因子的作用、PH 值)(B)。 7.4 植物的离体受精 离体受精的概念(A);离体受精的方法(B);离体受精成功的技术关键(B)
8植物单细胞培养和突变体箭选(2学时) 8.1单细胞培养 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意义(C):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方法(悬浮培养法、平板培养法、看护培养法 微室培养)(A):单细胞培养的程序(建立细胞株、高产细胞株的选择、分化培养和扩大培养、鉴定 和提取)(B):单细胞培养的技术关键(细胞的起始密度、培养周期、培养条件)(A)。 8.2突变体筛选 突变体筛洗目标(C):突变体筛洗的原理及透变制(B),牯物细胸突变体的洗搔方法(直接洗轻 法、富集选择法)(B): 突变体筛选程序(预处理、预培养、反馈诱发突变、高抗高产细胞株的选择 细胞增殖与器官建成、变异株系的鉴定与遗传分析)(A)。 9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隐合(3学时) 9.1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原生质体的概念(B):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B):原生质体的分离(机械分离法、酶 解分离法、)(A):原生质体的纯化(沉降法、漂浮法、界面法)():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技术关键(原 生质体的活力、原生质体密度、细胞再生速度、营养和环境条件)()。 9.2植物细胞融合 植物细胞融合的概今(B):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盐酸融合法、高钙(Ca)和高P阳值融合 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聚乙二醇与高Ca”、高PH值相结合 的器双亲原生质体的制备、诱导融合)B片融合体的类型(自体融合、异体融合)(:细一 胞杂种的选择和鉴定(B)。 10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和人工种子(2学时) 10.1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 种质保存的发展概况(C):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的方法(B)和原理(B):超低温冷冻保存种 质的程序(预培养、冷处理、降温冷冻及超低温保存、解冻、再培养)(B):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技 术(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的保存、生长点冷冻保存、胚状体的冷冻保存、原生质体冷冻保存)(A)。 10.2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的概念(B)和意义(C):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同步性技术(胚状体的发生方式、 控制胚性细胞 司步分裂的方法】 人工种皮的研制(B) 人工利 子包埋方法(干燥包埋法、液胶 包埋法、水凝胶法)(B):人工胚乳(B):人工种子的应用前景(C)。 11植物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2学时) 山.1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原生质体、悬浮细胞、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叶圆片、其他受体 B) 1.2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A)、基因枪转化法(A)、聚乙二醇介导法(B)、其 他转化方法(C)。 11,3转基因植株再生及其检测:转基因植株再生(B)、转基因植株的检(B)。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实验类别 1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观摩 2 演示型 2 甘蔗培养材料的灭菌与接种 2 操作型
8 植物单细胞培养和突变体筛选(2 学时) 8.1 单细胞培养 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意义(C);植物单细胞培养的方法(悬浮培养法、平板培养法、看护培养法、 微室培养)(A);单细胞培养的程序(建立细胞株、高产细胞 株的选择、分化培养和扩大培养、鉴定 和提取)(B);单细胞培养的技术关键(细胞的起始密度、培养周期、培养条件)(A)。 8.2 突变体筛选 突变体筛选目标(C);突变体筛选的原理及诱变剂(B);植物细胞突变体的选择方法(直接选择 法、富集选择法)(B);突变体筛选程序(预处理、预培养、反馈诱发突变、高抗高产细胞株的选择、 细胞增殖与器官建成、变异株系的鉴定与遗传分析)(A)。 9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3 学时) 9.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原生质体的概念(B);影响原生质体数量和活力的因素(B);原生质体的分离(机械分离法、酶 解分离法、)(A);原生质体的纯化(沉降法、漂浮法、界面法)(A);原生质体培养及其技术关键(原 生质体的活力、原生质体密度、细胞再生速度、营养和环境条件)(A)。 9.2 植物细胞融合 植物细胞融合的概念(B);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盐酸融合法、高钙(Ca2+)和高 PH 值融合、 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聚乙二醇与高 Ca2+、高 PH 值相结合的融合法)及融合剂(A);植物细胞 融合的程序(双亲原生质体的制备、诱导融合)(B);融合体的类型(自体融合、异体融合)(C);细 胞杂种的选择和鉴定(B)。 10 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和人工种子(2 学时) 10.1 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 种质保存的发展概况(C);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的方法(B)和原理(B);超低温冷冻保存种 质的程序(预培养、冷处理、降温冷冻及超低温保存、解冻、再培养) (B);超低温冷冻保存种质技 术(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的保存、生长点冷冻保存、胚状体的冷冻保存、原生质体冷冻保存)(A)。 10.2 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的概念(B)和意义(C);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同步性技术(胚状体的发生方式、 控制胚性细胞同步分裂的方法)(A);人工种皮的研制(B);人工种子包埋方法(干燥包埋法、液胶 包埋法、水凝胶法)(B);人工胚乳(B);人工种子的应用前景(C)。 11 植物细胞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2 学时) 11.1 植物基因转化的受体:原生质体、悬浮细胞、胚性愈伤组织、胚状体、叶圆片、其他受体 (B)。 11.2 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农杆菌介导法(A)、基因枪转化法(A)、聚乙二醇介导法(B)、其 他转化方法(C)。 11.3 转基因植株再生及其检测:转基因植株再生(B)、转基因植株的检测(B)。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观摩 2 演示型 2 甘蔗培养材料的灭菌与接种 2 操作型
3愈伤组织的增硝与出苗 2操作型 4诱导继代芽出根 2 操作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观摩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实验内容:培养基配制、消毒手段、接种流程、继代和出根苗培养、炼苗。 实验要求:认识组培设备,熟悉操作流程,掌握技术规程。 实验2甘蔗培养材料的灭菌与接种 实验目的:学习培养材料的表面消毒方法和掌握植物愈伤组织诱导技术。 实验内容:将甘蔗尾梢用75%的消精作表面消毒,接种于有2.4-D的MS培养基,在遮光和28℃的室 内条件下,培养诱导出甘蔗愈伤组织。 实验要求:每人接种15瓶,污染率不得大于10%,每块材料的甘蔗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小于90%。 实验3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出苗 实验目的:掌握愈伤组织增殖和诱导出苗技术。 实验内容:将实验2得到的愈伤组织从甘蔗材料上刮下,再转到增殖培养基,增加愈伤组织的数量: 再将部分愈伤组织转到诱导出苗培养基,诱导出无根的甘蔗植株。 实验要求:观察愈伤组织的形状和颜色,调查愈伤组织的出苗率。 实验4诱导继代芽出根 实验目的:掌握继代芽的出根技术。 实验内容:将甘蔗继代苗转到诱导出根培养基,诱导出完整的甘蔗植株。 实验要求:观察光、温等因素和培养代数对甘蔗继代苗的出根和苗质的影响。 利用上述实验的数据写出一份详尽的甘蔗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周维燕.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编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2、潘瑞炽。植物组织培养.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1 3、裘文达·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4.Fujiwana,A Plant Tissue Culture.Photo Printing Co.,Ltd.Tokyo,Japan.1982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3 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出苗 2 操作型 4 诱导继代芽出根 2 操作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实验 1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观摩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 实验内容:培养基配制、消毒手段、接种流程、继代和出根苗培养、炼苗。 实验要求:认识组培设备,熟悉操作流程,掌握技术规程。 实验 2 甘蔗培养材料的灭菌与接种 实验目的:学习培养材料的表面消毒方法和掌握植物愈伤组织诱导技术。 实验内容:将甘蔗尾梢用 75%的酒精作表面消毒,接种于有 2.4-D 的 MS 培养基,在遮光和 28℃的室 内条件下,培养诱导出甘蔗愈伤组织。 实验要求:每人接种 15 瓶,污染率不得大于 10%,每块材料的甘蔗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小于 90%。 实验 3 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出苗 实验目的:掌握愈伤组织增殖和诱导出苗技术。 实验内容:将实验 2 得到的愈伤组织从甘蔗材料上刮下,再转到增殖培养基,增加愈伤组织的数量; 再将部分愈伤组织转到诱导出苗培养基,诱导出无根的甘蔗植株。 实验要求:观察愈伤组织的形状和颜色,调查愈伤组织的出苗率。 实验 4 诱导继代芽出根 实验目的:掌握继代芽的出根技术。 实验内容:将甘蔗继代苗转到诱导出根培养基,诱导出完整的甘蔗植株。 实验要求:观察光、温等因素和培养代数对甘蔗继代苗的出根和苗质的影响。 利用上述实验的数据写出一份详尽的甘蔗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周维燕 . 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生所编 .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2、潘瑞炽 . 植物组织培养 .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01 3、裘文达 .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 .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 4、Fujiwana, A Plant Tissue Culture. Photo Printing Co.,Ltd. Tokyo, Japan. 1982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考查,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实验课考试方式:以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评分。实 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30%。 执笔:陈彪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年8月10日
理论课考核方式:考查,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实验课考试方式:以实际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评分。实 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 30%。 执笔:陈 彪 审核: 批准人: 时间:2006 年 8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