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考 河南中考近几年命题情况 、作文 1.最美丽的 2.话题作文:以“课外阅读”为话题作文(2005) 3.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4.话题作文:以“交流”为话题作文(2006) 5.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限制性半命题作文) 6.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2007) 7.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8.新材料作文: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 起走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 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2008) 9.逆耳忠言助我行 10.新材料作文: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 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 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2009 11.我身边的 12.新材料作文: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 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 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 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 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2010) 2004年作文题: 1.我与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请以“学会爱自己”为话题作文 3.我找回了 (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4.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作文 作文评分情况(略) 阅读材料及命题情况 (一)记叙文体 1.宝石项圈(2005) 2.六个馒头 妹妹扮演的角色(2006) 3.让我看着你(2007) 4.梨一样的苹果(2008) 5.前方遭遇塌方(2009)。 6.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2010) 命题情况 1.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或作用。如:2005年第12题,2006年(1)第10题、 第11题,2006年(2)第8题、第9题,2007年第9题、第11题,2008年第9 题、第10题,2010年第11题、第12题。 2.分析人物。如:2006年(1)第10题、第12题,2006年(2)第6题、第9 题,2007年第10题、第12题,2008年第8题、第9题、第10题。2009年第
谈谈中考 河南中考近几年命题情况 一、作文 1.最美丽的 2.话题作文:以“课外阅读”为话题作文(2005) 3.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4.话题作文:以“交流”为话题作文(2006) 5.那一次,我很 (快乐、内疚、受启发)(限制性半命题作文) 6.我是一只渴望飞翔的鸟(2007) 7.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8.新材料作文:①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②如果你想走得远,请和大家 一起走 ③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 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2008) 9.逆耳忠言助我行 10.新材料作文: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 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 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 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2009) 11.我身边的 12.新材料作文: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 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总会 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 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 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2010) 2004 年作文题: 1.我与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2.请以“学会爱自己”为话题作文 3.我找回了 (自尊、自信、友谊、母爱……)(请补全题目再写作) 4.请以“信念与成功”为话题作文 作文评分情况(略) 二、阅读材料及命题情况 (一)记叙文体 1.宝石项圈(2005) 2.六个馒头 妹妹扮演的角色(2006) 3.让我看着你(2007) 4.梨一样的苹果(2008) 5.前方遭遇塌方(2009)。 6.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2010) 命题情况 1.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或作用。如:2005 年第 12 题,2006 年(1)第 10 题、 第 11 题,2006 年(2)第 8 题、第 9 题,2007 年第 9 题、第 11 题,2008 年第 9 题、第 10 题,2010 年第 11 题、第 12 题。 2.分析人物。如:2006 年(1)第 10 题、第 12 题,2006 年(2)第 6 题、第 9 题,2007 年第 10 题、第 12 题,2008 年第 8 题、第 9 题、第 10 题。2009 年第
10题 3.分析情节。如:2005年第13题,2007年第8题,2008年第7题。 4.分析语言。如:2005年第11题,2008年第9题。2009年第9题。 5.开放性试题。如:2005年第14题,2006年(1)第13题,2006年(2)第 10题,2009年第11题。 6概括内容,分析作用。2009年第7题,2010年第8题 其他: 1.结合全文回答。如:2005年第10题,2006年(2)第6题、第7题。 2.分析题目。如:2006年(1)第9题 3.作批注。如:2008年第11题 4.根据上文补写相关内容。209年第8题,2010年第9题 5.体会文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010年第10题 (二)说明文 1.钧瓷(2005) 2.说窗(2006) 3.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2008) 4.没给题目(2009) 命题情况 1.采集信息(特点、用途等)。如:2005年第15题、第17题,2006年(二) 第11题,2008年第13题。 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206年(二)第13题,2008年第14题,2009年第 13题。 3.语言特点及分析。如:2005年底18题,2006年(一)第15题,2006年(二) 第12题。2009年第14题(词语能否删去) 4.句子及内容分析。如2005年底15题,2006年(二)第14题、第15题,2008 年第12题。2009年第15题(句子间的关系)。 5.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分析。2009年第12题(用加标题的形式出现)。 其他 1.填词语。如:205年第16题,2006年(一)第14题。 2.开放性试题。如:2005年第19题,2006年(一)第16题。 3.探究性试题。如:2008年第15题。 4.材料分析。如:2006年(一)第17题。 (三)议论文 1.谈汉字(2006年) 2.年轻人要更善于反省(2007年) 3.匠人与大师 命题情况 1.论点。如:2007年第13题,2010年底13题。 2.分析段落、句子(作用)。如:2007年第14题、第16题 3.采集信息。如:2007年第15题 4.论据分析。如:2007年第17题,2010年底15题。 5.论证方法。2010年第14题,第16题。 三、古诗文阅读及命题情况 (一)文言文
10 题 3.分析情节。如:2005 年第 13 题,2007 年第 8 题,2008 年第 7 题。 4.分析语言。如:2005 年第 11 题,2008 年第 9 题。2009 年第 9 题。 5.开放性试题。如:2005 年第 14 题,2006 年(1)第 13 题,2006 年(2)第 10 题,2009 年第 11 题。 6.概括内容,分析作用。2009 年第 7 题,2010 年第 8 题 其他: 1.结合全文回答。如:2005 年第 10 题,2006 年(2)第 6 题、第 7 题。 2.分析题目。如:2006 年(1)第 9 题。 3.作批注。如:2008 年第 11 题。 4.根据上文补写相关内容。2009 年第 8 题,2010 年第 9 题 5.体会文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2010 年第 10 题 (二)说明文 1.钧瓷(2005) 2.说窗(2006) 3.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2008) 4.没给题目(2009) 命题情况 1.采集信息(特点、用途等)。如:2005 年第 15 题、第 17 题,2006 年(二) 第 11 题,2008 年第 13 题。 2.说明方法及作用。如:2006 年(二)第 13 题,2008 年第 14 题,2009 年第 13 题。 3.语言特点及分析。如:2005 年底 18 题,2006 年(一)第 15 题,2006 年(二) 第 12 题。2009 年第 14 题(词语能否删去)。 4.句子及内容分析。如 2005 年底 15 题,2006 年(二)第 14 题、第 15 题,2008 年第 12 题。2009 年第 15 题(句子间的关系)。 5.说明的对象及特征分析。2009 年第 12 题(用加标题的形式出现)。 其他: 1.填词语。如:2005 年第 16 题,2006 年(一)第 14 题。 2.开放性试题。如:2005 年第 19 题,2006 年(一)第 16 题。 3.探究性试题。如:2008 年第 15 题。 4.材料分析。如:2006 年(一)第 17 题。 (三)议论文 1.谈汉字(2006 年) 2.年轻人要更善于反省(2007 年) 3.匠人与大师 命题情况: 1.论点。如:2007 年第 13 题,2010 年底 13 题。 2.分析段落、句子(作用)。如:2007 年第 14 题、第 16 题。 3.采集信息。如:2007 年第 15 题。 4.论据分析。如:2007 年第 17 题,2010 年底 15 题。 5.论证方法。2010 年第 14 题,第 16 题。 三、古诗文阅读及命题情况 (一)文言文
1.三峡 马说(2004年) 2.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2005年)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陋室铭(2006年)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2007年) 5.鱼我所欲也(2008年)(该文2003年曾出过) 6.醉翁亭记(2009年)(该文2005年非课改区曾出过) 7.岳阳楼记 命题情况 1.解释加点的词语。如:2005年第20题,2006年(一)第18题,2006年(二) 第16题,2007年第18题,2008年第16题,2009年第16题,2010年第17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有时会加上“注意加点的词”进行提示) 如:2005年第2l题,2006年(一)第19题,2006年(二)第17题,2007年 第19题,2008年第18题,2009年第17题,2010年底18题。 3.分析理解课文。如:2005年第22题,2006年(一)20题,2007年第20题, 2010年第19题(描写的作用)、第20题(理解概括)。 4.用课内文段中的内容回答有关课外文段的问题。如:2006年(一)第21题 2008年第19题 5.课内外文段对比,回答问题。如2006年(二)第19题,2007年第21题。 6.结合文段分析原因。2009年第18题 7.概括文章内容。2009年第19题 其他: 1.理解填空。如:2006年(二)第18题。 参考材料分析理解。如:2005年第23题。 3.得到的启示(两个文段的共同点)。如:2007年第22题。 4.论证方法及作用。如:2008年第18题。 (二)诗歌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钱塘湖春行(2005年) 2.天净沙秋思 望岳(2006年) 3.次北固山下 (2007年) 4.游山西村(2008年) 5.江城子密州出猎(2009年) 6.饮酒(其五) 命题情况 1.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2005年第24题,2006年(一)第22题,2007 年第23题,2009年第21题 2.理解诗句的含义。如:205年第25题,2006年(二)第21题,2010年第 22题。 其他: 1.分析诗句的作用。如:2006年(一)第23题。 写出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如:2006年(二)第20题 3.赏析诗句。如:2007年第24题 4.概括诗歌描写的内容。如:2008年第20题,2009年第20题(场面) 5.有关名句的运用。如:2008年第21题 6.分析词语的妙处。2010年第21题
1.三峡 马说(2004 年) 2.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2005 年)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陋室铭(2006 年) 4.邹忌讽齐王纳谏 曹刿论战(2007 年) 5.鱼我所欲也(2008 年)(该文 2003 年曾出过) 6.醉翁亭记(2009 年)(该文 2005 年非课改区曾出过) 7.岳阳楼记 命题情况 1.解释加点的词语。如:2005 年第 20 题,2006 年(一)第 18 题,2006 年(二) 第 16 题,2007 年第 18 题,2008 年第 16 题,2009 年第 16 题,2010 年第 17 题。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有时会加上“注意加点的词”进行提示) 如:2005 年第 21 题,2006 年(一)第 19 题,2006 年(二)第 17 题,2007 年 第 19 题,2008 年第 18 题,2009 年第 17 题,2010 年底 18 题。 3.分析理解课文。如:2005 年第 22 题,2006 年(一)20 题,2007 年第 20 题, 2010 年第 19 题(描写的作用)、第 20 题(理解概括)。 4.用课内文段中的内容回答有关课外文段的问题。如:2006 年(一)第 21 题, 2008 年第 19 题。 5.课内外文段对比,回答问题。如 2006 年(二)第 19 题,2007 年第 21 题。 6.结合文段分析原因。2009 年第 18 题。 7.概括文章内容。2009 年第 19 题。 其他: 1.理解填空。如:2006 年(二)第 18 题。 2.参考材料分析理解。如:2005 年第 23 题。 3.得到的启示(两个文段的共同点)。如:2007 年第 22 题。 4.论证方法及作用。如:2008 年第 18 题。 (二)诗歌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钱塘湖春行(2005 年) 2.天净沙 秋思 望岳(2006 年) 3.次北固山下 (2007 年) 4.游山西村(2008 年) 5.江城子 密州出猎(2009 年) 6.饮酒(其五) 命题情况 1.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如:2005 年第 24 题,2006 年(一)第 22 题,2007 年第 23 题,2009 年第 21 题。 2.理解诗句的含义。如:2005 年第 25 题,2006 年(二)第 21 题,2010 年第 22 题。 其他: 1.分析诗句的作用。如:2006 年(一)第 23 题。 2.写出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如:2006 年(二)第 20 题。 3.赏析诗句。如:2007 年第 24 题。 4.概括诗歌描写的内容。如:2008 年第 20 题,2009 年第 20 题(场面)。 5.有关名句的运用。如:2008 年第 21 题。 6.分析词语的妙处。2010 年第 21 题
四、积累与运用 (一)必出的基础知识题 1.字音 2.字形 3.书写 4.古诗文默写 5.名著阅读 6.修改病句 7.材料分析(综合性学习) (二)每年变化的题型 1.微型阅读(2005年) 2.基础知识综合题(2006年) 3.解说汉字(2006年) 4.排序(2007年) 5.读图谈感想(2008年) 6.多词造句加修辞。(2009年) 7.选句排序填空。(2010年)(和2007年有类似的地方) (三)没有出过的题型 1.词语的运用(包括成语) 2.选词填空 3.仿句 4.对对联 5.按要求改句子,改句式(从语气轻重的角度) 6.标点 7.文学常识(疑似2009年出过) 8.规定开头,写一段话。(山西2010年第5题) 9.写评价性语言。 10.写标语。 11.有关开场白和结束语。 12.有关表达方式的辨析。(山西2010年第3题) 记叙文体常考内容 字词 1.解释词语的含义、作用 2.写出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筛选词语 4.写出词语的好处在哪里 二、句子(这是记叙文考查的重点) 1.概括句子的含义(包括:言外之意,难理解的句子的解释等。通常和文章的 中心或人物的性格品质有关) 2.句子的作用:①结构②内容(内容包括:词语和语句。词语又包括,形容词 和副词;语句又包括,写景物的句子、写人物的句子、带修辞的句子、抒情句、 议论句和叙述句等) 3.从语言的角度评析句子
四、积累与运用 (一)必出的基础知识题 1.字音 2.字形 3.书写 4.古诗文默写 5.名著阅读 6.修改病句 7.材料分析(综合性学习) (二)每年变化的题型 1.微型阅读(2005 年) 2.基础知识综合题(2006 年) 3.解说汉字(2006 年) 4.排序(2007 年) 5.读图谈感想(2008 年) 6.多词造句加修辞。(2009 年) 7.选句排序填空。(2010 年)(和 2007 年有类似的地方) (三)没有出过的题型 1.词语的运用(包括成语) 2.选词填空 3.仿句 4.对对联 5.按要求改句子,改句式(从语气轻重的角度), 6.标点 7.文学常识(疑似 2009 年出过) 8.规定开头,写一段话。(山西 2010 年第 5 题) 9.写评价性语言。 10.写标语。 11.有关开场白和结束语。 12.有关表达方式的辨析。(山西 2010 年第 3 题) 13. 记叙文体常考内容 一、字词 1.解释词语的含义、作用 2.写出词语的表达效果 3.筛选词语 4.写出词语的好处在哪里 二、句子(这是记叙文考查的重点) 1.概括句子的含义(包括:言外之意,难理解的句子的解释等。通常和文章的 中心或人物的性格品质有关) 2.句子的作用:①结构②内容(内容包括:词语和语句。词语又包括,形容词 和副词;语句又包括,写景物的句子、写人物的句子、带修辞的句子、抒情句、 议论句和叙述句等) 3.从语言的角度评析句子
4.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 5.对句子作批注。 6.赏析句子的语言 7.句子的仿写。 8.写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段落 1.从内容、结构分析段落的作用。 2.理解段落的含义 3.写出段落在表达上的特点。 4.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段 5.段落的比较 6.能否删去某一段?为什么? 7.对开头段的作用的分析 四、文章(这是记叙文考查的另一个重点) 1.关于行文的思路。 2.筛选信息。 3.总结内容和中心。 4.分析理解 5.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 6.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7.分析文章的特色及写作意图 8.关于记叙的顺序(分析插入内容的作用)。 9.分析有关内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五、分析人物 1.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揣摩人物的心理 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对人物进行评价 5.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六、语言特点 1.举例分析语言特点及其用意。 2.写出修辞方法及作用。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优点 4.有关表现手法。(通常指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七、题目 1.正确理解题目及作用。 2.为什么以某某为题 3.题目的妙处。 4关于命题的用意 八、开放性试题 1.如何理解文章所写内容 2.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思考等) 3.联系实际谈感受。(感悟) 4.谈认识
4.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 5.对句子作批注。 6.赏析句子的语言 7.句子的仿写。 8.写出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段落 1.从内容、结构分析段落的作用。 2.理解段落的含义。 3.写出段落在表达上的特点。 4.分析为什么要写某一段 5.段落的比较。 6.能否删去某一段?为什么? 7.对开头段的作用的分析。 四、文章(这是记叙文考查的另一个重点) 1.关于行文的思路。 2.筛选信息。 3.总结内容和中心。 4.分析理解。 5.概括情节(或补充情节)。 6.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7. 分析文章的特色及写作意图。 8. 关于记叙的顺序(分析插入内容的作用)。 9.分析有关内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五、分析人物 1.分析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2.揣摩人物的心理。 3.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对人物进行评价。 5.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六、语言特点 1.举例分析语言特点及其用意。 2.写出修辞方法及作用。 3.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优点。 4.有关表现手法。(通常指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七、题目 1.正确理解题目及作用。 2.为什么以某某为题。 3.题目的妙处。 4.关于命题的用意。 八、开放性试题 1.如何理解文章所写内容。 2.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思考等) 3.联系实际谈感受。(感悟) 4.谈认识
5.填写读书卡片。(练习课外阅读) 6.自拟题目并给出答案。 7.写读书笔记。 九、其他 1.谈对引文的理解。 2.分析引文的作用 3.有关文学常识。 4写出有关名言或诗词。 说明文常考内容: 、说明的要素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的方法及作用:列数字(准确、清楚地说明):举例子(具体地说明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作比较(清楚、突出地说明):分类别(简洁、明了 地说明);下定义(准确地说明):配插图(使· 了然)。作诠释(解释说 明);摹状貌(形象地说明);引用(有力地说明)。回答时一般要:基本作用加 原句或前、后句的解说。 3、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建筑物或建筑群)常见词语:前、后、左、右、上、 下、内、外、东、西、南、北、中。 时间顺序(发展变化、过程、程序) 般要说出变化的结果。 逻辑顺序(事物本身内在规律或人们认识事物 的一般规律)常见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 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 、说明的内容 1、总结概括文章(段)的内容。(注意题干的问法,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区别)总 结时一定要完整,不要漏掉内容 2、对内容的理解。 3、内容填空。 三、说明文的语言 1、词语的作用。(修饰限制) 2、句子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3、对比不同点。(对象、方法、顺序、内容) 4、词语的指代作用。(包括代词和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5、句子间的关系。(因果、递进、对比、解说、补充、目的、并列) 6、解词。(包括对借喻和语境义的解释) 7、语句顺序的调换。(注意句子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语言特点 8.语言的准确性。(包括两种问法;能否删去和加点词语的作用) 9.分析语言特点。(要告诉学生语言特点包括修辞、准确性、修饰,以及句式的 作用等) 10.句子的表达效果。(修辞或表达方式的作用) 四、采集信息 此类题通常会用“哪些”、“哪几种”、“什么”、“多少”等词语提问。回答时 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不要漏掉内容,还要注意题目所问内容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五、开放性试题 六、综合性试题 议论文常考内容
5.填写读书卡片。(练习课外阅读) 6.自拟题目并给出答案。 7.写读书笔记。 九、其他 1.谈对引文的理解。 2.分析引文的作用 3.有关文学常识。 4.写出有关名言或诗词。 说明文常考内容: 一、说明的要素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的方法及作用: 列数字(准确、清楚地说明);举例子(具体地说明);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作比较(清楚、突出地说明);分类别(简洁、明了 地说明);下定义(准确地说明);配插图(使-----一目了然)。作诠释(解释说 明);摹状貌(形象地说明);引用(有力地说明)。回答时一般要:基本作用加 原句或前、后句的解说。 3、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建筑物或建筑群)常见词语:前、后、左、右、上、 下、内、外、东、西、南、北、中。 时间顺序(发展变化、过程、程序) 一般要说出变化的结果。 逻辑顺序(事物本身内在规律或人们认识事物 的一般规律)常见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 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 二、说明的内容 1、总结概括文章(段)的内容。(注意题干的问法,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区别)总 结时一定要完整,不要漏掉内容。 2、对内容的理解。 3、内容填空。 三、说明文的语言 1、词语的作用。(修饰限制) 2、句子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和内容两方面) 3、对比不同点。(对象、方法、顺序、内容) 4、词语的指代作用。(包括代词和有指代作用的词语) 5、句子间的关系。(因果、递进、对比、解说、补充、目的、并列) 6、解词。(包括对借喻和语境义的解释) 7、语句顺序的调换。(注意句子间的关系和逻辑顺序)语言特点 8.语言的准确性。(包括两种问法;能否删去和加点词语的作用) 9.分析语言特点。(要告诉学生语言特点包括修辞、准确性、修饰,以及句式的 作用等) 10.句子的表达效果。(修辞或表达方式的作用) 四、采集信息 此类题通常会用“哪些”、“哪几种”、“什么”、“多少”等词语提问。回答时 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不要漏掉内容,还要注意题目所问内容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五、开放性试题 六、综合性试题。 议论文常考内容
、议论的要素 1.找出(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段落的论点) 2.找出论据,并写出论据的作用等。(证明某个论点) 3.说明论证方法及作用 4.写出论证过程(文章是如何论证的;写出论证的思路) 5.添加事实论据 6.为论点选择合适的段落 7.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论述。(论证的角度。正面、反面对比等) 二、议论的内容(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1.分析段落、句子(作用一一结构和内容)。 2.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意思) 3.句子的顺序是否能够调整 4.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5.小结一段的内容(阐述了什么) 6.开篇举例的作用 7.为什么要从另一事件谈起 8.分析文章的结构方式(如:总分等。注意具体分析) 9.结合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论述的语言 1.句子的指代作用 2.举例谈语言特色 3.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4.写出词语的含义(解词) 5.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这样写的好处 四、采集信息。 此类题通常会用“哪些”、“哪几种”、“什么”、“多少”等词语提问。回答时 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不要漏掉内容,还要注意题目所问内容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五、开放性试题 1.论据选择。 2.结合自己谈收获 3.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4.探究材料,得出结论 5.写几句点评的句子 2011年2月
一、议论的要素 1.找出(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段落的论点) 2.找出论据,并写出论据的作用等。(证明某个论点) 3.说明论证方法及作用。 4.写出论证过程(文章是如何论证的;写出论证的思路) 5.添加事实论据 6.为论点选择合适的段落 7.文章从那几个方面论述。(论证的角度。正面、反面对比等) 二、议论的内容(段与段、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1.分析段落、句子(作用——结构和内容)。 2.分析理解句子的含义(意思) 3.句子的顺序是否能够调整 4.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5.小结一段的内容(阐述了什么) 6.开篇举例的作用 7.为什么要从另一事件谈起 8.分析文章的结构方式(如:总分等。注意具体分析) 9.结合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三、论述的语言 1.句子的指代作用 2.举例谈语言特色 3.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4.写出词语的含义(解词) 5.是用什么方法阐明道理的,这样写的好处 四、采集信息。 此类题通常会用“哪些”、“哪几种”、“什么”、“多少”等词语提问。回答时 要注意回答的完整性,不要漏掉内容,还要注意题目所问内容有整体和局部之分。 五、开放性试题 1.论据选择。 2.结合自己谈收获 3.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4.探究材料,得出结论 5.写几句点评的句子 2011 年 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