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 等词语; 2.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 3.辨析词类活用现象一一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 合的写法。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学习作者“尽吾志”和作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在当 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1.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 三段 2.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乃”“道”“盖”“文” 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学法指导】 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 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重视诵读,落 实背诵,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1085年)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 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 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 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 政治主张和抱负。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 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 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 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知识 (1)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 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 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 第1页共5页
第 1页 共 5页 10.《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理解:阳、穷、咎、极、非常、观、谬 等词语; 2.归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项。 3.辨析词类活用现象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借鉴因事见理,叙议结 合的写法。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4.学习作者 “尽吾志 ”和作学问 “不可不深思而慎取 ”的治学态度在当 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1.学习“即事明理”的写法,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研习第 三段。 2.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及 “乃 ”“道 ”“盖 ”“文 ” 多义词辨析,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学法指导】 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字。从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入 手,弄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有志”“尽吾志”的观点。重视诵读,落 实背诵,联系学习过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温故知新。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 1085 年)上万 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 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 1069 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 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 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 政治主张和抱负。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 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 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 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相关知识 (1)背景资料:《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 年)从舒州判通任 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虽然是游记, 但却是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王安石游褒禅山和曾巩游玉山的经历一样,都因游者不
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 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像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 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 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 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 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 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 髙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 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 、请大家回忆初中学习过的一些文言文,说说有哪些游记文,这些游记文 有什么特点?初中学习过的游记文章有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 、研读第一、二段 内容分析 第1自然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 、山之 山之 、山之 (2)第1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说 明文字不超过10个字) 第2自然段 (1)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游洞,请分析:(有多少则写多少)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重点研读第三段 1.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 原因是什么呢? 2.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四、研习第四段 第2页共5页
第 2页 共 5页 想前行,而未能穷尽山洞。但这时的王安石比他的朋友曾巩大了十几岁(当时曾巩 只有十八岁),思想也深刻的多,他并不是像曾巩那样只是遗憾于“遗泉石之胜”(曾 巩《游倍州玉山小岩记》),而是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 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这篇文章以其所表现出的深邃的思想、 高远的志趣、坚毅的品格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其立场和世 界观虽然并不相同,但莫不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韧顽强的追求与奋斗精神。革命先 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 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 一、请大家回忆初中学习过的一些文言文, 说说有哪些游记文,这些游记文 有什么特点?初中学习过的游记文章有: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也可以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研读第一、二段 内容分析 第 1 自然段: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字):山之 、山之 、 山之 、山之 。 (2)第1段写仆碑为什么要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说 明文字不超过 10 个字): 。 第 2 自然段: (1)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游洞,请分析:(有多少则写多少) ① 。 ② 。 ③ 。 ④ 。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三、重点研读第三段 1.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 其“有得”的 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习第四段
1、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从过渡衔接和文字的前后呼应的两个方面分析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 样紧密联系的? 【我的疑惑】 第3页共5页
第 3页 共 5页 1、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 2、从过渡衔接和文字的前后呼应的两个方面分析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 样紧密联系的? 【我的疑惑】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核舟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第1段:(1)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写仆碑,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 思慎取”提供依据。 (3)点明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2段:(1)作者写游洞用对比的方法: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窈然对比 ②前洞的记游者甚众与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 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懊悔相比。 (2)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解析:这段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 叹”。这一段可分5层意思:(1)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2)以古 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 原因。(3)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4)阐述宏伟目标, 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5)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 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四、1、过渡衔接。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 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 过渡自然。 2、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 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来而记之者已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 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 “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 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 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附【美文阅读】 再苦的生活也要微笑面对 现在,有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很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 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 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第4页共5页
第 4页 共 5页 《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核舟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二、1.第 1 段:(1)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写仆碑,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 思慎取”提供依据。 (3)点明游褒禅山的踪迹。 第2段:(1)作者写游洞用对比的方法: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窈然对比; ②前洞的记游者甚众与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 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④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 之乐”的懊悔相比。 (2)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三、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 解析:这段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 叹”。这一段可分5层意思:(1)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2)以古 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 原因。(3)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4)阐述宏伟目标, 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5)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 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四、1、过渡衔接。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二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 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 过渡自然。 2、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 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来而记之者已少”;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 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 “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 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 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附【美文阅读】 再苦的生活也要微笑面对 现在,有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很不快乐。其实,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或是快乐,取决于你的内心。人不是战胜痛苦的强者,便是 向痛苦屈服的弱者。再重的担子,笑着也是挑,哭着也是挑。再不顺的生活,微笑 着撑过去了,就是胜利
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只要你肯换种角度、换个心态,你 就会有另外一番光景。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不妨把暂时的困难当作黎明 前的黑暗。 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糟糕。 换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你的态度决定了 你一生的高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 度过;你认为贫穷是可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困。心态决定我们的 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再苦再 累,也要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没有沧桑,我们不会 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 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 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 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 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 与喧嚣,阅尽世事,你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经典话语】 1、做一个坚强的人,坦然面对,勇敢体会,忘记消逝的人和事。不能拥有的 懂得放弃,不能碰触的,学会雪藏。与其沉溺过往,不如沐浴晴朗。出去走走,看 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从 现在开始,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好好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2、当你追逐你的道路时,这世界注定会制造很多麻烦来困扰你,现实和压力 也会束缚你前进的步伐,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前进的信心和毅力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颗跳动坚持的心。始终相信艰辛会让人成长,未来的你,一定 会感谢现在走过艰辛道路的自己。都这样走过来的,你也可以。 3、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 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 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 道应该如何辉煌。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 持去做,你就会成功。 第5页共5页
第 5页 共 5页 有很多烦恼和痛苦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只要你肯换种角度、换个心态,你 就会有另外一番光景。所以,当我们遇到苦难挫折时,不妨把暂时的困难当作黎明 前的黑暗。 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实远没有想像中的那样糟糕。 换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你的态度决定了 你一生的高度。你认为自己贫穷,并且无可救药,那么你的一生将会在穷困潦倒中 度过;你认为贫穷是可以改变的,你将会积极、主动地面对贫困。心态决定我们的 生活,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人生的烦恼与挫折,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一切。再苦再 累,也要保持微笑。笑一笑,你的人生会更美好!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没有沧桑,我们不会 有同情心。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个 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经历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因此,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生活如果都是两点一线般的顺利,就会如同白开 水一样平淡无味。只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才是生活的全部,只有悲喜哀痛七情六 欲全部经历才算是完整的人生…… 所以,你要从现在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 不要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不要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当你走过世间的繁华 与喧嚣,阅尽世事,你会幡然明白:人生不会太圆满,再苦也要笑一笑! 【经典话语】 1、做一个坚强的人,坦然面对,勇敢体会,忘记消逝的人和事。不能拥有的, 懂得放弃,不能碰触的,学会雪藏。与其沉溺过往,不如沐浴晴朗。出去走走,看 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从 现在开始,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好好生活,做一个接近幸福的人。 2、当你追逐你的道路时,这世界注定会制造很多麻烦来困扰你,现实和压力 也会束缚你前进的步伐,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前进的信心和毅力,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颗跳动坚持的心。始终相信艰辛会让人成长,未来的你,一定 会感谢现在走过艰辛道路的自己。都这样走过来的,你也可以。 3、比别人多一点努力,你就会多一份成绩;比别人多一点志气,你就会多一 份出息;比别人多一点坚持,你就会夺取胜利;比别人多一点执着,你就会创造奇 迹。 4、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有些人一生没有辉煌, 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 道应该如何辉煌。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 持去做,你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