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六单元 第23课《囚绿记》(陆螽)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 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析“囚绿”和“释绿”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 含义和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课文朗读音频、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句导入: 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一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杜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你们喜欢绿色吗? 2.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 3.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 方式却与你们迥然不同。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自学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蠡纤细瞥见涸辙移徙茎淅沥猗郁 急不暇择蕈菌婆娑葱茏揠苗助长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螽(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 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散 文集《竹刀》和《囚绿记》,译文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烟》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 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 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苏教版 九年级(上)语文 第六单元 第 23 课《囚绿记》(陆蠡)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 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析“囚绿”和“释绿”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 含义和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课文朗读音频、PPT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句导入: 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你们喜欢绿色吗? 2.你们又是用什么样的行动表达你们对绿色的喜爱的呢? 3.有一个人,他对绿色的喜爱与你们一样强烈,可是,他的表达 方式却与你们迥然不同。他又是如何对待绿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陆蠡的《囚绿记》 一、自学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 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蠡 纤细 瞥见 涸辙 移徙 茎 淅沥 猗郁 急不暇择 蕈菌 婆娑 葱茏 揠苗助长 2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 翻译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作品有散文诗集《海星》,散 文集《竹刀》和《囚绿记》,译文有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烟》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 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 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 岁。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
3概括内容,理出行文线索。 “囚绿”具体指什么?听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出线索 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 的房间内 赏绿一囚绿一释绿一思绿,点明感情线索。 、互动探究,感受“绿”之美 导入: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 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 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 况如何? 青翠茂盛,枝叶舒展,舞姿婆娑。(可找岀原句第4、7节) 2.“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 他对绿藤的喜爱 ——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 犹豫地选择了它。 (“陋室”有哪些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作者心情如何? 一陋室:狭小、潮湿、简陋、炎热;心情:喜悦、满足)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 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婆娑的舞姿。” 3.面对这样的绿色,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请阅读课文 5—7节,圈划文中具体语句,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例:(节5)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一一直抒赞喜爱之情。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一一排比。句式整齐, 有美感,突出强调地表达了对绿色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一比喻。生动形象地 表达出我对绿色的渴望与向往,极具感染力。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 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一一作者和绿的心是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 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节6)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 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一类比
3 概括内容,理出行文线索。 “囚绿”具体指什么?听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出线索。 ——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 的房间内。 ——赏绿—囚绿—释绿—思绿,点明感情线索。 二、互动探究,感受“绿”之美 导入: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 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作者又对它 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被囚之前,绿藤的生长状 况如何? ——青翠茂盛,枝叶舒展,舞姿婆娑。(可找出原句第 4、7 节) 2.“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 他对绿藤的喜爱? ——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 犹豫地选择了它。 (“陋室”有哪些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作者心情如何? ——陋室:狭小、潮湿、简陋、炎热;心情:喜悦、满足)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 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婆娑的舞姿。” 3.面对这样的绿色,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请阅读课文 5—7 节,圈划文中具体语句,并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例:(节 5)绿色是多宝贵的啊!——直抒赞叹喜爱之情。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排比。句式整齐, 有美感,突出强调地表达了对绿色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深深的爱意 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生动形象地 表达出我对绿色的渴望与向往,极具感染力。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 了解我的语言一样。——作者和绿的心灵的相通.表达了作者对绿的 热爱,对这样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的追求。 (节 6)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 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类比
(节7)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 须一一细的描写,正是作者对绿至爱心境的曲折友映 、精讲点拨,体会囚“绿”之情 1.绿这么美,又有着丰富的含义。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一原因一:作者喜欢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他把 绿看作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具体语句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 原因二:“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具体语句有“但我 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原因三:出于一种“私念”。具体语句有“让绿色与我更接近… 我要借这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小结:这是作者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但另一方面, 也表现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表现他对生活的喜爱,对光明的向往 2.“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 一原因之一:常春藤渴望阳光的执着。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 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 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 原因之二:常春藤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具体语句有“…都朝原来 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原因之三:自己的南归。“卢沟桥”事件发生,时局动荡被迫南 归。具体语句有“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愿它繁茂苍绿”。 小结: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 绿的“敬重之爱”。 3.作者“囚绿”的情感变化? 喜悦-不快-恼怒-祝福喜爱至极 四、研讨拓展,探究“绿”之魂 1绿之性格归纳: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民 族精神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出示资料一: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 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 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 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 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节 7)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 须——细腻的描写,正是作者对绿至爱心境的曲折反映。 三、精讲点拨,体会囚“绿”之情 1.绿这么美,又有着丰富的含义。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原因一:作者喜欢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他把 绿看作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具体语句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 原因二:“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具体语句有“但我 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原因三:出于一种“私念”。具体语句有“让绿色与我更接近… 我要借这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小结:这是作者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但另一方面, 也表现作者对那份绿的渴求,表现他对生活的喜爱,对光明的向往。 2.“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 ——原因之一:常春藤渴望阳光的执着。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 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 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 原因之二:常春藤失去了生命的色彩。具体语句有“…都朝原来 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原因之三:自己的南归。“卢沟桥”事件发生,时局动荡被迫南 归。具体语句有“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愿它繁茂苍绿”。 小结: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 绿的“敬重之爱”。 3.作者“囚绿”的情感变化? ——喜悦-不快-恼怒-祝福 喜爱至极 四、研讨拓展,探究“绿”之魂 1 绿之性格归纳:生命、希望;向往光明、自由;坚贞不屈的民 族精神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出示资料一: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 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 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 工作者之一。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日本兵抓捕, 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 34 岁
资料二:《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 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 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 春藤,于是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囚绿记》。 “绿”是常春藤,是作者、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人、在日 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一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五、反馈矫正,学习“绿”之精神 常春藤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克服 困难笑对人生?一—克服困难笑对人生。 史铁生、张海迪、海伦·凯勒等 总结全文 巴金曾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陆蠡: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在和崇高的 灵魂在接触” 的确,今天我们透过这一株常春藤让我们看到了他无限的爱国情 思,触摸到了他那崇高的灵魂和那颗黄金般的心灵!让我们感谢作家 陆蠡,感谢他为我们唱出了一曲绿生命之歌,感谢他为我们谱写了 首爱的灵魂诗篇 我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常春藤,珍惜生命,绽放生命的光彩!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课文,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以启示的语句进行美 点赏析。 2发挥你的想象,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株被“囚禁”多日 的长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囚绿记(陆蠡) 爱绿 追求光明 囚绿 永不屈服于黑暗 追求自由 的中国人 释绿 追求民族独立 思绿
资料二:《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 年),当时中国大地 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 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 春藤,于是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囚绿记》。 ——“绿”是常春藤,是作者、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人、在日 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 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五、反馈矫正,学习“绿”之精神 常春藤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人克服 困难笑对人生?——克服困难笑对人生。 ——史铁生、张海迪、海伦•凯勒等 总结全文 巴金曾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陆蠡: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 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在和崇高的 灵魂在接触”。 的确,今天我们透过这一株常春藤让我们看到了他无限的爱国情 思,触摸到了他那崇高的灵魂和那颗黄金般的心灵!让我们感谢作家 陆蠡,感谢他为我们唱出了一曲绿生命之歌,感谢他为我们谱写了一 首爱的灵魂诗篇! 我也希望同学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做永不屈服于黑暗的 常春藤,珍惜生命,绽放生命的光彩! 六、作业布置 1 阅读课文,选择最能打动你的,或能给你以启示的语句进行美 点赏析。 2 发挥你的想象,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株被“囚禁”多日 的长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200 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囚绿记(陆蠡) 爱绿 追求光明 囚绿 永不屈服于黑暗 追求自由 的中国人 释绿 追求民族独立 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