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课《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能根据课下注释读懂文章。 2、了解王安石及其变法思想。 3、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字音,能根据课下注释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了解王安石逸事及变法思想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 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 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 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2、文章写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 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回顾预习 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通读文章,标出字音,将重点词语意思在原文中标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第十课《游褒禅山记》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字音,能根据课下注释读懂文章。 2、了解王安石及其变法思想。 3、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掌握字音,能根据课下注释读懂文章。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提高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了解王安石逸事及变法思想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 年登 进士第。1061 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 年任宰相,推行新 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 1074 年罢相,次年再为相。 1076 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 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 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2、文章写作背景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 年)从舒州判通任上 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二、回顾预习 熟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通读文章,标出字音,将重点词语意思在原文中标出
2.标出下列字音 褒禅()()庐冢()谬()窈()咎() 无物以相()之何可胜()道王回深父() 三、精讲点拨 本文与一般游记有何区别 明确: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 具特色。本文虽以游记命题,但所写重点却不在于记游,而在于写作 者在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 2、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 第1段,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第2段,从“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至“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 第3段,从“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写未能深入 华山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 第4段,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写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联想 第5段,从“四人者”至篇末,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 当堂达标 找出文章中带“其”的句子。并分析它的用法。 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 那)
2.标出下列字音: 褒禅( )( )庐冢( )谬( )窈( )咎( ) 无物以相( )之 何可胜( )道 王回深父( ) 三、精讲点拨 1、本文与一般游记有何区别? 明确:这是一篇记述与议论相结合的散文,与一般游记不同,独 具特色。本文虽以游记命题,但所写重点却不在于记游,而在于写作 者在游览中的心得和体会。 2、概括文章内容并探究主旨。 第 1 段,从篇首至“盖音谬也”,记述褒禅山命名的由来; 第 2 段,从“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至“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记叙游览褒禅山后洞的情形; 第 3 段,从“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写未能深入 华山后洞所产生的感想和体会; 第 4 段,从“余于仆碑”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写由于仆碑而引起的联想; 第 5 段,从“四人者”至篇末,记同游者姓名和写作时间。 四、当堂达标 找出文章中带“其”的句子。并分析它的用法。 其 ①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 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②用作副词 A.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C.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五、拓展延伸 相关山水资料: 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内, 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 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炸掉了。当地农民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 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②用作副词 A.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B.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C.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③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 五、拓展延伸 相关山水资料: 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境内, 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 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 中被炸掉了。当地农民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 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 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 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 碑刻已荡然无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段中特殊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侧”“深”等。 2、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其”。 3、培养培养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回顾预习 二、精讲点拨 1、小组讨论,找出二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2、总结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1、有泉侧出名→状,从旁边 2、问其深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乜形→动,到尽头
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 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 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 碑刻已荡然无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第二段中特殊文言现象词类活用“侧”“深”等。 2、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其”。 3、培养培养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各类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一、回顾预习 二、精讲点拨 1、小组讨论,找出二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2、总结文言现象 (一):词类活用 1、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2、问其深 形→名, 深度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名,见到的景象 5、则其至又加少矣动→名,到达的人/ 6、火尚足以明也形→动,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二):重点虚词 其 1、其下平旷代词:华山 2、问其深代词前洞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代词探访洞穴的人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第一个代词洞穴第二个代词 探访洞穴的人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岀者第一个语气助词无实义第二个 代词那些人 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三):重点实词 1、则或昝其欲出者有人/责怪,埋怨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 3、盖音谬也承接上文,表示推测,有大概的意思 4、盖余所至句首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5、谓之后洞动词称作 6、方是时这
4、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5、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6、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7、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二):重点虚词 其 1、其下平旷 代词:华山 2、问其深 代词 前洞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 那些 4、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代词 探访洞穴的人 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第一个代词 洞穴 第二个代词 探访洞穴的人 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一个语气助词 无实义 第二个 代词 那些人 7、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代词 指自己 (三):重点实词 1、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3、盖音谬也 承接上文,表示推测,有大概的意思 4、盖余所至 句首语气词,有大概的意思 5、谓之后洞 动词 称作 6、方是时 这
(四).文言向式 省略句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五)文意探究 这一段为文章的主要记游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方,结果怎么 样? 明确:本段主要写了作者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前洞平旷且记游者 甚多,后洞幽深、寒冷且记游者甚少)记录了洞中所见并表示了没有 尽兴的遗憾心情。 三、当堂达标 (1)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 (2)道 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3)盖 日初出大如盖(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 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四).文言句式。 省略句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以”后省略“之”) (五)文意探究 这一段为文章的主要记游部分,作者游了那些地方,结果怎么 样? 明确:本段主要写了作者记游华山洞的经过(前洞平旷且记游者 甚多,后洞幽深、寒冷且记游者甚少)记录了洞中所见并表示了没有 尽兴的遗憾心情。 三、当堂达标 (1)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副词,才) (2)道 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3)盖 日初出大如盖(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 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知识点到笔记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 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 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 川先生文集》。 “记”是一种文体,游记的共同点是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 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1、整理知识点到笔记 知识链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 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 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 川先生文集》。 “记”是一种文体,游记的共同点是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 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