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赏析教案 教学过程 、导入: 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 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 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硏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一唐·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一唐·白居易《忆江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宋·苏东坡) 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年转入浙江之江 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 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 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 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 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 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 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生字 纤(xian)细陆蠡(l)瞥见(pie)移徙(xi)猗郁(y):茂盛的样子。蕈菌( xun Jun):蘑菇 急不暇(xia)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揠(ya)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淅沥(ⅹil)涸辙( he zhe):水干了的车辙,形容极度饥渴。婆娑(psuo):盘旋舞蹈的样 子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 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 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 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是因为喜爱
《囚绿记》赏析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 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 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 年,他才 34 岁, 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贺知章《咏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宋·苏东坡)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 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中学,1921 年转入浙江之江 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 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 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 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 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 版过 3 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 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 忧伤愤懑。《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的感叹与对 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 年 4 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 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 1938 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 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生字 纤(xiān)细 陆蠡(lǐ )瞥见(piē) 移徙(xǐ) 猗郁(yī ):茂盛的样子。蕈菌(xùn jūn):蘑菇。 急不暇(xiá)择 :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揠(yà)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淅沥(xī lì) 涸辙(hé zhé):水干了的车辙,形容极度饥渴。婆娑(pó suō):盘旋舞蹈的样 子。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 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 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 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囚绿”是因为喜爱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 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一一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 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 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 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 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 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一—“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 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一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一一欢喜满足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 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 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 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 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 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 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 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 4 段反复三次提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 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 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 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 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 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 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欢喜满足 3、囚绿(8~12 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 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 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 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 作者的安排生长了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
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 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 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 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 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 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 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 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 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 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 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一一点明主旨 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 念与牵挂!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枝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学生再默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在课文中圈划相关词、短语和句子。) 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和理性思考? 归纳:“绿”特点:蓬勃 向阳 固执 作者的体验和理性思考:“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小结: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 深深地爱绿一一枝常春藤。 课文中有从侧面描写作者对“绿”的喜爱的吗?你能找到吗?
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 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 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 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 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 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 11 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 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 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 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 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 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 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 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 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枝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学生再默读课文, 思考两个问题,在课文中圈划相关词、短语和句子。)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和理性思考? 归纳:“绿”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作者的体验和理性思考:“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 小结: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 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己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 深深地爱绿—一枝常春藤。 课文中有从侧面描写作者对“绿”的喜爱的吗?你能找到吗?
选择公寓狭小 窗外有常春藤 侧面烘托 炎热 伙计惊奇 四、总结全文 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 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 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 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 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 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 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 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写作特色归纳 1.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 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2.叙事有波澜 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 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 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3.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 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 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 而来
归纳: 简陋 选择公寓 狭小 窗外有常春藤 侧面烘托 炎热 伙计惊奇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 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 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 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的象征,是真正自然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 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 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 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 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写作特色归纳 1.物我互观,尽显性灵。 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 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2.叙事有波澜。 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 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 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3.含蓄蕴藉,深沉厚重。 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 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 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 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