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 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 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 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 魂 、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 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 中学,1921年转入淅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 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 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3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 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 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 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 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年4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 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他困居己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 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囚绿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 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 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绿枝条进行绘形绘色的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体味散文隐含意的方法,领悟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 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 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 年,他才 34 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 魂。 二、作者简介、课文背景 解释读音:蠡字是多音字,读二声时,是瓢,贝壳的意思;用于人名时读 作三声。如范蠡。 陆蠡(1908—1942),字圣泉,原籍浙江天台。1919 年进浙江基督教蕙兰 中学,1921 年转入浙江之江大学附中,开始阅读文学作品并尝试写作。1926 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 年转学到上海劳动大学机械系。1930 年任教于杭州中学。 1932 年开始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任编辑,一度曾到福建泉州一私立中学 任教。写有大量散文作品,出版过 3 本散文集。 《海星》中几乎全部是散文诗似的篇章,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回忆、 幻想与沉思,文字清新纯朴。笼罩着孤独和空虚的情绪。《竹刀》中的一些篇 章,增加了现实主义的色彩,并写了走向反抗的农民。笔调忧伤愤懑。《囚绿 记》写于抗战爆发之后,除了上述题材和情调之外,又加入了对祖国山河沦亡 的感叹与对民族气节的礼赞。 1942 年 4 月,日本宪兵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 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知道消息后,前去交涉,被宪兵扣留,最后因遭酷刑 逝世。 《囚绿记》这篇散文写于 1938 年,当时正是“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他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借怀念一年以前在北平暂住的公寓窗外的常春藤, 来抒发了自己热爱自由,追求光明和仇恨日寇的感情!
、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 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 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 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 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 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 (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 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 久?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 求的。 寻绿—一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 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 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 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 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 的记忆”等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 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 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 不屈的民族气节。 “绿”是全文描写的客观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文 章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寻绿(1—4)观绿(5—7)囚绿(8—12)放 绿(13)怀绿(14) 1、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四、讲析课文 1、寻绿(1~4 段) (1)“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 (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 (突出其简陋的特点) (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 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 (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 么? (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 (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 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 求的。 寻绿——热切追求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 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 4 段反复三次提 及“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 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 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 2、观绿(5~7 段)。 (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 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 考) 明确:“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 的记忆”等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 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 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一一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 欢喜满 3、囚绿(8~12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 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 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 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 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 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 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 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 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 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 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 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 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 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 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 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 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 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
(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明确:“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 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 睛,安慰自己的心灵。 (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明确: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 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 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 观绿——欢喜满足 3、囚绿(8~12 段)。 (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 明确: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 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 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 (2)作者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 喜”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 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文章中我在自私的念头的驱使下,将绿色囚禁在了房间里,为的是让绿色 和我更亲密,作者甚至已经更换了对“绿枝条”的称呼,称呼他为“绿友”, 更深刻的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之情!但是“绿友”按照作者的安排生长了 吗?(没有) (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 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 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 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 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 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 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 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 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 11 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 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 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 了。 (4)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明确:魔念指作者自私自利的心灵。绿囚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和善意, 执著的向着阳光生长,损害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很恼怒,以致于要
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 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 他爱绿至极。 囚绿一一爱绿至极 4、放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 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一一点明主旨 5、怀绿(14) 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 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 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 “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 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 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 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 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 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 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 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 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 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 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
把它继续囚下去。 虽然绿枝条此时十分憔悴,但是作者魔念占了上风,最终决定离开北平时 再放绿。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因为绿枝条的固执而恼怒?是因为 他爱绿至极。 囚绿——爱绿至极 4、放绿(13 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 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放绿——点明主旨 5、怀绿(14)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 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怀绿——惦念牵挂 四、总结全文 1、结合写作背景和文章的主题来看,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明确: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 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 “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 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顽强抗争的反映。 顽强抗争 2、本文运用最多的就是象征的手法,象征手法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 来进行暗示、喻旨另一种事物。借物抒情是象征手法的一个方面,作者写《囚 绿记》赋予绿以象征意义,他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是真正自然 的颜色。而常春藤象征了作者本身的品格。作者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 的精神,借以歌颂中华儿女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表达自己对民族光明前景的 祝福和信念、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因此,我们在鉴赏此类散文时应该从物的特 点思考,展开联想,从而把握意象特征。 向往光明 3、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铺设线索。以“寻绿”、“观绿”、“囚绿”、 “放绿”,“怀绿”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在这条明线下还隐藏了一条暗线, 即作者感情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同学一定也学到了常春藤的 那永不屈服,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引发了我们现实的思考,无论怎样的境遇, 我们都要克服生活的困难,像作者一样,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民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