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I卷 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史上出现了鼎盛时期,各种治国思想进行了大 讨论、大演练。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名校)【题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来源】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名校)【题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都强调尊卑等级观念,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D.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4.(原创)【题文】下列思想家与图片描述相符的是 者11 下古 A.老子B.孔子C.荀子D.韩非子 5.(名校)【题文】梁启超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 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 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 12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创)【题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史上出现了鼎盛时期,各种治国思想进行了大 讨论、大演练。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名校)【题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B.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来源】河南省淅川县第二高级中学 2014-2015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名校)【题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 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 B.都强调尊卑等级观念,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D.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 2015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4.(原创)【题文】下列思想家与图片描述相符的是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韩非子 5.(名校)【题文】梁启超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 把教育部改成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的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 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主张用仁爱之心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试卷 6.(改编)【题文】孔子指出,君子对自己不严肃、不自重,就没有权威,学的东西就不稳 固,这也是一种不诚心的表现。所以要以忠诚信实为主。这表明孔子强调做人要 A.博学多才 B.树立权威 C.信任他人D.诚信第 【来源】2015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名校)【题文】“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 源自同一部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 【来源】2015届广东汕头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8.(改编)【题文】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 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下列分别属于这两派的思想 家是 A.孟子、庄子B.孟子、韩非子 韩非子、墨子D.孔子、墨子 【来源】2015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9.(原创)【题文】老子的“不知”是温和的,只是具有怀疑主义的倾向;而庄子的“不知” 是极端的,既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又过度否定理性与感知的能力,并且特别强调认识标 准的主观性。材料揭示的是 A.老子和庄子均强调“不知” 庄子对老子思想的发展 C.庄子思想偏离了道家思想D.道家思想开始走向衰落 10.(原创)【题文】韩非认为人“心性俱恶”,不可能“化性起伪”。其主张应是 A.儒学教育 道德感化C.法制规范D.自由发展 1.(名校)【题文】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 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主张用仁爱之心协调社会关系 B.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 2015-2016 学年高二历史试卷 6.(改编)【题文】孔子指出,君子对自己不严肃、不自重,就没有权威,学的东西就不稳 固,这也是一种不诚心的表现。所以要以忠诚信实为主。这表明孔子强调做人要 A.博学多才 B.树立权威 C.信任他人 D.诚信第一 【来源】2015 学年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7.(名校)【题文】“大器晚成”、“大象无形”、“质真若渝”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最早都 源自同一部先秦典籍,它是 A.《春秋》 B.《道德经》 C.《论语》 D.《韩非子》 【来源】2015 届广东汕头市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8.(改编)【题文】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 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下列分别属于这两派的思想 家是 A.孟子、庄子 B.孟子、韩非子 C.韩非子、墨子 D.孔子、墨子 【来源】2015 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 9.(原创)【题文】老子的“不知”是温和的,只是具有怀疑主义的倾向;而庄子的“不知” 是极端 的,既夸大了事物的相对性,又过度否定理性与感知的能力,并且特别强调认识标 准的主观性。材料揭示的是 A.老子和庄子均强调“不知” B.庄子对老子思想的发展 C.庄子思想偏离了道家思想 D.道家思想开始走向衰落 10.(原创)【题文】韩非认为人“心性俱恶”,不可能“化性起伪”。其主张应是 A.儒学教育 B.道德感化 C.法制规范 D.自由发展 11.(名校)【题文】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 此解读合理的是
(孟轲) 孔丘 (荀子) 墨翟 (管仲) 商鞅 北郑 邓析 申不害 去 魏 李悝 韩一韩非 慎到 南(?) 楚(?) (在周)宋?}道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来源】云南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2.(名校)【题文】“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 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D.推行刑罚的原则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改编)【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是对他人的一种同情和不忍之心。仁的萌芽即是 恻隐之心,在政治上主张仁政的统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孟子进 而认为,面对外界纷扰的欲望和念想,其根本的任务就是“求放心”。仁、义、礼、智是天 赋予人的“天爵”和“良贵”,但并不是人先天具有良心就可以安枕无忧,因为环境的洗染 和欲望的诱惑,人随时可能丧失自己的良心。要做到求其心、存其心、养其心,就要节欲寡 一据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整理 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 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 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来源】云南省 2015 届高三第二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12.(名校)【题文】“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 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来源】2015-2016 学年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 2 小题。13~14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改编)【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是对他人的一种同情和不忍之心。仁的萌芽即是 恻隐之心,在政治上主张仁政的统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不忍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孟子进 而认为,面对外界纷扰的欲望和念想,其根本的任务就是“求放心”。仁、义、礼、智是天 赋予人的“天爵”和“良贵”,但并不是人先天具有良心就可以安枕无忧,因为环境的洗染 和欲望的诱惑,人随时可能丧失自己的良心。要做到求其心、存其心、养其心,就要节欲寡 欲。 ——据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等整理 材料二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 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 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 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荀子人性和政治观点的不同之处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 【来源】2015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考5月模拟文综试卷 14.(原创)【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又比较接近工农的小生产者的士。他既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知 识,又有高深的科学理论知识。墨子及其弟子组成了墨家游侠集团,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 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 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 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 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他曾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 服鲁班止楚攻宋都是有力的例证 摘编自黄跃先《墨子墨家墨者》 材料二“墨家逻辑是全球三大古老逻辑体系之一,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潘建伟说, 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 通信的基础。“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 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他说 —摘编自《我国即将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被命 名为“墨子号”》(新华社2016年8月15日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 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 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 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荀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和荀子人性和政治观点的不同之处。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 【来源】2015 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考 5 月模拟文综试卷 14.(原创)【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子是一位知识渊博,又比较接近工农的小生产者的士。他既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知 识,又有高深的科学理论知识。墨子及其弟子组成了墨家游侠集团,在各地聚众讲学,以激 烈的言辞抨击儒家和各诸侯国的暴政。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 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 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 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他曾阻止鲁阳文君攻郑,说 服鲁班止楚攻宋都是有力的例证。 ——摘编自黄跃先《墨子 墨家 墨者》 材料二 “墨家逻辑是全球三大古老逻辑体系之一,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潘建伟说, 墨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发现了光线沿直线传播,并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 通信的基础。“就像国外有伽利略卫星、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先贤的名 字来命名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将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他说。 ——摘编自《我国即将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被命 名为“墨子号”》(新华社 2016 年 8 月 15 日电)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思想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墨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人教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三项分别是思想、阶级关系、政治军事变革的表现,根据现代史学观点,社会 的发展归根结底由生产力因素所决定,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原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2.【答案】B 【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集团受到的影响是不 同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对时代变革有了不同的看法,这就形成了诸子百家,故 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与代表的阶层 【题型】选择题 【难点】较易 3.【答案】D 【解析】本题解答时关键要找准四个学派的共同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大都可以从先秦诸子百 家追溯源头,诸子百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故选D项。A项集中体现了 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思想观点,但与道家思想不符,不选A项。墨家主张兼爱,不强调尊 卑等级观念,不选B项。只有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不选C项
人教必修 3 第 1 单元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 三项分别是思想、阶级关系、政治军事变革的表现,根据现代史学观点,社会 的发展归根结底由生产力因素所决定,故选 B 项,不选 A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原因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2.【答案】B 【解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集团受到的影响是不 同的,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思想主张,对时代变革有了不同的看法,这就形成了诸子百家,故 选 B 项,不选 A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与代表的阶层 【题型】选择题 【难点】较易 3.【答案】D 【解析】本题解答时关键要找准四个学派的共同点,中国的传统文化大都可以从先秦诸子百 家追溯源头,诸子百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故选 D 项。A 项集中体现了 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思想观点,但与道家思想不符,不选 A 项。墨家主张兼爱,不强调尊 卑等级观念,不选 B 项。只有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不选 C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4.【答案】B 【解析】图片文字突出了“仁”,图片中的人物手提心形灯笼,上写“仁”字,这反映出图 片描述的关于“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故选B项,不 选 A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根据 题干信息“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可知,梁启超 认为孔子会高度重视美术、戏剧、音乐的发展,将其提到和道德教育一样高的地位,说明梁 启超认为孔子注重美育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特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答案】D 【解析】在孔子看来,人不严肃,言行不一致,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所以其强调的是做人要 诚信为本。故选D项,不选ABC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学生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提及的成语强调事物之间的转换或相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4.【答案】B 【解析】图片文字突出了“仁”,图片中的人物手提心形灯笼,上写“仁”字,这反映出图 片描述的关于“仁”的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故选 B 项,不 选 A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根据 题干信息“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可知,梁启超 认为孔子会高度重视美术、戏剧、音乐的发展,将其提到和道德教育一样高的地位,说明梁 启超认为孔子注重美育对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故选 C 项,不选 AB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特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6.【答案】D 【解析】在孔子看来,人不严肃,言行不一致,也是不诚信的表现。所以其强调的是做人要 诚信为本。故选 D 项,不选 ABC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提及的成语强调事物之间的转换或相
对性,这与老子的思想一致。《道德经》集中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老子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8.【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入世”和“德 治”及“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和观点:“超凡脱俗”契合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 的思想,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的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9.【答案】B 【解析】老子和庄子均是道家学派,但根据材料表述可知,庄子在老子“不知”思想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了“不知”,故选B项,不选AC两项。春秋战国时期是道家思想形成和 发展时期,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0.【答案】C 【解析】韩非是法家学派,其主张法治,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答案】C 【解析】从图中的“起源”看,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国都涌现了法家人物,这说明了法 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的,而这种状况同时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故 选C项。图中没有反映出儒家思想流传时间最为久远,不选A项。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的说
对性,这与老子的思想一致。《道德经》集中反映了老子的思想,故选 B 项,不选 A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老子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8.【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入世”和“德 治”及“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和观点;“超凡脱俗”契合先秦时期道家学派“逍遥”“无为” 的思想,故选 A 项,不选 B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的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9.【答案】B 【解析】老子和庄子均是道家学派,但根据材料表述可知,庄子在老子“不知”思想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了“不知”,故选 B 项,不选 AC 两项。春秋战国时期是道家思想形成和 发展时期,不选 D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0.【答案】C 【解析】韩非是法家学派,其主张法治,故选 C 项,不选 AB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1.【答案】C 【解析】从图中的“起源”看,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的诸侯国都涌现了法家人物,这说明了法 家思想是异地而同心的,而这种状况同时又说明了法家思想是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的,故 选 C 项。图中没有反映出儒家思想流传时间最为久远,不选 A 项。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的说
法与史实不符,不选B项。楚地是颛顼后代的封地,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法家思想,旨在考査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故圣人之治 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可知体现的是统治者要有变革进取的思想,符合题意的是A 项,B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3.【答案】(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 (2)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的一面。通过教化弘扬善良、人道,使 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孟子认为人皆有“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反映了孟子“人性善”的伦理观,政治上则主 张“仁政”:从材料二中的“生而有好利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荀子认为“人性恶”,政治 上主张礼法并重。 (2)此问题需要从人性两个方面的统一,全面、客观地分析即可。材料一也明确提到,孟 子主张“节欲寡欲”,即提高自我修养,这反映出孟子主张要进行道德教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思想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4.【答案】(1)主张:兼爱、非攻。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各种思想学派 纷纷发表主张,为时局献策
法与史实不符,不选 B 项。楚地是颛顼后代的封地,不选 D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故圣人之治 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可知体现的是统治者要有变革进取的思想,符合题意的是 A 项,BCD 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 A 项,不选 BCD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13.【答案】(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 (2)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的一面。通过教化弘扬善良、人道,使 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孟子认为人皆有“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反映了孟子“人性善”的伦理观,政治上则主 张“仁政”;从材料二中的“生而有好利焉”等,结合所学知识,荀子认为“人性恶”,政治 上主张礼法并重。 (2)此问题需要从人性两个方面的统一,全面、客观地分析即可。材料一也明确提到,孟 子主张“节欲寡欲”,即提高自我修养,这反映出孟子主张要进行道德教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荀子思想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14.【答案】(1)主张:兼爱、非攻。 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休,社会动荡;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各种思想学派 纷纷发表主张,为时局献策
(2)兼爱、非攻等思想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墨家的科学思 想和实践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墨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价值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主要主张需要从材料中概括,“相互友爱”、“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体现了墨家 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2)本问要求分析“现代价值”,主要是要求分析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其思想主张中的“兼爱”、“非攻”明显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甚至可以和谐国际 关系。材料二中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表明我国当代科技发展重视从古代传统文化中 汲取有益营养,说明墨家思想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2)兼爱、非攻等思想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的国际关系提供了思想资源;墨家的科学思 想和实践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借鉴;墨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和价值有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 (其他答案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主要主张需要从材料中概括,“相互友爱”、“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体现了墨家 的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2)本问要求分析“现代价值”,主要是要求分析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其思想主张中的“兼爱”、“非攻”明显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甚至可以和谐国际 关系。材料二中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号”表明我国当代科技发展重视从古代传统文化中 汲取有益营养,说明墨家思想具有巨大的现代价值。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