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 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早期儒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自主学习】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背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景阶级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重用 学术文化出现私人讲学,打破了。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 老子和 学 儒家 派 墨家 影(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 体系 响(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 人物 地位影响 政|(1)思想核心是 孔子治(2)强调以德治民 (1)创立儒家学派 春秋晚 (3)希望恢复周礼,主张“ (2)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教(1)首创 (3)整理“六经”,保存文化 (2)主张“ 典籍 (1)主张“”进一步提出思想(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 孟子(2)在伦理观上,主张“ 战国时 表人物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期 (2)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荀子|(2)强调 的力量巨大 (3)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 (3)主张 百家中的 、道家和法家 学派人物|时期 思想主张 地位 位影响 )世界的本原是“ 道家老子春/哲学思2)强调顺应 ,提倡 知足寡欲 (3提出事物相互依存、转化的_思道家学派创始人 晚期 政治主| 张
1 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 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早期儒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自主学习】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背 景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经济 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阶级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受到诸侯重用 学术文化 出现私人讲学,打破了 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 学 派 道家 老子和 儒家 孔子、 和 墨家 墨子 法家 商鞅和 影 响 (1)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的 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期 人物 思想主张 地位影响 春秋晚 期 孔子 政 治 (1)思想核心是“ ” (2)强调以德治民 (3)希望恢复周礼,主张“ ” (1)创立儒家学派 (2)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3)整理“六经”,保存文化 典籍 教 育 (1)首创 (2)主张“ ” 战国时 期 孟子 (1)主张“ ”,进一步提出 思想 (2)在伦理观上,主张“ ” (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 (2)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3)战国后期,儒学成为诸子 百家中的 荀子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 (2)强调 的力量巨大 (3)主张 论 三、道家和法家 学派 人物 时期 思想主张 地位影响 道家 老子 春秋 晚期 哲学思 想 (1)世界的本原是“ ” (2)强调顺应 ,提倡 、知足寡欲 (3)提出事物相互依存、转化的 思 想 道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 张 “
(1)把世间万物看作是 道家庄子战国(2)认为放弃一切 继承发展了老子 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1.结合“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联系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 设,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认识? 互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存在 动|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 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解放 想、与时俱进。(3)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断 展|使其发扬光大。“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示也是世界思想宝库里的瑰宝。 2.结合本目[学思之窗]中儒家代表人物关于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谈谈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孔子认为“性相近”,即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看问题,都有各 自的道理。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 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人仍然可 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但是,“性相近”“性 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 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 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统治者推崇的原 (1)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经历 着划时代的变革: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成为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 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国 家统一,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精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讲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 与/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培养人 点\的社会责任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 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 【总结与升华】 2
2 道家 庄子 战国 (1)把世间万物看作是 的 (2)认为放弃一切 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继承发展了老子 学说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互 动 与 展 示 1.结合“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联系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 设,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认识? (1)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存在 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解放 思想、与时俱进。(3)积极吸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不断 使其发扬光大。“诸子百家”的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也是世界思想宝库里的瑰宝。 2.结合本目[学思之窗]中儒家代表人物关于人性问题的几种 不同看法,谈谈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孔子认为“性相近”,即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看问题,都有各 自的道理。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 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人仍然可 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但是,“性相近”“性 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 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 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被统治者推崇的原 因。 (1)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经历 着划时代的变革;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成为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 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国 家统一,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 精 讲 与 点 拨 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 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培养人 的社会责任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 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 【总结与升华】
春秋战国社会变 分封制崩溃 儒家一孔、孟、荀 井田制瓦解 【基础巩固】 窒+厘家一十老 春秋战国 私人讲学兴起 法家→韩非子期,诸子百家 士阶层的活跃 出并作,各引一 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 招揽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仁者爱人 B.人之性恶 C.人性本善 D.以人为本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4.(2012·湖北武汉模拟)《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 来概括。下列四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的 是() A.超逸 B.冷峻 C.敦厚 D.谨严 5.(2012·宁夏银川模拟)“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 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应出自先秦() A.儒家 法家 C.墨家 D.道家 【能力提升】 1.(2012·安徽黄山模拟)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 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 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 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3 【基础巩固】 1.春秋战国 时 期,诸子百家 “蜂 出并作,各引一 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壮大自身而极力 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是 2013 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仁者爱人 B.人之性恶 C.人性本善 D.以人为本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4.(2012·湖北武汉模拟)《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总体特征各用一个词 来概括。下列四词即是对当时四个学派的总体特征的概括,其中属于儒家思想的总体特征的 是( ) A.超逸 B.冷峻 C.敦厚 D.谨严 5.(2012·宁夏银川模拟)“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 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应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能力提升】 1.(2012·安徽黄山模拟)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中国园林追 求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下列与中国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 致的是( )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 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 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 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4.(2012·哈尔滨模拟)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外,不为惠法之 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A.君主制定法律 B.法律受制于君权 C.法律的权威性 D.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5.《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 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一一以上材料均引自《论语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 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 其实却是兄弟。 一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维护奴隶制度。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法、儒两家思想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课后反思】
4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 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 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 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4.(2012·哈尔滨模拟)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外,不为惠法之 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 A.君主制定法律 B.法律受制于君权 C.法律的权威性 D.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5.《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 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以上材料均引自《论语》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 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韩非子》 材料四 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 其实却是兄弟。 ——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孔子所说的“礼”的实质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1)维护奴隶制度。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同:都为统治阶级提供治国方案。异: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法、儒两家思想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