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 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 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对学生的 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 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 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 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①③④ 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 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汉宣帝放弃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 ①鼓吹“天人感应” 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强调“大一统”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 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 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 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 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②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 ④科举制的实施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⑥理学的创立 ② B.①②③④⑤⑥
一、选择题 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 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 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2.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儒学成文五经博士研究与教授的经学。在长安的太学里,五经博士对学生的 教育,把“通经”(精通五经及其标准注释)作为进入官场的途径。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汉代儒学以经学为特征 ②关注社会现实为治学的基本思想 ③儒家学术体系日臻完善 ④儒学成为政治色彩浓厚的正统学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 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 A.汉宣帝放弃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4.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 ) ①鼓吹“天人感应” 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强调“大一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6.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 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 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7.“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 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 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①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②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④朱熹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 ②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 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 ④科举制的实施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⑥理学的创立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 9.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 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 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 根本原因是()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统治者重视科技 10.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只有修筑长城,才能天下太平 B、边境稳定了,统治才能巩固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皇帝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11.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 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穡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12.东晋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佘曰的彭泽县令:唐代李白傲睨权贵, 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可见,影响他们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的是 A孔孟之道 B.韩非思想 C老庄哲学 D墨家学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 分沾,丽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19世纪与 20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 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B.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C.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1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 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与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15.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秦时)法能诛杀不孝之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 法能处法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成为伯夷那样髙尚的道德。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秦亡是没有贯彻法家思想的结果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16.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 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 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 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9.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 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 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 根本原因是( )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B.儒家思想的影响 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 D.统治者重视科技 10.康熙帝曾说“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他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 A、只有修筑长城,才能天下太平 B、边境稳定了,统治才能巩固 C、得民心者得天下 D、皇帝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11.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 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 12.东晋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佘曰的彭泽县令;唐代李白傲睨权贵, 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可见,影响他们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的是 ( ) A.孔孟之道 B.韩非思想 C.老庄哲学 D.墨家学说 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家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 分沾,丽诸子百家、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但到了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梁启超、章太炎等著名学者,共同认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 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采取的专制独裁政策。造成这种解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人标新立异来提高知名度 B.史料缺乏造成学者认识不足 C.政治形势对学术研究的干扰 D.传统史学界研究方法的局限 1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 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与民权 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15.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秦时)法能诛杀不孝之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 法能处法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成为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下列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亡是没有贯彻法家思想的结果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的正统思想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16.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 32 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 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 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 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 ) 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7.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 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 要反映了()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18.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 是指()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19.《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 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 魏的律令呈现出( A.复古主义的特色 B.严刑峻法的特色 C.程序简化的特色 D.以儒入法的特色 20.据《汉书·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 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 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 非选择题 21.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 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 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材料二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 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 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 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 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学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 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 的具体措施?
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 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 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 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 要反映了( ) A.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18.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承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思想“新的趋向主要 是指( ) 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份 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 19.《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律规定:“敢 私复仇者加刑,家属徙边”。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 魏的律令呈现出( ) A.复古主义的特色 B.严刑峻法的特色 C.程序简化的特色 D.以儒入法的特色 20.据《汉书·儒林传》,“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百有余 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 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 A.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B.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D.研习儒学的知识分子增多 二、非选择题 21.教育的发展及变迁反映了政治及时代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朝廷侍卫,乙等回本乡做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需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 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 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 材料二 192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宣布逐步改用国体文,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 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也全部采用白话文。 ——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 材料三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 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 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一年级的娃娃, 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汉太学教育的特点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白话文的首倡者及其代表作。 指出推动教科书文体改革的根本因素及其客观作用。 (3)材料三中邓小平是如何论述教育的力量的?其理由何在?举例说明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 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5 C A 21 (1)特点:地方推荐;按等定职;目的: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维护专制统治:影响: 儒学教育的官方化。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影响: 思想启蒙 (3)论述: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理由:国力强弱、经济 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措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C D B B C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A D B D C D A 21. (1)特点:地方推荐;按等定职; 目的: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维护专制统治; 影响: 儒学教育的官方化。 (2)首倡者和代表作: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推动: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影响: 思想启蒙。 (3)论述:人才优势和先进 的社会制度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障。 理由:国力强弱、经济 发展后劲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 措施:恢复高考;“科教兴国战略” 等 精品推荐 强力推荐 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