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五经”大多成为胡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 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 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 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 【答案】C 2015年题组(备注:无) 2014年题组 1.(2014·上海单科·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朱熹 【考点】汉武帝时代一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项错误;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 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 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
1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 2016 年题组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 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五经”大多成为胡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 A 项错 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故 B 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 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 C 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 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015 年题组(备注:无) 2014 年题组 1.(2014·上海单科·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考点】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 A 项错误;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 B 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 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 C 项正确; 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 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题干体现的是对亲子和养子财产占有罪名的变化,没有涉及亲子与
养子的权利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 子血缘关系淡化,故B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 益,故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 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 D项正确。 【答案】D 3.(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 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考点】汉代儒学一一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 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 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 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 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 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 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儒法并用)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礼、刑,相为 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 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 误 【答案】B 5.(2014·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 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 2
2 养子的权利问题,故 A 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对待养子与亲子态度趋同,但不表示与亲 子血缘关系淡化,故 B 项错误;养子也属于家族成员,养子与亲子财产同样体现宗族利 益,故 C 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 C 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西晋时对养子的政策与亲子 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份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故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 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考点】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 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 A 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 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 B 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 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 C 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 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 【答案】B 4.(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 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儒法并用) 【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 A 项错误;从“礼、刑,相为 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 B 项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 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 C 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 D 项错 误。 【答案】B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 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
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 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 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 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3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 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③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考査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 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 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 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 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 案选B。 【答案】B 2.(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 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3 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强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君权神 授” 【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 A 项错误; 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 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 B 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 C 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 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013 年题组 1.(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 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 化”。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 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 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 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 ACD,答 案选 B。 【答案】B 2.(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 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 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 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 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 3.(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 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朱熹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 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 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 2012年题组(备注:无) 、非选择题 1.(2016·北京文综·37)(节选)(8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一邓小平 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 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 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 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 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 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考点】(1)汉代儒学一一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 重要目标”归纳为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根据材料一“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归纳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根据材料一“培养
4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 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 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 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 A 符合题意。 【答案】A 3.(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 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 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 彩,故答案 C 符合题意。 【答案】C 2012 年题组(备注:无) 二、非选择题 1.(2016·北京文综·37)(节选)(8 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 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 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 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 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 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 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 分) 【考点】(1)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 重要目标”归纳为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根据材料一“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 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归纳为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根据材料一“培养
为……君子”和“要有完美的品格”归纳为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根据材料一“以 天下为忧”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 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归纳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2014·安徽文综·37)(节选)(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 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 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 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郡县制度 度 度 有专营制度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15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一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 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解析】(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 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 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 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5 为……君子”和“要有完美的品格”归纳为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根据材料一“以 天下为忧”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 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归纳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2014·安徽文综·37)(节选)(12 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 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 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 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图 1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 15 中每项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12 分) 【考点】(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到元政治制 度的演变——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国有专营制度) 【解析】(1)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对四大制度分别加以叙述,如郡县制度关键点是 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尊儒制度是西汉后儒家 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科举制度是隋唐时期,把选拔人 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扩到了选拔人才的范围,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是在“重农抑商”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答案】(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央集权 郡 县 制 度 尊 儒 制 度 科 举 制 度 国 有 专 营 制 度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基础
6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