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 学测说明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高考说明: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体系】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 (2)具体原因 ①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②贵族垄断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也开始 接受教育 表现 (1)道家学派:老子和 (2)儒家学派:孔子、 和 (3)墨家学派: (4)法家学派:和 3.影响 (1)各家彼此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3)是中国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主张 贡献 期物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说明】 学测说明: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高考说明: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体系】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 。 (2)具体原因 ①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 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 的重用。 ②贵族垄断 、 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 , 也开始 接受教育。 2.表现 (1)道家学派:老子和 。 (2)儒家学派:孔子、 和 。 (3)墨家学派: 。 (4)法家学派: 和 。 3.影响 k s 5 u ks 5uK s5u ] (1)各家彼此 、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 体系。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 (3)是中国 、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 期 人 物 主 张 贡献
(1)核心是“ “己所不欲, (2)强调统治者要 ,反对 春秋孔子 创立儒家学派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4)首创 主张 (1)主张“ 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对儒家思 想加以总结和 孟子 (2)主张“ ”的伦理观 改造,使儒学 战国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以德服体系更加完整 人 荀子|(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2)战国后期, 强调的力量 儡儒学发展为诸 (3)提出“ 强调用规范人的行为 子百家中的 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 ③认为 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等都是 不断的 (2)庄子①把 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 观念,就能获得 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①主张君主要 ②提出了系统的 理论。 (2)影响①把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于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史论共识】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 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知识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①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春秋 孔子 (1)核心是“ ”,“己所不欲,__________” (2)强调统治者要 ,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 (3)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4)首创 ,主张_____________ 创立儒家学派 战国 孟子 (1)主张“________”,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 想 (2)主张“___________”的伦理观 (1) 对儒家思 想加以总结和 改造,使儒学 体系更加完整 k s 5 u k s5u Ks5 u]k s5u ks5 uKs 5u] (2)战国后期, 儒学发展为诸 子百家中的 荀子 (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和“ ”,以德服 人 k s 5 u ks 5uk s5u ]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 强调的力量 k s 5 u ks 5uk s5u ] (3)提出“ ”,强调用规范人的行为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 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②提出“ ”的政治主张。 ③认为 和 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 难易等都是 ,不断 的。 (2)庄子 ①把 都看作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 观念,就能获得 上的自由。 2.法家 (1)韩非子 ①主张君主要 。 ②提出了系统的 理论。 (2)影响 ①把 权力提高到极点。 ②迎合于建立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史论共识】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 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知识背景】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①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 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 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②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 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 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 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 切愿望。 规律总结: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2)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而凡 是墨守旧说者,必将难逃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 家中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 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者 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②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 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 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 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 切愿望。 规律总结: (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诞生是时代的产物。 (2)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在不断发展、改造,以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而凡 是墨守旧说者,必将难逃被历史所淘汰的命运。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 家中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4、(12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 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3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分) 【典型例题】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 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4、(12 分)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 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 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 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 政治主张。(3 分)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 分) 【典型例题】 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 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 根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
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 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 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 【答案】C 2.(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 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解析】本题考査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 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 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3.(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 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 映 【答案】B 【课堂小结】
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 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 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 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 ②。 【答案】C 2.(2012·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 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 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 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 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3.(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 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 项正确;A 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 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 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 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 映。 【答案】B 【课堂小结】
【跟踪训练】 1.(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 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2.(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 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 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3.(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 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4.(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5.(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 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跟踪训练】 1.(2012·浙江文综卷·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 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 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 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 )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3.(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 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4.(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 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5.(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 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6.(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 想的是() 1安庆之江寺 州库球 ①阳老于庙 已公网 图3 A.①④ C.①② D.②③④ 7.(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 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8.(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墨家“非攻”思想 9.(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 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0.(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 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6.(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 3 中体现儒家伦理思 想的是( ) 图 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 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8.(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 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9.(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 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0. (2010·海南单科·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 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材料二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 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 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 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 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 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 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 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三 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 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商君书·更法》 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有哪些?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 (4)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内容简述以上三个儒、法代表人物对待变革的思想发展轨迹,并 谈谈你的认识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问题探究答案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1)探究题一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要强调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去思考。 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 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 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 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 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 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2)(2)探究题二是开放性的题目,随便选择一派,写出其主要内容和积极意义就行 但要注意只能选择一种。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家中 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点拨方法:此题是开放题,可以选择任意一派别来答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①三者都以“仁”的思想为核心,孟子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荀子则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第 1 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问题探究答案: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参考答案:(1)探究题一应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要强调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 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诸方面去思考。 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 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 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 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 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 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 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2)(2)探究题二是开放性的题目,随便选择一派,写出其主要内容和积极意义就行。 但要注意只能选择一种。 2、如果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分子,面对“百家争鸣”的局面,你会选择加入诸子百家中 的哪一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点拨方法:此题是开放题,可以选择任意一派别来答。 3、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比较 ①三者都以“仁”的思想为核心,孟子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 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荀子则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③三者思想主张的目的不同,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适应社会。 ④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的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与荀子 的性本恶有着明显的分歧。 4、【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分) 跟踪训练答案 BCCCD BBBAC 11、参考答案:(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 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 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 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 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 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 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 积极影响
③三者思想主张的目的不同,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儒家思想更适应社会。 ④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孔子的性相近、孟子的性本善与荀子 的性本恶有着明显的分歧。 4、【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3 分) (2)主要内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 分) 跟踪训练答案 BCCCD BBBAC 11、参考答案:(1)“仁”的学说。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是进步的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是他的 “仁”的学说也含有维护传统制度的旧思想。(2)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 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孟子的政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因此有“亚 圣”之称。 (3)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4)轨迹: 孔子为总结中国古典文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思想有保守的倾向,主张回复周礼。孟子 提出了王道主义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文化基点上提升了儒学的理想。商鞅主张激进的变革。 他们三人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 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