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 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 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 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 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 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讲述新课: “从‘无为’到“有为”” 秦朝建立以后,韩非子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适应了秦帝国维护 统一的需要,所以秦始皇专用法家思想而焚书坑儒,结果导致儒学在秦朝遭到沉重 打击。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 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 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 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因此,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 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 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 ㈡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 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 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 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新课: 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 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 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㈡讲述新课: 一、“从‘无为’到‘有为’” 秦朝建立以后,韩非子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适应了秦帝国维护 统一的需要,所以秦始皇专用法家思想而焚书坑儒,结果导致儒学在秦朝遭到沉重 打击。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马上打 天下”的局面已经结束,当务之急是非常需要安定的环境来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 建统治秩序。因而汉初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政治上的宽 松使得儒家思想在西汉初期得以有机会逐渐复苏。因此,在汉武帝之前,儒家思想 经历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
逐渐复苏”的四步历程。 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 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①南北边境不宁 主要是北方匈奴的对西汉的威胁,河西走廊、河套地区被控制在匈奴手中,匈奴和 西汉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其次是南方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如夜郎国妄自尊大 等。②王国威胁中央:汉初刘邦在基本上消灭了异姓国以后,又分封了九个同姓国, 虽然在汉景帝时期通过削藩和平叛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实力大大削弱。但是 王国毕竟还是存在,诸侯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甚至还有轻死重 诺的“豪桀之士”,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对中央构成一定的威胁。③阶级矛盾 激化。西汉前期,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早在汉景帝时期, 御史大夫晁错就已经指出土地兼并造成有些地方民不聊生的现象,“被水旱之灾,急 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国力的上升为解决这些 问题提供了条件。于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成为历史的必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 键人物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下了一道诏令,要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 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董仲 舒连连给汉武帝上了三篇奏章,叫《天人三策》,编造了“天人感应”理论。这就是 他连续三次回答汉武帝提出的问题,因此受到任用,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 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 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
逐渐复苏”的四步历程。 随着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出现我国封 建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这一时期,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①南北边境不宁: 主要是北方匈奴的对西汉的威胁,河西走廊、河套地区被控制在匈奴手中,匈奴和 西汉之间的战争时有发生;其次是南方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如夜郎国妄自尊大 等。②王国威胁中央:汉初刘邦在基本上消灭了异姓国以后,又分封了九个同姓国, 虽然在汉景帝时期通过削藩和平叛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实力大大削弱。但是 王国毕竟还是存在,诸侯王一般都大量招致宾客游士,扈从左右,甚至还有轻死重 诺的“豪桀之士”,成为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对中央构成一定的威胁。③阶级矛盾 激化。西汉前期,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早在汉景帝时期, 御史大夫晁错就已经指出土地兼并造成有些地方民不聊生的现象,“被水旱之灾,急 征暴虐,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国力的上升为解决这些 问题提供了条件。于是,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㈠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 键人物。 公元前 140 年,汉武帝即位,下了一道诏令,要各地方长官推举“贤良方正” 的学者到长安献计献策。“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董仲 舒连连给汉武帝上了三篇奏章,叫《天人三策》,编造了“天人感应”理论。这就是 他连续三次回答汉武帝提出的问题,因此受到任用,先后担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 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 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㈡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⒈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他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 上的统一。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⒉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
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皇帝必 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 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 经地义。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影响(扭转局势付诸实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 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并付诸实行。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 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 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 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 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 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 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 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 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2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
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皇帝必 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 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⒊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 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 经地义。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㈢ 影响(扭转局势 付诸实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 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并付诸实行。 三、“儒学成为正统” ㈠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⒈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⒉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这明显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 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 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 ⒊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 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汉武帝的这两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 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 ㈡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⒈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 《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 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 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 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 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 7 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 ⒉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 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 是官办的最高学府。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 上第一个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 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 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3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 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 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六、板书设计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的“无为”到汉武帝时要实行“有为”的时代背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 (汉武帝的用人政策 G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儒学成为正统”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 官。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 是官办的最高学府。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 上第一个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 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来 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 ⒊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 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 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㈢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六、板书设计 第 2 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汉初的“无为”到汉武帝时要实行“有为”的时代背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㈠ 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 ㈡ 汉武帝的用人政策。 ㈢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⒈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⒉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 ⒊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⒋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三、“儒学成为正统” ㈠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⒈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⒉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1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著名的人物有扬雄等 人。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七、课后反思
⒊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㈡ 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 ⒈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⒉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⒊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㈢独尊儒术的结果 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著名的人物有扬雄等 人。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