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思想及《论语》的知识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并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中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语:美国的《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从贡献和影响两个方 面评选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居第一位的是中国的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思想影 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时间长达2500多年。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一种思想能如此长久 地影响人类的观念。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论中,他的言论主要记载于一本书中,这本 书就是《论语》 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史称“至圣”。编撰了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 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论语》被毁。西汉时靠后学口头传授。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好治宫 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 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论语》等书,后世称为“古论语”。 二、读:示范朗读,齐读,指名读 三、讲解 前四则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第1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①子:本意是“先生”,在《论语》中专指孔子。②时:按时,按一定的时间。③习:温习, 实践。④亦:也。⑤说:通“悦”,愉快。⑥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⑦知:了解。⑧愠:怨愤。⑨君子: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实践)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 就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习”的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学而时习之” 讲的是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了,那么,就可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 朋友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提高。这句讲的是学习乐趣。】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认为这说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朋友?通过本文的 《论语》八则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8 日星期四 《论语》八则 ~18~ 《论语》八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生平思想及《论语》的知识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并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中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导语:美国的《世界名人词典》和英国 1985 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从贡献和影响两个方 面评选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居第一位的是中国的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创始人,他的思想影 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时间长达 2500 多年。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一种思想能如此长久 地影响人类的观念。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言论中,他的言论主要记载于一本书中,这本 书就是《论语》。 一、文学常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 25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史称“至圣”。编撰了我国第 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 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 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论语》被毁。西汉时靠后学口头传授。西汉景帝时,鲁恭王好治宫 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 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论语》等书,后世称为“古论语”。 二、读:示范朗读,齐读,指名读。 三、讲解 ——前四则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1. 第 1 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①子:本意是“先生”,在《论语》中专指孔子。②时:按时,按一定的时间。③习:温习, 实践。④亦:也。⑤说:通“悦”,愉快。⑥朋:同门(师)为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⑦知:了解。⑧愠:怨愤。⑨君子: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实践)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 就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习”的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学而时习之” 讲的是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朋友来了,那么,就可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 朋友交流,增进友谊,共同提高。这句讲的是学习乐趣。】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认为这说的应该是什么样的朋友?通过本文的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学习,你对交友又有了怎样的新体会?(3分) 答:古人所谓“同门为朋”,这里所说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学业上志趣上 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1分)这一句谈的是交友之道,(1分)告诉我们应该交那些志同道合 可以互相帮助、在学业和修身方面共同提高的益友。(1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讲的是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什 么样的人可称为“君子”?(3分) 答:“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1分)一方面博学多才、乐于助人; (1分)一方面胸怀宽广,真诚对待朋友,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 人可称为君子。(1分)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三者是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 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答:孔子将其相提并论,说的是三种为学体验。(1分)“学而时习”是将所学的加以运 用,体验到实践的乐趣;(1分)“有朋自远方来”是将自己所学与朋友交流,体验的是分享 的乐趣;(1分)“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时保持乐观豁达平和的心态,体验 孤独的乐趣。(1分) 【这一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之所在】 2第二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通“惘”,迷惑。②殆: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这是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3第三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教诲,教导。②女:通“汝”,你。③知之:知,知道,明白:之,助词,无实意 ④是知也:知,通“智”,智意。 孔子说,由,教导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慧啊。 【说明学习应采取诚实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不懂就问,甚至不耻下问,这才是大智慧。】 4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好:喜爱。②乐之:以之为乐。之,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句中可译为“它”。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这一则说的是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是初级境界,但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 是中级境界,是在兴趣引导下不断获得新知,因而也是愉快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 学习看成是高级的人生享受,是陶醉的学习。这一则强调乐在其中是学习的理想境界】 以上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以上的为学思想中,你认为对你来说最有现 实意义的是什么?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选文中所包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和情趣等为学思想,可 择其一点,简单分析和解说。说明其现实作用和益处。 例如:我认为最有现实意义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为强调了在学习过 程中要善于思考,不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自主学习,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5第五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三省:三,泛指多数:省,反省。②谋:策划,考虑。③忠:做事尽心竭力,尽职尽责。 ④信:诚信,真诚。⑤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一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 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论语》八则 ~19~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8 日星期四 《论语》八则 ~19~ 学习,你对交友又有了怎样的新体会?(3 分) 答:古人所谓“同门为朋”,这里所说的“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学业上志趣上 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1 分)这一句谈的是交友之道,(1 分)告诉我们应该交那些志同道合、 可以互相帮助、在学业和修身方面共同提高的益友。(1 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讲的是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现实生活中,什 么样的人可称为“君子”?(3 分) 答:“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1 分)一方面博学多才、乐于助人; (1 分)一方面胸怀宽广,真诚对待朋友,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 人可称为君子。(1 分)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三者是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 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 分) 答:孔子将其相提并论,说的是三种为学体验。(1 分)“学而时习”是将所学的加以运 用,体验到实践的乐趣;(1 分)“有朋自远方来”是将自己所学与朋友交流,体验的是分享 的乐趣;(1 分)“人不知而不愠”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时保持乐观豁达平和的心态,体验 孤独的乐趣。(1 分) 【这一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乐趣之所在】 2.第二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通“惘”,迷惑。②殆: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这是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3.第三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①诲:教诲,教导。②女:通“汝”,你。③知之:知,知道,明白;之,助词,无实意。 ④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孔子说,由,教导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 慧啊。 【说明学习应采取诚实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不懂就问,甚至不耻下问,这才是大智慧。】 4.第四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好:喜爱。②乐之:以之为乐。之,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句中可译为“它”。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 【这一则说的是学习的三重境界。“知之”是初级境界,但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 是中级境界,是在兴趣引导下不断获得新知,因而也是愉快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 学习看成是高级的人生享受,是陶醉的学习。这一则强调乐在其中是学习的理想境界】 ——以上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在以上的为学思想中,你认为对你来说最有现 实意义的是什么?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选文中所包含的注重实践,注重交流、注重思考、注重诚实和情趣等为学思想,可 择其一点,简单分析和解说。说明其现实作用和益处。 例如:我认为最有现实意义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为强调了在学习过 程中要善于思考,不机械地接受老师和书本传授的知识,自主学习,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5.第五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①三省:三,泛指多数;省,反省。②谋:策划,考虑。③忠:做事尽心竭力,尽职尽责。 ④信:诚信,真诚。⑤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 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人要不断自省,自知者明】 -曾子不善言辞却终有所成,著有《大学》一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 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4分)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 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可见,不断 自省和及时改过对于成才非常必要 6第六则: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①患:担心。②之:助词,无实意。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一则讲的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人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人。同时,了解 他人,也更有利于向他人学习。俗语说:知人者智】 7第七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①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②齐:看齐。③内:内心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要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人需要有谦虚的美德,要不断地向贤者看齐,所谓学人者强。】 8第八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③从之:学习(普者的 优点。④改之:(以不善者的缺点作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到那 些缺点(若自己也有就)改正。” 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 自改之,你认为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无法做到的话,困难是什么?(3分) 答:①前提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 ②困难可能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这样会无暇顾及自 己应怎样做。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学习态度。人应该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地向他人学习,不但学习别 人的优点,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 四、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篇 板书 《论语》八则 ~20~
解放中学七年级(上)·教案·牛宏伟·2011 年 9 月 8 日星期四 《论语》八则 ~20~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人要不断自省,自知者明】 ——曾子不善言辞却终有所成,著有《大学》一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 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4 分)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 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可见,不断 自省和及时改过对于成才非常必要。 6.第六则: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①患:担心。 ②之:助词,无实意。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一则讲的也是人的道德修养。人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人。同时,了解 他人,也更有利于向他人学习。俗语说:知人者智】 7.第七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①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②齐:看齐。③内:内心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要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道德修养。人需要有谦虚的美德,要不断地向贤者看齐,所谓学人者强。】 8.第八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③从之:学习(善者的) 优点。④改之:(以不善者的缺点作为借鉴)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到那 些缺点(若自己也有就)改正。” ——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 自改之,你认为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无法做到的话,困难是什么?(3 分) 答:①前提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 ②困难可能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这样会无暇顾及自 己应怎样做。 【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学习态度。人应该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地向他人学习,不但学习别 人的优点,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 四、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篇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