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练看好处,说门道教案 [训练目的] 掌握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导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 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 对文学作品之美一一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一一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 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 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 有统帅,没有灵魂。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 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 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 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 “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 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 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 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 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
第 17 练看好处,说门道教案 [训练目的] 掌握写文学短评的一般方法。 [复习指导] 文学评论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文学作品,评论作家创作的得与失,总结艺术规律, 高中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作品作评论,文学评论的写作过程,是 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 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写文学评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细致地阅读作品,准确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觉;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 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 2.要确定评论点,有明确的评价。 一般的议论文要有中心论点或论述中心,文学评论也是这样。不过,文学评论的 中心论点就是对作品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评价,文章就没 有统帅,没有灵魂。 3.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在文学评论中,叙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 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 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即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 的中心论点。“叙”与“议”的关系,实际上是论据同论点、材料同观点的关系, “叙”是为“议”服务的,“析”与“评”的关系,实际上是论证同论点的关系, “析”是为“评”服务的。我们知道,在任何议论性的文章中,材料同观点,论 据、论证与论点,都是应该统一的,所以,在文学评论中,叙、议、评这几方面 应该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其中尤以边叙边议的方式较多,而评价有的是通过分析 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如何在复习与考试中避免陷入写作误区,拿到理想的分数呢? 误区一:不会选题,甚至无题 对策:扬长避短,有话可话。选题的基本原则是:根据自己对所鉴赏文章的阅读
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 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 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 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 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 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1 2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 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艺 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 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 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 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 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 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 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 “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 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
理解程度,结合自己在文学鉴赏方面的知识储备,做出恰当的选择,从自己最熟 悉的角度去选题,不要选择自己看起来陌生甚至根本不懂的题目来写,要保证对 所选的题目有话可说,而且能够说得准确恰当。 误区二:观点模糊,不知所云 对策:开门见山,画龙点睛。无论是鉴赏原文的主题思想,还是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都应该在鉴赏中明确无误地指出或揭示出来。可采用“起笔开门见山, 收笔画龙点睛”的方法来明确、突出主题,做到开宗明义,卒章显志。 误区三:断章取义或面面俱到 对策:立足整体,集中笔力。赏析文写作必须统揽原文全部内容,把握原文主要 观点,洞悉原文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剖析矛盾的主要方面。 例如,一篇文章整体上运用了象征、对比等艺术手法,则不宜再对局部,如个别 的语句进行修辞分析(有特殊要求的另当别论)。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抓住 1~ 2 个要点即可,集中笔墨,定点鉴赏,对问题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切不可贪多 求全,主次不分。 误区四:另起炉灶,文不对题 对策:加强审题,紧扣原文。如标题是要求赏析原文的主题,结果却写成赏析艺 术表现手法;首段提出了原文的语言风格,正文却写成了构思技巧,等等。为了 避免此类严重跑题、前后脱节的错误,必须在写作前加强审题,明确写作方向; 写作中紧扣文题,不枝不蔓;写作结束时呼应标题,升华主旨。做引用时,内容 应全部出自原文;作议论时,不可脱离文本,东拉西扯,泛泛而谈,更切忌不顾 实情地谈论或图解政治、历史等教科书上的大道理。 误区五:引用过多,叙述过细 对策:叙议结合,以议为主。鉴赏文写作要求引用、复述、评析等手法相结合, 但这也十分容易导致“以引代议”、“以述代评”的典型错误。也就是说,引用 不可过多,叙述不宜过细。引用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但基本原则应该是 “让原文的精华语言成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叙述原文的内容则应该运用概述 的方法,不必拓展。 误区六:滥用术语,乱贴标签 对策:术语准确,避免堆砌。在赏析文写作中,运用恰当的文学鉴赏术语是完全
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 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 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一—一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 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 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 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典题探究]2005·高考湖南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 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 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 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 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 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 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 一天到晚来麻烦他。一一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 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 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 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 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 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必要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度,切忌滥用与堆砌术语。滥用和堆砌术语容易导致术 语的使用错误与混乱,这样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同时还要避 免乱贴标签,乱戴帽子,牢牢把握住一点———提炼观点应该建立在对原文的具 体分析上。 另外,要注意文学评论和读后感的区别。“读后感”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谈 作品只是思维的起点,关键在于谈读者自己的见解感受;“文学评论”关键在于 评价作品本身的优劣,自始至终必须围绕文章来谈。 [典题探究]2005•高考湖南卷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 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土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 佣在一旁指点着说:“在这只钢琴上他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 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 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 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 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 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 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 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 色的,胸前的纽扣作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 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幺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 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 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 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 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 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 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 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 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 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 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 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 符一一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 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一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 “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 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 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 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 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 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 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土浮现善良的微笑,“你 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 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 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 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 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 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 “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
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晩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 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 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 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试题解读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向。又是三选 ,既符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题都 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赏需要 智慧,又与短文写作相结合,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作文考试 改革的新的尝试,可谓一箭三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 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写是 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可忽视。 侧面的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他者的视角”, 实际是提醒考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人”。考生可以从女 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反应中,看出贝多分的“孤独和安静”“真实 的好灵魂” [范文引路]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膳。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 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 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 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的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试题解读] 试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极具针对性,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方向。又是三选 一,既符合文章实际,又给考生充分选择余地,利于考生扬长避短。所给试题都 是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的范畴,颇具思维的再创造性。创作需要灵感,鉴赏需要 智慧,又与短文写作相结合,能充分检阅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作文考试 改革的新的尝试,可谓一箭三雕。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 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文章中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描写是 多角度的,其中以正面的外貌、语言和行动描写为主,但侧面的描写也不可忽视。 侧面的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理,更加丰富人物的形象特点。题目中“他者的视角”, 实际是提醒考生关注文中出现的其它的人物“女佣”和“客人”。考生可以从女 佣和客人的语言、行动、心理以及反应中,看出贝多分的“孤独和安静”“真实 的好灵魂”…… [范文引路] 例文一: “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 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 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就 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了 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 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拼 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 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例文二 “老狮”的画像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共有三处是对贝多芬进行的肖像描写:下楼梯时,下楼梯后,大钢琴旁边 这些肖像描写能够有力表现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真实而又具有美好灵魂的形 象 文章中开始描写:“沉重的脚步声”“躯体五尺左右”“宽阔两肩”,淡淡的几 笔,便勾勒了贝多芬担负得起生命的重荷的形象,为后文肖像描写设下铺垫 文章又写到了贝多芬“淡蓝色衣服”“黄色钮扣”“纯白背心”“上衣背后拖着 个失效的助听器”,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贝多芬忽略个人生活,把身心全部 投入艺术创造的高尚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的高尚灵魂。 文章最后写坐在钢琴旁的贝多芬,“一张涵蓄愁苦与力量的脸”“头发竖直”“深 邃的眼睛”,突出了贝多芬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贝多芬时时刻刻同不幸的命运 抗争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 的形象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 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 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就 把贝多芬见到客人时所表现出的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和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了 出来。 运用真心言语,展现坚韧意志。“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 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 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文中的语言美,还蕴含了人物精神的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拼 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 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依然创造了美好的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例文二: “老狮”的画像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共有三处是对贝多芬进行的肖像描写:下楼梯时,下楼梯后,大钢琴旁边。 这些肖像描写能够有力表现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真实而又具有美好灵魂的形 象。 文章中开始描写:“沉重的脚步声”“躯体五尺左右”“宽阔两肩”,淡淡的几 笔,便勾勒了贝多芬担负得起生命的重荷的形象,为后文肖像描写设下铺垫。 文章又写到了贝多芬“淡蓝色衣服”“黄色钮扣”“纯白背心”“上衣背后拖着 一个失效的助听器”,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贝多芬忽略个人生活,把身心全部 投入艺术创造的高尚品质,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的高尚灵魂。 文章最后写坐在钢琴旁的贝多芬,“一张涵蓄愁苦与力量的脸”“头发竖直”“深 邃的眼睛”,突出了贝多芬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贝多芬时时刻刻同不幸的命运 抗争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魂 的形象
例文三 他者的视角 一一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面,那么侧面描写则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 景。本篇文章的侧画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 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 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 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分谧静的“巨人”一一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 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客人与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 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 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 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例文评析] 这三篇文章,有它们的共同点:一,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分别是语言、肖像和侧 面描写)。二、有明确的评价。“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例文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 魂的形象。”(例文二)“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 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三,叙议结合,结构清 晰 [作文训练] 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评论文章。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 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
例文三: 他者的视角 ——试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侧面描写 如果说正面的描写如同直笔勾勒的画面,那么侧面描写则如烘托点染气氛的背 景。本篇文章的侧画描写也同样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作者大笔描绘了女佣与客人的对话,把他者视角下的贝多芬率先勾画出来。“他 要的是孤独与安静……”把贝多芬耳聋后的心境衬托了出来。随后女佣对贝多芬 房间的描述,把贝多芬的日常事务及生活与工作展现到读者的眼前,一位酷爱着 音乐而又在自己心灵之树下守护着一分谧静的“巨人”——贝多芬烘托上了舞台, 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大概的认识。 作者又描绘了一幅客人与贝多芬的谈话图,通过客人的态度与语言再次衬托贝多 芬的形象。“客人小心翼翼的递上字条”“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 来访者,不断记笔记”便把客人对贝多芬那份崇拜而敬畏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衬出了他人视角中的“巨人”般的贝多芬。 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 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 [例文评析] 这三篇文章,有它们的共同点:一,准确把握评论对象(分别是语言、肖像和侧 面描写)。二、有明确的评价。“本文语言简洁,巨人形象突出。”(例文一) “文章的肖像描写表现出贝多芬对生命的执着追求,热爱艺术,具有真实美好灵 魂的形象。”(例文二)“全篇布局精巧,尤其是他人视角下的贝多芬表达得真 切而平实,把“巨人”形象的贝多芬诠释得酣畅淋漓。”三,叙议结合,结构清 晰。 [作文训练] 阅读贾平凹的《丑石》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300 字的评论文章。 丑石 贾平凹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 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
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 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 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石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 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 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 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 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 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 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 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 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 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 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 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 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 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 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石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 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 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 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阴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 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 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 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喝饮。每每 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那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 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 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 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 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 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 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 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 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 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 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怎样确定评论重点呢? 一是细读选文,注意作品的写作侧重点。有的作品把重点放在前面加以强调;有 的作品在篇幅上对重点予以突出;二是根据考题的的暗示,写自己把握得比较好 的或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方面。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的鉴赏,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论的重点确定后,还要严格筛选评论的角度,为评论的展开或深入寻求一条最 佳途径。找不到或选不准评论的角度,评论文章就有可能停留在作品内容的复述 上,就有可能写成或架空分析或含糊其辞的表面文章。无论评什么,怎样评,都 必须对所评论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以 往学生的写作实践表明:往往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或者变成泛泛 而谈。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有一种清淡、 拙朴之气,又蕴含一种哲理,从大俗中显出大雅。可以在这点上做文章,也可以 分析“丑石”的形象,还可以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等等。 [佳作赏析] 丑石所蕴涵的深邃哲理 读贾平凹《丑石》 柳靖 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 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 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 真正的“丑石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 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小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 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 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要根据命题的要求确定评论重点。确定了评论重点,就确定了评论 的中心,也就确定了鉴赏、评价的主攻方向。怎样确定评论重点呢? 一是细读选文,注意作品的写作侧重点。有的作品把重点放在前面加以强调;有 的作品在篇幅上对重点予以突出;二是根据考题的的暗示,写自己把握得比较好 的或感受比较深的一个方面。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的鉴赏,以及对作品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论的重点确定后,还要严格筛选评论的角度,为评论的展开或深入寻求一条最 佳途径。找不到或选不准评论的角度,评论文章就有可能停留在作品内容的复述 上,就有可能写成或架空分析或含糊其辞的表面文章。无论评什么,怎样评,都 必须对所评论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关键。以 往学生的写作实践表明:往往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却是面面不到,或者变成泛泛 而谈。一句话,角度要“小”,开掘要“深”。贾平凹的这篇散文有一种清淡、 拙朴之气,又蕴含一种哲理,从大俗中显出大雅。可以在这点上做文章,也可以 分析“丑石”的形象,还可以赏析《丑石》欲扬先抑的写法,等等。 [佳作赏析] 丑石所蕴涵的深邃哲理 ——读贾平凹《丑石》 柳靖 中国的文学家似乎对石头情有独钟,《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化自一块集日月精华 于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他笔下的石头其 实是一块通灵宝玉。而贾平凹的《丑石》中所写的却的的确确是一块石头,一块 真正的“丑石
《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 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 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 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 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 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 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人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 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 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 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 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 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就是这块丑石却能引起我们 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 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晢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看作贾平凹 的夫子自道,其实从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身上,我们何尝找 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 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 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 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 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 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 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 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 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
《丑石》的故事很像现代版的“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了一块玉 璞,他断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后将其献给厉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认为只是块石头, 他因此获罪而失去了双脚。直到文王继位,才“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 金”,终于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为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相比之下, 丑石的命运似乎更悲惨一些。因为和氏璧虽不为普通玉匠所识,却还有卞和的加 意珍惜,而丑石却从天上陨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们的白眼和咒骂。 村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它,大人嫌它丑而无用,既不能用来垒墙,也不能用来铺 台阶、洗石磨;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想合伙搬走 他。对于世俗的种种误解、冷眼,丑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种程度上 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 上发过热,闪过光。”即使陨落凡间,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 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贾平凹的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 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际娓娓道来。但就是这块丑石却能引起我们 心灵上的震撼和共鸣。它不像一般的散文,仅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愉悦,它分明 是一篇包含极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将这篇文章看作贾平凹 的夫子自道,其实从那块“丑到极处”又“美到极处”的丑石身上,我们何尝找 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们有时会因为自己没有倾国倾城之貌,没有显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 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个人真正的动人之处并不在于外表和出身,而是来自内 在的涵养以及人格的魅力。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便成为掌握自己命运 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逊于他人,我们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为每个人 体内都蕴藏着一股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一番作为 和成就。李白曾豪迈地吟咏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我们也应相信天造之 才,各有其用,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自信,就会拥有美丽、完美的人生,因为自信 的人身上会闪耀动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并非全由鲜花、掌声和赞誉铺就,在我们享受成功的喜悦之前必得经过 一番砺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丑石在人间的遭遇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呢?古往今来,凡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