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测就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的类型:、 常见论证方法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证的方式:
议论文三要素: 、 、 。 论据的类型: 、 。 常见论证方法 、 、 、 、 。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 。 论证的方式: 、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 “高分低能”“会读书不 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 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 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 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 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 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 个方面来谈问题的。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 “高分低能”“会读书不 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 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 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 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有格物致烦精神 受绕
丁肇中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 美国。三个月后随父 母回到中国。1956年 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 习,1960年获得科学 硕士学位,1962年获 得(物理学)哲学博 士学位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 美国。三个月后随父 母回到中国。1956年 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 习,1960年获得科学 硕士学位,1962年获 得(物理学)哲学博 士学位
掌握字词 肇(zho)事 格物致知 彷徨( (pang huang)不知所措 帆风顺袖手旁观
肇(zhào)事 格物致知 彷徨(páng huáng)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 掌握字词
整体感知 请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给金文划分层次 归纳意思
请按照“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 归纳意思。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I段):提出问题。中国学 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 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 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 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 代提出希望
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中国学 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 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 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 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 一代提出希望
自学习(阅读第1、2、3、13自然段)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 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自主学习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 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 “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 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第1、2、3、13自然段)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 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 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 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 “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 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 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 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 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 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 的。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 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 能消极的袖手旁观
4、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 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 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 的。 5、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 意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 索;第 二,探索应该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不 能消极的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