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寒波澹澹起( )著一“闹”字( 悴( 鼙然( )遽以此意 灯火阑珊 )必豁人耳目( 无矫揉装束之态(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草率 )然二者颇难分别 (很 稼轩之词豪(豪迈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 量 自成高格_( 崇高的格调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沾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仿效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出 3、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白鸟悠悠下(名动,飞下)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形使动,使……开阔 昨夜西风凋碧树(动使动,使……凋落)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名动,衡量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 《人间词话》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寒波澹澹..起( )著.一“闹”字( )憔. 悴. ( ) 蓦.然( )遽.以此意( )灯火阑珊.. ( )必豁.人耳目( ) 无矫揉装束之态(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 草率 )然二者颇.难分别 ( 很 ) 稼轩之词豪. ( 豪迈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衡 量 ) 自成高格.. ( 崇高的格调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沾 染 ) 犹东施之效.捧心也(仿效 )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写 出 ) 3、指出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白鸟悠悠下. ( 名动,飞下 ) 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形使动,使……开阔 ) 昨夜西风凋.碧树( 动使动,使……凋落 )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 名动,衡量 ) 4、翻译下列句子 (1)、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苏轼的词意境广阔,辛弃疾的词气势豪迈,如果没有两位词人的胸襟而勉 强学习他们的词,就好比东施效仿西施得病捂胸口,更加显得丑陋! (2)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心目。其词脱口而出, 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 矣 译文:大家之作,写的情必定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写的景必定生动如画,如在 眼前。语言仿佛娓娓而谈,来自生活,自然天成。大家的生活阅历丰富,见闻丿 博,富有真知,思想深沉,这些品质都表现在他的作品里。以这一点去衡量古今 作家的优劣,十之八九不会出错。 (3)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 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译文: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态度和审视,需要亲自体会,又需要有超然之外的观 点。在其中体会,才能描述它。超然之外才能总结概括它。亲自体会过,写出来 的东西才生动。 5、背写下列诗句 (1)泪眼问花花不语,_乱红飞过秋千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鹍声里斜阳暮。。 (3)采菊东篱下,_悠然见南山—。(4)_明月不谙离恨 斜光到晓穿 朱 (5)欲寄彩笺兼尺素。_山长水阔知何处!(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7)众里寻他千度。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 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 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将牛①,生子而大, 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 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 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 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 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 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⑩①狞牛:母牛。②夷吾:即管仲。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名(命名)(2)臣故畜狞牛畜(养) (3)公诚愚矣诚(确实)(4)管仲正衿再拜曰正(使……正)
2 译文:苏轼的词意境广阔,辛弃疾的词气势豪迈,如果没有两位词人的胸襟而勉 强学习他们的词,就好比东施效仿西施得病捂胸口,更加显得丑陋! (2)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心目。其词脱口而出, 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 矣。 译文:大家之作,写的情必定深入人心,感人肺腑;写的景必定生动如画,如在 眼前。语言仿佛娓娓而谈,来自生活,自然天成。大家的生活阅历丰富,见闻广 博,富有真知,思想深沉,这些品质都表现在他的作品里。以这一点去衡量古今 作家的优劣,十之八九不会出错。 (3)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 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译文: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态度和审视,需要亲自体会,又需要有超然之外的观 点。在其中体会,才能描述它。超然之外才能总结概括它。亲自体会过,写出来 的东西才生动。 5、背写下列诗句 (1)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 去 。 (2)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 鹃声里斜阳暮。 。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 朱户。 (5)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7)众里寻他千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 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 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 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 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 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 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 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 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注]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臣名之 名( 命名 ) (2)臣故畜牸牛 畜( 养 ) (3)公诚愚矣 诚( 确实 ) (4)管仲正衿再拜曰 正(使……正 )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 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重点词:“使理安”, 兼顾全句)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一样被欺负,也一定不会给他马驹的。(重点词: “见”“暴与”,兼顾全句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狱讼不正,“修政”的内容是_完善法制_。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 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 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 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 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 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 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 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 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 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编年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司马光(人 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简易_,后者烦扰_。(用文中 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用法(或:从严)
3 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B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使尧在上,咎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 假使尧在上主政,咎繇当法官,怎么会有夺人马驹的呢? (重点词:“使”“理”“安”, 兼顾全句) (2)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如果有人像 这个老 人—样被 欺负, 也—定不 会给他 马驹的 。(重 点词: “见”“暴”“与”,兼顾全句) 4.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 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 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 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 5.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___狱讼不正 __,“修政”的内容是_完善法制___。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 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 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 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 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 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 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 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 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 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编年 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司马光__(人 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简易 ,后者 烦扰 。(用文中 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用法(或:从严)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