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①本题考试时间为110分钟,满分为120分; ②将卷Ⅰ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和卷Ⅱ。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稍逊(xn)分外(fen) 风骚(sao) 济慈(ci) B喑哑(細)丝缕(l)襁褓( qiang bao) 折腰(zhe) C闪烁(shu0)颤抖(chan)凝望(ning) 庸碌(I) D静谧(m)遐想(xi)栖息(q) 角落(jio) 2.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A扶掖可汗垂手征引 法门禁锢斗笠骈进 C模式细语寂寞受用 莽葬田圃喧嚷留滞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根深蒂固断章取意轻而易举 B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袖手旁观味同嚼蜡 C不求甚解吹毛求此高谈阔论怀古伤今 D为民请命开卷有义狂妄自大因小失大 4.下列语句中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0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 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 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 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5.下列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持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6.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读书应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起来的方法 对应 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就可能对必须仔细研究的东西囫囹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 象 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很可怜的 点收获。 两种方法不可偏废,应该巧妙结全。这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可 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 A所以但是于是不仅因而 B如果要是因此不但甚至 C因为即使所以不仅因此D.假使假如因而不但所以 初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1页 共 8 页 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①本题考试时间为 110 分钟,满分为 120 分; ②将卷Ⅰ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和卷Ⅱ。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喑.哑(ān) 丝缕.(lǚ) 襁褓..(qiáng băo) 折.腰(zhé) C.闪烁.(shuò) 颤.抖(chàn) 凝.望(níng) 庸碌.(lù) D.静谧.(mì) 遐.想(xiá) 栖.息(qī) 角.落(jiăo) 2.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项是( ) A.扶掖 可汗 垂手 征引 B.法门 禁锢 斗笠 骈进 C.模式 细语 寂寞 受用 D.莽莽 田圃 喧嚷 留滞 3.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孜孜不倦 根深蒂固 断章取意 轻而易举 B.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袖手旁观 味同嚼蜡 C.不求甚解 吹毛求此 高谈阔论 怀古伤今 D.为民请命 开卷有义 狂妄自大 因小失大 4.下列语句中运用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0.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B.杨丽萍在她的舞蹈表演中,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用灵活优美的舞姿去表现和诠释中国民 族舞蹈的魅力与内涵。 C.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关心和帮助,相敬如宾,友好相 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D.相同的思想、观点、趣味及理想,使他们两人常常一拍即合,一见面就感到一种相互理 解的愉悦和心灵的快乐。 5.下列用词造句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这次班会经过大家的充分酝酿,组织得非常好。 B.拮据:她的性格十分内向,在陌生人面前常常拮据不安。 C.怂恿: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我决定今年暑假去西藏旅游。 D.精致:文具店里摆放着几个精致的笔盒,我很想买一个。 6.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读书应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起来的方法。 对 应 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就可能对必须仔细研究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 象。 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很可怜的 一点收获。 两种方法不可偏废,应该巧妙结全。这 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可 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 A.所以 但是 于是 不仅 因而 B.如果 要是 因此 不但 甚至 C.因为 即使 所以 不仅 因此 D.假使 假如 因而 不但 所以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远处群山 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 8.下列对文体、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傅雷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C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立论文 二、(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4题 ①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 “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 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 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 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 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③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 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 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⑦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擦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 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9.段②中“一条新生路”指的是() A.自夸“地大物博 B信“国联” 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D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10.段⑦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宜传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宜传 11.段⑥“这一类的人们”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1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 B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C被喻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们 D.“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12.选文正面立论的论点句是() A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初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2页 共 8 页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 , , 。远处群山 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8.下列对文体、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傅雷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C.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立论文 二、(12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9—14 题。 ①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 “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 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 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 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 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③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 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 的脊梁。 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 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⑦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 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9.段②中“一条新生路”指的是( ) A.自夸“地大物博” B.信“国联” C.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D.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10.段⑦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11.段⑥“这一类的人们”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 A.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 B.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C.被喻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们 D.“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12.选文正面立论的论点句是( ) A.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3.段⑤中除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A引用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正反论证 14.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驳立结合的方式是() A先驳后立B.先立后驳C边驳边立D边立边驳 三(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5-18题。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 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 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 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 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 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 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 对它反复推蔽,还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 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5.段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A承上启下B总结上文C统领下文D开门见山 16.失去创造力的原因是() A经常保持了好奇心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C.自我压制 D相信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7.拥有创造力的人的主要表现是() A没有渊博的知识 B没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D留意自己很小的想法或灵感 18.段②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举例论证B比喻论证C因果论证D类比论证 四、(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从《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9—-21题 第一要敬业。敬竽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 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 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 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的名称,丛俗人眼里看 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 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 初三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3页 共 8 页 13.段⑤中除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 A.引用论证 B.对比论证 C.比喻论证 D.正反论证 14.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驳立结合的方式是( ) A.先驳后立 B.先立后驳 C.边驳边立 D.边立边驳 三(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 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 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 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 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 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 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 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 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 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 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5.段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上文 C.统领下文 D.开门见山 16.失去创造力的原因是( ) A.经常保持了好奇心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C.自我压制 D.相信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7.拥有创造力的人的主要表现是( ) A.没有渊博的知识 B.没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D.留意自己很小的想法或灵感 18.段②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比喻论证 C.因果论证 D.类比论证 四、(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从《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回答 19——21 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 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 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 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 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 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 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 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
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 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 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 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9、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C.对比论证D.举例论证 20、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21、统领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是()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B.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C.第一要敬业。D.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五、(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从《陈涉世家》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22-25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荀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 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 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 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悉。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2.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阳夏(jia) B陈胜王(wing)C当行(hing)D.间令(jian) 23.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A.发闾左適成渔阳 B为天下唱 C固以怪之矣 D皆指目陈胜 2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数谏故(屡次) B怅恨久之(失望 C楚人怜人(可怜)D.辍耕之垄上(去、往) 5.对“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燕雀知道鸿鸽的志向。 燕雀怎么知道鸿鸽的志向呢 C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 D鸿鸽的志向被燕雀发现了 初三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4页 共 8 页 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 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 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 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9、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 A.比喻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 20、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21、统领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是( )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B.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C.第一要敬业。 D.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五、(8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从《陈涉世家》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 22~25 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 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 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 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 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 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2.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阳夏.(jiă) B.陈胜王.(wáng) C.当行.(háng) D.间.令(jiàn) 23.选出下面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发闾左適戍渔阳 B.为天下唱 C.固以怪之矣 D.皆指目陈胜 2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数.谏故(屡次) B.怅.恨久之(失望) C.楚人怜.人(可怜) D.辍耕之.垄上(去、往) 25.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燕雀知道鸿鹄的志向。 .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C.燕雀不知道鸿鹄的志向? D.鸿鹄的志向被燕雀发现了
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题号 大七八九 总分 得分 六、(5分,每小题1分) 2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词原句: A.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要记住,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 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E.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七、(3分,每小题1分) 27.按要求默写; A.《沁园春·雪》中的对偶比喻句是 B.《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C.《陈涉世家》中陈胜在作起义动员时,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的一句话是 八、(12分,见题后标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8-31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 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 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生道 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 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 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 初三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5页 共 8 页 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第Ⅱ卷(表述题·共 70 分) 题号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六、(5 分,每小题 1 分) 26.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词原句: A.望长城内外, ;大河上下, 。 B.要记住,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 。 C.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 。 D.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 E.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 七、(3 分,每小题 1 分) 27.按要求默写: A.《沁园春·雪》中的对偶比喻句是 , 。 B.《沁园春·雪》中的主旨句是 , 。 C.《陈涉世家》中陈胜在作起义动员时,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的一句话是 ! 八、(12 分,见题后标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28—31 题。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 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 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 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 17 岁失去母亲,26 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 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 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
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 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 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 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 石使你站得更高。”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 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着。(有删改) 28、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谷: 29、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删 去?为什么:(3分) 30、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和“垫脚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谷:绊脚石: 垫脚石 31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4分) 九、作文(50分) 32、社会上的一种现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书本上的一段话,甚至年轻人中一句流行语,只 要触动了你的思想,让你心有所感,你就可以对其发表看法,以“从——谈起”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提示: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对“事”的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耳闻目睹许多事情,这些是产生看法 的基础,但无需每事都议,而应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 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以为戒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普遍意 义的、能引起大家关注的事 其次,对事的叙述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清楚简要。叙事是为议论做铺垫,所以要简要, 初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6页 共 8 页 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 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 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 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 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 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28、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第④段“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词能否删 去?为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 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并作简要分析。(4 分 ) 答: 九、作文(50 分) 32、社会上的一种现象,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书本上的一段话,甚至年轻人中一句流行语,只 要触动了你的思想,让你心有所感,你就可以对其发表看法,以“从——谈起”为题,写一篇 不少于 600 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写作指导】 提示: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对“事”的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耳闻目睹许多事情,这些是产生看法 的基础,但无需每事都议,而应该选择那些有话可说、有理可讲的事。它可以是应该肯定的正 面事例,也可以是应该批评或引以为戒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普遍意 义的、能引起大家关注的事。 其次,对事的叙述应把握一个基本原则:清楚简要。叙事是为议论做铺垫,所以要简要
用语上要巧妙地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凡与议论无关的一概要略去,这叫“定向叙述”。同 件事,确定的论点不同,叙述的角度和重点就会不同。 再次,“事一议”的作文,毫无疑问“议”是关键,是行文的重点,我们应在“议”上花大力 气,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这里的“议”是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 或贬斥。是就事论理,一定不能脱离开所叙之事。怎样才能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呢?这主要 靠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还要围绕观点、联系实际摆事实,以此来增强议的力度 初三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7页 共 8 页 用语上要巧妙地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凡与议论无关的一概要略去,这叫“定向叙述”。同一 件事,确定的论点不同,叙述的角度和重点就会不同。 再次,“一事一议”的作文,毫无疑问“议”是关键,是行文的重点,我们应在“议”上花大力 气,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这里的“议”是对所叙之事的是非、优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扬, 或贬斥。是就事论理,一定不能脱离开所叙之事。怎样才能把道理讲充分、讲透彻呢?这主要 靠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还要围绕观点、联系实际摆事实,以此来增强议的力度。 100 200 300
试题第8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8页 共 8 页 400 500 600 700
初三语文试题第9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9页 共 8 页
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I卷(共50分,每小题2分)答案 题号1 89|101112131415 答案BDBc|B|BcD|D|D|B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c|DAB C B DCB 第Ⅱ卷(共70分,见题后标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六、(5分,每小题1分,如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26、A惟余莽莽顿失滔滔B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E笑从双脸生 七、(3分,每小题1分,如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27、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八、(12分,见答案标分) 28、(3分)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 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 29、(3分)不能删。(1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 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2分;语意相近即可) 30、(2分)绊脚石: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或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铺墊或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1、(4分)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普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 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1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 析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九、作文(50分) 32、①内容占25分,表达占20分,书写占5分; 缺题目者扣2分; ③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出现的错别字只扣一次,扣满3分为止 初三语文试题第10页共8页
初三语文试题 第10页 共 8 页 初三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共50分,每小题2分)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C B B C D D D B C C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A B A C B D C B 第Ⅱ卷(共70分,见题后标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六、(5分,每小题1分,如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26、A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B 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C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D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E 笑从双脸生 七、(3分,每小题1分,如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27、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B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八、(12分,见答案标分) 28、(3分)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文中运用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论证了历 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观点,进一步增强了说服力。 (明确方法计1分;准确说出好处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 29、(3分)不能删。(1分)因为往往一词强调了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 做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2分;语意相近即可) 30、(2分)绊脚石: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或障碍。垫脚石:人生路上不断前进的铺垫或凭借 (明确两者内涵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31、(4 分)论述的中心论点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 求,成为生活的强者)(2 分;意思相近即可);举例 1 分(只要与观点相吻合即可);结合事例分 析计 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九、作文(50 分) 32、① 内容占 25 分,表达占 20 分,书写占 5 分; ② 缺题目者扣 2 分; ③ 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出现的错别字只扣一次,扣满 3 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