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单元“课程与教学美学” 的学习设计方案 这是本课程的第十九单元,按照第一节和第二节课分别设计。 、学习目标 1、识记概念∶课程与教学美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美学法则、课程中的 科学美、教与学的审美性。 2、了解课程与教学美学这一独特的知识领域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3、初步掌握发现、鉴赏和创造课程与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的基本美学法则 4、能够阐明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审美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5、拓展从审美意义上来认识、理解、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实质。 6、增强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敏感性。 、活动形式 (1)分组汇报预习收获与疑难。 (2)轮值组长在全班汇报本小组预习情况。 (3)教师结合学生提问进行讲授 (4)学生作业。 三、活动技巧 (1)准确表达一一认真反思和准备,将自己看法和学习意见,简要而准确地 说出 (2)认真倾听各位同学的发言,帮助分析他们发言中的优缺点,互相促进。 (3)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4)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作业,增强自学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四、阅读资料 柯伦:《教学的美学》,《教育研究》1985年第3期。载于瞿葆奎主编、徐勋 施良方选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46-151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钟以俊、焦凤君著:《教学美学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五、时间:80分钟
第十九单元“课程与教学美学” 的学习设计方案 这是本课程的第十九单元,按照第一节和第二节课分别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概念:课程与教学美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美学法则、课程中的 科学美、教与学的审美性。 2、了解课程与教学美学这一独特的知识领域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3、初步掌握发现、鉴赏和创造课程与教学中的审美因素的基本美学法则。 4、能够阐明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审美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5、拓展从审美意义上来认识、理解、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实质。 6、增强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敏感性。 二、活动形式 (1)分组汇报预习收获与疑难。 (2)轮值组长在全班汇报本小组预习情况。 (3)教师结合学生提问进行讲授 。 (4)学生作业。 三、活动技巧 (1)准确表达——认真反思和准备,将自己看法和学习意见,简要而准确地 说出。 (2)认真倾听各位同学的发言,帮助分析他们发言中的优缺点,互相促进。 (3)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4)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作业,增强自学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 四、阅读资料 1、 柯伦:《教学的美学》,《教育研究》1985 年第 3 期。载于瞿葆奎主编、徐勋、 施良方选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146-151 页。 2、 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 3、 钟以俊、焦凤君著:《教学美学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年版。 五、时间:80 分钟
六、第一节课一—“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课程与教学美学 活动过程设计(40分钟) 师生站立互相鞠躬开课。 教师引入(4分钟)。教师提出询问上次课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引 入第一节为“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课程与教学美学”。使学生准备 好提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提出疑问(10分钟)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汇报预习心得,提出疑难部分与问题(每位成员时间 不超过1.5分钟)。然后自由发言,讨论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轮值组长记录 发言要点,并控制时间与秩序 第二步:轮值组长在全班简要汇报本组讨论结果。(10分钟) 第三步: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重点与难点,利用ppt进行讲授。(时间16 分钟) 按时下课。 七、第二节课—“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答疑”一一活动过程设计(40分钟) 第一步:小组自由选择专题进行讨论。(时间15分钟) 要求: 教师事先拟定四个讨论题目:1、课程与教学的审美性的基本涵义是什么?2、 怎样理解创造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审美价值?3、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审美性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什么是科学美?如何挖掘科学课程中科学美的因素? 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题目展开讨论。自由发言,但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 的观点。轮值组长记录发言重点内容,并注意维持讨论氛围,避免出现懈怠、 分心的局面。 第二步:轮值组长在全班汇报本小组讨论题目与讨论情况,注意表达要清晰 抓住重点。(时间15分钟) 第三步: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表现,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时间7分 第四步:布置作业和指导(3分钟)。要求学生: 1、课外上网完成第十九单元学习测试题〃; 2、第二十单元预习指导。 3、填写本单元教学评价问卷。完成的同学交轮值组长,就可以离开课室:;轮值 组长收齐后交教师 八、学习工具准备 1、一个PPT 2、第十九单元学习调查问卷60份 3、第十九单元学习测试题 4、第二十单元预习指导(WORD,PPT); 5、白纸一搭
六、第一节课——“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课程与教学美学’”—— 活动过程设计(40 分钟) 师生站立互相鞠躬开课。 教师引入(4 分钟)。教师提出询问上次课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然后引 入第一节为“在预习基础上师生共同学习‘课程与教学美学’”。使学生准备 好提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提出疑问(10 分钟) 要求:小组成员轮流汇报预习心得,提出疑难部分与问题(每位成员时间 不超过 1.5 分钟)。然后自由发言,讨论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轮值组长记录 发言要点,并控制时间与秩序。 第二步:轮值组长在全班简要汇报本组讨论结果。(10 分钟) 第三步:教师结合学生提出的重点与难点,利用 ppt 进行讲授。(时间 16 分钟) 按时下课。 七、第二节课——“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答疑”——活动过程设计(40 分钟) 第一步:小组自由选择专题进行讨论。(时间 15 分钟) 要求: 教师事先拟定四个讨论题目:1、课程与教学的审美性的基本涵义是什么?2、 怎样理解创造性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审美价值?3、信息技术对课程的审美性产 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什么是科学美?如何挖掘科学课程中科学美的因素? 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题目展开讨论。自由发言,但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 的观点。轮值组长记录发言重点内容,并注意维持讨论氛围,避免出现懈怠、 分心的局面。 第二步:轮值组长在全班汇报本小组讨论题目与讨论情况,注意表达要清晰, 抓住重点。(时间 15 分钟) 第三步:教师答疑、点评各组表现,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时间 7 分 钟) 第四步:布置作业和指导(3 分钟)。要求学生: 1、课外上网完成“第十九单元学习测试题”; 2、第二十单元预习指导。 3、填写本单元教学评价问卷。完成的同学交轮值组长,就可以离开课室;轮值 组长收齐后交教师。 八、学习工具准备 1、一个 PPT; 2、第十九单元学习调查问卷 60 份; 3、第十九单元学习测试题; 4、第二十单元预习指导(WORD,PPT); 5、白纸一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