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药效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四、药物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四、药物的作用机理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也 称药物的效应。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的改变。 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使机能增强或减弱,即兴奋和 抑制两大功能。 药物 增强 一兴奋作用,如咖啡因 机体→机能 减弱 抑制作用,如阿托品 就整体来看,药物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常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可能同时存在 于不同的组织器官。例如,咖啡因对心脏可呈现直接兴奋作用,加强心肌收缩 力,而对血管却呈现扩张和松弛作用,表现出抑制性能;麻黄碱可使心肌收缩 力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表现为兴奋作用,而对支气管平滑肌却使之弛 缓,表现为抑制效应。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除兴奋和抑制作用外,有些药物 如抗微生物药主要作用于病原体,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使机体的生 理、生化机能免受损害或恢复正常
一、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是指药物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也 称药物的效应。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 的改变。 药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基本表现为使机能增强或减弱,即兴奋和 抑制两大功能。 药 物 增强——兴奋作用,如咖啡因 机 体 机 能 减弱——抑制作用,如阿托品 就整体来看,药物的兴奋或抑制作用常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可能同时存在 于不同的组织器官。例如,咖啡因对心脏可呈现直接兴奋作用,加强心肌收缩 力,而对血管却呈现扩张和松弛作用,表现出抑制性能;麻黄碱可使心肌收缩 力加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表现为兴奋作用,而对支气管平滑肌却使之弛 缓,表现为抑制效应。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除兴奋和抑制作用外,有些药物 如抗微生物药主要作用于病原体,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从而使机体的生 理、生化机能免受损害或恢复正常
二、 药物作用的方式 1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称为局部作用。如硫酸钠的导泻作用,局麻药的麻痹感觉神经末梢的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指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 用部位产生的作用。也称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或系统作用(systemic action)。如解热阵痛药的作用、肌注青霉素的抗感染作用等。 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所产生的原发作用 (primary action)。 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由直接作用所引起的其它器官的效应,也称继 发作用(secondary)。 3选择性作用 许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一组织、器官或病原微生物的某一代 谢环节产生主要的或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很弱或几乎无 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如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青霉素的杀灭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产 生很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就小或没有副作用;反之,选择性低的药物针 对性不强,反作用较多(所以要不断的开发新药)。一般来讲, 药物作用 的选择性是相对的
二 、药物作用的方式 ⚫ 1 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local action):药物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 称为局部作用。如硫酸钠的导泻作用,局麻药的麻痹感觉神经末梢的作用。 吸收作用(absorptive action):指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 用部位产生的作用。也称全身作用(general action )或系统作用(systemic action)。如解热阵痛药的作用、肌注青霉素的抗感染作用等。 ⚫ 2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所产生的原发作用 (primary action)。 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由直接作用所引起的其它器官的效应,也称继 发作用(secondary)。 ⚫ 3 选择性作用 许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一组织、器官或病原微生物的某一代 谢环节产生主要的或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作用很弱或几乎无 作用,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如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青霉素的杀灭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 ⚫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选择性高,针对性强,产 生很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就小或没有副作用;反之,选择性低的药物针 对性不强,反作用较多(所以要不断的开发新药)。一般来讲,药物作用 的选择性是相对的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概念 治疗作用:在临床使用药物时,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 利的作用, 称为药物的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 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action) 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二者不是固 定不变的,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或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 (一)概念 治疗作用:在临床使用药物时,产生的对防治疾病有 利的作用, 称为药物的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 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action) ⚫ 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存在不同程 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二者不是固 定不变的,有时可以相互转化。 ⚫ 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或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治疗作用 ·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 因子,中医称治本。如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特效 解毒药的解毒作用。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改善疾病症状,中 医称治标。如剧烈性疼痛时应用的阵痛药;解热阵痛药使发 热的体温下降至正常,但如果病因不除,药物作用过后体温y 又会升高。 对症治疗虽不能消除病因,但可驱除或减轻严重危害机体 的症状,使失去平衡或失去代偿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提高 机体的抗病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对因治疗创造机 会。有些情况,对因和对症同时进行(标本兼治),才能取 得最佳的疗效
(二)治疗作用 ⚫ 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 ⚫ 1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致病 因子,中医称治本。如抗菌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特效 解毒药的解毒作用。 ⚫ 2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改善疾病症状,中 医称治标。如剧烈性疼痛时应用的阵痛药;解热阵痛药使发 热的体温下降至正常,但如果病因不除,药物作用过后体温y 又会升高。 对症治疗虽不能消除病因,但可驱除或减轻严重危害机体 的症状,使失去平衡或失去代偿的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提高 机体的抗病力,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为对因治疗创造机 会。有些情况,对因和对症同时进行(标本兼治),才能取 得最佳的疗效
(三)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 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 1副作用(side effect)):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 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副作用一般 较轻微,危害不大,容易恢复。如阿托品 副作用一般是可预见的,往往很难避免,临床用药时应设法纠正。麻黄 碱用作平喘药时,可与巴比妥配合,对抗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克服失 眠、过度兴奋的副作用。 2毒性作用(toxic effect):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功能 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用药后立即发生,常由剂量过大引起, 表现为心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危及生命!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 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的,表现为肝、肾、 骨髓的损害。 特殊毒性反应:有些药物产生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 药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设法减轻或防止
(三)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 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 ⚫ 1 副作用(side effect):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 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副作用一般 较轻微,危害不大,容易恢复。如阿托品 ⚫ 副作用一般是可预见的,往往很难避免,临床用药时应设法纠正。麻黄 碱用作平喘药时,可与巴比妥配合,对抗其对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克服失 眠、过度兴奋的副作用。 ⚫ 2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功能 紊乱、组织损伤的作用。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用药后立即发生,常由剂量过大引起, 表现为心血管、呼吸功能的损害。危及生命! ⚫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长期蓄积后逐渐产生的,表现为肝、肾、 骨髓的损害。 特殊毒性反应:有些药物产生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 ⚫ 药物的毒性作用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设法减轻或防止
3过敏反应ypersensitivity)):也称变态反应((allergy),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如微量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 克,人和动物都可发生。具遗传性。致敏原可能是药物本身,或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产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治疗应立即停药,根据需要给予抗过敏 药,如肾上腺素、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同时要设法促进体内药 物的排泄。 4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由于肠道正常菌群被破坏,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 或抗药的细菌大量繁殖,轻者引起V、Vk缺乏,重者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感 染。后者也称为“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 效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受体的牢固结合,靶器官药物尚未清除,或由于药 物造成的不可逆的组织损害所致。 如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由于副反馈作用,垂体前叶下丘脑受抑制,即使肾上 腺皮质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对应激反应在停药后半年以上可能仍未恢复,也 称药源性疾病。 可是不良反应,也可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后遗效应。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抗生素后白细胞促进效应(postantibitic leucocyte enhancement effect.PALE)
3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也称变态反应(allergy),其本质是免疫反应。 与剂量无关,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如微量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 克, 人和动物都可发生。具遗传性。致敏原可能是药物本身,或药物在体内的 代谢产物,也可能是药物制剂中的杂质。治疗应立即停药,根据需要给予抗过敏 药,如肾上腺素、抗组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同时要设法促进体内药 物的排泄。 4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由于肠道正常菌群被破坏,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 或抗药的细菌大量繁殖,轻者引起VB、VK缺乏,重者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感 染。后者也称为“二重感染” 。 5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 效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受体的牢固结合,靶器官药物尚未清除,或由于药 物造成的不可逆的组织损害所致。 如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由于副反馈作用,垂体前叶/下丘脑受抑制,即使肾上 腺皮质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但对应激反应在停药后半年以上可能仍未恢复,也 称药源性疾病。 可是不良反应,也可产生对机体有利的后遗效应。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抗生素后白细胞促进效应(postantibitic leucocyte enhancement effect, PALE)等
四、药物的作用机理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 l受体(receptor)的概念 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识别某些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相结合的生 物大分子。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做配体(ligand)。 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其本质是特殊的蛋白质 (糖蛋白或脂蛋白)。 受体一般具有三个特性:①饱和性,每个细胞的受体数量是一定的,因 此可与受体结合的配体的数量也是有限的;②特异性,特定的配体与受体的 结合是特异性的结合,配体在结构上与受体应是互补的,一般来说有效的药 物对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③可逆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应以非代谢的方 式解离,而且得到的配体不是其代谢产物,是配体原形本身。 内源性活性物质:机体内固有的 配体 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活性肽、抗原、抗体等 外源性活性物质:来自体外的 指药物及毒物等
四、药物的作用机理 ⚫ (一)药物作用的受体学说 1 受体(receptor)的概念 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识别某些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并与之相结合的生 物大分子。 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叫做配体(ligand)。 受体主要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细胞核内,其本质是特殊的蛋白质 (糖蛋白或脂蛋白)。 受体一般具有三个特性:①饱和性,每个细胞的受体数量是一定的,因 此可与受体结合的配体的数量也是有限的;②特异性,特定的配体与受体的 结合是特异性的结合,配体在结构上与受体应是互补的,一般来说有效的药 物对受体应具有高亲和力;③可逆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应以非代谢的方 式解离,而且得到的配体不是其代谢产物,是配体原形本身。 内源性活性物质:机体内固有的 配体 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活性肽、抗原、抗体等 外源性活性物质:来自体外的 指药物及毒物等
。2受体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受体在介导药物效应中主要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第一信史物质(配体) 受体→受体被激活 一·产生第二信史 (cAMP、cGMP、DG、R3Ca2+) 产生生理效应·一效应器一传递、放大信号
⚫ 2 受体的功能及作用方式 ⚫ ⚫ 受体在介导药物效应中主要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 第一信史物质(配体) ⚫ 受 体 受体被激活 产生第二信史 ⚫ (cAMP、cGMP、DG、IP3、Ca2+) ⚫ ⚫ 产生生理效应 效应器 传递、放大信号
3受体学说 ④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1933年由Clark提出 内容:a-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b药物效应与 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 效应;c-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 Arien(1954年)和Stephenson(1956年)先后对占领学说提出修 正:药物与受体之间必须具有亲和力(亲和力表示药物与受体结 合的能力,服从质量作用定律);药物必须具有内在活性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诱导效应的能力决定于内在活性);不同的药物具 有不同的内在活性,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Drug+Receptor.→RD→ Effecacy 激动剂: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叫做激动剂 拮抗剂:另一类药物虽然与受体具有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与受体结合后不仅不能诱导效应,反而因占据了受体影响了激动 剂与受体的作用,这样的药物称拮抗剂
3 受体学说 ⚫ ①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1933年由Clark提出 ⚫ 内容:a-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可逆的;b-药物效应与 被占领受体的数量成正比,当全部受体被占领时,就会产生最大 效应;c-药物浓度与效应关系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 Arien (1954年)和Stephenson(1956年)先后对占领学说提出修 正:药物与受体之间必须具有亲和力 (亲和力表示药物与受体结 合的能力,服从质量作用定律) ;药物必须具有内在活性(药物与 受体结合后,诱导效应的能力决定于内在活性);不同的药物具 有不同的内在活性,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 Drug + Receptor RD Effecacy ⚫ 激动剂: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叫做激动剂 ⚫ 拮抗剂:另一类药物虽然与受体具有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与受体结合后不仅不能诱导效应,反而因占据了受体影响了激动 剂与受体的作用,这样的药物称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