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一表达技巧 描写手法 主要有:白、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剧比、扬、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匝 然的墨色线条来勾数画面,威形写意,不事然托不蘑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 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 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 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感受。即然用线条勾勒,使用筒的笔墨,不加渲染供托的写作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 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 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公子家 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 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 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存在荤种相似的,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象征語常是以具体享物来示作者的尽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 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团,首先是字把烛 象的享型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 之物寄托探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描写手法 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 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手法解析】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 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 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 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 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 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 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 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析】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 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公子家 聂夷中 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析】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锦衣玉食、五谷不分的公子哥儿的形象。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 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 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 它们联系起来。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 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 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 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 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 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 高尚情操。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反衬。常见的反村有以动材静、以乐景材哀情。例如: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 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 写,使所要袤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然袤琊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姬过狡 固人物或环塘的写来表那主要矿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 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 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2001年髙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 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 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 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 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 是两种事物都写 6、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比如虞世南的《蝉》中赋予“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 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 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 高尚情操。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称反衬。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例如: 绝句二首(其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 景画。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反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又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5、烘托 烘托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是指通过侧面 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 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 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 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 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 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 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 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 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 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 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 是两种事物都写。 6、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 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 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 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亙着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 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写形容,以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 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 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 染气氛,烘托情感。 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劲静结合是常屈 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 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 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材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 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 衬出山中的宁静 9、正侧结合
请看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 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 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 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 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 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 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如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 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 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 染气氛,烘托情感。 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 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 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 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 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 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 衬出山中的宁静。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写府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写是正面描 写;描写象周的享,使矿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 给读者郾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在李白《梦游天姥昑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 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 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 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⑩痺任世界和梦鷹。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纵靂 淾显实塘。《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 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 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 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来之塘。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 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髙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 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今夜鄘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实”是指客溯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娑事、实塘。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 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塘,为读者提 然广的申美空闻,充实人们的申美趣殊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 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 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 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 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 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形势高度戒备, 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 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 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 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 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 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 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三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 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 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 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今夜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 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简单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 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矿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 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拓,从而突出中心的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 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髙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1、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 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然云折月,使主体形 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得到出一点隐括会面的效果。 广甓头为面写就头为点,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 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 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虚写)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厕是从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探意并 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想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 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 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 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 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易内容表现主 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 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 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1)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 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 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2)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 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 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 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11、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 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 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 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如柳 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 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虚写)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 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 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 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 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 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 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 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 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 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 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 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 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 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 之书》) 【区别几组概念】: 1、“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 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 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 明 2、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 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 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提醒一下 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诗歌鉴赏一表达技巧(4) 【高考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i)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鄴]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 远景与“雁飞低”的近景、“雁飞”的髙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雁飞低 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 2.(05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 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 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 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作者自己被贬他乡,且在“垂死病中”,当听到挚友遭贬消息时,竟“惊坐起”。 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表达了对 朋友命运的深切关怀,道尽了友情的真谛,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元、 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白居易在江州读诗后,深受感动。他在给元稹 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与微 之书》) 【区别几组概念】: 1、“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 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 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 明。 2、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 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 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提醒一下—— 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4) 【高考真题回放】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 分)(2006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5 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 远景与“雁飞低”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雁飞低” 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 实。 2.(05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迴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 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答案】(1)(6分)(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 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 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分析】第(1)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 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 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 楼髙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 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 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 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 并与下旬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 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 思对即可) 【分析】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 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 容其髙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2006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 更妙,为什么?(4 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 分) 【答案】(1)(6 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 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 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分析】第(1)题是一个开放题。重点考查的是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 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 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开元四年(716)扩建, 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 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你看,雁 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 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 并与下旬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 趣盎然。但如果考生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答案】(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 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 思对即可) 【分析】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 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 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2006 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 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 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 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 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 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 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5.(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 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 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 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 犹“划破”。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 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 高低。⑥轩举:昂扬貌。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 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 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 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 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 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 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 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 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
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 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2006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 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 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 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 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 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 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 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 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 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5.(2007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 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 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 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 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 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 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 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 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 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 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 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 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 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 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 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 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
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 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 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6.(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 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 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 (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 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髙水 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 途风波险恶得多。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2007·山东卷) 出关①徐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e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 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006年高考北京卷) 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 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 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6.(2007 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 四郎飞雪晴去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 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 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 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 (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07 年江苏卷) 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 哪种表现手法? 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 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 途风波险恶得多。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 分)(2007·山东卷)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 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 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2006 年高考北京卷) 移 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 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细读本诗,觉得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 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 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描写,整句属于 的写法。而“哀” 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 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 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感情更加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 的风格。 (2)、本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 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2)、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一一哀景:急风震撼髙天发出怒 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 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 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一一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 他乡不胜的感伤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请写下你自己对三四句的赏析。(不超过50字) 答案: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 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 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 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 人的无限同情 四句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使全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 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 梦境,是虚写。将士早已是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在梦中盼归,她对家庭悲剧 不但全然不知,而且还怀有美好希望,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震撼人心悲 剧的力量。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 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细读本诗,觉得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 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 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小试牛刀】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 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 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 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 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 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本诗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秋风扫落叶的声态; 大江东去的雄迈气势;雄浑开阔;慷慨低沉苍凉悲痛;沉郁顿挫。 (2)、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恢廓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 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 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 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 他乡不胜的感伤。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陇西行 唐朝·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请写下你自己对三四句的赏析。(不超过 50 字) 答案: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 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 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 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 人的无限同情。 三、四句采用了怎样的写法,使全诗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请简要分析。 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 梦境,是虚写。将士早已是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在梦中盼归,她对家庭悲剧 不但全然不知,而且还怀有美好希望,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震撼人心悲 剧的力量。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