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六讲稿 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分) 答:虚实结合(1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1 分)。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1分,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 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解析给2分)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 答: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1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分) 答: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 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②知音难遇,怀才不 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③ 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写出一点1分,2点2分, 3点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迴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 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 了铺垫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 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 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 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 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二、文言文阅读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 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 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 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 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 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
1 训练六讲稿 江苏省泰州中学 鞠景祥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①。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1)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3 分) 答:虚实结合(1 分)。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1 分)。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1 分,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 亦可)。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如果答“借景抒情”并作解析给 2 分)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 分) 答: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 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1 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 分)。 (3)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4 分) 答: 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 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②知音难遇,怀才不 遇的感慨。(“世上”一联借九方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③ 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写出一点 1 分,2 点 2 分, 3 点 4 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 分) 答:“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 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 了铺垫。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 分) 答: 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 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 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 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 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二、文言文阅读 (陈蕃)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 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皆不就。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 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 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大将军梁 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 稍迁,拜尚书。 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 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
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 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淸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 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 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 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 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 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 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 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 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答:.C(弭:平息,消灭)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⑥ 答: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 明的治绩留任。 B.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 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答:D(“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错)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3分) 答: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个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3分) 答:(他)性格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人民也敬畏他的高义,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4分) 答:现在您坐失(错过,耽误)鼓励百姓播种的时机,反而让他们从事驱赶禽兽、开辟道 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意啊。(“失”“劝”“除”“恤”各1分) 参考译文
2 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 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 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 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 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 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臣闻人君有事于苑囿,唯仲秋西郊,顺时 讲武,杀禽助祭,以敦孝敬。如或违此,则为肆纵。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哉!田野 空,朝廷空,仓库空,是谓‘三空’。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 之时也。岂宜扬旗耀武,骋心舆马之观乎!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 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坐免归。 (选自《后汉书·陈王列传》,有删改)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左转修武令 左转:左迁,降职 B.抚养百姓,同之赤子 赤子:婴儿,小孩 C.而群贼弭息矣 弭 :更加 D.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 典:掌管,主持 答:.C(弭:平息,消灭)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蕃“直言犯谏”的一组是( ) ①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 ②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 ③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 ④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 ⑤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 ⑥不偏权富,而为世家郎所谮诉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⑥ 答: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下属郡县的官员听说他的威严都自行离职而去,唯独陈蕃因廉洁清 明的治绩留任。 B. 陈蕃为周璆下榻,把用欺诈的办法得以拜见的使者鞭打至死,都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 C. 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为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D.陈蕃反对皇帝围猎,他认为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现在“三空”时 期,皇帝不能贪图逸乐。 答:D(“只有在有战事时,才能射杀禽兽用于祭祀”错)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3 分) 答:陈蕃只尊称他的字而不直呼其名,还特意为他设一个床榻,他离开后就把榻悬挂起来。 (2)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3 分) 答:(他)性格方正严峻,不轻易接待宾客,人民也敬畏他的高义。 (3)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4 分) 答: 现在您坐失(错过,耽误)鼓励百姓播种的时机,反而让他们从事驱赶禽兽、开辟道 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意啊。(“失”“劝”“除” “恤”各 1 分) 参考译文:
(陈蕃)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遇上母亲去世,离开官职服丧。服丧 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做别驾从事。因为谏争与人不和,交回印符辞官离去。后人公府征召 举荐他为方正,都没有前往接受。太尉李固上表举荐,征召任命为议郎,又调任乐安太守。 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出名,下属郡县官员听说李膺来到,全都自动离职而去, 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明而留下没走。同郡人周璆,是位清高人士,先后几任郡守征召他全不 肯去,只有陈蕃能请他到来。陈蕃只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特别替他准备了一张床榻,他 走之后就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拜托他办事,不能得 到接见。使者采用欺骗手段得到接见,陈蕃大怒,把使者鞭打死去,获罪被降职做修武县令。 渐渐提升,被任命为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中贼人为害,公卿商议派兵征讨,又下诏令给各州郡,各地全都可以举荐 教廉、茂才。陈蕃上疏反驳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天下人民放下重担,朝廷抚养百姓, 就像养自己的孩子。现在零陵、桂阳两郡的百姓,也是皇上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 难道不是当地官员贪婪暴虐,使得他们这样做的吗?应该严令三府,暗中考察州牧郡守县令 县长,如果有那种在职而和睦团结,侵犯残害百姓的人,就立刻举报,改选清廉贤明奉公守 法的人,能够宣传法令一心爱护百姓的人。就可以不用烦劳朝廷军队,贼人就自己安定平息 了。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两千多人,三府中掾属官员超过了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该选择优 秀的人授给官职,捡出恶劣的人加以清除。哪里用得着颁发全部推荐人才的诏令,来助长托 请做官的做法呢?”(陈蕃)因为这事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放出京城担任豫章太守。 (他)禀性方正严峻,不接待宾客,下属百姓也敬畏他的清高。被征召担任尚书令,送行的 人都没有走出外城城门。 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直言上疏进谏,桓帝发怒,判决他死刑。陈蕃上书营救李 云,因此获罪免官回到家乡。又征召任命他为议郎,几天以后又任命为光禄勋 延熹六年,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上疏进谏说:“臣子听说国君到苑囿打猎,只在促秋 西郊之时。顺应时节讲习武备,猎杀禽兽供给给祭祀,来加深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背了这 些,那就是任意放纵了。何况现在有‘三空’的艰难呢!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是 所谓‘三空’。加上战乱没有停息,四方百姓流离失所,这正是陛下心情焦虑容颜憔悴,夜 不能寐以待旦的时候。难道能够耀武扬威,一心放在观赏车马奔驰上吗?还有初秋多雨,百 姓开始种麦子。现在放弃了鼓励百姓耕种的时机,而让百姓从事驱赶禽兽开辟猎场的劳役, 这不是圣明君主体恤百姓的心意。奏书上呈后没被采纳 自从陈番担任光禄勋之后,跟五官中郎将黄琬一起主管选举,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有权 势人家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现代文阅读 一张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孩一声 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一样的浓眉,一样 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卖肉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脸堆着 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正巧,今天的猪肉 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3 (陈蕃)开始在郡中任职,被举荐为孝廉,担任郎中。遇上母亲去世,离开官职服丧。服丧 期满,刺史周景征召他做别驾从事。因为谏争与人不和,交回印符辞官离去。后人公府征召 举荐他为方正,都没有前往接受。太尉李固上表举荐,征召任命为议郎,又调任乐安太守。 当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以执政威严出名,下属郡县官员听说李膺来到,全都自动离职而去, 只有陈蕃因为政绩清明而留下没走。同郡人周璆,是位清高人士,先后几任郡守征召他全不 肯去,只有陈蕃能请他到来。陈蕃只称他的字而不叫他的名,特别替他准备了一张床榻,他 走之后就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威势震动天下,这时派人送信给陈蕃,拜托他办事,不能得 到接见。使者采用欺骗手段得到接见,陈蕃大怒,把使者鞭打死去,获罪被降职做修武县令。 渐渐提升,被任命为尚书。 当时零陵、桂阳山中贼人为害,公卿商议派兵征讨,又下诏令给各州郡,各地全都可以举荐 教廉、茂才。陈蕃上疏反驳说:“从前高祖创立大业,天下人民放下重担,朝廷抚养百姓, 就像养自己的孩子。现在零陵、桂阳两郡的百姓,也是皇上的孩子。导致孩子们为害的原因, 难道不是当地官员贪婪暴虐,使得他们这样做的吗?应该严令三府,暗中考察州牧郡守县令 县长,如果有那种在职而和睦团结,侵犯残害百姓的人,就立刻举报,改选清廉贤明奉公守 法的人,能够宣传法令一心爱护百姓的人。就可以不用烦劳朝廷军队,贼人就自己安定平息 了。另外,三署中郎官有两千多人,三府中掾属官员超过了限额还没有委任,只应该选择优 秀的人授给官职,捡出恶劣的人加以清除。哪里用得着颁发全部推荐人才的诏令,来助长托 请做官的做法呢?”(陈蕃)因为这事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放出京城担任豫章太守。 (他)禀性方正严峻,不接待宾客,下属百姓也敬畏他的清高。被征召担任尚书令,送行的 人都没有走出外城城门。 升任大鸿胪,正遇上白马县令李云直言上疏进谏,桓帝发怒,判决他死刑。陈蕃上书营救李 云,因此获罪免官回到家乡。又征召任命他为议郎,几天以后又任命为光禄勋。 延熹六年,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上疏进谏说:“臣子听说国君到苑囿打猎,只在促秋 西郊之时。顺应时节讲习武备,猎杀禽兽供给给祭祀,来加深孝敬之情。如果有人违背了这 些,那就是任意放纵了。何况现在有‘三空’的艰难呢!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这就是 所谓‘三空’。加上战乱没有停息,四方百姓流离失所,这正是陛下心情焦虑容颜憔悴,夜 不能寐以待旦的时候。难道能够耀武扬威,一心放在观赏车马奔驰上吗?还有初秋多雨,百 姓开始种麦子。现在放弃了鼓励百姓耕种的时机,而让百姓从事驱赶禽兽开辟猎场的劳役, 这不是圣明君主体恤百姓的心意。奏书上呈后没被采纳。 自从陈番担任光禄勋之后,跟五官中郎将黄琬一起主管选举,不偏袒权贵富豪,因而被有权 势人家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 三、现代文阅读 一张百元旧钞 “小子,前边走,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说八道。”男人指着男孩的鼻子说,男孩一声 不吭。男人姓王名辉,是益民市场的管理员。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一样的浓眉,一样 的大眼,一样的高鼻梁,一样的厚嘴唇。 在肉案前。 “唉哟,老王,您早。”卖肉的张师傅远远地向王辉打招呼,又看一眼男孩,满脸堆着 笑,“老王,您真有福气,儿子都这么大了,一看就是一脸福相。您来得正巧,今天的猪肉 好着呐,来二斤。”说着,张师傅已割下一块精红肉,装入塑料袋,塞入男孩子手中。 “不是病猪肉吧?”王辉一脸正色。 “哪能呐,自打上一次受了您的教育,我早改正啦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100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张师 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地说:“老王, 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随口说 “不多不少3斤2两,每斤6元,19元2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破了 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陪着笑脸说:“原 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弟感谢不尽。今天碰 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又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不受 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香烟。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跟你 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哪里的 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敢要。 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一次,就放你一马, 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7.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4分) 答:(1)推动情节发展,写两人外貌相似,为下文写别人误以为他俩是父子及最终真相的 揭示做铺垫。(2分)(2)通过对比,强调他们表面上一脸正气,实质内心龌龊。(2分) 8.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析。(6分 答: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亦可,2分)。三个摊主对王辉的顺从、逢迎、巴结衬托出 王辉以权谋私、欺压百姓(2分),小男孩(小偷)的形象衬托王辉巧取豪夺,其恶比之小 偷有过之而无不及(2分) 9.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4分) 答:.男孩认为王辉说得对,接受了王辉的观点(认同,赞同等亦可,1分),他明白了只 有像王辉这样掌握了权力才能以“好人”的形象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谋取私利。 (3分,掌握权力、做官等1分,谋取私利1分,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等1分) 10.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分)
4 王辉从裤兜里摸出一张 100 元的钞票,这钞票已无棱无角,污迹斑斑,破烂不堪。张师 傅接过钞票,装模作样地在钱袋里摸了摸,又将那百元钞票还给王辉,为难地说:“老王, 实在对不起,今天碰巧没有零钱,下次吧! “好,下次吧。”王辉哼了哼。 在鱼摊前。 卖鱼的是一对小夫妻,丈夫称鱼,妻子收钱,忙得不可开交。 “新鲜的黄河大鲤鱼,快来买哟。”小伙子两手是水,满脸是汗。 “就那一条!”王辉指着水里最大的一条鱼说,小伙子称了鱼,头也顾不得抬,随口说: “不多不少 3 斤 2 两,每斤 6 元,19 元 2 角,免掉零头,给下整数。” 王辉又从裤兜里摸出那百元钞票。年轻女人接过钞票,口里喃喃道:“这钱也太破了, 还能花吗?”边说边找零钱。 听到女人的话,小伙子心里一怔,抬起头,急忙从女人手里夺过钞票,陪着笑脸说:“原 来是老王大哥。兄弟有眼不识泰山,您来光顾小摊,是兄弟的荣幸,兄弟感谢不尽。今天碰 巧没有零钱,下次吧。”小伙子边说边将钞票塞进王辉的裤兜里。 “侄子念书费神,鱼头补脑,以后常来。”说着又将一条鲤鱼塞进塑料袋。 鲤鱼的尾巴一甩,水滴溅了王辉一脸,王辉狠狠地拍了鲤鱼一巴掌,愤愤地说:“不受 好气的东西,我让你不老实!” 小伙子惊慌的双眼望着王辉离去。 在瓜摊前。 “哟,王大兄弟,来啦!”卖瓜的中年妇女一脸和气。 “哪儿产的西瓜?”王辉吐掉嘴里的半截香烟。 “河南瓜,刚上市。”中年妇女边说边捡起一个大西瓜往男孩怀里塞。“好小子,跟你 爹一模一样,多喜人哟。”又亲昵地摸摸男孩的头。 王辉的手又伸进了裤兜,去掏那张百元钞票,中年妇女按住王辉的手说:“这是哪里的 话,大热天的,王大兄弟忙了一上午,也不正是为我们服务吗?吃个西瓜,应该。” 王辉和孩子走远了,中年妇女的脸上还挂着笑容。 走出市场,王辉对男孩说:“小子,这下看清了吧。我这张钞票,给人,都没人敢要。 你小子,小小年纪不学好,胆大包天,竟敢伸手来偷。今天,谅你是第一次,就放你一马, 往后好好学着点,像我一样,做个好人。” 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7.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写“男孩与男人长得有点儿像”,作用是什么?(4 分) 答:(1)推动情节发展,写两人外貌相似,为下文写别人误以为他俩是父子及最终真相的 揭示做铺垫。(2 分)(2)通过对比,强调他们表面上一脸正气,实质内心龌龊。(2 分) 8.本文的主人公是王辉,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析。(6 分) 答: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衬托亦可,2 分)。三个摊主对王辉的顺从、逢迎、巴结衬托出 王辉以权谋私、欺压百姓(2 分),小男孩(小偷)的形象衬托王辉巧取豪夺,其恶比之小 偷有过之而无不及(2 分)。 9.文章最后说“男孩用心地点点头。” 请分析男孩当时的心理。(4 分) 答:.男孩认为王辉说得对,接受了王辉的观点(认同,赞同等亦可,1 分),他明白了只 有像王辉这样掌握了权力才能以“好人”的形象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谋取私利。 (3 分,掌握权力、做官等 1 分,谋取私利 1 分,毫无风险、轻而易举、冠冕堂皇地等 1 分) 10.请探究“一张百元旧钞”在文中的作用。(6 分)
答:(1)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张百元旧钞展开的,“一张百元旧钞”贯穿全 文始末。(2)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手段,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堪的旧钞,塑造王 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3)揭示 主旨,揭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 同时表现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每点2分)
5 答:(1)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张百元旧钞展开的,“一张百元旧钞”贯穿全 文始末。(2)是展现人物形象的手段,通过市场上没人敢收这张破烂不堪的旧钞,塑造王 辉这个职权不大,却又经常借职务之便去贪小便宜、欺压百姓的小官员的形象。(3)揭示 主旨,揭示出了中国部分掌权者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忧虑和批判, 同时表现了百姓面对掌权者欺压的无力与无奈。(每点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