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五 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 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 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说说“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中的“几度”二字表达的深刻含义。(4分) 答 (2)词作描写“愁”时,使用了“衬托”的表达技巧,请举2例说明。(4分)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 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分)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答: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 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分) 、文言文阅读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 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 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 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 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 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 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 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 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1 训练五 江苏省泰州中学 鞠景祥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 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 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说说“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一句中的“几度”二字表达的深刻含义。(4 分) 答: (2)词作描写“愁”时,使用了“衬托”的表达技巧,请举 2 例说明。(4 分) 答: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 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3 分) 答: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 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4 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 金濂,字宗瀚,山阳人。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尝言郡县吏贪浊,宜敕按察司、 巡按御史察廉能者,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帝嘉纳之。用荐迁陕西 副使。 正统元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设汉中镇守都指挥使,多议行。三年擢 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濂有心计,善筹画,西陲晏然。时诏富民输米助边,千石以上褒 以玺书。濂言边地粟贵,请并旌不及额者,储由此充。 福建贼邓茂七等为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楷征之,不克。十三年十一月大发兵, 命宁阳侯陈懋等为将军往讨,以濂参军务。比至,御史丁瑄已大破贼。茂七死,余贼拥其兄 子伯孙据九龙山,拒官军。濂与众谋,羸师诱之出,伏精兵,入其垒,遂擒伯孙。帝乃移楷 讨浙寇,而留濂击平余贼未下者。会英宗北狩,兵事棘,召还。言者交劾濂无功,景帝不问, 加濂太子宾客,给二俸。寻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 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 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 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 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 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 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 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 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 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 被明廷迎回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陲晏然 晏:欢乐 B.羸师诱之 出 羸:瘦弱 有之 C.帝欲宥 宥:宽恕 D.值兵兴财 诎 诎:匮乏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 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A.①② C.②⑤⑥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 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 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 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 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分) 答答答 (2)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分) (3)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分) 三、现代文阅读 藏在草间耿立 2
2 时四方用兵,需饷急,濂综核无遗,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国用得无乏。未几,上 皇还。也先请遣使往来如初,帝坚意绝之。濂再疏谏,不听。初,帝即位,诏免景泰二年天 下租十之三。濂檄有司,但减米麦,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三年二月,学士江渊以为言, 命部查理。濂内惭,抵无有。给事中李侃等请诘天下有司违诏故。濂恐事败,乃言:“银布 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濂失信于民,为国敛怨,且讦 其阴事。帝欲宥之,而侃与御史王允力争,遂下都察院狱。越三日释之,削宫保,改工部。 吏部尚书何文渊言理财非濂不可,乃复还户部。濂上疏自理,遂乞骸骨,帝慰留之。东宫建, 复宫保。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五年卒官,以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 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在刑部持法稍深。及为户部,值兵兴 财诎,颇厚敛以足用云。 (选自《明史·列传四十八》,有删节) 【注】明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落在太师也先的率领下进攻明朝。英宗御驾亲征,战败被 俘。英宗之弟朱祁钰即位(史称明景帝),改元景泰,并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元年,英宗 被明廷迎回。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陲晏.然 晏:欢乐 B. 羸.师诱之 出 羸:瘦弱 C. 帝欲宥.之 宥:宽恕 D. 值兵兴财 诎. 诎:匮乏 4.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金濂“善筹画”的一组是 ( ) ①请补卫所缺官,益宁夏守兵 ②千石以上褒以玺书 ③伏精兵,入其垒 ④议上撙节便宜十六事 ⑤其折收银布丝帛者征如故 ⑥寻复条上节军匠及僧道冗食共十事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金濂建议朝廷派遣中央官员到地方考察吏治,这一建议 得到皇上的赞许和采纳。 B.英宗被俘,战事紧急,金濂被召回京城,尽管谏官纷纷弹劾他讨贼无功,景帝还是力排 众议对他加以重用。 C.英宗回京后,也先请求恢复与明王朝的邦交,金濂也上书朝廷表示赞同,但他们的意见 都遭到景帝的拒绝。 D.景帝即位后曾下诏免除天下十分之三的租税,金濂违诏,受到调查,核实后被关进监狱, 但很快获释并改任他职。 6.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如洪武间故事,遣使劳赉,则清浊分,循良劝。(4 分) 答: ⑵银布丝帛,诏书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3 分) 答: ⑶濂刚果有才,所至以严办称,然接下多暴怒。(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藏在草间 耿立
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 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 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 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 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 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 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 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 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冻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 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 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 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 朦胧地踉跄地回家。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 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 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 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 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 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 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 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木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 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 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 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 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 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秋天来了,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墓茔的木镇的 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 乱 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往往有人给添土的坟茔,那上面草就 少些,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果墓草覆盖了整 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手不土, 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 (选自《藏在草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改动 7.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4分) 答:
3 乡村是藏在草里的。是啊,没有草的乡村是什么乡村?不管我从外回来,是在什么时候, 也不管时令节气,一踏到木镇的泥土,鼻翼里呼吸的味道就是草的味。那种清芬令鼻翼发痒, 你喷嚏的滑稽就是草香逗你的结果。 草是不用播种的,有时席地坐在满是草的田埂上,随手抓一根草,用它剔牙,或者就拿在 手里,用眼睛瞄,看汁液一点点渗出.那是草提炼的雨水的留存,还是他们自己的血液和灵魂? 人的心血来潮对草不是好事,他们受到伤害,但农人和他们的关系一直复杂。草们要做牛羊的 饲料,草们要做房屋的顶盖。但他们与农人亲昵,父亲长说:老百姓和草一个姓,叫草民。 如果说草的生长使乡村有了些诗意,草是修饰乡村和庄稼的,也许庄稼太实用,人们对 庄稼多的是感恩,是庄稼养活了一个生命,又一个生命。草也养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比如牛, 比如羊,这又是低一个档次的,因这,草在乡村也是低眉顺眼,不声不张.即使春天,那些草尖 从土里探出脑壳,也是怯怯的,你凑近了,草尖就接近于乌有,草色只可遥看,距离产生美感。 但是一场雨后,你到了地里,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草是那样的热烈,满地的青,是不是草 尖和草籽都张开了小嘴,那些封闭了一冻的小生灵们,仿佛与节气与雨水有过契约击过掌,他 们在雨水的搀扶下,都站立了。 木镇的草,应该登记成册,我想没有一个人能全部说出那写草的名字:醉草,兔子酸,益母 草,节节草,在水沟旁有一种草,叫茅根,秋天时候,它的穗子白白的,如满头的霜,但它的根细 长洁白,拔出一节塞到嘴里,那股细细的甜就爬到舌尖直跑进肚子里了。 父亲说醉草最好,羊要是吃了,就如农人抓起小酒壶仰脖喝透了壶里的东西,那羊也醉眼 朦胧地踉跄地回家。有时我就乱想,草是农人的兄弟吧,他们都来自泥土,终归于泥土,如《圣 经》上说的,人间有许多的无名氏,草也有,草的家族叫得出名字的,叫不出名字的,妖冶的, 朴素的,秀美的,绮丽的,有时它们像与泥土和农人有和约,庄稼占据多少地方,草占据多少 地方,草总是先长出迎接庄稼,然后相伴着走一程,实在闹矛盾了,农人就批评草们的霸道,开 始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镰刀、铲子、手,但我说草们在这些工具下不是牺牲,而是 另有任用,到了牛羊的胃里,在牛羊反刍的时候,牛羊感恩的就是给他们温饱与生命的草。 我曾思索过父亲对草的情感,也许深层就是对土地和庄稼的情感,父亲的肩上四季有一 个杞柳编的粪箕子,那里总是一些草或者干柴,用来喂养生灵或烧火他中风后恢复得不是十 分理想,他步履蹒跚,木手指不能灵活转动.他最后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一亩地交出去,他说,这 地就是一个根,空闲的时候到地里走一走,听听庄稼的拔节,即使不干活,蹲在地头弯腰拽几 把草,也比坐在床上好.秋季我回木镇的时候,发现父亲背着一粪箕子草,手里拄着木棍,后面 是母亲给父亲拿着衣服,一对老夫妇走在远处开始升起的炊烟里,秋深了,父亲的头发也被节 气赶白了,腰也被节气赶弯了,牙齿也被节气赶掉了,像霜降到来,草们一下就咽气了,这由不 得你自己,该走的就要走,没有商量,也没有挪移。 秋天来了,那些草开始在风中东倒西斜,再也挺不直。那草都斜向有许多墓茔的木镇的 坟地。木镇有许多家族的坟茔,在阳间,大家聚族而居,死后也叔叔大爷爷爷奶奶的辈分不 乱。 但草是一视同仁,该绿的时候绿,该黄的时候黄。往往有人给添土的坟茔,那上面草就 少些,每年的清明,后人把草芽拔去,七月十五把开始结籽的老草拔去。如果墓草覆盖了整 个坟茔,那就是这家的人最后没有抗拒过草,不在土地上繁衍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比谁久远?只有土地知道。人走了,有时在地上堆一手不土, 草也许笑话呢,那土最终被草统属,我听到了草在草间的咯咯坏笑,毕竟笑在最后的是它们 啊。 (选自《藏在草间》,贵州人民出版社,有改动) 7.作者说,农人与草的关系一直很复杂,请结合文本概括草与农人的关系。 (4 分) 答: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文章主要写草,也写到父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10.“藏在草间”作为标题,请探究它的丰富意蕴。(6分) 答
4 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答: 9.文章主要写草,也写到父亲,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 分) 答: 10.“藏在草间”作为标题,请探究它的丰富意蕴。(6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