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世致用 衡阳县一中聂仲生 2010.01.16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经世致用 衡阳县一中 聂仲生 2010.01.16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 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侧重“形而上”;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 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 重“形而下
◼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 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 侧重“形而上” ; ◼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 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 重“形而下”
文化渊源 1、秦汉儒家哲学:入世哲学 2、秦汉魏道家哲学:出世哲学 3、汉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对传统的儒家学说冲击 很大,迫使一些学者研究佛、道思想 4、宋明理学:引申、发展儒学观念,由此形成理学 思潮。批判地吸收了某些禅道思想,普遍关心天 道、心性等问题,或者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原则奉 为天理(程朱理学),或者认为人心即理,良知 即理(陆王学派),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哲学
文化渊源 1、秦汉儒家哲学:入世哲学 2、秦汉魏道家哲学:出世哲学 3、汉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对传统的儒家学说冲击 很大,迫使一些学者研究佛、道思想。 4、宋明理学:引申、发展儒学观念,由此形成理学 思潮。批判地吸收了某些禅道思想,普遍关心天 道、心性等问题,或者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原则奉 为天理(程朱理学),或者认为人心即理,良知 即理(陆王学派),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哲学
经世致用之学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 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 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 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南末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 疏之学。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衷 的态度。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 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把经世致用之学与功利之学结合 起来,对理学的空谈,作了猛烈的批评
经世致用之学 ◼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 ◼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 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 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 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 南宋时浙东学派中以吕祖谦为首的金华学派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当时的理学家奢谈心性命理的空 疏之学。但金华学派对朱陆理学的争执却采取了调和折衷 的态度。而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 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把经世致用之学与功利之学结合 起来,对理学的空谈,作了猛烈的批评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 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感 明季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 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 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 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 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边 疆、地理、人情、风俗、自然科学等等,“事关民生国命 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的各种方案:
◼ 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 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 王源等等。清初学者在总结明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感 明季学风的空疏不实,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他们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 的新学风。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 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 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 注重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 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边 疆、地理、人情、风俗、自然科学等等,“事关民生国命 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 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 的各种方案:
」①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 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 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 ②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 题的办法。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他们提出 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 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和同情。③教育上,他们激烈地 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 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④哲学上,他 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 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 用之学,再度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 的康有为。他们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 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 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 篇章
◼ ①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 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 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 ②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 题的办法。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他们提出 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 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和同情。③教育上,他们激烈地 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 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④哲学上,他 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 ◼ 清末,封建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深, 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 用之学,再度兴起。其代表人物是魏源、龚自珍以及稍后 的康有为。他们以今文经学为主干,继承和发展了明末清 初的经世致用精神,借经书的所谓“微言大义”发挥自己 社会改革的主张。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揭开了历史的新 篇章
小结: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的发展变化 先秦时期,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 社绘准案。来疆滑琴主要分厘婆统 社会秩序和政治形式 明清时期,以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的经世 致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 研先学简要和社尝奕相 ,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国象的压迫,也由于西方文化和政治 想的渗透 “经世致用”的口号,而观其政治理想,则已与传统儒家 有了极大差别。这时的“经世致用”实质上是试图在传统 论争致看两派,派坚持洎的传统抵抗便宣好用的洋货痛 恨洋务派却无法抵抗洋货的蔓延写一派属于洋务派即所谓 新派',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V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 包括技术,经营模式科学文教等等洋务派的观点就是要\终 世致用,要实际操作,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不管是否颠覆传 统反正要实际)
◼ 小结:出自儒家的“经世致用”之学的发展变化 ◼ 先秦时期,儒家以天下为己任,以王者之师自居,试图通 过“格君心之非”来塑造理想君主,并从而重新建立统一 的社会价值系统。...“经世致用”主要是建构一种合理化的 社会秩序和政治形式. ◼ 明清时期,以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的经世 致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 研究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 ◼ 晚清时期,由于西方国象的压迫,也由于西方文化和政治 思想的渗透,康有为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才又重新张扬 “经世致用”的口号,而观其政治理想,则已与传统儒家 有了极大差别。这时的“经世致用”实质上是试图在传统 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寻找一条救国自强之路。(当时 论争大致有两派,一派坚持旧的传统,抵抗便宜好用的洋货,痛 恨洋务派,却无法抵抗洋货的蔓延.另一派属于洋务派,即所谓 \‘新派\’ ,讲究\‘师夷长技以制夷\’ ,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东西, 包括技术,经营模式,科学文教等等.洋务派的观点就是要\‘经 世致用\’ ,要实际操作,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不管是否颠覆传 统,反正要实际.)
汉族,原名缘,字忠清。明 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亦自署 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 昆山人。明未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 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他 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 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 顾炎武 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 (1613-1682) 求证据。著有《知录》、《肇 域志》、们音学五书》、《亭林 诗文集》等,被誉为“清代学术 的开山之祖
顾炎武 (1613- 1682) 汉族,原名绛,字忠清。明 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 蒋山佣。尊称为亭林先生。江苏 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 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他 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开创一种新的治学门径,成为清 初继往开来的一代思想家。他提 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注意广 求证据。著有《日知录》、《肇 域志》、《音学五书》、《亭林 诗文集》等,被誉为“清代学术 的开山之祖”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 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 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嘱他“无仕异代”,他 终生遵之。当大势已去,恢复无望之时,他则洁 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 出仕。在痛苦的反思中,他区分了“亡国”与 “亡天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写道:“有亡国, 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 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他认为,“知保天下,然后知保 其国”。保国的责任,可以推到国君大臣等“肉 食者”身上,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这就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
◼ 顾炎武生于明末,深切地感受到国破家亡的痛楚, 坚决反对满清入主中原,积极参加反清复明活动。 嗣母王氏绝食而死,临终嘱他“无仕异代”,他 终生遵之。当大势已去,恢复无望之时,他则洁 身自保,多次拒绝清廷的诏举,以死为誓,不复 出仕。在痛苦的反思中,他区分了“亡国”与 “亡天下”两个不同的概念,他写道:“有亡国, 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 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谓之亡天下。”他认为,“知保天下,然后知保 其国”。保国的责任,可以推到国君大臣等“肉 食者”身上,而“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 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正始》)。这就 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渊源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他清醒地认识到 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 (《与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望《亭林 先生神道表》)的思想,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 的离经叛道。他认为,舍弃经学而谈论理学,邪说遂起, 流为禅学。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 (《与施愚山书》)他在《日知录》中专门著文,揭露理 学的弊端。如他赞同宋朝哲学家黄震对心学的斥责:“近 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单摭道 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知,其去尧 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在《朱子晚年定论》中, 他还引用当时大学者王世贞的话,道出了理学末流的丑态: “今之学者,偶有所窥,则欲尽废先儒之说而驾其上。不 学,则借一贯之言以文其陋;无行,则逃之性命之乡,以 使人不可诘
◼ 以天下为己任,是顾炎武治学的出发点。他清醒地认识到 理学崇尚空谈的危害,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 (《与施愚山书》)、“经学即理学也”(全祖望《亭林 先生神道表》)的思想,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反对理学 的离经叛道。他认为,舍弃经学而谈论理学,邪说遂起, 流为禅学。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 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 (《与施愚山书》)他在《日知录》中专门著文,揭露理 学的弊端。如他赞同宋朝哲学家黄震对心学的斥责:“近 世喜言心学,舍全章本旨,而独论人心道心,甚者单摭道 心二字,而直谓即心是道,盖陷于禅学而不自知,其去尧、 舜、禹授受天下之本旨远矣。”在《朱子晚年定论》中, 他还引用当时大学者王世贞的话,道出了理学末流的丑态: “今之学者,偶有所窥,则欲尽废先儒之说而驾其上。不 学,则借一贯之言以文其陋;无行,则逃之性命之乡,以 使人不可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