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 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预习反馈 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或许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 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你记忆中最有趣最深刻 的一件事?有什么感受? 预习效果检测:1.词语默写;2.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3.朗读检测 二、熟悉课文,阅读体味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 待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2、通读全文。分组交流读后感受,谈谈感想。(合作学习) 3、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 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让学生感悟出这一点后,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 段落再反复朗读,细细体味 三、交流思考,理解课文 1.你们在读1-7、28-33段落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把标志性的句子画出来。 生:美丽自然,生机活力,自由欢乐等 2.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 读时间) a、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b、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地 就和一个萧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者的观察是否和细致?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c、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 遮在脸上就睡了 文章中或许有同学们不认同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一环节提出,大家讨论,毕竟我 们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隔比较久远,虽然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许我们也有我们的不同的经历 经验和感受。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疑义。 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 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板书设计: 是什么一一大花园
1 1.祖父和我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 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预习反馈 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或许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 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你记忆中最有趣最深刻 的一件事?有什么感受? 预习效果检测:1.词语默写;2.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3.朗读检测。 二、熟悉课文, 阅读体味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 待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2、通读全文。分组交流读后感受,谈谈感想。(合作学习) 3、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 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让学生感悟出这一点后,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 段落再反复朗读,细细体味。 三、交流思考,理解课文 1.你们在读 1-7、28-33 段落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把标志性的句子画出来。 —— 生:美丽自然,生机活力,自由欢乐等 2.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 读时间)。 a、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b、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地 就和一个萧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者的观察是否和细致?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c、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 自由的。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 遮在脸上就睡了。 —— 文章中或许有同学们不认同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一环节提出,大家讨论,毕竟我 们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隔比较久远,虽然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许我们也有我们的不同的经历 经验和感受。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疑义。 3.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或“这一 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板书设计: 是什么——大花园
为什么一一自由快乐 怎么样—一怀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七段 2.完成点击1-3题。 3.圈画出文中的修辞句子 4.查找萧红的文学常识资料,以备交流。 祖父和我大花园里:种类繁多,色彩绚烂,生机勃勃 后园生活: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童趣盎然 自然景物:自由自在,富有生命力 浓浓的祖孙情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1.明确修辞手法。 交流萧红作家。 3.默写词语。 进一步理解课文 1.小结第一课时中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一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 2.师:这样美好的环境为什么不把课文的名字改成《花园和我》?请大家再读课文 27段落,从中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 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 ◇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 ◇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祖父和我的故事:学、教、玩 反复朗读,感受一个孩子在爷爷身边从学习到玩耍的过程和画面,表明爷爷的性格形象 祖父一—勤劳、慈爱、宽容、开明 我:调皮、活泼、任性、天真。 4.提问:为什么萧红身居香港,孤苦伶仃,却写下了这么美好的文字呢?讨论引出大花 园和爷爷的人生记忆:有家真好。 拓展延伸: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30年代的上海留下了大多数人的光辉足迹。其中, 来自东北的女作家萧红也是在上海卓然跃起,并且在上海与《生死场》和鲁迅这两个文学符 号结缘,留下了历史和文学上的不朽传奇。萧红生前大抵走过10个城市,计有哈尔滨、北 京、青岛、上海、东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等地。上海,是萧红离开哈尔滨后 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从1934年11月到1937年9月(其间东京半年),萧红在上海居住时 间近两年半。现在,就让我们行走上海,寻访萧红。一一引出区本课程。 三、品味语言 1.教师要求学生们选择文中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朗读,谈谈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注重引导落实到具体的词语、修辞手法上去谈理由,而不是泛泛而谈
2 为什么——自由快乐 怎么样——怀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七段。 2.完成点击 1-3 题。 3.圈画出文中的修辞句子。 4.查找萧红的文学常识资料,以备交流。 祖父和我 大花园里:种类繁多,色彩绚烂,生机勃勃 后园生活: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童趣盎然 自然景物:自由自在,富有生命力 浓浓的祖孙情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明确修辞手法。 2.交流萧红作家。 3.默写词语。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1.小结第一课时中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 2.师:这样美好的环境为什么不把课文的名字改成《花园和我》?请大家再读课文 8- 27 段落,从中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 ——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 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 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祖父和我的故事:学、教、玩。 反复朗读,感受一个孩子在爷爷身边从学习到玩耍的过程和画面,表明爷爷的性格形象: 祖父——勤劳、慈爱、宽容、开明; 我:调皮、活泼、任性、天真。 4.提问:为什么萧红身居香港,孤苦伶仃,却写下了这么美好的文字呢?讨论引出大花 园和爷爷的人生记忆:有家真好。 拓展延伸: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30 年代的上海留下了大多数人的光辉足迹。其中, 来自东北的女作家萧红也是在上海卓然跃起,并且在上海与《生死场》和鲁迅这两个文学符 号结缘,留下了历史和文学上的不朽传奇。萧红生前大抵走过 10 个城市,计有哈尔滨、北 京、青岛、上海、东京、武汉、临汾、西安、重庆、香港等地。上海,是萧红离开哈尔滨后 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从 1934 年 11 月到 1937 年 9 月(其间东京半年),萧红在上海居住时 间近两年半。现在,就让我们行走上海,寻访萧红。——引出区本课程。 三、品味语言 1.教师要求学生们选择文中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朗读,谈谈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注重引导落实到具体的词语、修辞手法上去谈理由,而不是泛泛而谈
板书设计: 乐园:吃黄瓜、学铲地、种白菜、捉蚂蚱—自然美 人物:祖父——勤劳、慈爱、宽容、开明一一人性美 我:调皮、活泼、任性、天真 四、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词语不少于15个、句子不少于2个) 2、点击。积累叠词10个ABB\ABB\ABAC\ACBC 3、根据你了解的资料为萧红作传——《萧红小传》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 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把大花园和祖父分割开来看待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之 所以喜欢大花园并不仅仅因为那里美丽、生机勃勃,更因为那里有“我”最为喜爱、怀念的 祖父。因此我想在学生了解到“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 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 朗读教学的意义反思: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 们自己感悟。 课堂实践证明,预初学生还不太会质疑,他们提出的往往科学、生物方面的问题,而不 是文学方面的问题,看来这是一个长期引导的过程 附录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 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 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 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 粒》等。1940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回忆性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重病 的萧红,陷落在九龙。1942年1月22日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这时,她只有三 十一岁 萧红,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 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 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 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 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 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 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一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 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3 板书设计: 乐园:吃黄瓜、学铲地、种白菜、捉蚂蚱——自然美 人物:祖父——勤劳、慈爱、宽容、开明——人性美 我:调皮、活泼、任性、天真 四、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词语不少于 15 个、句子不少于 2 个) 。 2、点击。积累叠词 10 个 ABB\AABB\ABAC\ACBC. 3、根据你了解的资料为萧红作传——《萧红小传》 4、阅读萧红的其他作品《回忆鲁迅先生》。 教学反思: 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把大花园和祖父分割开来看待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之 所以喜欢大花园并不仅仅因为那里美丽、生机勃勃,更因为那里有“我”最为喜爱、怀念的 祖父。因此我想在学生了解到“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 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 朗读教学的意义反思: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 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 们自己感悟。 课堂实践证明,预初学生还不太会质疑,他们提出的往往科学、生物方面的问题,而不 是文学方面的问题,看来这是一个长期引导的过程。 附录: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 年在哈尔滨读中学, 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 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 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 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 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 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 粒》等。l940 年与端木效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回忆性长 篇小说《呼兰河传》。1941 年 12 月 8 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香港和九龙。重病 的萧红,陷落在九龙。1942 年 1 月 22 日终于在最后这所临时医院里逝世。这时,她只有三 十一岁。 萧红,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 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 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 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 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 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 “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 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 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 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