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富岗 【教学目标】 1.说出“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以及在北极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 因 2.归纳课文验证“法则”“推论”所举的事例 3.针对文本介绍的知识,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北极动物有趣现象及其归因分析 2.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介绍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与探索能力的培养。 2.对文本朴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 1.将教师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组图名称为“北极集萃”。 主要内容分三大板块:北极的动物(北极熊、狐狸、兔子、燕鸥、麝牛); 北极的人类活动;位梦华1995年率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把五星红旗插在北极 的场景。 2.让一学生朗读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位梦华,194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62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 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 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年加入美国探 险家俱乐部,并于同年10月去南极考察,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91年 月亲赴两极考察,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在北极
1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陈富岗 【教学目标】 1.说出“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以及在北极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 因。 2.归纳课文验证“法则”“推论”所举的事例。 3.针对文本介绍的知识,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北极动物有趣现象及其归因分析。 2.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介绍自然现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思考与探索能力的培养。 2.对文本朴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将教师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组图名称为“北极集萃”。 主要内容分三大板块:北极的动物(北极熊、狐狸、兔子、燕鸥、麝牛); 北极的人类活动;位梦华 1995 年率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把五星红旗插在北极 的场景。 2.让一学生朗读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位梦华,1940 年出生于山东平度。1962 年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攻读地球物 理勘探专业。1967 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 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 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1982 年加入美国探 险家俱乐部,并于同年 10 月去南极考察,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91 年 7 月亲赴两极考察,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在北极
越冬的中国科学家。1995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科学考察队共25人,冒着生 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于5月6日首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现为中国地震 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科普作品主要有《南极之梦》、《北极探险与考察》等30多部。电视专题片 《南极与人类》等的主要策划人和撰稿人。多次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 名奖、冰心儿童图书大奖等等。《气候的威力》一文已入选初中第四册课文。 、感知本文内容,把握文本脉络 为使学生能较快地整体地感知文本,把握文本脉络,特设计以下问题,供学 生课堂讨论。 1.文本向读者介绍了哪些信息? “伯格曼法则”“艾伦推论”的界定,在北极出现这种原因的可能是生理和物 理机制。用北极熊、狐狸、兔子、燕鸥、麝牛等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在北 极是适用的。探讨人类是否遵循伯格曼法则。艾伦推论在人类找不到明显的证据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评。只要大概内容符合即可。对人类是否遵循法则让学生 在文本中找出支撑观点的语句。 2.你认为作者位梦华对课文介绍的信息排列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由看到绒球似的、圆圆的北极熊的身影引出话题,说明伯格曼法则的 定义及其原因,引申出艾伦推论并作诠释。而后用大量的实例来证实观点。读者 不禁要问,那么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是否也符合法则和推论,作者于是分步作了 分析。 应该说这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重复性观测验证的事实就不能作为科 学事实的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符合一般读者认可的认知规律,即假设后验证。 课文也正是按此顺序展开。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评。只要大概内容符合即可。 3.说明文(科普小品文)往往会使读者因内容枯燥而不愿学习,但本文却不 然,读来饶有兴趣,你以为吸引你学习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故事开头(放枪驱赶北极熊引出话题,增强可读性)。 定义下得简单明确(法则和推论)。 语言简洁(文本中所举实例的描写,特别是苍蝇、蚊子等的描写)。 善用譬喻(体积大散热慢用开水作比,四肢和附器小少散热片作比等等妙趣 横生)。 对比鲜明(一系列数据以及“多塞特人能扛起一吨重的海象,现在的爱斯基 摩人连一只海豹也搬不起”等等都很有说服力)
2 越冬的中国科学家。1995 年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科学考察队共 25 人,冒着生 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于 5 月 6 日首次把五星红旗插上北极点。现为中国地震 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科普作品主要有《南极之梦》、《北极探险与考察》等 30 多部。电视专题片 《南极与人类》等的主要策划人和撰稿人。多次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 名奖、冰心儿童图书大奖等等。《气候的威力》一文已入选初中第四册课文。 二、感知本文内容,把握文本脉络 为使学生能较快地整体地感知文本,把握文本脉络,特设计以下问题,供学 生课堂讨论。 1.文本向读者介绍了哪些信息? “伯格曼法则”“艾伦推论”的界定,在北极出现这种原因的可能是生理和物 理机制。用北极熊、狐狸、兔子、燕鸥、麝牛等验证伯格曼法则和艾伦推论在北 极是适用的。探讨人类是否遵循伯格曼法则。艾伦推论在人类找不到明显的证据。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评。只要大概内容符合即可。对人类是否遵循法则让学生 在文本中找出支撑观点的语句。 2.你认为作者位梦华对课文介绍的信息排列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由看到绒球似的、圆圆的北极熊的身影引出话题,说明伯格曼法则的 定义及其原因,引申出艾伦推论并作诠释。而后用大量的实例来证实观点。读者 不禁要问,那么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是否也符合法则和推论,作者于是分步作了 分析。 应该说这符合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能重复性观测验证的事实就不能作为科 学事实的实事求是的求学作风,符合一般读者认可的认知规律,即假设后验证。 课文也正是按此顺序展开。 学生讨论后教师点评。只要大概内容符合即可。 3.说明文(科普小品文)往往会使读者因内容枯燥而不愿学习,但本文却不 然,读来饶有兴趣,你以为吸引你学习的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故事开头(放枪驱赶北极熊引出话题,增强可读性)。 定义下得简单明确(法则和推论)。 语言简洁(文本中所举实例的描写,特别是苍蝇、蚊子等的描写)。 善用譬喻(体积大散热慢用开水作比,四肢和附器小少散热片作比等等妙趣 横生)。 对比鲜明(一系列数据以及“多塞特人能扛起一吨重的海象,现在的爱斯基 摩人连一只海豹也搬不起”等等都很有说服力)
只要学生回答能找到相关的支撑即可,并需不断予以鼓励查找。 三、观察、合作、探索 1.生活中的每一个创造发明或新发现,往往需要长期的观察与对比验证,位 梦华在北极考察中发现了北极动物符合伯格曼法则,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会有 一些“不经意的”疑惑或发现,请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 2.课堂上以组为单位发言介绍 四.课外提高 将课堂上交流的发现或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发现用文字进行介绍、论证。 【板书设计】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位梦华 伯格曼法则北极熊、狐狸、兔子、狼 验证人类演化过程中的“蛛 丝马迹” 旅鼠、苍蝇、蚊子 动物身上的证据 人类身上的证据 艾伦推论 燕鸥、麝牛 基本找不出明显证据
3 只要学生回答能找到相关的支撑即可,并需不断予以鼓励查找。 三、观察、合作、探索 1.生活中的每一个创造发明或新发现,往往需要长期的观察与对比验证,位 梦华在北极考察中发现了北极动物符合伯格曼法则,同学们在生活中肯定也会有 一些“不经意的”疑惑或发现,请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 2.课堂上以组为单位发言介绍。 四.课外提高 将课堂上交流的发现或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发现用文字进行介绍、论证。 【板书设计】 伯格曼法则在北极 位梦华 伯格曼法则 北极熊、狐狸、兔子、狼、 验证人类演化过程中的“蛛 丝马迹” 旅鼠、苍蝇、蚊子 动物身上的证据 人类身上的证据 艾伦推论 燕鸥、麝牛 基本找不出明显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