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夏天的旋律》回答下列问题(每题3分) 立夏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功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青梅何日变圆的? 不知大麦何日变香的? 不知草莓何日变红的? 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何日露出水面的? 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 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景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绿、 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 小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来了。 小麦穗儿被雪白的奶汁充满了。 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盖满了。 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挤满了 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占满了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挂满了 忙着吐丝结茧的老蚕,用半透明的蠕动,把簇子上的方格布满了。 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把六角形的梦填满了。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爬满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 哦,满了。满了。满了 不过,这仅仅是小满。只是主旋律出现前的一个小小的引子 真正的华采乐章还在后面! 正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日趋丰满的线条,孕育着成熟和丰收! 芒种 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时节。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种这两把梭子,日夜编着 《田野又是青纱帐》的故事。 是梅子黄熟的时节。时断时续、时长时短的雨丝,弹拨着“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唱。在 阳光疯长的日子里,太阳却显得十分金贵 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不约而同地祭 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 是艾蒿和菖蒲飘香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活脱脱地游动着,愈发变得年轻、美 貌了。 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是江鲥上网的时节 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是紫皮大蒜头与红苋菜联姻的时节
一、阅读文章《夏天的旋律》回答下列问题(每题 3 分) 立 夏 春天还未来得及用花环打个句号,夏天就用滚滚的雷声另起一行了。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吗? 就像飘忽的柳絮一样,一切都那么突然和短暂。 只一夜功夫,就“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不知青梅何日变圆的? 不知大麦何日变香的? 不知草莓何日变红的? 不知铜钱般大小的菱盘、荷叶何日露出水面的? 不知尺把长的豆藤、瓜藤何日爬上竹篱的? 任何人都无法在一瞬间观赏和品尝这么多的鲜美! 光是槐树花、樟树花和野蔷薇的清香,就把时间和空间挤得窄窄的了。 此时,只会用“绿色”二字来形容眼前的景观,肯定是无能为力的。那浓绿、深绿、墨绿、 黛绿,已把远山近水染得严严实实的了。 孔雀正在开屏。大自然也在开屏。 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 小 满 小南风悠悠地吹起来了。 小麦穗儿被雪白的奶汁充满了。 油菜籽和豌豆的长长荚儿,被圆圆的喜欢装满了。 一块块新做的秧田,被稻谷吐出的绿云盖满了。 马尾松的新针和竹林的新叶,把山野的空隙挤满了。 新菖蒲、新茭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占满了。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挂满了。 忙着吐丝结茧的老蚕,用半透明的蠕动,把簇子上的方格布满了。 追赶花期的放蜂人,用嗡嗡嘤嘤的吟唱,把六角形的梦填满了。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爬满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溢满了…… 哦,满了。满了。满了。 不过,这仅仅是小满。只是主旋律出现前的一个小小的引子。 真正的华采乐章还在后面! 正像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正用日趋丰满的线条,孕育着成熟和丰收! 芒 种 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时节。不用任何人指令,收和种这两把梭子,日夜编着 《田野又是青纱帐》的故事。 是梅子黄熟的时节。时断时续、时长时短的雨丝,弹拨着“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绝唱。在 阳光疯长的日子里,太阳却显得十分金贵。 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不约而同地祭 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 是艾蒿和菖蒲飘香的时节。被雄黄酒浸泡过的神话,活脱脱地游动着,愈发变得年轻、美 貌了。 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是江鲥上网的时节。 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是紫皮大蒜头与红苋菜联姻的时节
是绿豆糕滴翠的时节啊,是咸鸭蛋冒油的时节。 是诗歌系着五彩丝线,佩着白兰花,蹦着跳着唱着欢度自己节日的时节啊… 夏至 日轮,容光焕发地行走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的人,站在夕阳的窗口前,一手送走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昼,一手迎来一年中最短 的一个夜晚 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 大蒲扇和大芭蕉扇呼哧一扇,夜空里长满了星座和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拂晓的那层薄膜,是出土的蝉在脱壳时顶破的。当白杨树和老柳树在 知了”的奏鸣曲里摇曳时,我的摇篮也晃动了 当然,还有满树满树的米色女贞花,那诱人的清香,使我突然变得贪婪起来 当然,还有满湖满湖微笑的芙蓉花,那动人的姿色,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映日荷花别样 红”的诗句。 还有满坡满坡合唱的蝈蝈儿,那迷人的音乐,使我童年的脚印里贮满了留连。 带阳电的云朵与带阴电的云朵,常常会在午后热吻。闪电,是它们的倩影;雷声,是它们 的笑语:雨滴,是它们的情泪;彩虹,是它们的后代。 雨后,被打湿的蛙鼓变得脆亮起来。田野的风,飘来阵阵瓜香,飘来三两声看瓜人的民歌 小调。 有人说,姑娘和孩子,是夏天里的活的花朵。我还要补充说,老人和小伙也是活的花朵 小暑 每根晾衣绳都是一条攀援的藤。 出梅。入伏。它终于紧紧缰住了火辣辣的光环。 于是,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 ˉ沉静的是湖蓝,纯洁的是乳白,高贵的是米黄,活跃的是翠绿,热烈的是大红,典雅 的是银灰,庄重的是墨黑 在红红绿绿的氛围里,一年一度的瓜赛如期举行了。 每个人都是参赛者。每个人都是评判员。 苏蜜”来了,“齐园”来了… 芝麻酥”来了,“黄金坠”来了,“太阳红”来了… 路边,随时会亮出一个最高分,也随时会亮出一个最低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枫杨树上的云斑天牛,苞谷叶上的青翅刀螂,豇豆架上的虎纹蜻 一串一串的百日红和一束一束的美人蕉,总是开个没完没了 不仅仅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甲花也同样如此。 青玉米和韭菜薹来得正是时候,“伏缺”的餐桌上留着它们的席位哩 只要你对苦瓜、丝瓜和冬瓜有一丝恋情,它们就会给你龟裂的思绪降下一片雨丝 易旱又易涝的日子啊,有夜来香,也有向日葵 大暑 《四季歌》中的最高音。 荷叶托着的那枚晶莹,便是它的高音符。 大写意的一笔。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旋律从这里掀起! 挖马齿苋的小姑娘,收割着后羿射日的传说。 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 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开始变得傲慢起来,头,老是昂得高高的。人们特别关心气象预报了
是绿豆糕滴翠的时节啊,是咸鸭蛋冒油的时节。 是诗歌系着五彩丝线,佩着白兰花,蹦着跳着唱着欢度自己节日的时节啊…… 夏 至 日轮,容光焕发地行走在北回归线上。 北半球的人,站在夕阳的窗口前,一手送走一年中最长的一个白昼,一手迎来一年中最短 的一个夜晚。 夏天的节日,终于来临了! 大蒲扇和大芭蕉扇呼哧一扇,夜空里长满了星座和故事。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拂晓的那层薄膜,是出土的蝉在脱壳时顶破的。当白杨树和老柳树在 “知了”的奏鸣曲里摇曳时,我的摇篮也晃动了。 当然,还有满树满树的米色女贞花,那诱人的清香,使我突然变得贪婪起来。 当然,还有满湖满湖微笑的芙蓉花,那动人的姿色,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映日荷花别样 红”的诗句。 还有满坡满坡合唱的蝈蝈儿,那迷人的音乐,使我童年的脚印里贮满了留连。 带阳电的云朵与带阴电的云朵,常常会在午后热吻。闪电,是它们的倩影;雷声,是它们 的笑语;雨滴,是它们的情泪;彩虹,是它们的后代。 雨后,被打湿的蛙鼓变得脆亮起来。田野的风,飘来阵阵瓜香,飘来三两声看瓜人的民歌 小调。 有人说,姑娘和孩子,是夏天里的活的花朵。我还要补充说,老人和小伙也是活的花朵。 小 暑 每根晾衣绳都是一条攀援的藤。 出梅。入伏。它终于紧紧缰住了火辣辣的光环。 于是,每条藤上都长满了叶子,开满了花朵,挂满了果子。 ──沉静的是湖蓝,纯洁的是乳白,高贵的是米黄,活跃的是翠绿,热烈的是大红,典雅 的是银灰,庄重的是墨黑…… 在红红绿绿的氛围里,一年一度的瓜赛如期举行了。 每个人都是参赛者。每个人都是评判员。 “苏蜜”来了,“齐园”来了…… “芝麻酥”来了,“黄金坠”来了,“太阳红”来了…… 路边,随时会亮出一个最高分,也随时会亮出一个最低分。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枫杨树上的云斑天牛,苞谷叶上的青翅刀螂,豇豆架上的虎纹蜻 蜓。 一串一串的百日红和一束一束的美人蕉,总是开个没完没了。 不仅仅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指甲花也同样如此。 青玉米和韭菜薹来得正是时候,“伏缺”的餐桌上留着它们的席位哩。 只要你对苦瓜、丝瓜和冬瓜有一丝恋情,它们就会给你龟裂的思绪降下一片雨丝。 易旱又易涝的日子啊,有夜来香,也有向日葵。 大 暑 《四季歌》中的最高音。 荷叶托着的那枚晶莹,便是它的高音符。 大写意的一笔。跌宕起伏、酣畅淋漓的旋律从这里掀起! 挖马齿苋的小姑娘,收割着后羿射日的传说。 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 温度计上的水银柱开始变得傲慢起来,头,老是昂得高高的。人们特别关心气象预报了
曾诅咒过严冬的“蝙蝠衫”,现在坐在冷饮店里品尝着大冰砖,又思念起雪花纷飞的日子 来了 老农说,该冷就要冷,该热就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啊! 乡村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尽情地享受着炎热带来的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 阵嬉笑声飘过,7月还童了! 哦,新稻登场了,棉花挂桃了,莲子应市了,葡萄变紫了 “纺织娘”的织布机,夜半开始启动了 蟋蟀们的音乐晚会,悄悄拉开帷幕了 秋,即将分娩了。夜,不再寂寞 1、对标题《夏天的旋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夏天的旋律是把夏天比喻成一首曲子,有高有低,说明夏天的气候变化大 B、夏天的旋律是说明气候的变化,像旋律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 C、夏天的旋律是说只有夏天才会有旋律的变化,冬天就没有了 D、夏天的旋律是说明夏天如同曲子一样,有民歌小调,也有动人心魄的绝唱 2、“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对此句理解不 够准确一项是( A、表现出对夏天的到来时高兴又激动的心情。 《四季歌》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C、“第二段”指的是大自然如同一首歌,夏天就是第二段。 D、“第二段”指是大自然的四季会反复出现,“唱起来”是让我们大声地歌唱 3、“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对此句理解正 解的一项是( A、制造阴天,是说明天上有时几乎没有云彩,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来遮 挡阳光 B、制造阴天,是说明天上有云彩,但是不多,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 来遮挡阳光。 C、制造阴天,是说明夏天的天上永远没有云彩,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 伞来遮挡阳光 D、制造阴天,是说明只要是夏天,都得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来遮挡阳光。 4、对“芒种”一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芒种是农民又忙收又忙着种的时节。 B、芒种还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 不约而同地祭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陆游。 C、“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其中“媲美”是最美的意思。 D、“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这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栀子花开花的情 二、读文章,《唐宋诗中的物候》回答问题 ①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
曾诅咒过严冬的“蝙蝠衫”,现在坐在冷饮店里品尝着大冰砖,又思念起雪花纷飞的日子 来了。 老农说,该冷就要冷,该热就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啊! 乡村的孩子们,光着屁股──尽情地享受着炎热带来的欢乐:游泳、摸鱼、捉虾、采藕…… 一阵嬉笑声飘过,7 月还童了! 哦,新稻登场了,棉花挂桃了,莲子应市了,葡萄变紫了…… “纺织娘”的织布机,夜半开始启动了。 蟋蟀们的音乐晚会,悄悄拉开帷幕了。 秋,即将分娩了。夜,不再寂寞…… 1、对标题《夏天的旋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夏天的旋律是把夏天比喻成一首曲子,有高有低,说明夏天的气候变化大。 B、夏天的旋律是说明气候的变化,像旋律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 C、夏天的旋律是说只有夏天才会有旋律的变化,冬天就没有了。 D、夏天的旋律是说明夏天如同曲子一样,有民歌小调,也有动人心魄的绝唱。 2、“ 快呀,快把《四季歌》的第二段唱起来,慢了,会合不上拍子的!”对此句理解不 够准确一项是( ) A、 表现出对夏天的到来时高兴又激动的心情。 B、 《四季歌》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C、 “第二段”指的是大自然如同一首歌,夏天就是第二段。 D、 “第二段”指是大自然的四季会反复出现,“唱起来”是让我们大声地歌唱。 3、“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制造着阴天,天边的浓云总是姗姗来迟。”对此句理解正 解的一项是( ) A、制造阴天,是说明天上有时几乎没有云彩,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来遮 挡阳光。 B、制造阴天,是说明天上有云彩,但是不多,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 来遮挡阳光。 C、制造阴天,是说明夏天的天上永远没有云彩,人们不得不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 伞来遮挡阳光。 D、制造阴天,是说明只要是夏天,都得用太阳镜、太阳帽、太阳伞来遮挡阳光。 4、对“芒种”一节,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芒种是农民又忙收又忙着种的时节。 B、芒种还是龙舟竞渡的时节。箬叶、芦叶、芭蕉叶裹着一个多角形的传说,千家万户 不约而同地祭祀着一个伟大的诗魂陆游。 C、“是酸杏和甜桃媲美的时节啊。”其中“媲美”是最美的意思。 D、“是栀子花打伞的时节啊。”这一句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栀子花开花的情 景。 二、读文章,《唐宋诗中的物候》回答问题: ① 我国古代相传有两句诗说道:“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 石头和花卉虽没有声音和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结构组织来表达它们的本质。自然科学
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 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 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 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 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像上面所讲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 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 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 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 方面又热爱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其中许 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 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 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 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 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 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③唐白居易(乐天)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 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 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 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 《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 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 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 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 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 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 沙之大也是事实。 ⑤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 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 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 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临滹沱 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 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 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 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 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⑥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 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
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这种本质,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秘密。而且到现在,自然科学家 已经成功地做了不少工作。以石头而论,譬如化学家以同位素的方法,使石头说出自己的年 龄;地球物理学家以地震波的方法,使岩石能表白自己离开地球表面的深度;地质学家和古 生物学家以地层学的方法,初步摸清了地球表面,即地壳里三四十亿年以来的石头历史。何 况花卉是有生命的东西,它的语言更生动,更活泼。像上面所讲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里所指出的那样,杏花开了,好像它传语农民赶快耕土;桃花开了,好像它暗示农民赶快种 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我们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 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要能体会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 来理解大自然,改造大自然。 ② 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 一方面又热爱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其中许 多诗句,因为含有至理名言,传下来一直到如今,还是被人称道不置。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 “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 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 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 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 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 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③ 唐白居易(乐天)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离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 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 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④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 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 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据宋洪迈 《荣斋续笔》中指出:王荆公写这首诗时,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经推敲后,认为“到” 字不合意,改了几次才下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 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 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 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 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 沙之大也是事实。 ⑤树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标,这是肯定的。但是,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 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杨柳 抽青之所以被选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 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它既不怕风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临滹沱 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 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 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 山南北,随处均有杨柳。所以毛泽东《送瘟神》诗中就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 尧”。如今春风杨柳不限于玉门关以内了。 ⑥ 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 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
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 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⑦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 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 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⑧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 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 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 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下列句子中,对文章理解不正解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是借唐宋诗中的诗句,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 B、唐宋诗中有很多诗句能够反映一些个物候现象 C、本文虽然说明了很多物候现象,但是主要的还是介绍唐宋诗中的名人名句 D、唐宋诗中有物候,唐宋词中也应该有物候吧 2、对第②段的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由于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才能写出反映物候的诗句来 、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说明只要有“月、云” 的诗句中都有物候 C、“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这句话i 明诗人的记忆特别好 D、月、露、风、云、花、鸟都是物候现象,从这种物候现象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 质,即自然规律 3、对第④段的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A、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从唐宋诗人的许多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经推敲后,把“到”字,改成了“绿”字。这样改的目的,主要是表现出王安石的 才华 C、文中引用“洛阳三月飞胡沙”的诗句,主要表现,河南春天风沙之大的事实。 D、这一段通过诗句,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的春天景象是不同的 4、阅读第⑦⑧段,找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A、所以,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B、“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诗句中的“野人”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野人,即没有进化好的人 C、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也算得上是研究的物候专家 D、“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几句诗,通过引用修辞手 法,告诉我们,阳历三月和四月农民应该干什么了
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 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⑦南宋诗人陆游,在七十六岁时作《初冬》诗:“平生诗句领流光,绝爱初冬万瓦霜。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证明陆游是留心物候的。他不但留心物候,还用 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可以说明这一点:“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 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 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⑧ 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 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 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地点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 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1、下列句子中,对文章理解不正解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是借唐宋诗中的诗句,来介绍相关的物候知识。 B、唐宋诗中有很多诗句能够反映一些个物候现象。 C、本文虽然说明了很多物候现象,但是主要的还是介绍唐宋诗中的名人名句。 D、唐宋诗中有物候,唐宋词中也应该有物候吧。 2、对第②段的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 A、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由于他们关心民生疾苦,所以才能写出反映物候的诗句来。 B、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说明只要有“月、云” 的诗句中都有物候。 C、“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这句话说 明诗人的记忆特别好。 D、月、露、风、云、花、鸟都是物候现象,从这种物候现象中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 质,即自然规律。 3、对第④段的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从唐宋诗人的许多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B、经推敲后,把“到”字,改成了“绿”字。这样改的目的,主要是表现出王安石的 才华。 C、文中引用“洛阳三月飞胡沙”的诗句,主要表现, 河南春天风沙之大的事实。 D、这一段通过诗句,反映了不同的地域的春天景象是不同的。 4、阅读第 ⑦⑧ 段,找出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所以,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诗句中,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 B、“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诗句中的“野人”是我们平常所说的 野人,即没有进化好的人。 C、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也算得上是研究的物候专家。 D、“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几句诗,通过引用修辞手 法,告诉我们,阳历三月和四月农民应该干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