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题2 一、名词解释 1.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生殖健康 是指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 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3.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是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指的是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 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 二、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属于不同的概念()。 A.总和生育率 B.粗生育率 C.生育力D.终身生育率 2.下列哪项不属于限制生育的国家之列()。 A.印度B.德国 C.中国 D.新加坡 3.历史上,中国经历的人口转变阶段不包括()。 A.高死亡率控制型的多育模式 B.死亡率逐步降低过程的多育模式 C.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现代生育模式 D.低死亡率下的多育模式 三、多选题 1.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内容包括()。 A.制度层面 B.观念层面 C.习俗层面 D.发展层面 四、填空题 1. 是指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治发展的生育文化,是在婚 育方面形成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道德、新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可用于说明人口的更替水平,因为它表明了能够替代父母双方所需的平均子女 数。 总和生育率
自测题 2 一、名词解释 1.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 2.生殖健康 是指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 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3.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是人口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指的是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 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 二、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与其他三项属于不同的概念( )。 A.总和生育率 B. 粗生育率 C. 生育力 D. 终身生育率 2.下列哪项不属于限制生育的国家之列( )。 A. 印度 B. 德国 C. 中国 D. 新加坡 3.历史上,中国经历的人口转变阶段不包括( )。 A. 高死亡率控制型的多育模式 B. 死亡率逐步降低过程的多育模式 C. 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现代生育模式 D. 低死亡率下的多育模式 三、多选题 1.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内容包括( )。 A. 制度层面 B. 观念层面 C.习俗层面 D.发展层面 四、填空题 1.________是指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治发展的生育文化,是在婚 育方面形成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道德、新制度。 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2.______可用于说明人口的更替水平,因为它表明了能够替代父母双方所需的平均子女 数。 总和生育率
3.生育政策是 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口政策 五、简答题 1.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人类的生育也发生 了变化。现代社会,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过度接触铅、麻醉剂或X光等化学物品、化学污染、 物理辐射以及饮食污染,生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发生不孕不育。 (2)经济因素 人口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为前提。物质经济因素一般通过若干中间环节对 生育率的变动产生影响。就微观层面而言,人类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成本的必然性付出, 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几个孩子,往往会基于一定的经济条件考虑。 (3)社会文化因素 虽然经济因素对生育率下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应该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 用。通常涵盖从婚姻、家庭、教育、文化水平直至生活方式、妇女地位、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种族、伦理道德等内容。一般而言,它主要的衡量标志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的受 教育程度、教育水平相联系的,还有人口的职业构成和社会分层状况等。他们的总体结论是: 作为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变量,社会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构成、社会分层状况等, 和生育率之间的变动都呈负相关关系。换言之,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与社会地位越高, 其生育率水平一般越低:反之,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与社会地位越低,其生育率水平 往往越高。 (4)教育因素 在制约生育率的诸因素中,教育的影响尤为广泛。教育影响生育率表现为三个方面:一 是影响初婚年龄:二是减少生育的数量:三是促进生育文化的传播。妇女生育的旺盛期也是 工作学习精力的旺盛期,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妇女,可能不愿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过多 地用在养育子女上,而妨碍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和全面发展,而自觉控制生育子女数。对教育 和职业渴望程度较高的人,投入学习和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从而会推迟结婚年龄。随 着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往往夫妇更倾向于注重孩子的质量。另外,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妇女 受传统的生育观念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和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而做到节育。教育对婚育态度 的转变具有推动作用,它有助于促进新的生育观念的快速传播。因此,当现代的生育观念在
3.生育政策是________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口政策 五、简答题 1.影响生育率的因素有哪些? (1)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人类的生育也发生 了变化。现代社会,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过度接触铅、麻醉剂或 X 光等化学物品、化学污染、 物理辐射以及饮食污染,生殖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甚至会发生不孕不育。 (2)经济因素 人口的发展必须以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为前提。物质经济因素一般通过若干中间环节对 生育率的变动产生影响。就微观层面而言,人类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需要成本的必然性付出, 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几个孩子,往往会基于一定的经济条件考虑。 (3)社会文化因素 虽然经济因素对生育率下降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应该忽视社会文化因素的作 用。通常涵盖从婚姻、家庭、教育、文化水平直至生活方式、妇女地位、风俗习惯、宗教信 仰、种族、伦理道德等内容。一般而言,它主要的衡量标志是人口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的受 教育程度、教育水平相联系的,还有人口的职业构成和社会分层状况等。他们的总体结论是: 作为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变量,社会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构成、社会分层状况等, 和生育率之间的变动都呈负相关关系。换言之,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与社会地位越高, 其生育率水平一般越低;反之,文化水平、教育水平、职业与社会地位越低,其生育率水平 往往越高。 (4)教育因素 在制约生育率的诸因素中,教育的影响尤为广泛。教育影响生育率表现为三个方面:一 是影响初婚年龄;二是减少生育的数量;三是促进生育文化的传播。妇女生育的旺盛期也是 工作学习精力的旺盛期,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妇女,可能不愿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期过多 地用在养育子女上,而妨碍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和全面发展,而自觉控制生育子女数。对教育 和职业渴望程度较高的人,投入学习和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从而会推迟结婚年龄。随 着受教育水平的上升,往往夫妇更倾向于注重孩子的质量。另外,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的妇女 受传统的生育观念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和掌握科学的避孕方法而做到节育。教育对婚育态度 的转变具有推动作用,它有助于促进新的生育观念的快速传播。因此,当现代的生育观念在
一个地区被接受之后,其后的实践行动便会在大众中迅速普及开来,并对生育率的变动产生 持久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往往是与一个社会的 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婚育习俗、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5)避孕和节育技术 避孕和节育技术对生育率变动发生影响的最好例证,是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在欧洲主 要发达国家生育率转变的历史过程。当时欧洲工业化国家生育率大幅降低,正是避孕和节育 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时期。避孕和节育技术本身并不直接对生育率产生影响,但它作为人们 影响生育行为的一种工具,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并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 夫妻决定在什么时候生育、生育多少个孩子以及需要多长的生育间隔时,如果没有避孕和节 育技术的支持,这种决策便难以真正实现。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避孕和节育技术 的发明和使用,使长期困惑人类的婚烟、性和生育的三位一体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婚姻和性 不再与生育发生必然的联系。对1950~1980年日本人口和生育率变动的分析表明,有4个 因子对生育率的降低起着重要作用,即婚姻、避孕、人工流产以及哺乳期不孕,其中避孕药 具的使用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效果,到了1980年几乎与婚姻的作用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日 本大部分(63%)的已婚妇女采取了避孕措施的缘由。 (6)制度和政策因素 制度和政策因素属于影响生育率的宏观变量。对人口发展过程施加影响的政策称为人口 政策。采用人口政策干预人口过程和生育过程,中外历史上均有例证,并且往往与其他的政 策一起实施。传统农业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劳动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税收、经济 实力)源泉时,家族、社区、部落、国家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数量。这种情况下, 国家必然会制定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当代社会,许多低生育率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政府便出台了诸如独身多交所得税,生育少交所得税,实行家庭补贴、子女费用补贴等措施。 概括起来,影响生育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因素有:第一,财产继承制度:第二,教育公平制度: 第三,就业制度:第四,老年保障制度:第五,生育制度:第六,婚姻制度:第七,社会发 展政策。 (7)生育率的中介变量 在西方社会学的实证分析中,生育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又被称为变量。20世纪末期,“中 介变量理论”一度成为现代西方生育理论的主流。现代西方生育理论的主要部分,可以说是 围绕生育率决定因素问题展开研究的。所谓生育率的中介变量是指那些介于社会经济背景与 生育率之间,对生育行为和生育率变动起到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一个地区被接受之后,其后的实践行动便会在大众中迅速普及开来,并对生育率的变动产生 持久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往往是与一个社会的 经济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婚育习俗、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 (5)避孕和节育技术 避孕和节育技术对生育率变动发生影响的最好例证,是 19 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在欧洲主 要发达国家生育率转变的历史过程。当时欧洲工业化国家生育率大幅降低,正是避孕和节育 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时期。避孕和节育技术本身并不直接对生育率产生影响,但它作为人们 影响生育行为的一种工具,对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并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 夫妻决定在什么时候生育、生育多少个孩子以及需要多长的生育间隔时,如果没有避孕和节 育技术的支持,这种决策便难以真正实现。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避孕和节育技术 的发明和使用,使长期困惑人类的婚姻、性和生育的三位一体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婚姻和性 不再与生育发生必然的联系。对 1950~1980 年日本人口和生育率变动的分析表明,有 4 个 因子对生育率的降低起着重要作用,即婚姻、避孕、人工流产以及哺乳期不孕,其中避孕药 具的使用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效果,到了 1980 年几乎与婚姻的作用相同。这主要是由于日 本大部分(63%)的已婚妇女采取了避孕措施的缘由。 (6)制度和政策因素 制度和政策因素属于影响生育率的宏观变量。对人口发展过程施加影响的政策称为人口 政策。采用人口政策干预人口过程和生育过程,中外历史上均有例证,并且往往与其他的政 策一起实施。传统农业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劳动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财富(税收、经济 实力)源泉时,家族、社区、部落、国家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数量。这种情况下, 国家必然会制定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当代社会,许多低生育率国家出现了人口负增长, 政府便出台了诸如独身多交所得税,生育少交所得税,实行家庭补贴、子女费用补贴等措施。 概括起来,影响生育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因素有:第一,财产继承制度;第二,教育公平制度; 第三,就业制度;第四,老年保障制度;第五,生育制度;第六,婚姻制度;第七,社会发 展政策。 (7)生育率的中介变量 在西方社会学的实证分析中,生育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又被称为变量。20 世纪末期,“中 介变量理论”一度成为现代西方生育理论的主流。现代西方生育理论的主要部分,可以说是 围绕生育率决定因素问题展开研究的。所谓生育率的中介变量是指那些介于社会经济背景与 生育率之间,对生育行为和生育率变动起到最直接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2.计划生育对我国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 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 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尽管还存在一些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后果的讨论,如关于计 划生育引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男女性别比失调等一些人口社会问题的讨论。事实 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实行计划生育有关系,但这只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 全部: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将会面临更急迫的人口问题。可以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 来了多重的社会后果,但总体来说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无论如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 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加快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 头:第二,推动了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第三,为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第四,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 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探索了一条有利于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世界人口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论述题 论述我国生育模式转变的过程。 历史上,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经历了三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高死亡率控制型 的多育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死亡率逐步降低过程的多育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正在形成中国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现代生育模式。目前,中国正在经历 由传统型到现代型的生育模式转变过程。但是,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以 及各文化程度之间的生育模式的差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生育模式是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高死亡率控制 型的多育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生育率的变化较大。尤其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以来,生育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口生育模式已从传统社会下的“早、密、多”逐步向“晚、 稀、少”生育模式转化,高生育水平逐步转变为接近甚至低于更替水平。伴随着中国生育率 持续稳定地低于更替水平,中国的生育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育模式的变化可 以由总和生育率、生育率的孩次分布和年龄分布反映。 中国生育模式的根本转变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较高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的大幅 度下降,其次是较低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生育模式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生育 发生的年龄更加集中:二是生育高峰年龄比较年轻。这些指标反映了中国妇女由于晚育少育
2.计划生育对我国的意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 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 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尽管还存在一些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社会后果的讨论,如关于计 划生育引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男女性别比失调等一些人口社会问题的讨论。事实 上,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实行计划生育有关系,但这只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 全部;若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将会面临更急迫的人口问题。可以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 来了多重的社会后果,但总体来说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无论如何,我国的计划生育政 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第一,加快实现了低生育水平,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 头;第二,推动了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形成;第三,为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第四,促进了中国人口素质 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探索了一条有利于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 道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世界人口发展做出了贡献。 六、论述题 论述我国生育模式转变的过程。 历史上,中国人口生育模式经历了三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高死亡率控制型 的多育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死亡率逐步降低过程的多育模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正在形成中国自觉控制生育数量的现代生育模式。目前,中国正在经历 由传统型到现代型的生育模式转变过程。但是,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以 及各文化程度之间的生育模式的差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生育模式是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生产条件下的高死亡率控制 型的多育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生育率的变化较大。尤其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以来,生育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口生育模式已从传统社会下的“早、密、多”逐步向“晚、 稀、少”生育模式转化,高生育水平逐步转变为接近甚至低于更替水平。伴随着中国生育率 持续稳定地低于更替水平,中国的生育模式也相应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生育模式的变化可 以由总和生育率、生育率的孩次分布和年龄分布反映。 中国生育模式的根本转变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是较高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的大幅 度下降,其次是较低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生育模式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生育 发生的年龄更加集中;二是生育高峰年龄比较年轻。这些指标反映了中国妇女由于晚育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