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吉林大学:《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题四_实验诊断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42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试题四 一、写出下列参考值: 1.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 2.新生儿血白细胞总数的参考值。 3.成人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参考值。 4.女性红细胞比积参考值。 5.成年女性血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 6.尿沉渣白细胞参考值。 7.二氧化碳结合力参考值。 8.血清胆固醇酯参考值。 9.血清间接胆红素参考值。 1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值。 二、写出下列符号缩写)的含义: 1.WBC、2.SPT、3.Cre、4.CEA、5.Y-GT、6.HbeAg、7.ENA、8.AIDS、9.DL、 10.T3 三、解释下列概念 1.甲胎蛋白 2.尿透明管型 3.尿管型 4.糖尿 5.肾小球性蛋白尿 6.脓尿 7.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8.白血病裂孔现象 9.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网织红细胞 四、回答下列问题 1.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要点有哪些?2.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漏出液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有哪些?4.HbsAg(+)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试题四 一 、写出下列参考值: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 2. 新生儿血白细胞总数的参考值。 3. 成人血白细胞中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参考值。 4. 女性红细胞比积参考值。 5. 成年女性血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 6. 尿沉渣白细胞参考值。 7. 二氧化碳结合力参考值。 8. 血清胆固醇酯参考值。 9. 血清间接胆红素参考值。 10.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值。 二、 写出下列符号(缩写)的含义: 1. WBC、2. SPT、3. Cre 、4. CEA 、5. γ-GT、6. HbeAg 、7. ENA 、8. AIDS 、9. LDL 、 10. T3 三、 解释下列概念 1. 甲胎蛋白 2. 尿透明管型 3. 尿管型 4. 糖尿 5. 肾小球性蛋白尿 6. 脓尿 7.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8. 白血病裂孔现象 9.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网织红细胞 四 、回答下列问题 1.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要点有哪些? 2. 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 漏出液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有哪些? 4. HbsAg(+)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5.肾盂肾炎尿液特点有哪些?6.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7.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8.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10.红细胞、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有何临床意 义? 参考答案 一、参考值 1.110~150g/L(11~15g/dl) 2.(15~20)×109/L(15000~20000/mm3) 3.20~40% 4.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5.0~20mm/1h末 6.不超过5个/HP 7.50-70vol%(22-31mmol/L) 8.2.34~3.38mmol/L 9.1.7≈10.2μmol/L 10.5~25卡门氏单位10~40U/L 二、符号(缩写)含义 1.白细胞 2.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3.肌酐 4.癌胚抗原 5.Y-谷氨酰转移酶 6.乙型肝炎e抗原 7.可提取性核抗原 8.爱滋病 9.低密度脂蛋白 10.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三、概念 1.是胎儿性蛋白,为胎儿所特有,出生后不久即转为阴性或仅含微量。AFP在原发性

5. 肾盂肾炎尿液特点有哪些? 6.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7. 缺铁性贫血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8. 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9.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0.红细胞、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有何临床意 义? 参考答案 一、参考值 1. 110~150g/L (11~15g/dl) 2.(15~20)×109/L (15 000~20 000/mm3) 3. 20~40% 4. 0.37~0.48L/L (37~48 容积%), 平均 0.40L/L 5. 0~20 mm/1h 末 6. 不超过 5 个/HP 7. 50~70 vol%(22~31mmol/L) 8. 2.34~3.38 mmol/L 9. l.7~10.2 μmol/L 10. 5~25 卡门氏单位 10~40U/L 二、符号(缩写)含义 1. 白细胞 2.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3. 肌酐 4. 癌胚抗原 5. γ-谷氨酰转移酶 6. 乙型肝炎 e 抗原 7. 可提取性核抗原 8. 爱滋病 9. 低密度脂蛋白 10.3,5,3’-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三、概念 1. 是胎儿性蛋白,为胎儿所特有,出生后不久即转为阴性或仅含微量。AFP 在原发性

肝癌或胚胎性癌时增加,因而测定AP在血中的浓度,对此类疾患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可能有颗粒管型演化而来。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高血压后期、心力衰竭等。 3.管形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4.正常人尿液中存在微量的葡萄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当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增高超过 肾糖或血糖未增高而肾糖域降低时,尿糖定性阳性。 5.指某些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膜损伤以至滤孔增大,或肾小球基底膜静电屏障作用减弱, 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大量进入肾小球球囊,超过了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 尿。 6.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等炎性渗出物,排出是即浑浊,放置后呈絮状沉淀。 7.是在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物+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血时间。 是内源性凝血功能的综合性检查。 8.白血病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的细胞。 9.是指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 参考值的一类贫血。 10.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 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在胞浆中出现蓝色细颗粒状、 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继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四、回答问题 1、对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病史、检体和实验诊断都很重要,实验室检查是确定检查 方向和最后确诊的关键。 (1)过筛检查 一般是将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和血小板计数做为观察血小板一血管壁相互作用有无 异常的指标:以APTT(或CT)、P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或TCT)做为观察凝血功能的指标, 因而把上述六项检查做为出血性疾病的过筛检查。但这些检查对于轻度出血倾向者多呈阴性 结果。故当这些试验无异常发现时,并不能排除出血性疾病,尚需进一步做灵敏度更高的特 殊检查。 (2)特殊检查 在过筛检查异常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例如: 1)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柬臂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正常者属于血小板减少,应

肝癌或胚胎性癌时增加,因而测定 AFP 在血中的浓度,对此类疾患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可能有颗粒管型演化而来。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高血压后期、心力衰竭等。 3. 管形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形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4. 正常人尿液中存在微量的葡萄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当糖代谢异常使血糖增高超过 肾糖或血糖未增高而肾糖域降低时,尿糖定性阳性。 5. 指某些原因引起肾小球滤膜损伤以至滤孔增大,或肾小球基底膜静电屏障作用减弱, 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大量进入肾小球球囊,超过了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 尿。 6. 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等炎性渗出物,排出是即浑浊,放置后呈絮状沉淀。 7. 是在血浆中加入 APTT 试剂(接触因子激活物+磷脂)和 Ca2+后,观察其凝血时间。 是内源性凝血功能的综合性检查。 8. 白血病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的细胞。 9. 是指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 参考值的一类贫血。 10.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 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在胞浆中出现蓝色细颗粒状、 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继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四、回答问题 1、对于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病史、检体和实验诊断都很重要,实验室检查是确定检查 方向和最后确诊的关键。 (1)过筛检查 一般是将出血时间、束臂试验和血小板计数做为观察血小板一血管壁相互作用有无 异常的指标;以 APTT(或 CT)、 PT 和纤维蛋白原定量(或 TCT)做为观察凝血功能的指标, 因而把上述六项检查做为出血性疾病的过筛检查。但这些检查对于轻度出血倾向者多呈阴性 结果。故当这些试验无异常发现时,并不能排除出血性疾病,尚需进一步做灵敏度更高的特 殊检查。 (2) 特殊检查 在过筛检查异常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特殊检查,例如: 1)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柬臂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正常者属于血小板减少,应

进一步做骨髓细胞学检查,探究血小板减少是否由血液病引起。如果无脾肿大,首先要想到 ITP,除骨髓检查外,还要加查有关TP的免疫学检查。 2)血小板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正常,见于:①血浆中缺乏 VW因子,即von wille brand病(WD):②血小板功能障碍,应进一步查血小板功能、血小 板膜蛋白分析等。 3)APT延长、PT正常,其他检查正常,多为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先天性缺陷。首先应 查因子VⅢ、IX、:如无异常再查因子XⅫI、Fletcher因子和Fitzgerala因子。如为后天性者, 首先应询问病人是否用了肝素等抗凝剂,如未用,应检查是否有循环抗凝血物的存在。如无 抗凝血物的存在,应怀疑为轻症DIC,再查DIC的有关项目。 4)APTT及pT皆延长而其他过筛试验正常。如为先天性者应做因子Ⅱ、V、X定量, 如无异常应再查TCT,如有异常应怀疑是异常纤维蛋白原病。怀疑为后天性疾病时,应查因 子Ⅱ、V、Ⅶ、Ⅷ、IX、X,如因子V、W、X、X减少,多为维生素K缺乏。除因子Ⅷ外, 如有上述两种以上的凝血因子减少,应怀疑是肝功能障碍,加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应 查有无循环抗凝血素的存在。 5)APTT正常而仅PT延长时,应查因子I定量,如有减少即为因子I缺乏症。但因在 轻度肝损伤、维生素K缺乏、DIC初期时,PT也延长,故应加以排除。此外,在异常纤维蛋 白原血症时,PT也延长。 6)全部过筛试验皆异常,应怀疑DC:重症肝病,加查D1C相关试验或肝功能。 2、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甚多,有病理性也有生理性因素。升高的程度差异也甚大,轻 者仅在饭后超过正常范围,严重者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轻度升高为7.3~7.8mmol/L:中度升 高为8.4~10.1mmol/L:重度升高为超过10.1mmol/L. 血糖超过肾糖阈值即可出现尿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糖阈值过低而出现的尿糖 为肾性糖尿。 ()生理性血糖升高:见于饱食或高糖饮食及剧烈运动后或情绪紧张等。 (2)病理性血糖升高常见于: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 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妊娠呕吐、全身麻醉、脱水、颅内高压症、 颅脑外伤或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缺氧室息等,也可暂时性血糖升高:④肝硬化病人常 有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缺氧室息等,也可暂时性血糖升高:④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 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slucagon)升高有关。 3、原因多为非炎性,外观淡黄或浆液性性,比重低于1.018,不可自凝,粘蛋白(-)

进一步做骨髓细胞学检查,探究血小板减少是否由血液病引起。如果无脾肿大,首先要想到 ITP,除骨髓检查外,还要加查有关 ITP 的免疫学检查。 2)血小板正常、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正常,见于:①血浆中缺乏 VW 因子,即 von willebrand 病(VWD);②血小板功能障碍,应进一步查血小板功能、血小 板膜蛋白分析等。 3)APTT 延长、PT 正常,其他检查正常,多为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先天性缺陷。首先应 查因子 VⅢ、IX、XI;如无异常再查因子Ⅻ 、Fletcher 因子和 Fitzgerala 因子。如为后天性者, 首先应询问病人是否用了肝素等抗凝剂,如未用,应检查是否有循环抗凝血物的存在。如无 抗凝血物的存在,应怀疑为轻症 DIC,再查 DIC 的有关项目。 4)APTT 及 PT 皆延长而其他过筛试验正常。如为先天性者应做因子Ⅱ、Ⅴ、Ⅹ定量, 如无异常应再查 TCT,如有异常应怀疑是异常纤维蛋白原病。怀疑为后天性疾病时,应查因 子Ⅱ、Ⅴ、Ⅶ、Ⅷ 、IX、X,如因子Ⅴ、Ⅶ、IX、X 减少,多为维生素 K 缺乏。除因子Ⅷ外, 如有上述两种以上的凝血因子减少,应怀疑是肝功能障碍,加查肝功能;如果肝功能正常应 查有无循环抗凝血素的存在。 5)APTT 正常而仅 PT 延长时,应查因子Ⅶ定量,如有减少即为因子 Ⅶ缺乏症。但因在 轻度肝损伤、维生素 K 缺乏、DIC 初期时,PT 也延长,故应加以排除。此外,在异常纤维蛋 白原血症时,PT 也延长。 6)全部过筛试验皆异常,应怀疑 DIC;重症肝病,加查 DIC 相关试验或肝功能。 2、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甚多,有病理性也有生理性因素。升高的程度差异也甚大,轻 者仅在饭后超过正常范围,严重者空腹血糖明显升高。轻度升高为 7.3~7.8mmol/L;中度升 高为 8.4~10.1mmol/L;重度升高为超过 10.1mmol/L。 血糖超过肾糖阈值即可出现尿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糖阈值过低而出现的尿糖 为肾性糖尿。 (l)生理性血糖升高:见于饱食或高糖饮食及剧烈运动后或情绪紧张等。 (2)病理性血糖升高常见于: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 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③妊娠呕吐、全身麻醉、脱水、颅内高压症、 颅脑外伤或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缺氧窒息等,也可暂时性血糖升高;④肝硬化病人常 有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缺氧窒息等,也可暂时性血糖升高;④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 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slucagon)升高有关。 3、原因多为非炎性,外观淡黄或浆液性性,比重低于 1.018,不可自凝,粘蛋白(-)

糖定量正常,细胞计数低于500x106儿,以淋巴细胞为主,找不到病原菌。 4、1)急性感染早期。 2)健康携带者。 5、外观呈淡黄色或血色,蛋白定性(+)~(士),红细胞多少不等,白细胞多,可见 到白细胞细胞管型。蛋白定性呈肾小管性蛋白尿。可查到病原体。 6、[血象] 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一般正常,有急性出血或慢性反复出血者可减少。 2)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急性型者分类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 3)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者血小板形态大致正常,慢性型者可见异形血小板、巨大 血小板等改变。 [骨髓象] 1)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如无严重出血,粒、红两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3)巨核细胞系多明显增生,急性型者以原始型及幼稚型巨核细胞居多,慢性型者颗粒 型巨核细胞居多,两者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常见胞浆少,染色偏蓝,颗 粒减少及空泡变性等改变。 7、[血象] (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 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5)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 (2)粒红比值减低。 (3)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稚红细胞百分比常>0.3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 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成熟 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是环状红细胞。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糖定量正常,细胞计数低于 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找不到病原菌。 4、1) 急性感染早期。 2) 健康携带者。 5、 外观呈淡黄色或血色,蛋白定性(+)~(±),红细胞多少不等,白细胞多,可见 到白细胞细胞管型。蛋白定性呈肾小管性蛋白尿。可查到病原体。 6、 [血象] 1)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一般正常,有急性出血或慢性反复出血者可减少。 2)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急性型者分类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增多。 3)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者血小板形态大致正常,慢性型者可见异形血小板、巨大 血小板等改变。 [骨髓象] 1)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2)如无严重出血,粒、红两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3)巨核细胞系多明显增生,急性型者以原始型及幼稚型巨核细胞居多,慢性型者颗粒 型巨核细胞居多,两者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常见胞浆少,染色偏蓝,颗 粒减少及空泡变性等改变。 7、 [血象] (1)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2)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 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 (5)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 (2)粒红比值减低。 (3)红细胞系明显增生,幼稚红细胞百分比常>0.30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 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成熟 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是环状红细胞。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8、1)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迅速增多。 2)组织损伤及坏死:范围较大的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常致血沉增快,如无并发症,- 般23周内恢复正常。 3)恶性肿瘤:增长较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可能与α2巨球蛋白、纤维蛋 白原增高、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血等因素有关。增快的血沉可因肿瘤经手术切除或 有效的化疗、放疗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属正常。 4)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 5)贫血:贫血病人血红蛋白低于90g机,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越明 显。 6)高胆固醇血症: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粘液性水肿等的血 胆固醇增高,或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均见增快。 9、1)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 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嗜酸性粒细胞轻度或中等度增高。 2)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时,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0.10或更高。 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呈轻中度 增高。 4)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等也可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嗜酸性粒细 胞极度增多,但此病在临床上少见。 5)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中 度增高。 6)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在恢复期时则可见暂时 性增高,唯有猩红热的急性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7)其他:风湿性恢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常伴 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 philic syndrome):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的较少见类型。这组疾病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 细胞心内膜炎等

(5)巨核细胞系正常 8、1)炎症性疾病:急性细菌性炎症时,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迅速增多。 2)组织损伤及坏死:范围较大的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常致血沉增快,如无并发症,- 般 2-3 周内恢复正常。 3)恶性肿瘤:增长较速的恶性肿瘤血沉多明显增快,可能与α2 巨球蛋白、纤维蛋 白原增高、肿瘤组织坏死、继发感染、贫血等因素有关。增快的血沉可因肿瘤经手术切除 或 有效的化疗、放疗而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属正常。 4)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 5)贫血:贫血病人血红蛋白低于 90g/L,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越明 显。 6)高胆固醇血症: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粘液性水肿等的血 胆固醇增高,或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沉均见增快。 9、 1) 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 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嗜酸性粒细胞轻度或中等度增高。 2) 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时,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 0.10 或更高。 3) 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呈轻中度 增高。 4)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真性红 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等也可增多。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嗜酸性粒细 胞极度增多,但此病在临床上少见。 5) 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肿瘤转移或有坏死灶的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可有中 度增高。 6) 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少,在恢复期时则可见暂时 性增高,唯有猩红热的急性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7) 其他:风湿性恢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时,常伴 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8)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的较少见类型。这组疾病包括伴有肺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 细胞心内膜炎等

10、(1)红细胞生成减少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容量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白血病、骨 髓瘤)原因未明(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风湿病):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铁缺乏(缺铁性贫血)铁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NA合成障碍(叶酸、B12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增多 1)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蚕豆病) 血红蛋白异常(海洋性贫血)。 2)红细胞外来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溶血性贫血(蛇咬伤)。 (3)失血 1)急性失血:外伤后急性失血性贫血 2)慢性失血:慢性消化性溃疡

10、(1)红细胞生成减少 1)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容量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浸润(白血病、骨 髓瘤)原因未明(慢性系统性疾病,如风湿病); 2)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铁缺乏(缺铁性贫血)铁利用障碍(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NA 合成障碍(叶酸、B12 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破坏增多 1) 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陷(蚕豆病) 血红蛋白异常(海洋性贫血)。 2) 红细胞外来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溶血性贫血(蛇咬伤)。 (3) 失血 1)急性失血:外伤后急性失血性贫血 2)慢性失血:慢性消化性溃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