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二 一、写出下列参考值 1.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 2.成人血白细胞总数的参考值。 3.成人血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的参考值。 4.新生儿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 6.凝血时间参考值。 7.男性血清肌酐参考值。 8.血清球蛋白参考值。 9.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值。 10.血清钠参考值。 二、写出下列符号缩写)的含义: 1.ESR 2.CT 3.B2-M 4.TP 5.AST 6.CK 7.ASO 8.SLE 9.TG 10.17-0H 三、解释下列概念 1.暂时性糖尿 2.溢出性蛋白尿 3.乳糜尿 4.血尿 5.凝血时间血凝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6.Heinz小体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8.异形淋巴细 9.Cabot环 10.呼吸性碱中毒 四、回答下列问题 1.血钙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2.体液免役检查项目包括哪些? 3.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是什么?4.肝癌标志物有哪些? 5.尿管型形成的条件是什么?6.溶血性贫血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试题二 一 、写出下列参考值 1.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参考值。 2. 成人血白细胞总数的参考值。 3. 成人血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的参考值。 4. 新生儿网织红细胞参考值。 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 6. 凝血时间参考值。 7. 男性血清肌酐参考值。 8. 血清球蛋白参考值。 9. 成人血清总胆红素参考值。 10.血清钠参考值。 二、 写出下列符号(缩写)的含义: 1.ESR 2.CT 3.β2-M 4.TP 5.AST 6.CK 7.ASO 8.SLE 9.TG 10.17-OH 三、 解释下列概念 1. 暂时性糖尿 2. 溢出性蛋白尿 3. 乳糜尿 4. 血尿 5. 凝血时间血凝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6. Heinz 小体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8. 异形淋巴细 9. Cabot 环 10.呼吸性碱中毒 四 、回答下列问题 1. 血钙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2. 体液免役检查项目包括哪些? 3.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是什么? 4. 肝癌标志物有哪些? 5. 尿管型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6. 溶血性贫血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7.骨髓增生程度分几级?有何临床意义?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9.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何临床意义?10.红细胞、血红蛋白绝对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参考值 1.120160g/L(12~16g/dl) 2.(4~10)×109/L(4000~10000/mm3) 3.0.5-5% 4.0.020.06(2%6%) 5.320~360g/L(32%~36%) 6.4~12min(试管法) 7.53-106μmol/L 8.20~30g/L 9.3.4-17.1μmol/L 10.135~145mmol/L(135~145mEq/L) 二、符号(缩写)含义 1.红细胞沉降率 2.凝血时间 3.B2微球蛋白 4.总蛋白 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6.磷酸肌酸激酶 7.抗链球菌溶血素O 8.系统性红斑狼疮 9.甘油三酯 10.17-羟皮质类固醇 三、概念 1.是指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葡萄糖等超出“肾阈值”的生理性糖尿和颅脑 外伤等应激性糖尿。 2.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而血中异常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溶
7. 骨髓增生程度分几级?有何临床意义? 8.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9.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有何临床意义? 10.红细胞、血红蛋白绝对增多有何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一、参考值 1. 120~160g/L (12~16g/dl) 2. (4~10)×109/L (4 000~10 000/mm3) 3. 0.5~5% 4. 0.02~0.06 (2%~6%) 5. 320~360g/L (32%~36%) 6. 4~12min(试管法) 7. 53~106μmol/L 8. 20~30g/L 9. 3.4~17.1μmol/L 10.135~145mmol/L(135~145mEq/L) 二、符号(缩写)含义 1. 红细胞沉降率 2. 凝血时间 3. β2 微球蛋白 4. 总蛋白 5.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6. 磷酸肌酸激酶 7.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8. 系统性红斑狼疮 9. 甘油三酯 10.17-羟皮质类固醇 三、概念 1. 是指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静脉注射葡萄糖等超出“肾阈值”的生理性糖尿和颅脑 外伤等应激性糖尿。 2. 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而血中异常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或溶
血时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后,经肾小球滤出过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产生的蛋白尿。 3.是指淋巴液逆流进入尿液,呈乳白色。 4.尿中含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5.静脉血放在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凝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6.不稳定Hb、HbH等异常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可发生沉淀,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 7.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8.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 9.在红细胞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或8字形细线状环。其来源及性质未明。常于 HowelI-Jolly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或铅中毒等。 10.肺泡通气过度,致C02排出过多,体内碳酸减少。 四、回答问题 1、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②维生素D缺乏症: ③婴儿手足搐溺症及骨质软化症: ④钙或维生素D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阻塞性黄疽、急 性坏死性胰腺炎或妊娠后期等: ⑤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回吸收使血钙降低: ⑥代谢性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肾小管回吸收钙减少: ⑦低蛋白血症,如恶性肿瘤、严重肝病、黑热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等, 均可使血清白蛋白减少而致血清钙降低,但扩散型钙可正常或只轻微降低,故临床上无低血 钙的症状。 2、免疫球蛋白(IgG、IgA、gM)测定、B细胞计数。 3、外观呈毛玻璃样,蛋白(+)~(++),蛋白定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同时明显减少, 细胞数中等程度增加,以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可查到抗酸菌。 4、1)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测定。 2)AFP变异体和碱性AFP测定。 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lc antigen,CEA)测定。 4)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检查。 5、A尿中少量蛋白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构成基质: B肾小管有尿浓缩和酸化能力,是蛋白质浓缩、酸化及沉淀:
血时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后,经肾小球滤出过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产生的蛋白尿。 3. 是指淋巴液逆流进入尿液,呈乳白色。 4. 尿中含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5. 静脉血放在玻璃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凝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 6. 不稳定 Hb、HbH 等异常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可发生沉淀,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 7. 系指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8. 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 9. 在红细胞中出现的一种紫红色呈圆形或 8 字形细线状环。其来源及性质未明。常于 Howell-Jolly 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后或铅中毒等。 10. 肺泡通气过度,致 CO2 排出过多,体内碳酸减少。 四、回答问题 1、①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② 维生素 D 缺乏症; ③ 婴儿手足搐溺症及骨质软化症; ④ 钙或维生素 D 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如长期低钙饮食、腹泻、阻塞性黄疽、急 性坏死性胰腺炎或妊娠后期等; ⑤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累及肾小管时影响钙的回吸收使血钙降低; ⑥ 代谢性碱中毒时游离钙减少,肾小管回吸收钙减少; ⑦ 低蛋白血症,如恶性肿瘤、严重肝病、黑热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等, 均可使血清白蛋白减少而致血清钙降低,但扩散型钙可正常或只轻微降低,故临床上无低血 钙的症状。 2、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B 细胞计数。 3、 外观呈毛玻璃样,蛋白(+)~(+++),蛋白定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同时明显减少, 细胞数中等程度增加,以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可查到抗酸菌。 4、1)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测定。 2) AFP 变异体和碱性 AFP 测定。 3)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lc antigen,CEA)测定。 4) 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APT)检查。 5、A 尿中少量蛋白质、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糖蛋白构成基质; B 肾小管有尿浓缩和酸化能力,是蛋白质浓缩、酸化及沉淀;
C要有提供交换使用的肾单位,为管型形成提供足够时间。 6、[血象] (1)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3)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4)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5)血小板可呈反应性增多。 [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 (2)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置。 (3)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百分比常>0.50,以中幼红细胞为主,其他阶段的 幼红细胞亦相应增多,易见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 Howell--Jolly体。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7、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分别是:增生极度活跃,见于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 跃见于各类白血病和增生型贫血,TP;增生活跃,为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以 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增生极度减低,急性型典型的再生障碍性 贫血。 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的增减是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的情况,故也 间接地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 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可增至0.06~0.08或以上。急性大量溶血时,则可高达0.20 或更高,严重者甚至可在0.40~0.50以上。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也可明显增高。缺 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常仅较度增高,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减少。 (2)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的病例常低 于0.005,甚至为0:绝对值低下15×109/L(15000/mm3),常作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标准之一。在某些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因骨髓中尚有部分代偿性造血造,其网织 红细胞可正常或略增高。但给予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并不见再增高,说明其
C 要有提供交换使用的肾单位,为管型形成提供足够时间。 6、 [血象] (1)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 (3)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 (4)白细胞计数常增多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5)血小板可呈反应性增多。 [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 (2)粒红比值明显减低或倒置。 (3)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百分比常>0.50,以中幼红细胞为主,其他阶段的 幼红细胞亦相应增多,易见核分裂象。成熟红细胞中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 Howell-Jolly 体。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7、 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分别是:增生极度活跃,见于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明显活 跃 见于各类白血病和增生型贫血,ITP;增生活跃,为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以 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增生极度减低,急性型典型的再生障碍性 贫血。 8、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的增减是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的情况,故也 间接地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贫血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 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可增至 0.06~0.08 或以上。急性大量溶血时,则可高达 0.20 或更高,严重者甚至可在 0.40~0.50 以上。急性失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也可明显增高。缺 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常仅较度增高,有时可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减少。 (2)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的病例常低 于 0.005,甚至为 0;绝对值低下 15×109/L(15 000 /mm3),常作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标准之一。在某些慢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例,因骨髓中尚有部分代偿性造血造,其网织 红细胞可正常或略增高。但给予各种抗贫血药物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并不见再增高,说明其
骨髓造血功能仍是低下的。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时,因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大量浸 润、使红系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件贫血 病人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相应地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 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至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0.06~0.08,也可达0.10以 上。治疗后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这种现象称为 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临床上也有应用网织红细胞反应的观 察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即对上述两种贫血病人的诊断尚未 明确者,可相应地给以铁剂或叶酸。如用药后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就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 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如有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的病例,则可应用注射剂进行实验。 因此是临床上确诊这两种贫血的一项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网织 红细胞计数观察,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 溶血或出血己得到控制。如网织红细胞持续不减低,甚至更见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到控制, 甚至还在加重。 9、核象左移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反应能力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价值。如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轻度核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如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中度核左移及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或白细胞数并不增高甚至减少,但有显著核左移及中毒性 改变.表示病情极为严重。 10、(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促红细胞 生成素增多。 1)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 氧程度呈正比。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慢性心、肺疾患如 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2)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这类疾病的病人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无缺氧, 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 癌、肾胚胎瘤等,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是一类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
骨髓造血功能仍是低下的。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时,因骨髓中异常细胞的大量浸 润、使红系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件贫血 病人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相应地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 用药 3-5 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至 7-10 天达高峰,一般增至 0.06~0.08,也可达 0.10 以 上。治疗后 2 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这种现象称为 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临床上也有应用网织红细胞反应的观 察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诊断的治疗性试验,即对上述两种贫血病人的诊断尚未 明确者,可相应地给以铁剂或叶酸。如用药后出现网织红细胞反应,就可帮助确定为某种贫 血的诊断,或作出鉴别诊断。如有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的病例,则可应用注射剂进行实验。 因此是临床上确诊这两种贫血的一项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3)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溶血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连续进行网织 红细胞计数观察,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如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逐渐降低,表示 溶血或出血已得到控制。如网织红细胞持续不减低,甚至更见增高者,表示病情未得到控制, 甚至还在加重。 9、 核象左移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的反应能力的估计具有一定的价值。如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略增高,轻度核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如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中度核左移及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或白细胞数并不增高甚至减少,但有显著核左移及中毒性 改变.表示病情极为严重。 10、 (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非造血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环节是血中促红细胞 生成素增多。 1) 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 氧程度呈正比。 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慢性心、肺疾患如 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2) 促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多:这类疾病的病人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无缺氧, 促红细胞生成 素增多是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 癌、肾胚胎瘤等,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是一类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