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心理学(本)期末试题(半开卷)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116.2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试卷代号:1295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本)试题(半开卷) 2016年1月 题 号 三 四 五 总 分 分 数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 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2.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 A.海德 B.维纳 C.凯利 D.贝姆 3.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 )对态度 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 B.可信赖性 C吸引力 D.相似性 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 ) A.顺从 B.服从 C.从众 D.同化 5.“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抑制 B.社会促进 C.从众 D.社会惰化 1020

试卷代号 :1295 座位号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本) 试题(半开卷) E 2016 四|五|总分| [I I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分,共 10 分) 1.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 A. 初级社会化 B. 基本社会化 C. 预期社会化 D. 再社会化 2. 归因理论研究的创始人是( )。 A. 海德 B. 维纳 c.凯利 D. 贝姆 3. 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 )对态度 改变的影响。 A. 权威性 c.吸引力 B. 可信赖性 D. 相似性 4. 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 顺从 C. 从众 5. "三个和尚没水喝"是一种( )现象。 B.服从 D. 同化 A. 社会抑制 B. 社会促进 C. 从众 D. 社会惰化 1020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6.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 与 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 角色和 角色。 8.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与 9.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 与他们的外在 相对应。 1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 和 11.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攻击行为和 攻击行为。 12.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 和 得分 评卷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再社会化 14.社会认知 15,社会影响 16.攻击行为 17.偏见 得 分 评卷人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19.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20.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1021

二、填空(每空 分,共 15 分) 6. 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 7. 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 角色。 角色和 8. 根据希金斯( Higgins , 1987) 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 9. 琼斯与戴维斯(Jones &Davis, 1965) 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 一一一一与他们的外在一一一-相对应。 10.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二二 1.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 攻击行为。 12. 他人在场对个体活动效率的影响分两种: 13. 再社会化 14. 社会认知 15. 社会影响 16. 攻击行为 17. 偏见 三、名词解释(每题 分,共 25 分)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8. 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19. 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20.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1021

得分 评卷人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 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 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竞 无一人上前制止。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数”的现象。 1022

五、应用分析题 (20 分) 1.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 2003 15 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 16 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 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 20 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 刀,围观者竟 无一人上前制止。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1022

试卷代号:12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本)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供参考) 2016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D 2.A 3.D 4.B 5.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6.一般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7.规定性 开放性 8.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9.品质 行为 10.接近 相似 互补 11.工具性 敌对性 12.社会促进 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3.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遁应这种新 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14.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 性的过程。 15.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 现象 16.攻击行为: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 状况及破环其他目标的行为。 17.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 指向。 1023

试卷代号 :1295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5 年秋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社会心理学(本)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半开卷) (供参考) 20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10 分) l. D 2. A 3. D 4. B 5. D 二、填空(每空 分,共 15 分} 6. 一般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 7. 规定性 开放性 8. 理想的自我 应该的自我 9. 品质 行为 10. 接近 相似 互补 1.工具性 敌对性 12. 社会促进 社会抑制 三、名词解释(每题 分,共 25 分} 13. 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 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14.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 性的过程。 15. 社会影响 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 现象。 16. 攻击行为: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 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17. 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 指向。 1023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分)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 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2分)》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 (1)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 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无人 性)的人。(4分)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那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3分) 19.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由凯尔曼(1961)提出(1分),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 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 服从。(3分) 第二,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 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3分) 第三,内化: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3分) 20.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 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 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 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4分) (2)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人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不平等的接触 妨碍双方相互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人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 1024

四、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8. 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 (1 分)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 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2 分〉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 (1)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 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 ,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元人 性)的人。 (4 分) (2) 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那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 (3 分) 19. 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由凯尔曼(1 961) 提出(1分) ,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雕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 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 服从。 (3 分) 第二,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 模仿他人,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 (3 分) 第二,内化: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 20.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1)消除刻板印象 (3 分)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 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 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 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 (4 分) (2) 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不平等的接触 妨碍双方相互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入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 1024

对地位低下者不利的。(3分) (3)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性奖励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 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3分) 五、应用分析题(20分) 21,答题要点: (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 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5分)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 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 任就会减小。(5分) ②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 出判断。如,不知歹徒和少女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5分) ③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5分) 1025

对地位低下者不利的。 (3 分) (3) 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性奖励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 敌对情绪和偏见的重要途径。 (3 分) 五、应用分析题 (20 分} 1.答题要点: (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 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5 分) (2) 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 : 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 任就会减小。 (5 分) ②对模糊情境的解释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 出判断。如,不知歹徒和少女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 (5 分) ③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 (5 分〉 102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