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21版)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8,文件大小:68.5KB,团购合买
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一、授课题目: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二、授课学时:按照教研室统一教学进度,共4个学时。 三、授课班级:2021级本科各专业(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四、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 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学习重难点: 重点: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点:1.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2.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六、教学设计分析: 课程导入:案例导入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曾名乌墩和青墩,是国家AAAAA级景区,江南六大古 镇之一,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在国内盛行的 商业旅游中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运营概念,这种概念是集合且超越了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一种 更贴近于共产主义的运营模式。共富,在乌镇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 乌镇里,每一间民宿都是由迁回的乌镇原住民来经营,而且不是独立经营,而是以家 庭为基础的整体运营。 在乌镇里,你看不到站街揽客的旅馆,吃不到货不对板的宰客菜,买不到以次充好的 纪念品,坦诚和踏实是乌镇旅游的最大感受。统一管理分点运营的模式下,能留在乌镇的 2

2 一、授课题目: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二、授课学时:按照教研室统一教学进度,共 4 个学时。 三、授课班级:2021 级本科各专业(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四、学习目标:学习和掌握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把握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 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学习重难点: 重点: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4.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点:1.经济全球化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2.澄清几种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六、教学设计分析: 课程导入:案例导入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曾名乌墩和青墩,是国家 AAAAA 级景区,江南六大古 镇之一,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在国内盛行的 商业旅游中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运营概念,这种概念是集合且超越了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一种 更贴近于共产主义的运营模式。共富,在乌镇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概念。 乌镇里,每一间民宿都是由迁回的乌镇原住民来经营,而且不是独立经营,而是以家 庭为基础的整体运营。 在乌镇里,你看不到站街揽客的旅馆,吃不到货不对板的宰客菜,买不到以次充好的 纪念品,坦诚和踏实是乌镇旅游的最大感受。统一管理分点运营的模式下,能留在乌镇的

都是“靠谱”的商家,一种以公私共富为目的的运营模式,无疑是内地旅游行业的“乌托 邦”。而其营造出的乌镇特色,更是属于游客的“乌托邦”。不可置疑,乌镇比其他商业 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问题: 1、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 2、乌托邦与共产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乌镇“还镇于民”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商业经营模式,具有哪些合理之处?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我们开始进入到第七章内容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 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 崇高的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第一节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 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 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 本依据,同时我们也应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自觉地运用和发展 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并提出自己的预见, 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3

3 都是“靠谱”的商家,一种以公私共富为目的的运营模式,无疑是内地旅游行业的“乌托 邦”。而其营造出的乌镇特色,更是属于游客的“乌托邦”。不可置疑,乌镇比其他商业 率先实现了“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理想和目标。 问题: 1、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 2、乌托邦与共产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乌镇“还镇于民”的一种乌托邦式的商业经营模式,具有哪些合理之处? 带着这样的问题和思考我们开始进入到第七章内容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在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最终将走向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是一种 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最 崇高的社会理想。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 第一节 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一、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 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 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这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 本依据,同时我们也应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自觉地运用和发展 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许多多思想家热切地关注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并提出自己的预见, 特别是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

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 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 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 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客 观规律,科学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正 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 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 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 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 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 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正因为 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人们才设想未来社会没有剥削和压 迫;正因为现实中有种种苦难,才诱发人们渴望未来的新世界没有苦难,并促使人们思考 现实苦难的实质及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 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 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 预见。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 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 的。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 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4 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幻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 来的科学方法,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 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 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客 观规律,科学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正 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 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的即将到来 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 作出的。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 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马克思明确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 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往往起因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批判。正因为 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剥削和压迫,人们才设想未来社会没有剥削和压 迫;正因为现实中有种种苦难,才诱发人们渴望未来的新世界没有苦难,并促使人们思考 现实苦难的实质及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 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 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 预见。 (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预见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既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找灵感,更从社会主义社 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寻找启示。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 的。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 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只能通过分析考察资本主义社 会及其运动规律来求得预见未来社会的启示。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并探索了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预见未来社会的实践经验。他 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区分,这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新认识。从那时 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百年历史,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其中就蕴含着对我 们把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深刻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有60多年的历史,党 领导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 有经验,也有教训。社会生活中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由于一度 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而吃了大亏。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对实现共产 主义社会的长期性有了新认识,并在建党80周年的时候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作出了 新概括。 (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 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针对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 措施的问题,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问题“提得不正确”,“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 的,因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 判”。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 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恩格斯也明确表示:“无论如何,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 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也写道:“我们可以绝对 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 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我们只 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 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 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中国共产党人从自己的经验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我 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 5

5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只能通过分析考察资本主义社 会及其运动规律来求得预见未来社会的启示。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并探索了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预见未来社会的实践经验。他 将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区分,这本身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新认识。从那时 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百年历史,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其中就蕴含着对我 们把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深刻启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有 60 多年的历史,党 领导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 有经验,也有教训。社会生活中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由于一度 急于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而吃了大亏。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对实现共产 主义社会的长期性有了新认识,并在建党 80 周年的时候对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作出了 新概括。 (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可能对各种细节作具体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 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针对有人提出的在革命成功后应采取什么 措施的问题,马克思尖锐地指出,问题“提得不正确”,“现在提出这个问题是不着边际 的,因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幻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唯一的答复应当是对问题本身的批 判”。因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 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恩格斯也明确表示:“无论如何, 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 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列宁在谈到未来社会时也写道:“我们可以绝对 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 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我们只 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 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问题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 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中国共产党人从自己的经验中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我 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对社会未来发

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身的实 践中不断深化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社 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共产 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 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 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就,并认 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 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 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的发展。恩格斯指出: “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 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 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农业在目前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小块化而难以 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而在将来也同样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 足够的产品。”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 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 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 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 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6

6 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身的实 践中不断深化对这些特征的认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共产主义社 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恩格斯在《共产 主义信条草案》中明确提出,“财产公有”制度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建立 在因发展工业、农业、贸易等而产生的大量的生产力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因使 用机器、化学方法和其他辅助手段而使生产力和生活资料无限增长的可能性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成就,并认 为资本主义所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 批判》中又进一步指出,只有在生产力增长起来,在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才能实行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原则。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又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不仅 以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为基础,而且将使未来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更高的发展。恩格斯指出: “摆脱了私有制压迫的大工业的发展规模将十分宏伟,相形之下,目前的大工业状况将显 得非常渺小,正像工场手工业和我们今天的大工业相比一样。工业的这种发展将给社会提 供足够的产品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农业在目前由于私有制的压迫和土地的小块化而难以 利用现有改良成果和科学成就,而在将来也同样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 足够的产品。” 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私有制,实 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 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名言:“共产党人可以把自 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将实现社会直接占有。 那时,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至于这种联合体具有什么样的 形式,有待于历史发展来说明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 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 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 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那时,由于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生产,以及共同分配产品,个人劳动与社会劳 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 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得到实现。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将不再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 转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也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来进行。概而言之,“一旦社 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 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 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上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进入高级阶段后才能实现按 需分配。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 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己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一一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 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 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 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 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 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 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 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

7 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 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恩格斯指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 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 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那时,由于全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生产,以及共同分配产品,个人劳动与社会劳 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直接统一。个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个人利 益直接在社会利益中得到实现。劳动者个人的劳动将不再通过交换价值的途径向社会劳动 转化,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服务也不必采取等价交换的形式来进行。概而言之,“一旦社 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 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个体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在 一定意义上才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 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上只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进入高级阶段后才能实现按 需分配。他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 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 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 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一次以人的劳动而不是特 权或资本作为分配的标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它仍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就其用“劳 动”代替资本作为分配标准而言是平等的,但就其把劳动这同一个标准运用在不同情况的 人身上而言又是不平等的。一方面,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 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因而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的人之间在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另一方 面,它撇开了人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而没有把劳动者的家 庭负担等方面的需要考虑进去。因此,“按劳分配”原则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商品等价交换 的原则。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分配方式才能突破这个局限,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生活资料的分配

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 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一个阶 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 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 阶级之间的斗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 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 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 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 用。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 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 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 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当然,国家的消亡是 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 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 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 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 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生活始终是人 们向往的目标。但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斗争的 存在,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消除战争始终只能是一种梦想。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 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现象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同时, 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_、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一一“三差别”必将归于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

8 从而实现分配的真正平等。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现象,它的 产生虽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却使人类社会陷入大规模的内部分裂和纷争之中。一个阶 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经济剥削,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剥削而建立的政治压迫,是人类社会中不 平等现象的重要根源。有剥削、有压迫,就有反抗、有斗争。于是,在社会内部就出现了 阶级之间的斗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已经使所有人的物质利益都 得到了保障,由于分工不再具有经济利益划分的性质,由于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的一致, 社会已不再会因为经济利益的不同而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集团并进行相互间的斗争。于是, 阶级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不复存在,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 用。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 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 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随着国家的消亡,人类第一次作为统一 的社会而存在和发展,各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为统一的世界历史。当然,国家的消亡是 指政治国家的消亡,是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并不是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 消亡。在共产主义社会,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 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 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 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数千年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生活始终是人 们向往的目标。但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由于国家与国家间、民族与民族间斗争的 存在,特别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消除战争始终只能是一种梦想。只有到了共产主 义社会,随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消灭,国家消亡,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划分和对抗也将 消失,政治斗争不再存在,战争现象随之消失,从此人们真正过上和平安宁的日子。同时, 大量的社会资源将从军事活动中解放出来,造福于全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_、脑力劳动 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差别”必将归于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 体力劳动的分离,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进了人类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 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 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 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由于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归于消失。特 别是城乡对立,由于它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 它的消灭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 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 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人与自然 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 然。在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不复存在,物质生产不再不顾人的实际需 要而盲目扩张,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将达到动态平衡与和谐。恩格斯指出,只有在这 样的社会状态下,人们才第一次能够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 高。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他人、 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到共产 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 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献己经成为人的本能。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 的根本特征。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 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 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 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 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 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 9

9 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是以某种程度地牺牲农业、乡村和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为代 价的。在阶级社会中,这三大差别发展成为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它们之间的对立是 整个社会不平等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 私有制和利益对立的消除,由于旧式分工的消除和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对立归于消失。特 别是城乡对立,由于它集中体现着工业和农业之间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 它的消灭是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城市生活 和乡村生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在活动方式和环节等方面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失, 但这只是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表现,而不再具有利益差别和利益划分的意义。 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人与自然 的和谐并不是放弃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而是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 然。在共产主义社会,为生产而生产的利润动机不复存在,物质生产不再不顾人的实际需 要而盲目扩张,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之间将达到动态平衡与和谐。恩格斯指出,只有在这 样的社会状态下,人们才第一次能够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 高。这是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体现。人的精神境界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他人、 集体和社会的态度上。高尚的精神境界表现为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到共产 主义社会,人们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具有高度的觉悟和髙尚的道德品质,乐意为 社会公共事业作出贡献已经成为人的本能。 (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 的根本特征。1894 年 1 月 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 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 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 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 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 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

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 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 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 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事实 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 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分工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提高熟练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分工同时也是对人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使人只能在某种职业中工作,只能孤立而片面地 发挥某个方面的才能。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使这种旧式分工发展到极致,同时创造着消 除这种分工的条件。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自然形成的、僵化的、不自觉的旧式分工得以 消除,人们摆脱了“奴隶般地服从于分工”的情形。虽然共产主义社会里仍然会有分工, 但这是自觉的新式的分工,不再是生产者全面发展的限制。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一方面是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又是在生产劳动之外的大量 自由时间中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会不断缩短。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劳动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人们只需要从事较少 时间的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出足够的物质财富。这样,人们就可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来 从事科学、艺术等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而这种自由时间里的活动反过来又成为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的强大动力。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时, 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再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而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发挥人 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动。由于劳动不再是固定僵化的旧式分工中的劳动,由于劳动时间变短 和不再需要超时劳动,也由于劳动过程所具有的高度创造性等,劳动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 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在 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但这决不是说,劳动 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就像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 10

10 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 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 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 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事实 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 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分工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提高熟练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分工同时也是对人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使人只能在某种职业中工作,只能孤立而片面地 发挥某个方面的才能。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使这种旧式分工发展到极致,同时创造着消 除这种分工的条件。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自然形成的、僵化的、不自觉的旧式分工得以 消除,人们摆脱了“奴隶般地服从于分工”的情形。虽然共产主义社会里仍然会有分工, 但这是自觉的新式的分工,不再是生产者全面发展的限制。 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一方面是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又是在生产劳动之外的大量 自由时间中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 动时间会不断缩短。在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劳动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人们只需要从事较少 时间的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出足够的物质财富。这样,人们就可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来 从事科学、艺术等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而这种自由时间里的活动反过来又成为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的强大动力。 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那时, 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不再是分配消费品的尺度,因而劳动摆脱了谋生的压力,成为发挥人 的才能和力量的活动。由于劳动不再是固定僵化的旧式分工中的劳动,由于劳动时间变短 和不再需要超时劳动,也由于劳动过程所具有的高度创造性等,劳动不再是单调枯燥和具 有强迫性的活动,而成为人们乐于从事的自我实现的活动,成为人生快乐的巨大源泉。在 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会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但这决不是说,劳动 不过是一种娱乐,一种消遣,就像傅立叶完全以一个浪漫女郎的方式极其天真地理解的那

样。真正自由的劳动,例如作曲,同时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 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对此曾 经作过精彩的阐述:“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 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 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 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 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 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 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 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 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 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 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 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 实现的理想;另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区别。共产主义理想作为 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 想并不神秘。我们不应沉溺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细节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 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 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不断加深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的认 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1

11 样。真正自由的劳动,例如作曲,同时也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 共产主义是人类解放的实现,那时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 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开始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恩格斯对此曾 经作过精彩的阐述:“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受人们的支配和控 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 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 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因而将听从人们的支配。人们自身的社 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 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 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 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 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这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 级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形态发展和交替的过程。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 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 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历史进程。 (一)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 人类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从广义上讲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经过努力可以 实现的理想;另一类是完全脱离客观发展规律而陷入虚幻,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它与一切空想和幻想有着本质区别。共产主义理想作为 一种社会理想,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设想的社会发展目标。共产主义理 想并不神秘。我们不应沉溺于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细节描绘,但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对社 会结构的认识,从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去把握共产主 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根据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不断加深对其轮廓和基本特征的认 识。而且,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什么神秘的力量或奇迹,而是靠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