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2021版)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6,文件大小:98.5KB,团购合买
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一、授课题目: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授课学时:5学时 三、授课班级:2021级XX专业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 性。 能力目标: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 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情感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 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 2、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与历史经验: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5、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3、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六、教学设计分析: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6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 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 2

2 一、授课题目: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二、授课学时:5 学时 三、授课班级:2021 级 XX 专业 四、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历程,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明确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 性。 能力目标: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 地位和作用, 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情感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前进的发展规律,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推进社会 主义事业走向光明未来。 五、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 2、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与历史经验; 3、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4、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5、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6、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难点: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3、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六、教学设计分析: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 16 世纪初期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算起,社 会主义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想

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苏东剧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过程。站在21世 纪中国的历史制高点上,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深入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我 们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第一节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这300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身依附的 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资本主义活生生的 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这个新社会的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一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 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 作的《乌托邦》一书。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 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 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1602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 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了18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 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 原则。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 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吁,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 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 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 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味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 试验,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识皆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欧文的共产主 义试验最终失败了,他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正 如恩格斯指出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虽然“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 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己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 真理”。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

3 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苏东剧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起的过程。站在 21 世 纪中国的历史制高点上,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深入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我 们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第一节 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 16 世纪初期,到 19 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这 300 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 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身依附的 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资本主义活生生的 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这个新社会的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 世纪的空想平均共 产主义、19 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1516 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写 作的《乌托邦》一书。书中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社会:在那里,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有计划 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市场,实行按需分配。受《乌托邦》一书的影 响,意大利的康帕内拉于 1602 年在监狱里写出了《太阳城》,进一步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共同劳动 和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到了 18 世纪,法国的摩莱里和马布利分别在《自然法典》和《论法制或法律 的原则》中,论述了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的必然性,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阐述了理想社会的纲领和 原则。19 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 文。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并奔走呼吁,希望法国统治者能接受自己的改革方案。傅立叶提出以“和 谐社会”代替资本主义,并在一个农场里进行组建“法郎吉”(和谐社会基本单位)的试验。欧文是一 个工厂主,他曾在自己领导的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进行慈善试验。他缩短工时,设立托儿所、幼 儿园和学校,把一个愚昧黑暗的新拉纳克变成了完善的模范移民区。1824 年,他到美洲从事共产主义 试验,在印第安纳州建立了“新和识皆公社”,实行财产公有,成年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欧文的共产主 义试验最终失败了,他也因此变得一贫如洗,但是他并没有动摇自己的坚定信念。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正 如恩格斯指出的,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虽然“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 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 真理”。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对资

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 的火花。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 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 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 社会力量”。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 产生出来”。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无产阶级队伍不断 壮大,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表现出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这些新的 变化,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社会 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历史规律的 根本缺陷。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 对立,从而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使人 们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力量和通向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 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 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 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欧洲爆发了规模浩大的1848-1849年革命。革命从意大利开始,随 即发展到法国。在法国革命影响下,德意志各邦也爆发了革命运动。这次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任

4 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 的火花。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 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但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 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 社会力量”。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 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 产生出来”。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并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 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的激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无产阶级队伍不断 壮大,并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从自发走向自觉,表现出改造社会、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这些新的 变化,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提供了社会需要和客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把人们对社会 主义的追求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不懂得历史规律的 根本缺陷。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 对立,从而科学论证了无产阶级肩负的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使人 们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力量和通向社会主义新社会的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 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 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 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一)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 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欧洲爆发了规模浩大的 1848-1849 年革命。革命从意大利开始,随 即发展到法国。在法国革命影响下,德意志各邦也爆发了革命运动。这次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任

务主要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不得不暂时联合无 产阶级共同斗争,从而使革命打上了无产阶级的印记。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积极投身 革命,通过创办《新莱茵报》为无产阶级提供革命指导,恩格斯还直接参加了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 马克思、恩格斯流亡英国,总结革命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1848年欧洲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到19世纪50年 代末60年代初,各国工人运动重新活跃起来,并表现出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 (第一国际)应运而生。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 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 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这场革命是在法国同普鲁士之间发生战争、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1870年7月, 法国皇帝路易·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即普法战争。腐败无 能的法国军队节节败退,并在色当陷入重围,法国皇帝率部投降。消息传来,人们走上街头发动武装 暴动并推翻了帝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资产阶级政客掌握了政权,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 外屈膝卖国。为了保卫巴黎,30万巴黎市民自发组成了“国民自卫军”。梯也尔政府为解除巴黎国民自 卫军的武装,派军偷袭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阵地,点燃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导火索。巴黎人民行动起来, 建筑街垒、布置岗哨、组织巡逻,并向市政府发起进攻。1871年3月18日,起义取得胜利。 起义胜利后,巴黎人民立即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他们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 除资产阶级议会制,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关一一巴黎公社。公社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以人民武装国民 自卫军作为唯一的武装力量。公社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建立革命秩序、恢复生产、实行政教分 离和男女平等。特别是公社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用以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 人:一是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二是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 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薪水平。 巴黎公社仅存在了72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 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 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无 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第一国际不得不自行解散。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 进一步发展,在19世纪70一80年代,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政党 5

5 务主要是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不得不暂时联合无 产阶级共同斗争,从而使革命打上了无产阶级的印记。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积极投身 革命,通过创办《新莱茵报》为无产阶级提供革命指导,恩格斯还直接参加了武装起义。革命失败后, 马克思、恩格斯流亡英国,总结革命经验,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1848 年欧洲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到 19 世纪 50 年 代末 60 年代初,各国工人运动重新活跃起来,并表现出加强国际联系的愿望。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 (第一国际)应运而生。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 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影响日益扩大。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 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1871 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这场革命是在法国同普鲁士之间发生战争、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1870 年 7 月, 法国皇帝路易• 波拿巴即拿破仑三世为争夺欧洲霸权,发动了对普鲁士的战争,即普法战争。腐败无 能的法国军队节节败退,并在色当陷入重围,法国皇帝率部投降。消息传来,人们走上街头发动武装 暴动并推翻了帝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但资产阶级政客掌握了政权,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 外屈膝卖国。为了保卫巴黎,30 万巴黎市民自发组成了“国民自卫军”。梯也尔政府为解除巴黎国民自 卫军的武装,派军偷袭国民自卫军的大炮阵地,点燃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导火索。巴黎人民行动起来, 建筑街垒、布置岗哨、组织巡逻,并向市政府发起进攻。1871 年 3 月 18 日,起义取得胜利。 起义胜利后,巴黎人民立即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他们摧毁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废 除资产阶级议会制,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巴黎公社。公社取消征兵制和常备军,以人民武装国民 自卫军作为唯一的武装力量。公社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建立革命秩序、恢复生产、实行政教分 离和男女平等。特别是公社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用以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 人:一是规定所有公职人员无论职位高低,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和撤换制;二是取消高薪制,规定任何 工作人员年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薪水平。 巴黎公社仅存在了 72 天,就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 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 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无 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各国工人运动进入低潮,第一国际不得不自行解散。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 进一步发展,在 19 世纪 70—80 年代,工人运动重新高涨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无产阶级政党

和团体在欧美各国纷纷建立,并提出了重新走向联合的要求。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 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第二国际在组织和积聚革命力量,反对资 本主义、军国主义,促进工人运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政治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新的形势 引起了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分化,出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和平的议 会斗争和改良措施,使资本主义“和平长人”社会主义。尽管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但在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还是占了上风,最终导致第二国际解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己经敏锐地关注到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一些苗头,并作了初步的分析, 科学论述了和平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1895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 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论 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在重视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暴力革 命的作用,那种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革命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桿卫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新的 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 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交往的任 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 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列宁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 利。1915年,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 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 年,他又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 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 级以前的国家。”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 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 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革命成果落 6

6 和团体在欧美各国纷纷建立,并提出了重新走向联合的要求。1889 年 7 月,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国际 社会主义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标志着第二国际的诞生。第二国际在组织和积聚革命力量,反对资 本主义、军国主义,促进工人运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经济政治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新的形势 引起了国际工人运动内部的分化,出现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主张通过和平的议 会斗争和改良措施,使资本主义“和平长人”社会主义。尽管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对修正主义的斗争, 但在第二国际后期,机会主义和修正主义还是占了上风,最终导致第二国际解体。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已经敏锐地关注到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一些苗头,并作了初步的分析, 科学论述了和平斗争与暴力革命的关系。1895 年,恩格斯去世前夕在为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 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长篇导言中,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论 述了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和普选权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在重视合法斗争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暴力革 命的作用,那种断言恩格斯晚年放弃革命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列宁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桿卫了马克思主义,并结合新的 时代条件和俄国实际,制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 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交往的任 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 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列宁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 利。1915 年,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明确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 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 年,他又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 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 级以前的国家。”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 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 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20 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革命成果落

入资产阶级手中。列宁制定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继续进行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 方针。1917年10月20日,列宁回到国内,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1月6日,武装起义开始,当 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7日上午,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所有重要据点。下午6 时,包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晚9时40分,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停泊在涅瓦河 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起义群众随即冲入冬宫。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 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宣读了由列宁起草的宣言,庄严宣告革命胜利。于是,1917年11 月7日(俄历10月25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从根本上推翻 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 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先后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近1/3人口一度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打破了资 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特别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 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欺凌压迫的国家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 族解放力量的崛起,有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殖 民体系的整体瓦解,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杜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 任务,而且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 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 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918年3月,苏俄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战争 暂时停止,列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机,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 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西方列强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 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桿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从1918年夏 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 个

7 入资产阶级手中。列宁制定了《四月提纲》,提出了继续进行革命、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 方针。1917 年 10 月 20 日,列宁回到国内,领导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11 月 6 日,武装起义开始,当 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7 日上午,起义者占领了彼得格勒所有重要据点。下午 6 时,包围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晚 9 时 40 分,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停泊在涅瓦河 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起义群众随即冲入冬宫。当晚,全俄苏维埃第二 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宣读了由列宁起草的宣言,庄严宣告革命胜利。于是,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作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日载入史册。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从根本上推翻 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社会主义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历史舞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 下,社会主义成为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解放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先后走 上社会主义道路,世界上近 1/3 人口一度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力量大大增强,打破了资 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特别是列宁关于殖民地半 殖民地民族解放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欺凌压迫的国家人民的觉醒,促进了民 族解放力量的崛起,有力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殖 民体系的整体瓦解,深刻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 任务,而且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 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 1917 年 11 月到 1918 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 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918 年 3 月,苏俄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战争 暂时停止,列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机,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 仇视和反抗。从 1918 年下半年起,西方列强纠合 14 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 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桿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从 1918 年夏 到 1921 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余粮收集制和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俄国面 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被迫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正如列宁后来所说的:“为了拯救国家, 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 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人和平经济建 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深感如 不改变政策将会失去广大群众,丢掉阶级基础。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制取代 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 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俄国这样一个 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 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 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 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 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列宁晚年虽然病魔缠身,但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他在口授的《日记摘录》《论合 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 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 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 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这些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8 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俄国面 临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被迫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正如列宁后来所说的:“为了拯救国家, 拯救军队,拯救工农政权,当时必须这样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 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0 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 年初转人和平经济建 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深感如 不改变政策将会失去广大群众,丢掉阶级基础。1921 年 3 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用粮食税制取代 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私人小工业企业发展,采取一些国家资本 主义的形式来发展生产。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俄国这样一个 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正在探索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扭转了国家的严重危机,活跃了苏维埃的城乡经济,发展 了生产,大大加强了苏维埃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也改善了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 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 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 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 书本上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千百万群众的实践,勇 于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 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列宁晚年虽然病魔缠身,但仍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思考。他在口授的《日记摘录》《论合 作社》《论我国革命》《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被人们称为“政治遗嘱” 的文章和书信中,对十月革命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 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 的改革,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 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等。这些构想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 最终结果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这个时期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工作中 虽然出现了一些失误或偏差,但终究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1936年12月,在苏维 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己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 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 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 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 式。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 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从1944年到1949年的五年间,欧洲和亚洲有11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 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达世界 陆地面积的1/4。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 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与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和发展形成呼应的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组织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它逐步改变 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 信心,赋予当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9

9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 最终结果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1928 年 10 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 年底完成。这个时期完成了农业合作化,工作中 虽然出现了一些失误或偏差,但终究在广大农村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1936 年 12 月,在苏维 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 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 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 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 式。 (二)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 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 主义道路。从 1944 年到 1949 年的五年间,欧洲和亚洲有 11 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 月革命之后 20 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在世界社会主义取得重大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曾占世界人口的 1/3,领土面积达世界 陆地面积的 1/4。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 造成了巨大压力,迫使其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与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和发展形成呼应的是,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组织在世界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它逐步改变 着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进一步削弱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鼓舞着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 信心,赋予当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因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过曲折。苏联模式有自己的 弊端,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照搬苏联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引发了经济社会危机。苏联从20世 纪5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缓和了经济社会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开始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僵化的苏联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苏 共领导人推动的所谓改革背离了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改革变成了向资本主义的“改向”,加上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施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最终导致了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东欧各国的改革也经历了曲 折的过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在当时大背景下相继发生剧变,放弃了社会主义道 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把 纠正领袖的错误发展成全盘否定苏共的奋斗历史,直到丑化和歪曲历史,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 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 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 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 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 增添了光辉。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 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近百年的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21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党中央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掀起了一次次建设热潮。然而,如何在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崭新课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学习苏联起步是符合逻辑的,但 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以 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新认识。然而,囿于认识和 10

10 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过曲折。苏联模式有自己的 弊端,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因为照搬苏联模式造成“水土不服”引发了经济社会危机。苏联从 20 世 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缓和了经济社会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开始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僵化的苏联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苏 共领导人推动的所谓改革背离了正确方向,把社会主义改革变成了向资本主义的“改向”,加上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施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最终导致了苏共解散、苏联解体。东欧各国的改革也经历了曲 折的过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在当时大背景下相继发生剧变,放弃了社会主义道 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 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失误归咎于领袖个人,把 纠正领袖的错误发展成全盘否定苏共的奋斗历史,直到丑化和歪曲历史,从根本上动摇了原来的理想 信念,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 家解体的历史悲剧。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 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 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道路对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 增添了光辉。 四、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 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领导力量。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经过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 命、建设、改革的发展过程,在近百年的奋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在 21 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28 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成立了新中国。党中央 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中国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掀起了一次次建设热潮。然而,如何在中国建 设社会主义还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崭新课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学习苏联起步是符合逻辑的,但 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要以 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的新认识。然而,囿于认识和

实践的局限,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样 的严重挫折。但也应当看到,新中国30年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绩,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过实践探 索,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 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一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在严峻的国际 国内形势和空前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岿然挺立、从容应对,经受住了重大考验,成功桿卫 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在疾风暴雨中坚定航向,继续破浪前行。1992年,新 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高潮兴起,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开始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了来自国内和国际 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多方面挑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 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带领全 国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 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顽强的意 志品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 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 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旗帜,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 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 11

11 实践的局限,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甚至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样 的严重挫折。但也应当看到,新中国 30 年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绩,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了“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 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 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经过实践探 索,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比较系 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 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一页。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在严峻的国际 国内形势和空前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岿然挺立、从容应对,经受住了重大考验,成功桿卫 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在疾风暴雨中坚定航向,继续破浪前行。1992 年,新 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高潮兴起,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开始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战胜了来自国内和国际 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多方面挑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党 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带领全 国人民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 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顽强的意 志品格,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 当代中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 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旗帜,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 30 多年里摆脱贫 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不仅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和人类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