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授课题目: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授课学时:第十三、十四周总4学时 三、授课班级: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 盾与冲突;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五、教学重难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六、教学设计分析: 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 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 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1879年底,洛克菲勒所拥有的美国标准石 油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 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 垄断时代。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本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为基础,又称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 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 一、授课题目: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授课学时:第十三、十四周总 4 学时 三、授课班级: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 盾与冲突;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五、教学重难点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六、教学设计分析: 导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 它拥有 2 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 产量,它的年收益额达 4000 万美元。1879 年底,洛克菲勒所拥有的美国标准石 油公司已控制了 90%的全美炼油业,到了 1880 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 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 垄断时代。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个阶段: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 自由竞争阶段 ← 自由竞争逐步向垄断过渡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19 世纪 70 年代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本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主要以私人垄断为基础,又称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是在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 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3、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 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企业之间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例如:日本啤酒在华销售的区域划 分) 4、垄断组织: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 合。 课题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巨大的垄断组织? 参考资料: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60年代在合并了众多企业后,产品有3000 多种,除生产发动机、柴油机、家用电器外还生产原子能发电站、军火以及宇航 设备等。日本的三菱公司大到电气设备、飞机、采矿、造船、银行、保险、小到 纸、钢铁、玻璃等行业。 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思考题: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 杂和剧烈。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 生产都包下来。 (例如:像三菱、通用这样的垄断组织也存在着竞争,他们生产的物品种类 己经及其丰富但还是不能涵盖整个生活。)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1、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 断资本。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 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例如:一种是,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业贷款或购买一定比例的工业企业的 股票来进行控制,大银行的代理人兼任工业企业中的要职。另一种是,工业企业 购买大银行的股票获得股东的地位或自己创办银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2、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体
3 2、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 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资本家所支配。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3、垄断: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 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的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 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 企业之间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例如:日本啤酒在华销售的区域划 分) 4、垄断组织: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 合。 课题讨论: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巨大的垄断组织? 参考资料: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60 年代在合并了众多企业后,产品有 3000 多种,除生产发动机、柴油机、家用电器外还生产原子能发电站、军火以及宇航 设备等。日本的三菱公司大到电气设备、飞机、采矿、造船、银行、保险、小到 纸、钢铁、玻璃等行业。 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思考题: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 杂和剧烈。因为: 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 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 生产都包下来。 (例如:像三菱、通用这样的垄断组织也存在着竞争,他们生产的物品种类 已经及其丰富但还是不能涵盖整个生活。)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1、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 断资本。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 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例如:一种是,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业贷款或购买一定比例的工业企业的 股票来进行控制,大银行的代理人兼任工业企业中的要职。另一种是,工业企业 购买大银行的股票获得股东的地位或自己创办银行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2、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 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体
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例如:摩根财团、福特汽车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等美国垄断企业的高级 管理人员都曾在美国历届政府中任职。布什的租父普雷斯特·布什与老洛克菲勒 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其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 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思考题:垄断利润是怎样由来的?并请举例说明。 垄断利润的来源: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 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 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举例:1860年1月17日的伦敦《每日电讯》曾报道说:“9岁到10岁的孩 子,在大清早2、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 直干到夜里10、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体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 石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而粟。” 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人每天工作12至15个小时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工 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连续工作24小时。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事硝石、鸦片贸易形成贸易和殖民垄断。西方殖民者 从贩奴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19世纪则高达4000%,西方资产阶级利用在黑人和 印第安人身上榨取的巨额利润进入了工场手工业的繁荣阶段,劳动生产率迅速提 高,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 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1)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2)垄断低价: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 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
4 参与制,即金融寡头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度。 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例如:摩根财团、福特汽车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等美国垄断企业的高级 管理人员都曾在美国历届政府中任职。布什的租父普雷斯特·布什与老洛克菲勒 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 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得垄断利润,其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 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思考题:垄断利润是怎样由来的?并请举例说明。 垄断利润的来源: 第一,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第二,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 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 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举例:1860 年 1 月 17 日的伦敦《每日电讯》曾报道说:“9 岁到 10 岁的孩 子,在大清早 2、3、4 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 直干到夜里 10、11、12 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体萎缩,神态呆痴,麻木得像 石头人一样,使人看一眼都感到不寒而粟。”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工人每天工作 12 至 15 个小时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工 厂白班倒夜班时,工人连续工作 24 小时。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事硝石、鸦片贸易形成贸易和殖民垄断。西方殖民者 从贩奴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19 世纪则高达 4000%,西方资产阶级利用在黑人和 印第安人身上榨取的巨额利润进入了工场手工业的繁荣阶段,劳动生产率迅速提 高,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2、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 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1)垄断高价: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2)垄断低价: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 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
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资料分析:罗斯福“新政” 1929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 危机。1933年一1939年期间,为缓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推出新政,加强政 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府在金融、工业、农业、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 采取的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新政”的实施,把美国经济从几乎崩溃中挽救 过来。大危机使西方传统经济理论走到了尽头,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成为 主导思想。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 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 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宏观调节: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 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的基本目标。 (2)微观规制:★A、反托拉斯法B、公共事业规制C、社会经济规制 材料分析:反垄断法,又称反托拉斯法。 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联邦第一个反托拉斯法,《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 非法限制及垄断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近年来,美国最重要的反托拉斯案例涉及两大产业即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三大巨 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器公司(IBM)和微软垄断案。反托拉斯法 的主要目的在于,禁止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活动,以此提高经济效率。 课堂讨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其次,资本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 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 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 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 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添加相关纪录片等)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即布雷顿森林 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 世界经济霸权地位。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 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金融 J
5 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资料分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 危机。1933 年——1939 年期间,为缓和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推出新政,加强政 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府在金融、工业、农业、公共工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所 采取的一系列干预经济的措施。“新政”的实施,把美国经济从几乎崩溃中挽救 过来。大危机使西方传统经济理论走到了尽头,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成为 主导思想。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 1936 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 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创造需求,以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保证资本主 义经济的稳定运行,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1)宏观调节: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 和总需求进行调节,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的基本目标。 (2)微观规制:★A、反托拉斯法 B、公共事业规制 C、社会经济规制 材料分析:反垄断法,又称反托拉斯法。 1890 年美国国会制定了美国联邦第一个反托拉斯法,《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 非法限制及垄断法》。因由参议员约翰·谢尔曼提出而得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近年来,美国最重要的反托拉斯案例涉及两大产业即电信业和计算机业的三大巨 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微软垄断案。反托拉斯法 的主要目的在于,禁止不利于市场竞争的活动,以此提高经济效率。 课堂讨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 了积极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其次,资本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 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 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 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 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添加相关纪录片等)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了国际货币体系,亦即布雷顿森林 体系,该体系对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维护了美国的 世界经济霸权地位。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 货币体系内在矛盾的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随后,西方国家普遍走上金融
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金 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政府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取消外汇管制,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包括远期合约、期 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在内的信用风险防范工具和融资技术不断推陈出 新,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工界限,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金融工具 不断创新,传统信贷业务逐年减少,债券业务迅速增长,融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 迅猛发展。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自由 化促使由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寡头发生分化,以大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垄断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金融垄断资本 通过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巧取豪夺,使财富以惊人的 速度膨胀。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 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 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 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 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垄断资本势力的爆炸性增长,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 不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还通过控制政府决策部门和决策过程实现 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自身的利益。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 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 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 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 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 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 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文化上、外 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 扩展。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第 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国外资本合营,或 者收购国外己有的企业等。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 要是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 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 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等。国家 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对外援助,包括 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亚洲 开发银行等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私人资本输出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或利息,同时也是加强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手段。国家资本输出则一方 6
6 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金 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政府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取消外汇管制,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包括远期合约、期 货合约、期权合约、掉期合约等在内的信用风险防范工具和融资技术不断推陈出 新,金融机构开始突破原有的专业分工界限,综合经营各种金融业务,金融工具 不断创新,传统信贷业务逐年减少,债券业务迅速增长,融资方式的证券化趋势 迅猛发展。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自由 化促使由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金融寡头发生分化,以大银行 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垄断资本脱离实体经济独立发展,金融垄断资本 通过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巧取豪夺,使财富以惊人的 速度膨胀。在金融垄断资本的推动下,垄断资本主义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 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 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实体经济的资本利润率下降,面对激烈竞争, 实体经济部门不得不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向金融领域,导致金融资本的急剧膨胀; 制造业就业人数严重减少,以金融为核心的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增加;虚拟经济 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 随着金融垄断资本势力的爆炸性增长,金融垄断资本的控制能力大大提升, 不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财富,而且还通过控制政府决策部门和决策过程实现 对整个国家的政治控制,利用国家机器维护自身的利益。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金 融危机频繁发生,不仅给资本主义经济,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 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 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 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其次,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在别 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 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文化上、外 交上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交织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了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 扩展。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第 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创办企业,与国外资本合营,或 者收购国外已有的企业等。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 要是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 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 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等。国家 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对外援助,包括 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亚洲 开发银行等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私人资本输出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或利息,同时也是加强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手段。国家资本输出则一方
面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服务。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跨国公司这一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 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 跨国或国际性的生产、销售、金融等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 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 场和投资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在资本输出过程中,资本输出国可能出现产 业空心化,资本输出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会加深,但是这 些都不能改变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攫取巨大利益和扩大垄断实力的实质。 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条件: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 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一批现 代工业,改造老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利用外资扩大生产,增加产品 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 利影响,主要是: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消耗的代价: 产业调整和布局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 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 持续稳定发展: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 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联系也更为复杂,同时,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矛盾 和冲突也更为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 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 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 的,而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由于各国经济发展 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趋势还将不断持续下去。早期的国际垄 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即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 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卡特尔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 格,谋求垄断利润。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 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 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如西方七国集团、欧盟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 盟使联盟中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使各国间有可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 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国 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体系,以加强国际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 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各 国的垄断资本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竞争,往往能够大大增强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 的竞争力,增强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区域集团内各国的竞争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7 面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服务。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是通过跨国公司这一国际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 业。这些企业的特点是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 跨国或国际性的生产、销售、金融等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 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 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 场和投资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垄断优势地位。在资本输出过程中,资本输出国可能出现产 业空心化,资本输出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会加深,但是这 些都不能改变垄断资本通过资本输出攫取巨大利益和扩大垄断实力的实质。 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条件;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同时培训了一批适应现代化 生产需要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外资和技术,建立一批现 代工业,改造老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利用外资扩大生产,增加产品 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 利影响,主要是: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消耗的代价; 产业调整和布局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外来资本和跨国公司投资增加, 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并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控制权;债务负担加重,影响经济的 持续稳定发展;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增强,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等。 随着资本输出的不断增加和垄断资本势力范围的迅速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 联系日益密切,国际经济联系也更为复杂,同时,彼此间的竞争更为激烈,矛盾 和冲突也更为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 立起国际垄断资本的联盟,即国际垄断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形成垄断,并在经 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 的,而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由于各国经济发展 总是不平衡的,这种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趋势还将不断持续下去。早期的国际垄 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即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 组织,通过订立国际卡特尔协议,垄断和瓜分这种产品的世界市场,规定垄断价 格,谋求垄断利润。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为 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是由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出面缔结协定 所组成的国际经济集团,如西方七国集团、欧盟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 盟使联盟中各国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大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使各国间有可能保持和平与稳定的关系。 为了加强对各国垄断资本的协调和制约,防止彼此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引起 的剧烈经济动荡,特别是防止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国 际垄断资本还建立起国际经济调节体系,以加强国际协调。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 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各 国的垄断资本通过这些组织参与竞争,往往能够大大增强垄断资本在世界市场上 的竞争力,增强一体化经济组织和区域集团内各国的竞争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即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垄断同盟和国际经济 协调机构的发展,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的流动,推动了商品和服 务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但是,这些国际协调机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局部范围的经济波动,难以对全 球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即 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缺陷和国际经济协调能力的不足,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改革现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加强全球治理已势在必行。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 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 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 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同政府的“个 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政治甚至战争的 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在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奴隶贸易等经济侵略活动的 同时,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殖民地掠夺的巨额财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发展和 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成为它们维持其垄断统治和经济实力的源泉。19世纪末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后,由垄断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经 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决定,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提出重新瓜分世 界的要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 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老殖民主义体系己经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 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取比较 缓和和隐蔽的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控制。同 时,出于维护垄断资本既得利益和扩张势力范围的需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对 外关系中依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不尊重他国 主权和独立,甚至寻找种种借口对他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暴露 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因此,虽然列宁指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 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列 宁的论述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 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 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I9世纪上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就详细论述了世 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
8 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三个,即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各种形式的国际垄断组织、国际垄断同盟和国际经济 协调机构的发展,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的流动,推动了商品和服 务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但是,这些国际协调机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局部范围的经济波动,难以对全 球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2008 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即 充分暴露了现有国际经济秩序的缺陷和国际经济协调能力的不足,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改革现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加强全球治理已势在必行。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 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 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 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 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同政府的“个 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政治甚至战争的 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早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在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奴隶贸易等经济侵略活动的 同时,通过武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殖民地掠夺的巨额财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发展和 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成为它们维持其垄断统治和经济实力的源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把世界领土瓜分完毕后,由垄断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经 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所决定,后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提出重新瓜分世 界的要求,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 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老殖民主义体系已经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 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取比较 缓和和隐蔽的手法,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控制。同 时,出于维护垄断资本既得利益和扩张势力范围的需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对 外关系中依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不尊重他国 主权和独立,甚至寻找种种借口对他国进行赤裸裸的军事侵略和武装占领,暴露 出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因此,虽然列宁指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 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列 宁的论述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 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 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 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19 世纪上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就详细论述了世 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
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长期以来美苏对抗带来 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经济全 球化时代。“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 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一,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 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 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 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 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 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 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也使各国成为全球 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 厂。 第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更为便捷的通信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 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全球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发展,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产 业内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参与贸易的国家急 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 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国际贸易体制和规则更为规范,对全球贸 易活动进行规制和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趋于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进 程。 第三,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 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 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金融 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加强联系和融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金 融交易的发展,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这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 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第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建立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 产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 大,投资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全球生产和要 素流动的主体力量。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将全球 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 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的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 网络。跨国公司推动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跨国公司内部的人员交流、经 营管理、产品生产呈现出“无国界”的趋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 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 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
9 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长期以来美苏对抗带来 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经济全 球化时代。“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 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一,生产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以分工和协作 的方式进行的,市场则起着分工媒介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水平分 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 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 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 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为生产全球化奠定了基 础,为每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也使各国成为全球 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个地球俨然成为一个大工 厂。 第二,贸易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更为便捷的通信和运输条件的出现、日益先进的贸易 手段的使用以及各国政府采取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全球贸易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高速发展,商品贸易增长速度加快,规模越来越大,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产 业内贸易、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参与贸易的国家急 剧增加,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许多国家经 济增长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增长源。国际贸易体制和规则更为规范,对全球贸 易活动进行规制和调节的范围和作用趋于扩大,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进 程。 第三,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 策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不断加强,使全球金融市场更加开放、 金融体系更加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的过程。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金融 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加强联系和融合,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极大地推动了金 融交易的发展,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这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 范围大规模快速流动,推动了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第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 建立分支机构,借助母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实行跨国投资和生 产的过程。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 大,投资和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分工、全球生产和要 素流动的主体力量。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将全球 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一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 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的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 网络。跨国公司推动生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跨国公司内部的人员交流、经 营管理、产品生产呈现出“无国界”的趋势。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 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导致经 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
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 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 速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 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 流动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 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 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 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 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 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 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 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指 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 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 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 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 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经济全球化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中 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 结构合理优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为 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条件,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 场的深化扩张,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国内产品销售问 题,以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 面影响。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 不平衡。长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主导制定贸易和竞 争规则,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一些发 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 技术水平落后等,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秩序任重道途。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 化。第三,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 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 10
10 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特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 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送的速度,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送的成本,打破了地 域乃至国家的种种限制,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 速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 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 流动和国际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 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 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 胀而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国际范围 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成员对本国或本地区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 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 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 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指 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 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 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 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 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经济全球化使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发展中 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 结构合理优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 多的就业机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通过吸引外资在本国投资,为 本国创造更多就业条件,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 势。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 场的深化扩张,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国内产品销售问 题,以对外贸易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 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 面影响。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 不平衡。长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主导制定贸易和竞 争规则,进而控制一些国际组织,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而一些发 展中国家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 技术水平落后等,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秩序任重道途。第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在经济全 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由于产业链优化升级,不断把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向发展中 国家转移,从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 化。第三,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 依赖,在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世界上的某一国家
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 险。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 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 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 球化造成的。如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 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 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 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在世界经 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 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国 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一)新变化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私人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 位的所有制形式。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 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直接 支配和监督下,使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无偿地生产剩余价值。这种 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对立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 本所有制取代私人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 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 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即 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 和控制,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 不再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 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 1
11 或地区爆发的危机将会迅速传导至全球,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经济风 险。 “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 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 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必须看到,当今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经济全 球化造成的。如国际金融危机不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金融资本过 度逐利、金融监管严重缺失的结果。“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 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 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 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在世界经 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 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发展水平、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国 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二节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一)新变化的表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 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私人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 位的所有制形式。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中,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 有权是一致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统一于资本家自身,雇佣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直接 支配和监督下,使用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无偿地生产剩余价值。这种 占有关系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对立关系。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 本所有制取代私人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 制是一种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特点是资本占有主体多 元化,而资本的使用具有整体性,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股东,仅凭借所有权凭证即 股票,以股息的形式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管理 和控制,生产资料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 不再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 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