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511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70℃时,轮胎中空气的压强为4.0×0'h,则当温度 变为7.0℃时,轮胎内空气的压强为多少?(设内脸容积不变) 恩51分析:胎内空气可祝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始末均为平衡态(即有确定的状态参量 、队、了值)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由理塑气体物态方程一思灯可知,压强P与温度T M 成正比。由此围可求出末老的压强 解:由分析可知,当了-70℃时,轮胎内空气压强为 A-Z-445x10内 可见当温度升高时,轮脸内气体压强变大,因此,夏季外出时自行军的车胎不宜充气太 足,以免爆胎。 题52:在水面下50.0m深的湖底处(温度为4.0℃),有一个体积为1.0x10m的空气泡 升到湖而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17.0℃,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一 1.0I3×10P) 题52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成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 衡状志。利用理塑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果解本愿。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p=A+gh求出,其中P为水的密度(常取p-1.0xl03kgm). 解:设气泡在底和装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m,,五)和(m,,五).由分析知闹底 处压强为A=内+h=马+x。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围的体积为 g-B华.+旺-6.11x0-'m I 题53:氧气瓶的容积为32×0m',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0×10P:氧气厂规定压降到 100x1心P%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某小型吹破璃车何,平均每天用去040m 压强为101×10心Pa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题53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为此,可通过两条不同的 思路选行分析和求解。(1)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V■m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做: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 ,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两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m-(画,一思/m,。(2) 从容积角度来分析。利用等温影胀条件将原惠中氧气由初态〔马一130×0h, -320x10m)影账到周充气条件下的终态(片-1.0x1心h,上待求),比较可得防 状态下实际使用掉的氧气的体积为-巧.同样将每天使用的氧气由初态(历一1.01×10心P, 片=Q4m)等温压缩到压强为四的终态,并算出此时的体积:,由此可得使用天数应为 n=:-时 解1:根据分析有 RT ,m, m地两- 出 RT RT 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题 5.1:一打足气的自行车内胎,在 7.0 ℃时,轮胎中空气的压强为 4.0 10 Pa 5 ,则当温度 变为 37.0 ℃时,轮贻内空气的压强为多少?(设内胎容积不变) 题 5.1 分析:胎内空气可视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其始末均为平衡态(即有确定的状态参量 p、V、T 值)由于气体的体积不变,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RT M m pV = 可知,压强 p 与温度 T 成正比。由此即可求出末态的压强。 解:由分析可知,当 2 37.0 C T = 时,轮胎内空气压强为 4.43 10 Pa 5 1 2 1 2 = = T T p p 可见当温度升高时,轮胎内气体压强变大,因此,夏季外出时自行车的车胎不宜充气太 足,以免爆胎。 题 5.2:在水面下 50.0 m 深的湖底处(温度为 4.0 ℃),有一个体积为 1.010−5 m3 的空气泡 升到湖面上来,若湖面的温度为 17.0 ℃,求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取大气压强为 p0 = 1.013105 Pa) 题 5.2 分析:将气泡看成是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它位于湖底和上升至湖面代表两个不同的平 衡状态。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即可求解本题。位于湖底时,气泡内的压强可用公式 p = p0 + gh 求出,其中为水的密度(常取 = 1.0103 kg·m−3)。 解:设气泡在湖底和湖面的状态参量分别为(p1,V1,T1)和(p2,V2,T2)。由分析知湖底 处压强为 p1 = p2 + gh = p0 + gh。利用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得空气泡到达湖面的体积为 ( ) 5 3 0 1 0 2 1 2 1 1 2 1 2 6.11 10 m − = + = = p T p gh T V p T p T V V 题 5.3:氧气瓶的容积为 2 3 3.2 10 m − ,其中氧气的压强为 7 1.3010 Pa,氧气厂规定压强降到 6 1.0010 Pa 时,就应重新充气,以免经常洗瓶。某小型吹玻璃车间,平均每天用去 0.40 m3 压强为 5 1.0110 Pa 的氧气,问一瓶氧气能用多少天?(设使用过程中温度不变) 题 5.3 分析: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瓶中氧气不可能完全被使用。为此,可通过两条不同的 思路进行分析和求解。(1)从氧气质量的角度来分析。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 = mRT/M 可以分别计算出每天使用氧气的质量 m3 和可供使用的氧气总质量(即原瓶中氧气的总质量 m1 和需充气时瓶中剩余氧气的质量 m2 之差),从而可求得使用天数 1 2 3 n = (m −m )/ m 。(2) 从容积角度来分 析。利用 等温膨胀条 件将原瓶中 氧气由初 态( 1.30 10 Pa 7 p2 = , 2 3 1 3.20 10 m - V = )膨胀到需充气条件下的终态( 1.00 10 Pa 6 p2 = ,V2 待求),比较可得 p2 状态下实际使用掉的氧气的体积为 V2−V1。同样将每天使用的氧气由初态(p3 = 1.01105 Pa, V3 = 0.4 m3)等温压缩到压强为 p2 的终态,并算出此时的体积 V2 ,由此可得使用天数应为 ( ) n V2 V1 V2 = − 。 解 1:根据分析有 RT Mp V m RT Mp V m RT Mp V m 3 3 3 2 1 2 1 1 1 = ; = ; = 则一瓶氧气可用天数
m-鸟-.B二B迟-95 解2山根据分析中所述,由理组气体物态方程得等温胀后瓶内氧气在压强为马=10×0图 时的体积为 %=E 每天用去相月状态的氧气容积 5= 则框内氧气可用天数为 R--2.B=B亚-95 Py 题5:位于委内离牧的安林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它高979m。如果在水下落 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作的功中有0%转换为热量使水温升高,求水由瀑布项部落到底部 面产生的温差。(水的比热容为48x10小gK) 题5,4分析:数质量为刚的水作为研究对象,水从瀑布顶部下落到底部过程中重力作功 F=动,按题意,梭水吸收的格量Q=0W,则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由Q=4了求 得。 解,由上述分析得 meAT=0.Smgh 水下落后升高的温度 AT -0.5gk/e-1.15 K 题55:如知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A,其压强为2.0×10内,体积为20x10m', 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后,压强变为10x10P,体积变为30×0'm',求此过程中气体 所作的功。 同I准×修Pa0 恩55分析:理想气体作功的表达式为 W一了门F,功的数值就等于P一V图中过程曲线 下所对应的面积。 解:Sm-aC+DkCD 1力 4 故 W=150J 题56:气缸内贮有2.0m的空气,温度为27℃。若推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影张 到原体积的3倍,求空气能胀时所作的功。 题56分桥:本题是等压膨张过程,气体作功理=闲P=p化:-),其中压强P可通过物 态方程求得 解:根据物态方程P=RT,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RT%,则作功为 W=-)=nR3-g=2nRT=9.97×0'J
( ) ( ) 9.5 3 3 1 2 1 3 1 2 = − = − = p V p p V m m m n 解 2:根据分析中所述,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得等温膨胀后瓶内氧气在压强为 6 p2 = 1.00 10 Pa 时的体积为 2 1 1 2 p pV V = 每天用去相同状态的氧气容积 2 3 3 2 p p V V = 则瓶内氧气可用天数为 ( ) ( ) 9.5 3 3 1 2 1 2 2 1 = − = − = p V p p V V V V n 题 5.4:位于委内瑞拉的安赫尔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它高 979 m。如果在水下落 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作的功中有 50%转换为热量使水温升高,求水由瀑布顶部落到底部 而产生的温差。(水的比热容为 3 1 1 4.8 10 J kg K − − ) 题 5.4 分析:取质量为 m 的水作为研究对象,水从瀑布顶部下落到底部过程中重力作功 W = mgh ,按题意,被水吸收的热量 Q = 0.5W,则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由 Q = mcT 求 得。 解:由上述分析得 mcT = 0.5mgh 水下落后升高的温度 T = 0.5gh / c =1.15 K 题 5.5: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空气,开始在状态 A,其压强为 2.0 10 Pa 5 ,体积为 3 3 2.0 10 m − , 沿直线 AB 变化到状态 B 后,压强变为 5 1.010 Pa,体积变为 3 3 3.0 10 m − ,求此过程中气体 所作的功。 题 5.5 分 析 : 理 想 气 体 作 功 的 表 达 式 为 W = p(V) dV 。功的数值就等于 p-V 图中过程曲线 下所对应的面积。 解: S = (BC + AD)CD 2 1 ABCD 故 W =150J 题 5.6:气缸内贮有 2.0 mol 的空气,温度为 27℃。若维持压强不变,而使空气的体积膨胀 到原体积的 3 倍,求空气膨胀时所作的功。 题 5.6 分析:本题是等压膨胀过程,气体作功 ( ) 2 1 2 1 W pdV p V V V V = = − ,其中压强 p 可通过物 态方程求得. 解:根据物态方程 pV1 = nRT1 ,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p = nRT1 V1 ,则作功为 ( ) ( ) 2 9.97 10 J 3 W = p V2 −V1 = nRT1 V2 −V1 V1 = nRT1 =
题57: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171×10心」的热量,并保持在1.0x10的Pa下影张,体积从1.x103 m增加到15x10m,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愿57分析:由于气体作等压张,气体作功可直接由W=代,-)求得.取该空气为系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正+W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 的正负取值 解:该空气等压胀。对外作功为 W=-)=5.0×102J 共内能改变为 E=Q-f=1.21×l0'J 题58:10m的空气从热源吸收了热量266×1心,其内能增加了418×1伊J,在这过程中 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题5,8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W=0-E■-152×10'J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题5:0.1g的水满气自120C加热升温至140℃。问:(1)在等体过程中:(2)在等压 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 题59分析:由量热学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CT。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体过程中, Q=E=C,.AT在等压过程中,Q,=了PP+E=C-AT·C.,Cv.可查表得到: 解:(1)在等体过程中吸牧的热量为 Q-a-0c-小-310y (2)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g=r+aE=0cG-上40x0'J 题510:一压强为1.0x10Ph,体积为1.0x103m2的氧气自0℃如热到100℃.问:(1) 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当体积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2)在等压或等体过程中 各作了多少功? 题510分析:(1)求Q和公的方法与题59相同。(2)求过程的作功通常有两个途径。 ①利用公式F=丁)P;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在本题中,热量Q已求出。面 内能变化可由AE=Cv亿-T)得到.从而可求得功W. 题5,10解,根据题给初态条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行欲-440m 查表知氧气的定压摩尔热容Cm=294小-m0广-K。定体厚尔热容Cn=21.12Jm0广.K (1)求,Q 等压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题 5.7:一定量的空气,吸收了 1.71103 J 的热量,并保持在 1.0105 Pa 下膨胀,体积从 1.010−2 m3 增加到 1.510−2 m3,问空气对外作了多少功?它的内能改变了多少? 题 5.7 分析:由于气体作等压膨胀,气体作功可直接由 ( ) W = p V2 −V1 求得。取该空气为系统,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E +W 可确定它的内能变化。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热量、功、内能 的正负取值 解:该空气等压膨胀,对外作功为 ( ) 5.0 10 J 2 W = p V2 −V1 = 共内能改变为 1.21 10 J 3 E = Q −W = 题 5.8:l.0 mol 的空气从热源吸收了热量 2.66105 J,其内能增加了 4.18105 J,在这过程中 气体作了多少功?是它对外界作功,还是外界对它作功? 题 5.8 解: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所作的功为 1.52 10 J 5 W = Q − E = − 负号表示外界对气体作功。 题 5.9:0.1kg 的水蒸气自 120 C 加热升温至 140 C。问:(l)在等体过程中;(2)在等压 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 题 5.9 分析:由量热学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 = nCm T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体过程中, QV = E = nCV,mT 在等压过程中, Q = pdV + E = nC T p p,m 。Cp,m ,CV,m 可查表得到。 解:(l)在等体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 ) 3.1 10 J 3 V = = CV,m T2 −T1 = M m Q E (2)在等压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d ( ) 4.0 10 J 3 p = + = p,m 2 − 1 = C T T M m Q p V E 题 5.10:一压强为 1.0105 Pa,体积为 1.010−3 m3 的氧气自 0 ℃加热到 100 ℃。问:(1) 当压强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当体积不变时,需要多少热量?(2)在等压或等体过程中 各作了多少功? 题 5.10 分析:(1)求 Qp和 QV 的方法与题 5.9 相同。(2)求过程的作功通常有两个途径。 ①利用公式 ( ) W = p V dV ;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解。在本题中,热量 Q 已求出。而 内能变化可由 ( ) E = nCV,m T2 −T1 得到。从而可求得功 W。 题 5.10 解:根据题给初态条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4.41 10 mol 2 1 1 1 − = = = RT p V M m n 查表知氧气的定压摩尔热容 1 1 p,m 29.44 J mol K − − C = ,定体摩尔热容 1 1 V,m 21.12 J mol K − − C = (1)求 Qp、QV 等压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Q,-dr+E-C-T)-129.8J 等体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Qy=AE=mCvT-T)=93.1J (2)按分析中的两种方法求作功值 ①利用公式F=门d求解.在等压过程中,dF=r="刷T, 则得 成=w=收号7=66 而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不变,故作功为 w,=J门r=0 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5+W求解。氧气的内能变化为 正-C-)小-g 由于在《1)中已求出与,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在等压、等体过程中所作的 功分别为 f,-g,=E-3站.7J =么-5=0 恩51山: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沿ABC变化到状态C的过程中,外界有326J的热量传 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126)。当系统从状志C沿另一曲线返回到状态A时。外界对 系饶作功为5红」,则此过程中系饶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题5山分析:已知系统从状态C到状态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 中内能的变化为E,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运的粘量QA·由于 理塑气体的内能是找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AC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A至C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5·而5x=-5A·故可求 得QA· 解,系统经AC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0e=出We-12当J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A到C过程中酯统内能的增量 AENc =QAnc -W =200J 由此可得从C到A,系统内能的增量为 AEeA --200 J 从C到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Q=45.+%.=-221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做热252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CA是一表知过程。上述求出的 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愿512: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过程时吸热200J则经历ACBD1过程时吸 格又为多少? 题512分析:从图中可见ACBD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由干理想气体系统经历一个循环的 内能变化为零,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系统净吸热即为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净功为了
d ( ) 129.8 J p = + = p,m 2 − 1 = Q p V E nC T T 等体过程氧气(系统)吸热 ( ) 93.1 J QV = E = nCV,m T2 −T1 = (2)按分析中的两种方法求作功值 ①利用公式 W = p(V) dV 求解。在等压过程中, R T M m dW = pdV = d , 则得 = = = 2 1 d d 36.6 J p T T R T M m W W 而在等体过程中,因气体的体积不变,故作功为 p = ( ) d = 0 W p V V ②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Q = E +W 求解。氧气的内能变化为 ( ) 93.1 J = CV,m T2 −T1 = M m E 由于在(1)中已求出 Qp 与 QV,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在等压、等体过程中所作的 功分别为 36.7 J Wp = Qp − E = WV = QV −E = 0 题 5.11: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 A 沿 ABC 变化到状态 C 的过程中,外界有 326 J 的热量传 递给系统,同时系统对外作功 126 J。当系统从状态 C 沿另一曲线返回到状态 A 时,外界对 系统作功为 52 J,则此过程中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是多少? 题 5.11 分析:已知系统从状态 C 到状态 A,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WCA,如果再能知道此过程 中内能的变化为 ECA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该过程中系统传递的热量 QCA。由于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状态(温度)的函数,利用题中给出的 ABC 过程吸热、作功的情况,由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求得由 A 至 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 EAC ,而 EAC = −ECA ,故可求 得 QCA。 解:系统经 ABC 过程所吸收的热量及对外所作的功分别为 326 J, 126 J QABC = WABC = 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由 A 到 C 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增量 200 J EAC = QABC −WABC = 由此可得从 C 到 A,系统内能的增量为 200 J ECA = − 从 C 到 A,系统所吸收的热量为 252 J QCA = ECA +WCA = − 式中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252 J。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 CA 是一未知过程。上述求出的 放热是过程的总效果,而对其中每一微小过程来讲并不一定都是放热。 题 5.12: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 ACB 过程时吸热 200 J 则经历 ACBDA 过程时吸 热又为多少? 题 5.12 分析:从图中可见 ACBDA 过程是一个循环过程. 由于理想气体系统经历一个循环的 内能变化为零,故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循环系统净吸热即为外界对系统所作的净功.为了
求得该循环过程中所作的功,可将ACBDA循环过程分成ACB、BD及DM三个过程付论: 其中BD及DA分别为等体和等压过程。过程中所作的功按定义很容易求得:面ACB过程 中所作的功可根据上题问样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 解:由图中数据有PV。一P。,则A,B两状态盟度相同,故ACB过程内能的变化AE,-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对外界作功 AYLOXH Pa) Wa=0m-En=Qa=20】 在等体过程BD及等压过程DA中气体作功分别为 W-∫dV-0 Wn -fpdv p.(V.-Vo)=-1200 J F(1.xI8'm' 则在循环过程ABCDA中系统所作的总功为: 23 W=fa+罪o+f4=-100m】 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在循环中吸收的总热量为 Q=W=-1000j 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总效果为故热。 题5,13:除非温度很低。许多物质的定压摩尔热容都可以用下式表示 Cxm =a+2bT-cTi 式中a,b和c是常量,T是热力学温度、求:(1)在恒定压强下,1m物质的温度从T升 高到I:时需要的热量:(2)在温度了和工: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3)对镁这件物质来说,若 Cm的单位为小molK,则a=257x10小molK,b=313小molK,e=32×10 JmcK。计算镁在300K时的热容Ca,以及在200K和400R之间的平均值. 题玉3分析:由题目如定压降尔热容Cm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则根据积分式 Q,-Cdr即可米得在恒定压强下1l物顺从五开至方所吸收的热量C:故湿度在 万至万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C-g,阳-) 解:《1)1m物质从温度于等压升温至万时吸热为 2,-JCdr-f"(a+2r-er-lr (2)在T和方间的平均摩尔热容为 C=,/-T)=+t-T+T石+7) (3)镁在T=300K时的定压厚尔热容为 Cn=a+2bT-cT2=-24×10J-m0.K- 镁在200K和4K之间C=的平均值为 C=a++7+7石+7上-305x0"J小m.K 题514:在300K的温度下,2mal理想气体的体积从4.0x103m等温压缩到1.0x10rm2, 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解,等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
求得该循环过程中所作的功,可将 ACBDA 循环过程分成 ACB、BD 及 DA 三个过程讨论。 其中 BD 及 DA 分别为等体和等压过程,过程中所作的功按定义很容易求得;而 ACB 过程 中所作的功可根据上题同样的方法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求 解:由图中数据有 pAVA = pBVB ,则 A、B 两状态温度相同,故 ACB 过程内能的变化 EACB = 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对外界作功 200 J WACB = QACB −EACB = QACB = 在等体过程 BD 及等压过程 DA 中气体作功分别为 BD = d = 0 W p V d ( ) 1200 J BD = = A A − D = − W p V p V V 则在循环过程 ABCDA 中系统所作的总功为: 1000 J W =WACB +WBD +WDA = − 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统在循环中吸收的总热量为 Q =W = −1000J 负号表示在此过程中,热量传递的总效果为放热。 题 5.13:除非温度很低,许多物质的定压摩尔热容都可以用下式表示 2 Cp,m = a + 2bT −cT 式中 a、b 和 c 是常量,T 是热力学温度、求:(1)在恒定压强下,l mol 物质的温度从 T1 升 高到 T2 时需要的热量;(2)在温度 T1 和 T2 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3)对镁这种物质来说,若 Cp,m的单位为 Jmol−1 K−1,则 a = 25.7103 Jmol−1 K−2,b = 31.3 Jmol−1 K−1,c = 3.27108 Jmol−1 K−3。计算镁在 300 K 时的热容 Cp,m,以及在 200 K 和 400 K 之间的平均值。 题 5.13 分析:由题目知定压摩尔热容 Cp,m 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则根据积分式 = 2 1 p p,md T T Q C T 即可求得在恒定压强下 1 mol 物质从 T1 升至 T2 所吸收的热量 Qp。故温度在 T1 至 T2 之间的平均摩尔热容 ( ) Cp,m = Qp T2 −T1 。 解:(1)l mol 物质从温度 T1 等压升温至 T2 时吸热为 Q C T (a bT cT ) T T T d 2 d 2 1 2 p p,m = = + − (2)在 T1 和 T2 间的平均摩尔热容为 ( ) ( ) ( ) 2 1 2 1 2 p,m p 2 1 2 1 2 3 T T T T c C = Q T −T = a + b T −T − + + (3)镁在 T = 300 K 时的定压摩尔热容为 2 13 1 1 p,m 2 2.94 10 J mol K − − C = a + bT −cT = − 镁在 200 K 和 44 K 之间 Cp,m的平均值为 ( ) ( ) 2 13 1 1 1 2 1 2 p,m 2 1 2 3.05 10 J mol K 3 − − = + + − T +T T +T = − c C a b T T 题 5.14:在 300 K 的温度下,2 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从 4.010−3 m3 等温压缩到 1.010−3 m3, 求在此过程中气体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解:等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为
W■RT 6.91×102J 式中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由于等温过程内能的变化为零,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 统吸收的热量为 Q=W■61x10'J 负号则表示系统向外界成热。 题515空气由压强为152x10的P阳体积为5.0x10m,等温膨张到压强为L01×10°P, 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的体积。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题5,15解,空气在等温膨张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可-P-) 利用等温过程关系=,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W=R+W。=nA/丹+P-P水=557J 题516:如图所示,使1m氧气(1)由A等温地变到B:(2)由A等体地变到C,再由C 等压地变到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思516分析:从P一P图(也称示功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B与ACB两个过程中所作的 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W一可'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 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术状态温度相同了一了,·截 正=0,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Q=样+正,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1)沿AB作等温影账的过程中,系统作功 II难室gP 277x10'J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 2a-Wa-27刀×103J (2)沿A到C再到B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 Wcn =Wc+W =Wo P(a-Ve)=20x10'J 0m-fam-2.0x10'J 题517:温度为27℃、压强为1.01×10心的一定量氯气,经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原来 的15,求压第后氨气的压强和温度。 题5,17解:由绝热方程可得氨气经绝热压缩后的压强与温度分别为 =961x10'P图
ln 6.91 10 J 3 1 2 = − = V V W nRT 式中负号表示外界对系统作功。由于等温过程内能的变化为零,则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系 统吸收的热量为 6.91 10 J 3 Q = W = − 负号则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题 5.15:空气由压强为 1.52105 Pa,体积为 5.010−3 m3,等温膨胀到压强为 1.01105 Pa, 然后再经等压压缩到原来的体积。试计算空气所作的功。 题 5.15 解:空气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 = 2 1 1 1 1 2 T 1 ln ln p p pV V V RT M m W 空气在等压压缩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 ) Wp = pdV = p2 V1 −V2 利用等温过程关系 p1V1 = p2V2 ,则空气在整个过程中所作的功为 ln( ) 55.7 J W = WT +Wp = p1V1 p1 p2 + p2V1 − p1V1 = 题 5.16:如图所示,使 l mol 氧气(1)由 A 等温地变到 B;(2)由 A 等体地变到 C,再由 C 等压地变到 B,试分别计算氧气所作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题 5.16 分析:从 p-V 图(也称示功图)上可以看出,氧气在 AB 与 ACB 两个过程中所作的 功是不同的,其大小可通过 ( ) W = p V dV 求出。考虑到内能是状态的函数,其变化值与过程 无关,所以这两个不同过程的内能变化是相同的,而且因初、末状态温度相同 TA = TB ,故 E = 0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Q =W +E ,可求出每一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解:(1)沿 AB 作等温膨胀的过程中,系统作功 ln ln 2.77 10 J 3 A B A A A B A B = = = V V p V V V RT M m W 由分析可知在等温过程中,氧气吸收的热量为 2.77 10 J 3 QAB = WAB = (2)沿 A 到 C 再到 B 的过程中系统作功和吸热分别为 ( ) 2.0 10 J 3 WACB = WAC +WCB = WCB = pC VB −VC = 2.0 10 J 3 QACB = WACB = 题 5.17:温度为 27℃、压强为 1.01105 Pa 的一定量氮气,经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原来 的 1/5,求压缩后氮气的压强和温度。 题 5.17 解:由绝热方程可得氮气经绝热压缩后的压强与温度分别为 9.61 10 Pa 5 1 2 1 2 = = p V V p
T=5.71×02K 题518将体积为1.0×10一,压强为L01x10Pa的氢气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2.x10 m,求压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氢气的摩尔热容比y一141) 恩518分析:可深用题5,10中气体作功的两种计算方法(1)气体作功可由积分W=∫ 求解,其中函数)可通过绝热过程方程?=C得出。(2)因为过程是绝热的,故Q一0, 因此,有F■一正:而系统内能的变化可由系统的始末状态求出。 解:根据上述分析,这里采用方法(1)求解,方法(2)留给读者试解。设P、'分别为绝 热过程中任一状态的压强和体积,则由?■T得 p=pITy 氢气绝热压增作功为 -w- 230j 思519:Q32✉的氧气作如图所示的4BCDA循环,设=2,万=300K,2=20K求循 环效率(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为Cv。=21.1J·K) 题519分析:该循环是正循环。循环效率可根据定义式=WQ来求出,其中W表示一个 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为循环过程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解:根据分析,因AB、CD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 F=所a+-是h:小号既侧 -t-n/)-55x0'J 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影胀《对应于AB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D4段)中发生,而 等温过程中AE=0,则Qa=Wa.等体升压过程中W一0, 等国 则Q一AEm·所以,循环过程中系统暖热的总量为 2-Q+o-W+AFmn ="h修+C-I)=3剧xI0J M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1=W/0=15% 题5,: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图所示的循环,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过程 内能增量△E/小 作功刀 吸热0划 A→B 50 B-C -50 CD -50 -150 DA ABCDA 福环效率疗
5.71 10 K 2 1 1 2 1 2 = = − T V V T 题 5.18:将体积为 1.010−4 m3、压强为 1.01105 Pa 的氢气绝热压缩,使其体积变为 2.010−5 m3,求压缩过程中气体所作的功。(氢气的摩尔热容比 =1.41 ) 题 5.18分析:可采用题 5.10 中气体作功的两种计算方法。(1)气体作功可由积分 ( ) W = p V dV 求解,其中函数 p(V ) 可通过绝热过程方程 pV = C 得出。(2)因为过程是绝热的,故 Q = 0, 因此,有 W = −E ;而系统内能的变化可由系统的始末状态求出。 解:根据上述分析,这里采用方法(1)求解,方法(2)留给读者试解。设 p、V 分别为绝 热过程中任一状态的压强和体积,则由 p1V1 = pV 得 − p = p1V1 V 氢气绝热压缩作功为 23.0 J 1 d d 1 2 1 2 1 1 1 2 1 = − − − = = = − V V V V p W p V pV V V V V 题 5.19:0.32 kg 的氧气作如图所示的 ABCDA 循环,设 V2 = 2V1,T1 = 300 K , T2 = 200 K 求循 环效率(氧气的定体摩尔热容的实验值为 1 1 V,m 21.1 J mol K − − C = ) 题 5.19 分析:该循环是正循环。循环效率可根据定义式 =W /Q 来求出,其中 W 表示一个 循环过程系统作的净功,Q 为循环过程系统吸收的总热量。 解:根据分析,因 AB、CD 为等温过程,循环过程中系统作的净功为 ( ) ( ) ( )ln( ) 5.76 10 J ln ln 3 1 2 2 1 AB CD 1 2 1 2 1 2 = − = = + = + R T T V V M m RT V V M m RT V V M m W W W 由于吸热过程仅在等温膨胀(对应于 AB 段)和等体升压(对应于 DA 段)中发生,而 等温过程中 E = 0 ,则 QAB = WAB。等体升压过程中 W = 0, 则 QDA = EDA ,所以,循环过程中系统暖热的总量为 ln( ) ( ) 3.84 10 J 4 1 2 1 V ,m 1 2 A B D A A B D A = + − = = + = + C T T M m RT V V M m Q Q Q W E 由此得到该循环的效率为 =W Q = 15% 题 5.20: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图所示的循环,请填写表格中的空格 过程 内能增量 E /J 作功 W/J 吸热 Q/J A→B 50 B→C −50 C→D −50 −150 D→A ABCDA 循环效率 =
题50分析:本循环由四个特殊过程组成。为填写表中各项内容,可分四步遗行: 先抓住各过程的特点。如等温过程E=0;绝热过P 程Q一0:等体过程W-0.(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知道AB,C和CD过程 的相应数据。(3)对DA过程,除F=0外,由于 经ABCD4附环后必有AE=0,因此由表中第一列, 即可求出D4过程内能的变化。再利用热力学第一 定律,可写出DA过程的Q值.(4)在明确了气体 在循环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Q和凸收出热量,暖 者所作净功W后,便可求出循环效率 解: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后完成的表格如下: 过程 内能增量△E小 作功刀 吸热0 A→B 0 50 50 B-C -50 50 0 C+D -100 -50 -150 D+4 150 0 150 ABCDA 猫环效率身=25% 恩5,2:如图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V一T图。己知该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C=2.5R,定 体摩尔热容C。=1.5R,且=2,·试问:(1)图中所示循环是代表致冷机还是热机?(2) 如是正循环《热机循环),求出循环效率。 题521分析:以正,逆循环米区分热机和政冷机是针对P一V图中循环由线行进方向面言的: 因此,对图中的循环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先将其转换为P一V图。转换方法主要是通过找每 一过程的特殊点,并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来完成。由图〔)可以看出,C为等体降温过 程,CA为等温压缩过程:而对AB过程的分析,可以依据图中直线过原点来判别。其直线 方程为P一C了,C为常数将其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r比较可知该过程为等压能 账过程(注意:如果直线不过解点,就不是等压过程)。这样,藏可得出尹一P图中的过程 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热机循环)还是逆循环(政冷机循环),再参考题5.19、520的 方法求出循环效率。 解:(1)根据分析,将V一丁图转换为相应的P一V图。如图所示。图中由线行进方向是正 循环,即为热机循环。 (2)鼠据得到的P一图可知,AB 为等压影胀过程,为吸热过程。C 为等体降压过程,CA为等温压缩过 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 过程中吸收和敏出的热量分别为 g-c-) a=号c低-号mh
题 5.20 分析:本循环由四个特殊过程组成。为填写表中各项内容,可分四步进行: 先抓住各过程的特点,如等温过程 E = 0 ;绝热过 程 Q = 0;等体过程 W = 0。(2)在第一步的基础上,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即可知道 AB、BC 和 CD 过程 的相应数据。(3)对 DA 过程,除 W = 0 外,由于 经 ABCDA 循环后必有 E = 0 ,因此由表中第一列, 即可求出 DA 过程内能的变化。再利用热力学第一 定律,可写出 DA 过程的 Q 值。(4)在明确了气体 在循环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Q1 和 Q2 放出热量,或 者所作净功 W 后,便可求出循环效率。 解:根据以上分析,计算后完成的表格如下: 过程 内能增量 E /J 作功 W/J 吸热 Q/J A→B 0 50 50 B→C −50 50 0 C→D −100 −50 −150 D→A 150 0 150 ABCDA 循环效率 = 25% 题 5.21:如图某理想气体循环过程的 V-T 图。已知该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 Cp,m = 2.5R ,定 体摩尔热容 CV,m =1.5R ,且 VC = 2VA 。试问:(1)图中所示循环是代表致冷机还是热机?(2) 如是正循环(热机循环),求出循环效率。 题 5.21 分析:以正、逆循环来区分热机和致冷机是针对 p-V 图中循环曲线行进方向而言的。 因此,对图中的循环进行分析时,一般要先将其转换为 P-V 图。转换方法主要是通过找每 一过程的特殊点。并利用理想气体物态方程来完成。由图(a)可以看出,BC 为等体降温过 程,CA 为等温压缩过程;而对 AB 过程的分析,可以依据图中直线过原点来判别。其直线 方程为 V = CT,C 为常数. 将其与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RT M m pV = 比较可知该过程为等压膨 胀过程(注意:如果直线不过原点,就不是等压过程)。这样,就可得出 p-V 图中的过程 曲线,并可判别是正循环(热机循环)还是逆循环(致冷机循环),再参考题 5.19、5.20 的 方法求出循环效率。 解:(1)根据分析,将 V-T 图转换为相应的 p-V 图,如图所示。图中曲线行进方向是正 循环,即为热机循环。 (2)根据得到的 p-V 图可知,AB 为等压膨胀过程,为吸热过程。BC 为等体降压过程,CA 为等温压缩过 程,均为放热过程。故系统在循环 过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 ) 1 Cp,m TB TA M m Q = − ( ) ( ) 2 V,m B C A C A RT ln V V M m C T T M m Q = − +
CA为等温线,有了-了:AB为等压线,且因-2少、·则有了-T2。放循环效率为 N=1-g/g=1-CvJ+RT.m2j/C,T=12.3% 恩522: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7℃。效率为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50%,同 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多少? 题5,22解,设高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了、,则有 =1-T,月=1-了3T 其中方为低温热源温度。由上述两式可得高温热源需提高的温度为 AT=T-Ti= -刀=明3K 恩5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幅环过程。其中AB和CD是等压过程,BC 和D4是绝热过程己知B点温度T,-了·C点温度T-了。(1)证明该热机的效率 n=1-/亿,(2)这个循环是卡诺暂环吗? 题523分析:首先分析判断循环各过程的吸热、放热情况。C和D1是绝热过程,故CC QA均为零,而AB为等压影张过程(吸热)、CD为等压压缩过程(放热),这两个过程所 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均可由相关的温度表示。再利用绝热和等压的过程方程,建立四.点哥度之 间的联系,最终可得到求证的形式 证:(1)根据分析可知 C。-元 Te-Ta c.-) T.-TA - 与求证的结果比较,只雷证得了/T-了/T。。为此。对AB,CD,BC,D4分别列出过程方 程如下 .T=./T。(2y /Te=/T(3) T=T(4) T。=T.(5) 联立求解上述各式,可证得 n-l-TeT。=l-乃T (2)虽然该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与卡诺循环相似,但并不是卡诺循环,其源因是:·,卡诺循 环是由两条绝热线和两条等温线构成,面这个循环测与卡诺循环不同:2、式中五、乃的含 意不同。本题中、T只是温度变化中两特定点的西度。不是两等温热源的恒定温度。 恩524一小重热电厂内,一台利用地热发电的热机工作于温度为227℃的地下热源和温 度为27℃的地表之间。假定该热机每小时能从地下热源获取180“】的热量。试从理论上 计算其最大功率为多少? 题524分析:热机必须工作在最高的循环效率时,才能获取最大的功率。由卡诺定理可知, 在高温热源T和低温热源12之间工作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其效率为切=1一刀/工
CA 为等温线,有 TA = TC ;AB 为等压线,且因 VC = 2VA ,则有 TA = TB 2 。故循环效率为 = 1−Q2 Q1 = 1− (CV ,mTA + RTA ln 2)/(Cp,mTA ) = 12.3% 题 5.22:一卡诺热机的低温热源温度为 7℃,效率为 40%,若要将其效率提高到 50%,问 高温热源的温度需提高多少? 题 5.22 解:设高温热源的温度分别为 T1 、T1 ,则有 2 1 1 2 1 =1−T T , = −T T 其中 T2 为低温热源温度。由上述两式可得高温热源需提高的温度为 93.3 K 1 1 1 1 1 1 2 = − − − T = T −T = T 题 5.2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其中 AB 和 CD 是等压过程,BC 和 DA 是绝热过程.已知 B 点温度 TB = T1 。C 点温度 TC = T2 。(1)证明该热机的效率 =1− T2 T1 ,(2)这个循环是卡诺循环吗? 题 5.23 分析:首先分析判断循环各过程的吸热、放热情况。BC 和 DA 是绝热过程,故 QBC、 QDA 均为零,而 AB 为等压膨胀过程(吸热)、CD 为等压压缩过程(放热),这两个过程所 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均可由相关的温度表示。再利用绝热和等压的过程方程,建立四点温度之 间的联系,最终可得到求证的形式。 证:(l)根据分析可知 ( ) ( ) − = − − − − = − − − = − = − B A C D B C B A C D p,m B A p,m D C A B CD T T 1 1 1 1 1 1 T T T T T T T T C T T M m C T T M m Q Q (1) 与求证的结果比较,只需证得 TD TC = TA TB 。为此,对 AB、CD、BC、DA 分别列出过程方 程如下 VA TA =VB TB (2) VC TC =VD TD (3) C 1 B C 1 VB T V T − − = (4) A 1 D A 1 VD T V T − − = (5) 联立求解上述各式,可证得 =1−TC TB =1−T2 T1 (2)虽然该循环效率的表达式与卡诺循环相似,但并不是卡诺循环。其原因是:1、卡诺循 环是由两条绝热线和两条等温线构成,而这个循环则与卡诺循环不同;2、式中 T1、T2 的含 意不同,本题中 T1、T2 只是温度变化中两特定点的温度,不是两等温热源的恒定温度。 题 5.24:一小型热电厂内,一台利用地热发电的热机工作于温度为 227 ℃的地下热源和温 度为 27℃的地表之间。假定该热机每小时能从地下热源获取 1.81011 J 的热量。试从理论上 计算其最大功率为多少? 题 5.24 分析:热机必须工作在最高的循环效率时,才能获取最大的功率。由卡诺定理可知, 在高温热源 T1 和低温热源 T2 之间工作的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其效率为 =1− T2 T1
由于己知热机在确定的时间内吸取的热量,故由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式?=WQ■凸/Q,可得 此条件下的最大功率。 解:积据分析,热机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P-0--E/m2-20x03Js 题5,25,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循环如图所示,试证明热机效率为 心-I g=1-7(B/p.)-1 题525分析:该热机由三个过程组成,图中AB是绝热过程,C是等压压缩过程。CA是等 体升压过程。其中CA过程系统吸热,BC过程系统放热。本题可从效率定义 材=1-Q/g=1-视xVQ。。出发,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y=C/Cv 的关系来证明, 证: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 -1-2:/0-1-geoa 其中0c-晋c低-la=”C-小,则上式 可写为 月=1-y ---y T.-Te I/Te-1 在等压过程BC和等体过程CA中分别有T%-K,了/R-T无/B 代人上式得 71-,5- A/A-1 正毕。 恩5,26:如图所示为理塑的秋赛尔(D)内燃机循环过程。它由两绝热线AB、CD,等 压线C及等体线DA组成。试证此内燃机的效率为 n=1- 形)” )- 题526正,求证方法与题525相奴由于该循环仅在DA过程中放热,C过程中吸热。则 热机效率为 n-l-2l/e.-1- 。-w-- C (r-7,) y Ie-T 在绝热过程AB中,有T=,即 TT-%(2) 在等压过程BC中,有无形一形,即 TeT,=5:(3)
由于已知热机在确定的时间内吸取的热量,故由效率与功率的关系式 =W Q = Pt Q ,可得 此条件下的最大功率。 解:根据分析,热机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 7 1 2 1 1 2.0 10 J s − P =Q t = − T T Q t = 题 5.25:有一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的热机,其循环如图所示,试证明热机效率为 ( ) ( ) 1 1 1 1 2 1 2 − − = − p p V V 题 5.25 分析:该热机由三个过程组成,图中 AB 是绝热过程,BC 是等压压缩过程,CA 是等 体升压 过程 。其 中 CA 过程 系统 吸热 ,BC 过程 系统 放热 。本 题可 从效 率定义 =1−Q2 Q1 =1− QBC QCA 。出发,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体、等压方程以及 p,m V,m = C / C 的关系来证明。 证:该热机循环的效率为 =1−Q2 Q1 =1− QBC QCA 其中 ( ) ( ) BC p,m C B CA V,m A C , C T T M m C T T Q M m Q = − = − ,则上式 可写为 1 1 1 1 A C B C A C C B − − = − − − = − T T T T T T T T 在等压过程 BC 和等体过程 CA 中分别有 B 1 C 2 A 1 C 2 T V = T V , T P = T P 代人上式得 1 1 1 1 2 1 2 − − = − p p V V 证毕。 题 5.26:如图所示为理想的狄赛尔(Diesel)内燃机循环过程。它由两绝热线 AB、CD,等 压线 BC 及等体线 DA 组成。试证此内燃机的效率为 ( ) ( ) = − − − 1 1 2 3 1 1 2 3 2 V V V V V V 题 5.26 证:求证方法与题 5.25 相似. 由于该循环仅在 DA 过程中放热、BC 过程中吸热,则 热机效率为 ( ) ( ) C B D A p,m C B V ,m D A D A BC 1 1 1 1 T T T T C T T M m C T T M m Q Q − − = − − − = − = − (1) 在绝热过程 AB 中,有 1 B 2 1 A 1 − − = T V T V ,即 ( ) 1 B A 1 2 − = T T V V (2) 在等压过程 BC 中,有 TC V3 = TB V2 ,即 TC TB =V3 V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