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35 八下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编写:金玉慧审核:蔡涛时间:2013.613 、《学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 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 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 (2)、然后能救其失也 (3)、或失则易 (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③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对:回答。 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⑥以: 介词,相当于“把”。⑦然:这样,代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贤者亦有此乐乎 ②乐民之乐者 ③然而不王者 ④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1 编号 35 八下语文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编写:金玉慧 审核:蔡涛 时间:2013.6.13 一、《学者有四失》① 学者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⑤。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 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 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 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失则多 (2)、然后能救.其失也 _________ (3)、或失则易. ____________(4)、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2)、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③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④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 上⑤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 其忧。乐以⑥天下,忧以天下;然⑦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下》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③对:回答。 ④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⑤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⑥以: 介词,相当于“把”。 ⑦然:这样,代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贤者亦有此乐.乎 ②乐.民之乐者 ③然而不王.者 ④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子何恃而往C、甚矣,汝之不惠D、吾谁与归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被升华为 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 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 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及也 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④不及汪伦送我情 2、翻译句子。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②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屈而不信》①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 不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不 知恶,此之谓⑤不知类⑥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
2 2、下列“以”字与“乐以天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策之不以其道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与“未之有也”一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子何恃而往 C、甚矣,汝之不惠 D、吾谁与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应___________,“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被升华为 三、为者常成,行者常至①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②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③成, 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④,常行而不休者,故⑤难及也?” 注释:①选自《晏子春秋•内杂下》。②夫子:先生,对尊长的敬称。③常:一定。 ④置:弃置,放弃。⑤故:通“胡”,何,什么 1、解释下列句中“及”字的意义。 ①故难及也 ②自古及今,未尝闻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④不及汪伦送我情 2、翻译句子。 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②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3、晏子认为怎样才能容易达到目的?(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4、这则小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屈而不信》①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能信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 不远秦、楚之路③,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不 知恶,此之谓⑤不知类⑥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②信:同“伸”。③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去楚
国的路途为远。④恶:厌恶。⑤此之谓:这就叫做。⑥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3、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4、“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五、《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 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 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 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 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 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 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3 国的路途为远。④恶:厌恶。⑤此之谓:这就叫做。⑥不知类:不知轻重主次。 1、下列句中,“则”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B.指不若人,则如恶之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如有能信.之者 (2)则不远.秦、楚之路 3、翻译句子。 (1)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2)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4、“此之谓不知类也”“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五、《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 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 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 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 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 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 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六、《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 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 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 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遂得水(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_
4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六、《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 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 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 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