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 苏轼
苏 轼
学习目标: 1.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 2.分析文章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章的主张,认识其进步 意义
1.了解对策类文体的主要特点。 2.分析文章的说理方法。 3. 理解文章的主张,认识其进步 意义。 学习目标:
策一策略,策谋 古代的策文分类: 1、制策(策问):朝廷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题 2、对策: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 3、奏策进策):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
策-策略,策谋 古代的策文分类: 1、制策(策问):朝廷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题 2、对策: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 3、奏策(进策):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 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②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⑤沛公安在? 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⑧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 恶、焉」+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②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⑤沛公安在? 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⑦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归去来兮辞》 ⑧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⑨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提出论点: 安 危 逸一——劳 今 明
提出论点: 安---危 逸---劳 今---明 患
论证 昔者先王 致民备战讲武而应盗贼之变不慑不惊 对比 及至后世 用迂儒之议去兵卷甲而遇盗贼之乱不战而走
论证: 昔者先王 及至后世 致民备战讲武而应盗贼之变不慑不惊 用迂儒之议去兵卷甲而遇盗贼之乱不战而走
安史之温 事实论证
事实论证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 王公贵族-次夫小民 乐天诗,东坡文,虽庸夫妇竖读之亦当首背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 王公贵族----农夫小民 乐天诗,东坡文,虽庸夫妇竖读之亦当首肯
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 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2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卒有盜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3.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 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4.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 入之矣
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 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2.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 3.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 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4.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 入之矣
背景 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 成为末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 随时可能发动侵扰。但北宋统 治者却依旧是醉生梦死、歌舞 升平
北宋中叶以后,辽和西夏 成为宋朝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 随时可能发动侵扰。但北宋统 治者却依旧是醉生梦死、歌舞 升平。 背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