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3566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三)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 (四)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体系. (五)优化产业布局. 12 五、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14 (一)船舶制造和修理业 (二)船舶配套业 16 (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六、政策措施 18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8 (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 (四)促进交流与合作. 20 (五)强化行业管理
目 录 一、发展形势 ......................................................................................... 1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基本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 5 四、主要任务 ......................................................................................... 6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6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8 (三)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 9 (四)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体系..................................................... 11 (五)优化产业布局......................................................................... 12 五、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 14 (一)船舶制造和修理业................................................................. 14 (二)船舶配套业............................................................................. 16 (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17 六、政策措施 ....................................................................................... 18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18 (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 19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 (四)促进交流与合作..................................................................... 20 (五)强化行业管理......................................................................... 20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 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 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 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 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増长、增加劳动力就业 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和《船舶工业中长 期发展规划(2006-2015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 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 略部署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 体要求和方向,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十二五” 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 施。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 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 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 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3.6%,完成工业增加值 1662亿元,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实现销售收入 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十一五”规划
1 船舶工业是为水上交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 备的现代综合性产业,是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是先进装备 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提升我 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开发、 保障战略运输安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加劳动力就业 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和《船舶工业中长 期发展规划(2006-2015 年)》(简称《中长期规划》)制定, 与《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衔接。本规划根据国家的战 略部署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中长期规划》提出的总 体要求和方向,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提出“十二五” 期间船舶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 施。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 一、发展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船舶工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产业规 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综合 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2010 年我国造船完工量 6560 万载重吨, 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43.6%,完成工业增加值 1662 亿元,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24%,实现销售收入 超过 6000 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 400 亿美元,“十一五”规划
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 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 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 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 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 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 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 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 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 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 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 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宏观经济形 势和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海运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船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 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 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 新台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 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 足;需求结构岀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 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
2 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 领域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船用设备本土化配套能力和 水平快速提升,造船周期明显缩短,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 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船舶工业在高速发展中也积 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 盾突出,产业集中度较低,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船 舶配套业发展滞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步伐缓慢。与世界造船 强国相比,我国船舶工业整体水平和实力仍有较大差距。 “十二五”时期,船舶工业将进入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阶 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船舶工业 全面做强提出更紧迫的要求,产业发展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 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深入发展,科技创 新孕育新机遇,船舶工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国内宏观经济形 势和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海运贸易和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船舶工业仍将处于成长期,产业基础更加雄厚,依然具有 劳动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综合比较优势,承接世界造船中 心转移的大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船舶工业再上 新台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 度减缓,全球船舶运力和建造能力过剩,造船市场有效需求不 足;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散货船等常规船型需求乏力,高 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需求相对旺盛;国际海事新标准、新
规范频繁岀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 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 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 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 件,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创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 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适应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造船竞 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和品 牌,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 舶配套业,快速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 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 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 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推进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切实推动船舶工
3 规范频繁出台,船舶安全、绿色、环保要求全面提高,先进造 船国家加强技术封锁,不断构筑技术壁垒;世界造船竞争格局 面临深度调整,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 成本不断上升,人民币汇率、原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加大,主 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 件,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积极创造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 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适应航运市场和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顺应世界造船竞 争和船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和品 牌,更加注重效率和效益,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业,大力提升船 舶配套业,快速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打造布局合理、结 构优化、技术先进、军民融合、环境友好的现代船舶工业体系, 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的 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推进转型升级作为中心任务。切实推动船舶工
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 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 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 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 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 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 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 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 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 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1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 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 1信息化与工业化
4 业发展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生产能力布局,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 调整升级产品结构,提高高端产品设计制造能力。 ——坚持把技术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 分利用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创新资源,加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 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培育原始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拓 展产品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提高市场引领能力,抢占未来产 业发展和技术竞争制高点。 ——坚持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在 保持经济规模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 效益,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 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船舶工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能源资 源消耗。 ——坚持把推进军民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充分 利用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军民一体化的船舶科研生产体系, 完善军民互动的体制机制,加速军民两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大 幅提高军民结合产业基础,增强动态保军能力。 ——坚持把推进“两化”1深度融合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全面提升船舶工业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和管理信息化 水平,夯实行业信息化技术基础,完善造船企业以及上下游企 1 信息化与工业化
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 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 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 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 著提升,形成50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 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 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 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储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硏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 入的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 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进入世界造 船前十强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5-6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 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 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形成若 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年船舶工业销售 收入达到12000亿元,出口总额超过800亿美元
5 业之间的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提高数字化造船能力,推动企 业现代造船模式建设和造船信息集成系统应用。 三、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我国船舶工业产业体系更为完善,产业结构 更趋合理,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国际造船市场 份额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科技综合实力跃居世界前列。主流船型综合竞争力显 著提升,形成 50 个以上满足最新国际规范要求、引领国际市场 需求的知名品牌产品。具备主要高新技术船舶和深水海洋工程 装备的设计能力,全面突破高技术船舶的关键技术,海洋工程 装备设计制造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基础共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技术储备明显增强。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低于销售收 入的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 角洲造船基地成为世界级造船基地,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前 10 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 70%以上,进入世界造 船前十强企业达到 5 家以上。培育 5-6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 工装备总承包商和一批专业化分包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 售收入达到 2000 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 20%。形成若 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修船企业。2015 年船舶工业销售 收入达到 12000 亿元,出口总额超过 800 亿美元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 高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船舶工业全面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企业造船 效率达到15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裝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 安全化。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 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 (ERP)普及率达到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 3000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5-10家销售收入超 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 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在船 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 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 密切跟踪硏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 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
6 ——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 高 3 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 15%。船舶工业全面 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数字化造船能力明显提高。骨干企业造船 效率达到 15 工时/修正总吨,典型船舶建造周期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基本实现造船总装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生产 安全化。骨干企业平均钢材一次利用率达到 90%以上;规模以 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 (ERP)普及率达到 80%,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 85%, 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 70%。 ——配套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船舶配套业销售收入达到 3000 亿元,船舶动力和甲板机械领域形成 5-10 家销售收入超 百亿元的综合集成供应商。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 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 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 30%以上。在船 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洋油气开发装备 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 3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1.提升设计水平和能力 密切跟踪研究国际船舶科技发展趋势和海事规则规范最新 要求,以技术先进、成本经济、建造高效为目标,优化主流船
型设计,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提升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 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技术船 舶、海洋工程裝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着眼长远发展, 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的产品,开展前期预硏 和概念设计,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突破基础共性及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船舶、海洋工程裝备、配套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基础 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的研发。掌握高 技术船舶开发关键技术,突破船舶关键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集成 技术;开展重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研究,提升多 学科、多专业的技术综合集成能力和项目总承包能力。加强军 民两用技术研究,加快军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实施重大创新项 目,将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 样机研制、工程示范应用等结合起来,系统解决相关领域技术 难题。健全和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 及船用设备研发实验中心。依托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数字化水 池、高技术船舶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试验设施,建立和 完善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和船舶辅机自主硏发平台。支持 船舶企业与高校、科硏院所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支持船舶工业与钢铁、航运、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业
7 型设计,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提升船型综合技术经济性能 和市场竞争力。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高技术船 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的设计能力。着眼长远发展, 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探索性、先导性的产品,开展前期预研 和概念设计,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2.突破基础共性及核心关键技术 加强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和系统等领域的基础 共性技术研究,开展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软件的研发。掌握高 技术船舶开发关键技术,突破船舶关键系统的总体设计和集成 技术;开展重点海洋工程装备关键设计建造技术研究,提升多 学科、多专业的技术综合集成能力和项目总承包能力。加强军 民两用技术研究,加快军民用技术相互转化。实施重大创新项 目,将产品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配套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 样机研制、工程示范应用等结合起来,系统解决相关领域技术 难题。健全和完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3.建设行业技术创新平台 引导和支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以 及船用设备研发实验中心。依托重大创新项目,建设数字化水 池、高技术船舶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试验设施,建立和 完善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和船舶辅机自主研发平台。支持 船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支持船舶工业与钢铁、航运、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业
共同组建研发机构。 4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以船用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领域为重点,加 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升先进规模化生产能力,解决产业发 展的瓶颈制约,优化产业链。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大 船舶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采用和推广 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 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以行业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 用为重点,提高军民技术产业化能力 专栏1: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 产业升级改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企业兼并重组后进 行的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船舶企业调整转型中的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链。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船用主 机等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以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研制条件 或补充专业化设施设备的项目。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对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推广节能. 高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工装;数字化、自动化系 统和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培育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 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发 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促 进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鼓励
8 共同组建研发机构。 4.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以船用设备、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领域为重点,加 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提升先进规模化生产能力,解决产业发 展的瓶颈制约,优化产业链。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加大 船舶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加快采用和推广 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 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以行业特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推广应 用为重点,提高军民技术产业化能力。 专栏 1: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 产业升级改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专业化设施设备;企业兼并重组后进 行的流程再造等技术改造;中小型船舶企业调整转型中的技术改造。 优化产业链。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船用主 机等主要船用配套设备以及重点海洋工程装备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增加研制条件 或补充专业化设施设备的项目。 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对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改造;推广节能、 高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工艺工装;数字化、自动化系 统和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二)加快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1.培育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推进以大型骨干造船企业为龙头 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发 展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促 进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鼓励